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羊湯時,「最忌」加這2樣調料,很多人不懂,難怪羊湯發黑,越燉越羶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燉羊湯時,「最忌」加這2樣調料,很多人不懂,難怪羊湯發黑,越燉越羶!』
羊肉是一種常見的肉類食材,味甘、性溫,有很好的溫補驅寒功效,所以寒冷的秋冬季節,很多人都喜歡買些羊肉,燉羊肉湯喝,不僅能驅寒,也能補充營養。
其實,驅寒的羊肉湯也適合炎熱的夏天吃,我國有一個傳統美食節日,叫做「伏羊節」,就是從農曆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束,持續一個月的時間。「伏天吃伏羊」,在安徽、江蘇等地有很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堯舜時期。
每年的伏羊節期間非常熱鬧,很多人慕名而來,吃羊肉、喝羊湯,具有鮮明的民俗特色。
在當地,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伏羊」就是入伏以後的羊肉,在三伏天吃羊肉,實際上是以熱制熱,流汗排毒,把冬春之毒、溼氣驅除,也是一種食療。
在其它地區,也有很多人會在入夏後買羊肉燉湯喝,滋補身體。羊肉和豬肉不同,有一股很大的羶味,多數人為了去羶,在燉羊肉會加入很多的調料、香料,試圖蓋住羊肉的羶味。道理是沒錯,但並不是啥調料都適合燉羊肉,有些調料加了還會起反作用。
在燉羊肉時,「最忌」加這2樣調料,放了不能去羶,羊湯的顏色也發黑不鮮白,燉得越久羶味越重。下面我和大家分享燉羊肉的技巧。
【燉羊肉不能放的2種調料】
第一種、大料
大料也就是八角,大廚們常說「豬不椒,羊不料」,這就是很實用的技巧。
豬不椒,就是烹飪豬肉時不能放花椒,不過要分方式,如果是燉豬肉就不能放,要是炒豬肉是可以放的。因為燉肉時加了花椒,豬肉的瘦肉就會變得又幹又柴,有些嚼不爛。羊不料,就是燉羊肉不能加大料,加了羊湯顏色發黑,也蓋住了羊湯原本的鮮味,反而羶味更重了。
第二種、料酒
料酒是家庭廚房中常用的一種調料,它的作用是去腥增鮮,在做菜時適當地加入一些料酒,能有效去除腥味,還能增加鮮味,但燉羊肉時千萬不要加料酒。
加入料酒後,羊肉和料酒發生化學反應,讓羊肉變得酸酸的,不能去羶,味道也變得怪怪的。
【燉羊肉的技巧】
第一、無論是羊肉還是牛肉,燉之前一定要把肉裡的血水處理乾淨,只用水衝洗是不行的,必須用清水浸泡至少8小時,半小時換一次水,夏天放在冰箱裡浸泡。一旦血水沒處理乾淨,燉好的羊肉湯腥羶味重,湯色也變得黑乎乎的。
第二、八角雖然,但它的味道進不去羊肉中,所以加八角也不能給羊肉去腥羶。如果想加香料,和羊肉最搭的就是小茴香、白芷這2味,不僅能去羶味,還能讓羊湯的味道更鮮美。
第三、燉羊肉湯時,儘量多加點水,不過要一次性加夠,燉煮時不要蓋鍋蓋,有利於腥羶味的揮發,燉好後羊湯的味道就會非常鮮美。
第四、燉羊湯,一定要出鍋前放鹽,或是喝的時候放鹽,不能過早地放鹽。
【羊肉湯的做法】
1、羊肉切成大塊,浸泡出血水,衝洗乾淨後瀝乾水分。
2、炒鍋裡倒入適量清水,加蔥段、薑片,羊肉冷水下鍋,開大火焯水5分鐘,撇掉血沫,撈出衝洗乾淨。
3、湯鍋裡加水,放入焯水的羊肉,加蔥段、薑片、小茴香、白芷,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2小時,羊湯就燉好了。
4、食用時,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碗中,澆上適量的羊湯,加適量食鹽、胡椒粉,撒上蔥花、香菜末,一碗鮮美的羊湯就做好了。
今天的文章對您有用嗎?如果覺得有用,請大家給我點讚、評論、轉、關注,讓更多的人都學到技巧,下次我會繼續給大家分享有用的美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