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朋友告訴我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無形當中提高了驢肉的自身價值,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
不單單是驢肉好吃,就連驢皮也有很多很多的重要作用。
這在一時之間提高了驢肉好幾個檔次,但是問題的關鍵來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個古代的俚語俗語。
那就是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換句話來說,這句話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歷史的帷幕來看一下吧。
一、驢肉香馬肉臭。
這是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驢肉和馬肉屬於兩種不同的肉,但是因為驢和馬它們的工作性質不同,以及驢和馬它們的成長環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就導致它們兩者之間的肉質差是有區別的。
一般來說我們似乎很少吃馬肉,聽到吃馬肉這樣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馬肉相對來說比較柴,而且不是非常的細膩。
馬肉當時吃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吃完之後稍微回想一下,稍微的打一個嗝就會有一點點的臭味。
這一點可能和馬長期的奔跑有著密切的聯繫,針對於此我們也無法做出過多詳細的解說,但是相對而言驢肉就好很多。
肉不太細膩,而且肉質非常的鮮嫩,更重要的是驢肉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好處的前提之下,還有著很多很多的營養價值。
二、打死不吃騾子肉。
按照常理來說,驢肉和馬肉都能吃,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騾子肉似乎也差不了多少。
其實騾子肉也是非常不錯的,更重要的是騾子幾乎是結合了驢和馬兩者之間的物種之間的優勢進行了一個優勢互補。
除了不能傳宗接代之外,騾子沒有什麼其他的問題了。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出在這裡了,古代人一直相信食補,所謂的吃什麼補什麼,也就是大抵這個樣子。
而古代有對於傳宗接代非常的重視,所以古代人也非常害怕如果吃了騾子肉之後結果不能傳宗接代了,一個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或者這樣的意識,無形當中給騾子一次開脫。
騾子儘管不能傳宗接代,但與此同時也免除了被人吃的命運。
當然,至於自古至今有沒有人吃過騾子肉,我們不得而知。
只能在此做一個猜想而已,至於這個猜想是否準確,我們依舊是不得而知。
就著這個機會,我們可以簡單地談一談所謂的吃什麼補什麼。
就目前來看,所謂的吃什麼補什麼,甭管是吃的那些動物的頭呀,還是動物的身子呀,也試圖來補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多多少少有些不可取。
與其如此的話,還不如多加鍛鍊,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呢,這樣才是實打實的辦法。
小夥伴們,你們如何看待老話說的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持續分享有趣的歷史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