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首創一句成語,救了一位小縣長,後來成蜀漢大將軍

2020-12-20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劉備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之後。該成語源自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一段對話,牽涉到的人物名叫蔣琬。先來看看原文: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琬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長。先主嘗因遊觀奄至廣都,見琬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裡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倉卒但免官而已。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這樣:蔣琬,字公琰,荊州零陵郡湘鄉縣人氏,二十歲左右便與表弟、泉陵人劉敏一起聞名荊州。後來蔣琬加入了劉備集團,並以荊州書佐的職位隨劉備一起進入益州,被認命為廣都縣縣長。

有一次劉備在益州一帶巡視,來到廣都縣時發現蔣琬不理政事,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劉備大怒,下令將蔣琬逮捕,準備處以死刑。諸葛亮見狀連忙加以阻止。諸葛亮對劉備表示:「蔣琬是個能治理國家的大才,而非僅能管理一個小小縣城的小才。他的管理方式以安定百姓為本,並不注重形式。請主公三思,赦免蔣琬之罪。」劉備對諸葛亮一向非常敬重,於是便赦免了蔣琬之罪,但還是罷免了蔣琬的縣長之職。

本文要說的這句成語,就在諸葛亮的這番話中,名為「百裡之才」,指的是管理一個縣的人才,諸葛亮此言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僅僅讓蔣琬做一個縣長實在是屈才。

蔣琬這個人大家都較為熟悉,是著名的蜀漢四相之一,諸葛亮的接班人,為蜀漢的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從蔣琬一生的作為來看,諸葛亮的判斷顯然是對的,不過劉備為何要嚴懲蔣琬呢?其實站在劉備的角度這麼做也沒錯,原因大致上有這麼幾點。

首先,蔣琬作為一縣之長,整天喝酒,不但難以有效地進行治理,同時還會引起極其惡劣的影響,即便蔣琬再有才,這麼做顯然是不合規矩,有發洩不滿之嫌。其次,劉備佔領益州後,曾經下令禁酒。為此,連不少家中藏有釀酒工具的百姓都因此被抓治罪。而蔣琬作為一縣之長卻公然違反法令,這顯然也是對劉備的一種大不敬。故此,劉備才會極為惱怒。

