莎士爾比亞說過:因餡料不足而造成的內在空洞是軟歐靈魂的丟失。「
綠豆這學期不知道怎麼了,自從學校附近的某歐酵室開通了「微信群下單即享受學生價8折」之後,鬼使神差地從一個碳水狂魔變成了軟歐狂魔。
米飯包子饅頭花捲兒?為了減肥通通可以不碰!
組合豐富用料滿滿的軟歐?不能超過三日不吃!
常見的軟歐內陷的組合材料有:芋泥/鹹蛋黃/麻薯/紅豆(豆沙)/紫薯/地瓜/南瓜/肉鬆/抹茶/珍珠/乳酪/黑芝麻/肉腸……
就綠豆而言,芋泥鹹蛋黃流沙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軟糯綿密的芋泥中包裹著帶著絲絲鮮鹹的鹹蛋黃流心,甜鹹搭配,厚而不膩。
當然,軟歐內陷的精髓就是把這些食材隨機組合在一起,不同種類的搭配製造出不同層次的豐富口感,毫不誇張地說,經典食材很難搭配出難吃的味道。
01軟歐,軟軟的歐包?
市面上的麵包分為歐式麵包和日式麵包兩種。
歐式麵包源自歐洲古老世紀,充滿異國風味,一般採用各種穀物、果仁和籽作為麵團材料。而日式麵包的麵包體更為柔和鬆軟,高油高糖高蛋,口感極佳。
真正的歐包是無蛋無油低糖,增加一些高纖維質的食材,例如裸麥、全麥、黑麥等作為麵包主體,為了豐富口感會在揉面時加入莓幹、堅果碎等。
而亞洲近幾年流行的「歐包風」裡的歐包其實都是「軟歐「,即麵包體的製作參考還原了日式軟麵包的鬆軟口感,內陷又用到了堅果穀物薯類之類的健康食材。
02」一杯好茶配一口軟歐「
15年的時候,奈雪的茶以「一杯好茶配一口軟歐」為宣傳口號悄然在茶飲市場上線,不到三年的功夫在全國爆火,由此在女性消費者群體中引爆了「茶+軟歐」的新興下午茶形式。
茶飲在日漸飽和的市場中並不佔領優勢,但卻讓軟歐成功「出圈」。軟歐不僅被喜愛奶茶的消費群體所知,在大部分喜愛碳水的國人圈子中都打響了名頭。
03也許這是一種新型養生方式?
近兩年來某寶上陸續多了很多專門賣歐包的店,有像「棗叔的店」「光和手感」「橡木盾」這類老牌歐包店,也有不少跟風而來的「偽歐包」店鋪。
這些店鋪的定位都是強調:用料「充足」「無油無鹽低糖」,口感比之「捷森」一類要好得多,這似乎也為這些店鋪動輒三四十一塊麵包解釋了原因。
捷森全麥麵包在減肥圈中一定人人皆知,誰沒啃過兩天捷森家的「草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減過肥。
但這些色彩斑斕口感豐富的麵包在熱量和營養價值上真的能跟以「捷森」為代表的全麥硬歐並駕齊驅嗎?
綠豆覺得不然,就如同那句調侃的話所說:好吃的一定是熱量高的。
其實,大部分購買網上這些軟歐的人在看到賣家秀的那一刻已經明白這又是一個「減肥騙局」,但購入這些相對而言比較健康的食物,會給人一種「自己的飲食是健康的」的錯覺。
既然如此,與其糾結每日的卡路裡攝入,不如相信賣家提供的「麵包營養表」,快快樂樂安安心心地開始每一天,畢竟,開心才是最好的養生方式。
綠豆小時候,「皮薄餡大」是形容大肉包子大餡餅兒的,現在「皮薄餡大」是形容麵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