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但你聽說過「張子」嗎?

2020-12-16 老沙侃文化

譚嗣同說:「不知張子,又烏知天?」這裡提到的「張子」,就是堪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那些聞名天下的經學大師媲美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張載。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鳳翔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人。張載一生博覽群書,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著名的儒學「關學」學派,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認為世界萬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現象都是「氣」,即「太虛」,主張「理在氣中」,又認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認識「天下之物」。

張載一生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研究面廣泛,對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和農學、軍事、政治等都有獨到的成果。明清之際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夫之高度推崇、稱讚張載,他說:「張子之學,上承孔孟之志,下救來茲之失,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聖人復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張載關於儒學的最主要觀點,就是認為人生在世上,就要尊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努力達到聖賢境界。關於其講學的主旨,集中地體現在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的橫渠四句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的這四句話,多次被中國領導人引用。2006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出訪歐洲前夕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時,就曾引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跡。近年來,習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場合,多次提及「橫渠四句」。「橫渠四句」所蘊含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它闡明了知識分子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為讀書人指明了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具體說來,「橫渠四句」主要包含下面的意思:

「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最早見於周易《復》卦彖辭,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此處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間萬事萬物陰陽消長的規律性。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也就是馬一浮先生總結的「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為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謂「為生民立命」,就是要讓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處。「安身」,即生活有著落,「立命」,即靈魂有安頓,精神有依歸。

「為往聖繼絕學」,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絕學」即中斷了的儒學傳統。對儒學而言,孔子、孟子等固然是集大成者,但到了北宋時期,儒學已經衰落。為了實現「為往聖繼絕學」的崇高使命,張載對儒家典籍進行了系統闡釋,取得了重大的學術成就,並與當時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為儒學在宋明的復興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民胞物與」,「全體歸仁」的社會理想,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南宋文學家葉採在《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中解道:「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

