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武所處的這片渭北塬區,自古以來,塬高水淺,從秦代開始,就有了淺水塬的美稱,有水,這原本的旱塬就適宜居住,有水,這宜居的地方就有與水相關的美食。
中國的美食當中,與水緊密聯繫的,有很多很多,但必須靠美水成就美食的,也就那麼幾種而已,這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豆腐。
豆腐,民間的俗稱叫做水豆腐,與水的關係可見一斑,在長武,這道豆腐美食名字就叫做水豆腐,水豆腐算是當地最受歡迎的美味早餐。
在這家盛源水豆腐不大的店面裡,每天早上來吃碗水豆腐,似乎成了這些長武人必須的功課。一方水土,一方美食,一方食客,一方風俗,水豆腐,成為最適合長武人的美食代碼。
長武水豆腐的製作,打漿的過程雖然也用機器,但仍然屬於傳統的工藝,也就是豆漿和豆渣沒有分離,機器只是把豆子磨成這樣的漿狀,漿和渣的分離,需要人工來完成。
在魚新龍的豆腐坊,這個濾網和木頭製作的這個叫塌塌的東西,就是魚新龍用來分離豆漿的工具。整個豆腐製作中,也是這個工序,最複雜,最辛苦。夫妻兩人在這個過程中配合默契,還真的是夫唱婦隨。
就這樣,魚新龍用木頭塌塌,一點一點的把豆渣中的豆漿擠乾淨。下面的缸裡,就剩下濃稠的豆漿了,這些豆漿,倒到大鍋裡去煮,這時候,這個不大的豆腐坊裡就變得熱氣騰騰。
妻子王豔煮豆漿的時候,魚新龍則忙著把磨漿機和濾豆漿的濾網、竹篦子、以及鍋盆洗乾淨,準備著明天再用,這豆腐坊,因為兩個人的齊心協力,而變得乾淨整齊,井井有條。
點豆腐的工作要魚新龍來完成,引子是案上的酸水,這是上次點完豆腐撇出來的,可以重複使用,別看魚新龍年紀不大,做豆腐已經是個老手了,只見他用力的攪動桶裡的豆漿,同時加入酸漿,再不時的湊到桶跟前去看,直到這豆漿中出現絮狀的凝結,說明豆腐已經點好了。
點好的豆腐要靜靜的放上一會兒,然後,篦掉上面的酸水,這水就是下次用來點豆腐用的。確切的說,這時候,如果把這種豆腐用布包起來壓幹水分,就是我們常吃的豆腐了。而在長武,這豆腐是不用壓幹水分的,所以,就叫水豆腐了。
現在看看這水豆腐怎麼個吃法吧!先是要把鍋盔掰成小塊,然後到這豆漿鍋裡去煮,熱透以後盛出來,再挖上幾片同樣燒熱的水豆腐,澆上用豆漿化開的鹽,淋上一勺油潑辣子,一碗美味,就這麼複雜,就這麼簡單。
謝謝你今天能認真看完這篇文字
「在看」讓我知道你喜歡今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