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開一個地方的時候,會有難過,會有不舍,有時我們也不會明白,我們到底難過什麼,不舍什麼。
大學畢業,從武漢回到青城,我就再也沒有吃過熱乾麵。只是想起來時,流流口水。別的什麼事也不能做。
有一回倒是遇到過一個賣熱乾麵的,在滿達對面的一個美食廣場。我抱著極大的希望點了一份,而且年輕的老闆也說「包你好吃」。聽他這麼說,我還特別高興,迫不及待的等著。
不一會,熱乎乎的面好了,可是我的心涼了。這不是我要吃的武漢熱乾麵。失望之餘,我也不免笑話自己太傻。心想「老闆的話怎麼能信呢,而且這是呼和浩特,怎麼可能吃到正宗的武漢熱乾麵呢」
而且就算是正宗,也未必有當年的味道。大清朝的慈禧太后在流落西安的時候,吃了一種窩窩,就覺得好吃的不得了。等到她回到北京以後,任憑她命令什麼名廚大神,也做不出那樣的窩窩。
真正的味道,不是在舌頭,而是在心頭。
那時在武漢上學,去教室的時候,路過食堂順上一碗熱乾麵,邊走邊吃,面吃完了,教室也到了。旁邊的姑娘遞上一張餐巾紙,擦一擦嘴巴,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熱乾麵遠去,往事也遠去。
然而很多事情,不提起不代表不存在。它變成數據存儲在你的大腦裡,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播映,而且只有會員才能看。
然而,呼和浩特不是一座讓人絕望的城市。我在海亮地下街遇到了正宗的武漢熱乾麵。
在地下街的美食小鎮裡,有很多美食。東北的燴酸菜,北京的滷煮,陝西的油潑麵,四川的酸辣粉……總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所有的美食都匯集於此。
正可謂量全國之美食,結呼市之歡心。
進了美食小鎮,往西走20來步,有一個圓形的攤位,上面掛著一個招牌,寫著「武漢熱乾麵」。就是這裡了。
夏天跟一個女孩來這的時候,偶然看見。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點了一份。並且不屑的問「好吃嗎」。
老闆輕輕說「嘗嘗你就知道了」
面做好了,我讓他多放了一點辣椒,我又像在武漢那樣,放了很多醋,放了酸豆角,放了花生,蔥花。因為我覺得,熱乾麵只有這樣才好吃,尤其是辣度一定要夠,酸度也一定要到位。
睜開眼,美食和你都在~
睜開眼,美食和你都在~
睜開眼,美食和你都在~
睜開眼,美食和你都在~
儘管如此,我仍不抱太大的希望。然而結果出人意料。
「有武漢的味道」我開心得說。
「看來這回吃到正宗的了」旁邊的女孩搭話。
吃熱乾麵最好的結果就是,有二分之一的嘴唇能夠感受到辣度,鬢角和額頭有淡淡的汗珠,旁邊最好準備一瓶水,熱的最好。
吃完之後,女孩給我遞過餐巾紙,我擦了擦嘴巴,新的故事又開始了。
走的時候,我跟老闆說「這個很正宗,有武漢的味道」。矮個子老闆說「當然了,我花了3萬從武漢引進的,而且比武漢還好吃,武漢的那個太幹」。
後來,我常常去,有時一個人,有時兩個人。直到有一天,陪我去的那個女孩變成了我的妻子。
最後,我發現,這不是武漢的味道,這是青城的味道。我也終於知道,我們離開一個地方,為什麼會有悲傷的情緒,因為我們離開的其實是自己。
現在能夠找回以前的味道,不是因為真的100%一樣,而是,我們找回了我們自己。
人的一生很長,難免會迷失,但我們仍然有足夠的時間找回自己。
雖然我們飽經風霜,也不妨礙我們溫暖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