「橫渠四句」闡明了知識分子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為讀書人指明了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所以,直到今天,還在影響和激勵著人們,要不負使命,敢於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的主張各是什麼?
    在個人的道德理想上,孔子強調我們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個聖人,做個君子,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道德提升的途徑,是「克己復」禮。每個人都要嚴格限制自己,而不是要放任欲望,然後才能達到復禮的目的。第二是道家。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與孔子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觀。
  • 莊子深受孔子後學的影響,但莊子選擇了老子思想,對其發揚光大
    老子不帶學生,當然沒有弟子門人。一百多年後,出現了莊子。那莊子跟老子有什麼關係嗎?從《莊子》和同時期其他文獻看,莊子似乎也是孔子後學的學生,最起碼是深受孔子後學的影響。但莊子選擇老子思想,對其發揚光大。當時儒、墨是顯學,而莊子對於紛亂的社會採取積極逃避的辦法,堅決不與統治者合作,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虛偽的道德說教進行尖銳的批判。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在談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事,有位網友這樣說:如果叫「孟子學院」,你是不是又會問為什麼叫孟子?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真是太有才了!要談【孔子學院】,首先要來看德國的【歌德學院】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不叫孟子學院,或者老子學院,或者墨子學院?想要談這件事,首先要從德國的【歌德學院】的歷史和來歷說起。
  • 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
    簡明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文|中國美食文化審美資深工匠杜德春孔子講為人之道;老子處世之道;莊子講養性之道。孔子的核心道:格物致知!《禮記大學》八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 老子莊子為什麼要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老子反對仁義的三個理由!
    儒家主要是以孔子孟子為典型,核心的一個字就是仁。這個學說其實是建立在當時的一個宗法制上的,那麼其實很多的儒家所倡導的一些學說都是維護了統治者的一個很大的利益的,起到一個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從漢武帝開始儒學就成為了一個主流的思想,對後人的一個影響也是非常的大的。但是有個學派對儒家的學說並不是很贊同,那麼這個就是道家。
  • 老子、孔子、莊子,誰是玩自助遊最苦的「驢友」?
    那個時候有老子,那個時候有孔子。頂著周朝風雲變幻的天空,他們都進行過自助遊的活動。孔子沒有老子來的快意灑脫,源自他的家庭背景。小孔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年少時做過不少卑賤的工作。如果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也就罷了,問題是小孔的祖先原本是宋國的貴族,後來逐漸衰落才遷居魯國。所以小孔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他才不會一上來就把自己放在牛背上去「無為」。
  • 在《莊子》中,為什麼有許多「孔子與老子會面」的場景?
    在《莊子》內篇中,孔子與老子並沒有直接見面、對話。兩人唯一的關聯,是在《德充符》中,老子通過叔山無趾的闡述,表示希望能讓孔子「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以「解其桎梏」。由此可知,在內篇中,老子應是同情嘆惋孔子之受桎梏,希望能解除其束縛。孔子與老子是否真有會面之事,早已無從考察。
  • 一套解讀孔子、老子、莊子的書,風靡日本幾十年,都說了啥?
    一套共六本,分別是《論語讀本》、《墨子讀本》、《孟子讀本》、《老子讀本》、《孫子讀本》、《莊子內篇讀本》。 今天,一條生活館聯合後浪將這套《講談社·諸子的精神》推薦給你,帶你從國際漢學視角,看不一樣的諸子經典。
  • 莊子略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他對於當時中國各家學術無所不知,集春秋戰國各家學術之大成,但主要師法老子。其思想作品主要載於《莊子》一書。此書是中國哲學重要經典,也是中國文學重要經典,與《老子》各有千秋。莊子可以說是「大哲中的文豪」「文豪中的大哲」!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也與惠子(惠施)、孟子(孟軻)同時。
  • 2500多年前,老子會晤孔子
    孔子問禮於老子,載於《史記》之《孔子世家》與《老子列傳》,向來無甚異議。但近世頗有一些儒生,覺得孔子至聖,怎麼會向道祖問禮?所以極力否認,誣陷道家借孔子抬高老子。實則,孔子見老子一事,不但見於道家的著作如《莊子》等,更見於儒家的著作如《孔子家語》《禮記》等。所以這一事實,是不容抵賴的,除非儒家將《孔子家語》等,也統統判為偽書。
  • 孔子問禮於老子,將老子比作龍,老子是如何評價孔子的呢
    幸運的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與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這兩位大思想家也曾經有過交流,為後世留下一段歷史佳話。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孔子問禮於老子」的記載。而且時間、地點都不同。但這並不能說明這件事情是杜撰出來的。相反,孔子可能多次去拜訪老子。老子大概比孔子早出生二十年左右。
  • 莊子和老子同樣是先秦的道家人物!莊子和老子有哪些不同觀點?
    莊子和老子同樣是先秦的道家人物!莊子和老子有哪些不同觀點?我們今天總說「老莊」,將老子與莊子並列,作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漢代,人們提起道家就說「黃老」,直到魏晉時期人們重視莊子,才將老子與莊子並稱為老莊。
  • 孔子和老子有什麼關係?他們之前發生過什麼?
    他老早就聽說過老子這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大名,知道他素來見識廣博德高望重,所以就決定前去虛心求教關於禮儀方面的事情。據說孔子問禮的大概地點就在如今河南鹿邑縣。還有一種說法是孔子學了一輩子習,到五十一歲了還是沒能領悟人生大道,不得已才想到要去沛求教於老子的。
  • 孔子問道於老子,他們都討論了哪些問題?
    很大程度上,我們必須感謝老子和孔子,他們作為道儒兩家創始人,在創建學術的過程中,親自進行過深度的學術互動。莊子既是傳承者,也是創造者在道家,莊子是僅次於老子的偉人。莊子曾經懟天懟地對空氣,卻唯獨沒有懟過老子。但莊子又不僅僅是一個傳道者那麼簡單,他還是一個創造者。
  • 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的名言名句,讀之受益匪淺!
    孔子名言名句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老子名言名句大全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4、上善若水。
  • 只用六個字,概況「孔孟老莊」的所有思想,你能辦到嗎
    在中國的思想文化史上,「諸子百家」是一個永遠也無法迴避的話題,只因它太輝煌、太耀眼;而提起「諸子百家」中的「諸子」,那麼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四位聖賢是「諸子」的代表,被後世合稱為「孔孟老莊」。
  • 孔子問道於老子(文子的記載)
    孔子見老子的故事,並見於《禮記》《孔子家語》《莊子》等著作,相比這些書籍,《文子·道原》中記載的孔子問道故事應該更為原始。文子作為老子的嫡傳弟子,對老子的記錄和解讀,相對而言應該更為可信。孔子見老子,儒家的書上都說是問禮,道家的書上都說是問道,具體問什麼,當然只有當事人知道。但孔子是崇尚周公禮樂的,不問禮當然不可能;老子是道家的真人,孔子與老子曾經相處過一段時間,問道也是有可能的。《文子》中這一段,你可以說是確有其事,也可以理解為文子編的寓言。無論故事真假,這些話是真的,所以不妨礙我們去學習他。
  • 莊子和老子誰才是道家的開山祖師?
    而這老莊連字,又表另一含義,即老子在歷史上存在於莊子之前,不僅人如此,《道德經》及《莊子》這兩部經典在歷史上的成書順序,也向來被視為如此。但及至近代,有了不同聲音。一些學者認為:《莊子》一書實在是成於老子《道德經》以前;莊子本人,也實存於老子以前;而道家的開山鼻祖,不應是老子,實在應是莊子本人;老莊,實為莊老矣。
  • 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同時在世,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個時期是人類文明取得重大突破的時期,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子、老子……人們開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蘇格拉底是在孔子去世十年後出生的。在他出生之前,還有兩位偉大的思想家已經誕生。在中國誕生了老子和孔子,在古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這四位思想大師的集中誕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
  • 中國古代思想家之--老子孔子等大盤點及其代表思想介紹
    1.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