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萬裡長江美在荊江 為荊江岸線「復綠記」打call

2020-12-1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北站網絡媒體團走進荊州市,實地探訪沙市區河道採砂管理和港口碼頭整治情況。

由於荊江河道彎曲,洪水宣洩不長,故極易潰堤成災,因此有「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之說。沙市觀音磯,位於荊江三大河灣之一的沙市河灣凹岸上首,地處沙市城區,是歷史上重點險工險段。該段護岸工程採用拋石護腳,塊石幹砌,漿砌護坡。磯頭突入江中挑流,對整個荊江的河勢變化、荊江大堤的安危、岸坡穩定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荊江第一磯」之稱。

據了解,荊江大堤曾經大大小小的碼頭共有498處,其中簡易小碼頭居多,且零散分布,各類貨物,尤其是砂石料,臨江堆放,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2017年,荊州市對所有砂石碼頭和飲用水保護區內經營性碼頭,全部拆除。復綠工程西起海山公司碼頭東至荊通公司柳林公用碼頭,綠化長度1119米,復綠面積達236畝。

「我們把沿江的企業進行了整理、規範和遷移,現在長江邊看不到大型的工業企業,沿江的碼頭也進行了規範性管理,非法亂挖亂採以及捕撈現在都看不到了。以前在長江邊一路下去都是碼頭,工廠林立、汙水橫流,運砂船和煤炭船會經過,現在全部都遷移了。」荊州市沙市區港航海事處主任範芃告訴記者。

近兩年來,沙市區強力推進長江岸線整治,保護飲用水源地,打響了一場長江大保護的攻堅戰。湖北荊州沙市區擁有長江岸線12.64公裡,共有企事業單位72家,居民1182戶,其中港口企業17家,碼頭泊位34處。

2017年7月20日,荊州市召開中心城區港口碼頭整治工作動員會。會後沙市區連夜召集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整治工作進行部署,成立以區長掛帥的中心城區港口碼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進駐長江邊沙市區港航管理處柳林洲所的一棟兩層小樓裡,日夜值守。

按計劃,17家港口企業和34處碼頭泊位要到2017年12月底完成拆除搬遷。實際上,到9月底,17家企業、34處碼頭泊位的房屋和設備全部自行拆除,比原計劃提前3個月完成任務。「我們沒有發生一起強拆,全部都是企業自行拆除的。長江大保護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範芃說。

2017年8月份整整一個月,專班人員日日夜夜守在長江邊,白天到企業碼頭,晚上到居民家裡,一家一家企業,一戶一戶居民,上門做工作。專班中有社區、交通、河事、海事、港航等部門工作人員,對港口企業和碼頭狀況都非常熟悉,交流起來比較順暢。

同時,專班又幫助企業積極尋找出路。「整治工作不是要把企業整死。我們要的是美麗環境,企業要的是經營生存,兩方面並不是零和遊戲。」範芃說,專班根據每家企業特點不一,執行「一企一策」,盡最大努力減少企業損失。

目前,沙市區碼頭整治過後的岸線,都已經披上了綠裝。按照規劃,荊江大堤中心城區段不僅要建成長江飲用水源地保護示範區,還要建成旅遊風景帶,將其打造成荊州對外開放的形象窗口。

據悉,按照規劃,荊江風情帶全長共4.1公裡,自西向東共包括臨江仙公園、萬壽公園、荊江園、望江花園、洋碼頭和文星花園六大功能區域,目前臨江仙公園、萬壽公園、荊江園已經建成開園。

