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萬壽寶塔是湖北省臨江的一處重要古建築,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寶塔坐落在荊州沙市區荊江大堤象鼻磯上,此塔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即公元1548年,1552年落成,乃是當年襲爵於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奉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塔高40.76米,直徑14米。現位於臨江萬壽園公園內。
塔內一層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肅然威嚴,塔體內外壁嵌佛龕,共有漢白玉坐佛87尊,神態各異,造型超絕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成正方形,圖文並茂,品類繁多,計有花卉磚、浮雕佛像磚、滿藏回蒙漢五種文字磚共2347塊。塔磚來自全國8省16個州府縣,均為各地信士所敬獻。
寶塔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萬壽寶塔簷下磚雕仿木額,枋、鬥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
萬壽寶塔建於長江中遊荊江大堤之上,除了為皇帝祈壽的主旨外,另還有鎮鎖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數百年來,萬壽寶塔既是荊江兩岸飽經水患的歷史見證,又承載寄託了人們制服江流的美好願望。三峽工程建成後,長江荊江段抗洪的壓力大大減少了。
長江有很多江邊兀起的石磯,有名的如嶽陽的城陵磯、馬鞍山的采石磯、南京的燕子磯等,萬壽塔則在萬壽園裡的長江第一磯——觀音磯上。萬壽園門票才10元,來的都是觀賞古塔、看清風激蕩的長江的。塔的底部由於大堤的多年加高已深陷地下,猶如開封的延慶觀,這也說明長江大堤在不斷的加高而變化。
荊州及江漢平原因受長江洪水侵擾,曾經截彎取直,給長江找一個疏通快道,大堤的不斷墊高導致塔基沉積。在觀音磯能看到宏偉的荊州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相銜。坐在江流緩緩的江邊,吹著清風,無比愜意。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旅遊惠民政策,豐富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從2014年6月1日起萬壽寶塔景區實行免費開放,景區開放時間為:9:00—16:30,每周星期一閉園(國家法定節假日、重大活動等特殊情況除外),進行寶塔本體維護和園內設施檢修。景區內萬壽寶塔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保單位安全管理要求,對萬壽寶塔本體實行登塔收費。
1928年時的萬壽寶塔位於荊江大堤之上,90年後的今天塔基已經不在堤面,而在堤中,成了堤中塔。歷史的沉澱,在萬壽寶塔「相對地位」的變化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因泥砂淤積,長江河床逐年增高,塔身下部已掩埋於隨河床增高而逐年高築的荊江大堤堤身之中,塔基已由原來高於堤面變成了現在低於堤面7.23米。
荊江之畔,一座古塔傲然屹立近500年,飽經戰火,歷經滄桑。他就是荊江兩岸的人們和東來西往的過客所熟知的荊州沙市萬壽寶塔,臨江岸建塔絕無僅有。「東望武昌雲歷歷,西連巫峽路悠悠。」此系清人鄭機《七律.登望江樓》中詩句,也是對萬壽寶塔的讚賞。期待你的到來,登塔瞭望東去長江水和大荊州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