不過,蔣琬這次遭受的懲罰並沒有影響仕途。不久之後,他便在諸葛亮的力薦之下邡縣縣令,後來又晉升為尚書郎。諸葛亮主政時期,蔣琬更是成為諸葛亮的心腹,歷任東曹掾、丞相長史等職。諸葛亮病逝後,蔣琬又被任命為尚書令、大將軍等職,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此人首創一成語,常年奮戰邊陲,完成諸葛亮未竟的任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嶷傳》注引《益部耆舊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主人公是蜀漢名將張嶷。原文如下:嶷別督數營在先,至他裡。邑所在高峻,嶷隨山立上四五裡。
  • 諸葛亮令司馬懿佩服的地方在哪兒,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再一次兵出祁山,用木牛運載軍需物資,因為糧草告罄而退兵,但在與曹魏將領張郃交戰時,射殺了張郃。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率部經斜谷道出兵,用流馬運載軍需物資,佔據了武功縣的五丈原地區,與司馬懿在渭水南岸對峙。
  • 曹魏六大前將軍:兩位是孫權剋星,一位重創諸葛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侯惇率領揚州兵馬趕往襄樊救援曹仁時建功,戰後被晉升為前將軍。夏侯惇在職不足一年,曹操病逝後即被晉升為大將軍。第二位:張遼。張遼,字文遠,早年曾跟隨多位諸侯,甚至還效力過董卓,直到加入了曹魏集團之後才開啟了成名之路。張遼早期跟隨曹操四處徵戰,居功至偉。
  • 蜀漢丞相,東吳大將軍,魏國司空
    其實看標題就能知道,這就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家族,他是蜀漢丞相嘛!其實琅琊諸葛氏也算是兩漢時期的名門望族,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在西漢時期,曾擔任司隸校尉,以剛正不阿聞名天下。諸葛亮的的父親諸葛珪也做過泰山郡丞,但早年過世,因此諸葛亮兄弟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後天下大亂,諸葛玄率家眷避亂荊州。諸葛亮兄弟三人,大哥諸葛瑾,三弟諸葛均。
  • 諸葛亮為何將這位屬下與徐庶相提並論?這則成語故事道出原委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董和傳》,時間是在蜀漢帝國建立前後,主人公是董和。原文如下: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幹機衡,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亮後為丞相,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
  • 此成語道出諸葛亮的志向,揭示了失敗的原因,卻遭惡意曲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為諸葛亮一生所做的一個總結。先來看看原文: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而諸葛亮面對的敵人中,恰巧都是人中之傑,加上兵力的多寡及攻防情況的不同,因此儘管他連年徵戰、勞師動眾,卻總是不能克敵制勝。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出自陳壽的這個總結當中,叫做「苞括四海」、「苞括」中的「苞」與「包」想通。這句成語意思是指囊括四海、統一華夏。這也是陳壽在《三國志》中首創的眾多成語之中的一個。
  • 一姑娘救下一將軍,將軍提出一要求,姑娘聽後自殺了,誕生一成語
    連有學識的女人都沒幾個,更別說會武功防身的了,所以咱們聽過太多關於英雄救美的故事,但很少聽到女子救了男人的故事。在古代就有這麼一位姑娘,她救下一將軍的性命,之後將軍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姑娘聽了之後居然自殺了,一場美女救英雄的好戲最終卻成了一場悲劇,不過也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不過如今這成語卻讓不少男人因它而苦惱。
  • 一姑娘救下一將軍,將軍提了一條件卻害死姑娘,後誕生一成語
    在古時候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因為身在農村,每天都會去山上採摘。有一次,這位姑娘在上山的路上看到一位躺在那裡的小兵,於是這位善良的姑娘將小兵救了下來,之後這名小兵只是問了姑娘的名字之後就逃之升天了。一姑娘救下一將軍,將軍提了一條件卻害死姑娘,後誕生一成語。在春秋時期,約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
  • 三國成語故事:同休等戚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名叫費詩。原文如下: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
  • 馬超首創一成語,不僅令自己心驚膽戰,還斷送一同僚性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彭羕傳》。故事的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故事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即將上任的江陽太守彭羕,另外一個則是左將軍馬超。馬超對彭羕說道:「您的才能優秀突出,主公對您也非常器重,說您可以與諸葛亮、法正等人相提並論,怎麼能讓您到遠離成都的偏遠小郡任職,這不是大材小用嗎?」彭羕回答:「那老傢伙荒唐無理,還有什麼道理可說呢?」他又對馬超說道:「您為外官,我為內官,天下沒有什麼不能平定的。」
  • 三國成語故事:強詞奪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發生在諸葛亮「舌戰群儒」期間,相關人物為諸葛亮和嚴畯。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來到江東,打算說服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但在與孫權見面之前,諸葛亮遭到東吳主張投降曹操的文臣責難,於是出現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場面。在這些文臣中有一位名叫嚴畯,責問諸葛亮有何著作。但諸葛亮卻以「尋章摘句,世之腐儒」巧妙應對,令嚴畯垂頭喪氣。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什麼諸葛亮的後代卻能安然無事?
    同年十月,魏西路軍徵西將軍鄧艾所部三萬餘人偷渡陰平小道,直破江油,而後又在涪城、綿竹一線擊敗蜀漢衛將軍諸葛瞻並其子諸葛尚所部,諸葛尚、諸葛瞻並黃崇、李球、張遵等人連同守軍全部戰歿沙場,壯烈殉國!無奈之下,在投降派譙周的勸降論調下,十一月,後主劉禪選擇出城投降,至此,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宣告滅亡!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可諸葛亮的後代卻被保護起來?
    諸葛亮對於國家——蜀漢政權,是忠心無二,止死方休。這一點任後來的人所敬仰。即使是當時的司馬懿或者魏晉時代的人,都對諸葛亮的為人為國表示了無比的尊重。原因就是一點,忠貞不渝,愛國惜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人,無論敵友,都會尊敬而敬畏三分。秋,魏徵西將軍鍾會徵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
  • 蜀漢正直坦言的大臣,為何為諸葛亮之死而拍手稱慶
    文|小河對岸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國主劉禪素服發哀三日以示悲悼。在此舉國哀悼之際,卻有一位蜀漢大臣,為諸葛亮之死而上疏稱慶。此人便是蜀漢犍為太守、安漢將軍李邈,據《華陽國志》記載:...十二年(234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
  • 綿竹為成都北大門,諸葛亮的兒子在此為蜀漢盡忠
    前面說了,綿竹是成都的北門大之一,但綿竹和其他成都北大門相比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離成都實在太近了。多近呢?也就60公裡左右,這個距離不要說現在開車一小時就到了,就是從古代的軍事防禦角度看也不算很長。 歷代蜀國最危險的敵人往往來自北方,這要求蜀國首先要守住漢中,拒敵於國門之外。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諸葛亮欲借東吳之兵以破曹軍,遂出使東吳。時江東主降風盛,張昭,虞翻、步騭、陸績等乘機發難,皆被諸葛亮駁得體無完膚。於是,孫權堅定抗曹之志,孫劉聯盟遂成。此即三國第一口水戰,諸葛亮一舉奠定其三國第一辯手之地位,牛掰。
  • 此成語披露了一段秘聞,諸葛亮識破曹操圖謀,劉備卻蒙在鼓裡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篇要介紹的這句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時間大致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佔據益州期間。所牽涉的人物有三個,前兩個是劉備和諸葛亮,最後一位則是個不知姓名的神秘人物。
  • 名過其實的諸葛亮之子,在蜀漢後期起了什麼作用
    導語:提起蜀漢,除了劉備,讓人第一個想起來的人,那肯定就是諸葛亮了,這位號稱臥龍先生的人,是蜀漢最重要的的軍師,為蜀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諸葛亮百年之後,這位鬼神莫測的軍師的兒子,在蜀漢後期的發展史中,又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 張郃如何令諸葛亮功虧一簣的,這則成語故事道出事實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郃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主人公是張郃。原文如下:諸葛亮出祁山。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兵出祁山,魏明帝曹睿被賜予特進之銜。曹睿又派他統率部眾增援西北戰場。張郃在街亭與諸葛亮的部下馬謖遭遇。馬謖憑藉南山的險要地形固守,張郃阻斷了馬謖軍隊的引水渠道之後,再發兵發動進攻,大敗馬謖。南安郡、天水郡和安定郡吏民發動叛亂響應諸葛亮,結果也都被張郃擊敗。
  • 諸葛亮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龐德公是誰,真能救他嗎?
    世人皆知,諸葛亮是蜀漢霸業的締造者之一,自從劉備三顧茅廬之後,他便開始輔佐劉備完成他的漢室復興大夢。可是諸葛亮太累了,整個蜀漢政權,幾乎都靠著他一個人在死死支撐,當年劉備託孤白帝城之後,諸葛亮幾乎是廢寢忘食才穩定住國內的叛亂以及和吳國的結盟。後來的北伐戰爭,也是諸葛亮親自率軍北伐,從蜀漢北上的道路本就崎嶇,加上諸葛亮屢次北伐的失利,最終積勞成疾的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