相關焦點

  • 何光中: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04 14:40迅速落實省委全會部署,合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全省各市州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號角已經吹響奮鬥贏得未來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省錨定了目標定位
  • 特約記者行:荊江堤岸防護林的禮讚
    特約記者行:荊江堤岸防護林的禮讚 2020-07-01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荊江大堤巡堤人:三峽工程保荊江安瀾 防汛毫不鬆懈
    【解說】長江流經湖北荊州地區,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磯約340公裡的河段稱為荊江。這段河道蜿蜒曲折,洩洪不暢,汛期洪水高出兩岸地面數米至十幾米,成為地上「懸河」。歷史上此處險情頻發,民間素有 「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之說。  【解說】8月2日8時,長江沙市站水位42.09米,已退至設防水位42米附近。荊江大堤上,防汛值守人員盯守著大堤水位變化。
  • 三峽工程,化荊江之險為安瀾之美
    荊江河段,大江東流。巨型船舶往來穿行,平穩如常;市民們漫步在荊江大堤上,絲毫不受汛期高水位的影響。「洪峰被上遊的三峽大壩攔住了,荊江沒事。」湖北省荊州市居民李斌(化名)說。7月26日14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到50000立方米/秒,迎來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按照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調度令要求,三峽水庫以38000立方米/秒控制下洩流量。
  • 荊江:荊楚之地,有江湯湯
    日夜向前,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一路切高山、匯大川,不舍晝夜,最終行程6300 多千米,成為了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的同時,也創造出了絢爛深厚的長江文明。>流經荊州的長江稱呼為「荊江」。荊江是長江出三峽後第一個江段,北岸為江漢平原,南岸洞庭湖平原,兩岸地勢低平。地形導致長江水流不暢,江面極劇展寬,河道搖擺不定,蜿蜒曲折,素有「九曲迴腸」之說。從湖北宜都到湖南岳陽,直線距離不到200 千米,荊江卻來來回回走過了400 多千米的路程。
  • 萬裡長江,險在荊江!應勇赴這兩個地方檢查指導防汛救災工作
    應勇赴監利洪湖檢查指導防汛救災工作抓實抓細防汛救災各項措施確保大江大河大湖大庫安全度汛湖北日報訊(記者李保林、周呈思、陳跡)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七下八上」是長江防汛的關鍵期,長江第2號洪水即將通過荊州段。
  • 縣水利和湖泊局建立管理服務體系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近年來,江陵縣水利和湖泊局以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為目標,聚焦岸線治理和生態修復兩項重點工作,建立優質高效、運轉協調、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長江岸線管理服務體系,奮力譜寫「萬裡長江,美在荊江」的江陵新畫卷。
  • 石必成:保護長江,開啟石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圖為湖北省人大代表,石首市委書記、市長石必成在「代表通道」接受媒體採訪。  石必成介紹說,石首市地處鄂南湘北,橫跨荊江兩岸,坐擁90.3公裡的長江雙岸線,是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圍繞「萬裡長江、美在荊江」的發展目標,石首市壯士斷腕,發出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最強音。  石必成舉例說,在石首市的長江邊,一家骨幹化工企業長期以來因環保問題飽受非議。「痛定思痛,他們一次性投入一億多元對環保問題進行了深入治理,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
  • 荊州荊江大堤旁的寶塔,近500年不倒,是長江邊「萬壽寶塔」
    荊州萬壽寶塔是湖北省臨江的一處重要古建築,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寶塔坐落在荊州沙市區荊江大堤象鼻磯上,此塔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即公元1548年,1552年落成,乃是當年襲爵於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奉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荊州: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荊州正努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生態修復與保護 重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水韻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荊州: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荊州正努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生態修復與保護 重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水韻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
  • 萬裡長江 美在荊州
    「春天漫步荊州旅遊公路景觀長廊,夏天聞長江岸線縷縷杉香,秋天賞菩提泉景區菊花,冬天看銅鈴崗梅園蠟梅開滿枝頭,荊州區創森用綠色點綴城市,讓市民共享碧水藍天。」這段曾刷屏荊州朋友圈的文字,透出了荊州民眾由衷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 江陵縣城市管理執法局全力做好荊江大堤安全管控
    根據江陵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汛期荊江大堤沿線管控措施的公告》規定,為保障長江防汛通道暢通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連日來,江陵縣城市管理執法局安排專班人員全力做好濱江公園(外灘)的管控工作。「您好,當前汛情嚴峻,非防汛車輛不得在荊江大堤堤面行駛和停靠、在這裡散步不安全……」縣城市管理執法局執法人員冒著高溫酷暑,默默堅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勸導過往車輛以及到濱江公園(外灘)遊玩、遊泳、垂釣的群眾,勸導他們不要在危險地段逗留,直到他們全部離開為止。
  • 五年,長江大保護!衛星見證了什麼?丨氣象衛星看中國⑧
    長江(風雲三號D星拍攝)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級行政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87公裡,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
  •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遊荊江南岸!
    銀色的月光灑在湖面上,格外美麗,仔細一看,真像是一幅優美的畫。遠看,洞庭湖和銀色的月光互相協調,好像他們是朋友似的。洞庭湖仿佛一面碩大的鏡子,平靜的湖面倒映著寶塔、花草樹木……如同湖裡也有一個世界一樣。一些小魚在「鏡子」裡遊過,小蝦從「鏡子」裡路過,比目魚斜著眼睛從「鏡子」裡飛快地逃走……看著遠處的山水色,真的很難把它忘記。我情不自禁地想下樓去看看。
  • 荊州長江岸線佔湖北一半,大橋數量只佔1/6,需要更多過江通道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途徑11個省市,全長6397公裡。而湖北是唯一一個岸線長度超過一千公裡的省份,其中荊州境內就達到483公裡,有佔據了全省的近乎一半。湖北境內的第一座長江大橋,是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時間為1957年10月。
  • 長江及其歷史上洪水簡介
    長江,古稱江、麗江、麗水。因它橫貫我國中部東西,流程長,到六朝後才通稱為長江。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萬裡長江從西部的高山高原到東部的濱海平原,跨越了我國地形的三大階梯,從源頭的5000米高度奔騰而下,至宜昌下降到500米高程以下,然後在丘陵平原地區流向東海。長江,全長6300多公裡,我國第一大河。
  • 橫店二小教育集團荊江校區:快樂淘寶,其樂無窮
    橫店二小教育集團荊江校區:快樂淘寶,其樂無窮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01月02日 08:31:26 | 作者:杜一平 | 編輯:董之震  12月31日下午,伴著冬日的暖陽,橫店二小教育集團荊江校區操場上熱鬧非凡,吆喝聲、喧鬧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 長江防洪,難在哪裡?看看就清楚
    >甚至達到45.22m而堤內的荊州城區高程大多不足35m正所謂「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一道牢固的堤防就成了當地的生命防線(高出荊州城區十多米的荊江大堤,攝影師@鄧雙>堤防的防洪能力並不能無限提升如長江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僅為10年一遇武漢河段為20~30年一遇一些支流堤防甚至更加脆弱因此難以保證兩岸安全我們需要第二道防線
  • 三峽大壩洩洪 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7月2日,2020年長江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洪峰流量為5.3萬立方米/秒(出現在7月2日14時)。三峽水庫發揮攔洪和削峰作用,控制下洩流量3.5萬立方米/秒,削峰率達到34%。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米,通過長江上遊水工程聯合調度(包括三峽),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磯和鄱陽湖湖口超保證水位、荊江沙市超警戒水位,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