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的名言名句,讀之受益匪淺!

2020-12-21 國學大觀

孔子名言名句

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不學禮,無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8、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小不忍則亂大謀。

11、匹夫不可奪志也。

12、道不同,不相為謀。

1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後人莫與爭智。

1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0、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2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莊子名言名句

1、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3、見笑於大方之家。

4、《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6、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爭之器也。

7、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

8、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9、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

10、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11、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12、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13、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4、無遷令無勸成。

15、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16、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官為賢。

17、德有所長,形有所忘。

18、若白駒之過隙。

19、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

20、刀刃若新發於硎。

21、鑑明則塵垢不止。

22、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愛有所亡。

23、不知其所以然。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無用之用

26、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27、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28、得魚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孟子名言名句

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8、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9、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2、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

1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9、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0、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21、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2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3、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24、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5、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26、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7、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28、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0、養心莫善於寡慾。

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整理提供。

相關焦點

  • 莊子的名句,老子的名句,孔子的名句,富有大智慧,值得收藏細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莊子,孔子,老子的名句(第二彈),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莊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9、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10、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被唐皇封為太上老君。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
    簡明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文|中國美食文化審美資深工匠杜德春孔子講為人之道;老子處世之道;莊子講養性之道。孔子的核心道:格物致知!《禮記大學》八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的主張各是什麼?
    在個人的道德理想上,孔子強調我們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個聖人,做個君子,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道德提升的途徑,是「克己復」禮。每個人都要嚴格限制自己,而不是要放任欲望,然後才能達到復禮的目的。第二是道家。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與孔子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觀。
  • 世人皆知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但你聽說過「張子」嗎?
    這裡提到的「張子」,就是堪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那些聞名天下的經學大師媲美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張載。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鳳翔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人。張載一生博覽群書,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著名的儒學「關學」學派,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在談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事,有位網友這樣說:如果叫「孟子學院」,你是不是又會問為什麼叫孟子?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真是太有才了!要談【孔子學院】,首先要來看德國的【歌德學院】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不叫孟子學院,或者老子學院,或者墨子學院?想要談這件事,首先要從德國的【歌德學院】的歷史和來歷說起。
  • 莊子深受孔子後學的影響,但莊子選擇了老子思想,對其發揚光大
    百家原創作者:阿青聊歷史老子和莊子,即老莊。老人是道家創始人,由於莊子繼承並發揚光大了老子的思想,後世之人因此將這二人合稱為「老莊」。在先秦諸子中,以儒家對後世的影響最大,道家次之。關於老子其人,學術界爭論很大,眾說紛紜。
  • 一套解讀孔子、老子、莊子的書,風靡日本幾十年,都說了啥?
    一套共六本,分別是《論語讀本》、《墨子讀本》、《孟子讀本》、《老子讀本》、《孫子讀本》、《莊子內篇讀本》。 講解《老子》的是金谷治,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著有《研究秦漢思想史》、《研究管子》等作品。
  • 在《莊子》中,為什麼有許多「孔子與老子會面」的場景?
    在《莊子》內篇中,孔子與老子並沒有直接見面、對話。兩人唯一的關聯,是在《德充符》中,老子通過叔山無趾的闡述,表示希望能讓孔子「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以「解其桎梏」。由此可知,在內篇中,老子應是同情嘆惋孔子之受桎梏,希望能解除其束縛。孔子與老子是否真有會面之事,早已無從考察。
  • 老子莊子為什麼要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老子反對仁義的三個理由!
    儒家主要是以孔子孟子為典型,核心的一個字就是仁。這個學說其實是建立在當時的一個宗法制上的,那麼其實很多的儒家所倡導的一些學說都是維護了統治者的一個很大的利益的,起到一個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從漢武帝開始儒學就成為了一個主流的思想,對後人的一個影響也是非常的大的。但是有個學派對儒家的學說並不是很贊同,那麼這個就是道家。
  • 孔孟老莊的十大名言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的十大經典名句,哪句讓你難忘呢? 孔子十大經典名句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老子、孔子、莊子,誰是玩自助遊最苦的「驢友」?
    那個時候有老子,那個時候有孔子。頂著周朝風雲變幻的天空,他們都進行過自助遊的活動。當時也沒有美國——雖然《紐約時報》將老李列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老李也不可能賺些美金去買一輛越野車。老李只有牛。牛很慢,所以老子跑的地方,應該沒有孔子多。大概後人們覺得是牛耽誤了老李的行萬裡路,所以給老李諡曰「聃」。
  • 中國古代思想家之--老子孔子等大盤點及其代表思想介紹
    1.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 莊子和老子誰才是道家的開山祖師?
    要說莊子應是道教的祖師爺,當是一點不過。三清觀裡,怎麼也該有莊子一個位置。因為什麼?因為莊子把理想化的道家人物給描述清楚了,後人就可以有樣學樣,照著去「修」了。舉個例子,道教中人都想成為真人,可這什麼是真人,真人是怎樣的樣子,那就得去問莊子了。不讀他的書,連真人是什麼都不知道,還修個什麼?所以說,莊子對道教的意義實在大。
  • 孔子問道於老子(文子的記載)
    孔子見老子的故事,並見於《禮記》《孔子家語》《莊子》等著作,相比這些書籍,《文子·道原》中記載的孔子問道故事應該更為原始。文子作為老子的嫡傳弟子,對老子的記錄和解讀,相對而言應該更為可信。孔子見老子,儒家的書上都說是問禮,道家的書上都說是問道,具體問什麼,當然只有當事人知道。但孔子是崇尚周公禮樂的,不問禮當然不可能;老子是道家的真人,孔子與老子曾經相處過一段時間,問道也是有可能的。《文子》中這一段,你可以說是確有其事,也可以理解為文子編的寓言。無論故事真假,這些話是真的,所以不妨礙我們去學習他。
  • 孔子「適周於老子問禮」考辨——讀《史記·孔子世家》心得
    現輯錄《孔子世家》中「孔子適周於老子問禮」一事於下:「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 莊子和老子同樣是先秦的道家人物!莊子和老子有哪些不同觀點?
    莊子和老子同樣是先秦的道家人物!莊子和老子有哪些不同觀點?我們今天總說「老莊」,將老子與莊子並列,作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漢代,人們提起道家就說「黃老」,直到魏晉時期人們重視莊子,才將老子與莊子並稱為老莊。
  • 孔子問禮於老子,將老子比作龍,老子是如何評價孔子的呢
    幸運的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與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這兩位大思想家也曾經有過交流,為後世留下一段歷史佳話。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孔子問禮於老子」的記載。而且時間、地點都不同。但這並不能說明這件事情是杜撰出來的。相反,孔子可能多次去拜訪老子。老子大概比孔子早出生二十年左右。
  • 為什麼黑格爾認為,孔子算不上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是老子?
    在西方,不少哲學家對老子和莊子的興趣普遍大於孔子,對老、莊的評價也普遍高於孔子。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黑格爾曾這樣評價孔子的學說: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處的東西。
  • 前518年,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老子送他兩句話,對後世影響很大
    如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雪夜訪戴安道、鍾會拜會嵇康、朱熹與陸九淵鵝湖寺雅會,留下不少名言、典故,但較早且對後世影響更大者,當推本章所說的孔老相會。一、孔子見老子孔老相會指的是孔子與老子相會的典故,又被稱作「孔子見老子」、「孔子問禮」、「孔子問道」等。
  • 黑格爾極力稱讚老子,卻為何貶低孔子?
    所以孟子早就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最後目的就是簡單化、簡約化、實際化。因為中國的學問是「經世致用」的。黑格爾是西方的學者,看完老子的書之後驚嘆不已,看完孔子的書則很失望,說還不如不看,他覺得孔子說的太簡單了,屬於常識性的東西。孔子其實壓根兒就無意當什麼學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