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全新增訂出版

2020-12-16 瀟湘晨報

近日,著名藏族作家阿來的非虛構作品《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由四川文藝出片社全新增訂出版,這是該書自 2014 年初版以來的第三個版本。

《瞻對》是阿來繼《塵埃落定》等作品之後最獨特的一部藏地史詩,作者首次以非虛構寫作的方式,糅合清史檔案、漢藏知識分子的記錄和民間口頭傳說提供的時空感,再現真實的藏地,其文學意味不亞於阿來的任何一個土司故事,其間傾注著深厚複雜的情感和反思。

同時《瞻對》又是一部 " 教科書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表示:" 這是一本可以對今天有志於民族地區現代化事業的人有重要啟迪和幫助的書,具體說是藏族地區治理的教科書,不光是藏族地區,甚至全國的幹部,在考慮對民族工作思路時都可以參考這本書,都應該認真讀一讀這本書。"

《瞻對》是阿來至今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非虛構歷史作品,2013 年人民文學獎非虛構作品大獎授獎詞稱《瞻對》" 再現了川屬藏民的精神傳奇和坎坷命運。作者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去反思和重審歷史,並在敘述中融入了文學的意蘊和情懷 "。本次修訂再版,新增注釋、翔實地圖、歷史插圖,以及簡明瞻對歷史大事紀等,幫助讀者清晰把握全書脈絡,掃清閱讀障礙。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超

編輯丨包學楓

責任編輯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崔凌雲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再現川屬藏民精神傳奇 《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全新增訂出版
    &nbsp&nbsp&nbsp&nbsp再現川屬藏民精神傳奇&nbsp&nbsp&nbsp&nbsp《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全新增訂出版&nbsp&
  • 阿來《瞻對》全新增訂本上市
    本報訊近日,阿來非虛構作品《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全新增訂版出版。這是該書自2014年初版以來的第三個版本。瞻對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的舊稱,作家所寫正是此地兩百多年的歷史。
  • 阿來作品《瞻對》全新增訂版發布
    人民網成都10月16日電(王波)10月16日晚,阿來非虛構作品《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的全新增訂版首發儀式在成都舉行,本次活動是天府書展開幕當天系列活動,由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四川文藝出版社承辦。隨後,阿來分享了他創作、修訂這部作品的背景、心得,以及他現在的思索。
  • 獨家|全新增補版《瞻對》正式出版拿到書的第一天,阿來去了這裡……
    2019年8月14日,著名作家阿來亮相上海書展,在與四川文藝出版社就《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一書的全新增訂版舉行的籤約儀式上,他講出了以上這句話。時隔一年,2020年9月7日,《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全新增訂版正式上市,這正是該書自2014年初版以來的第三個版本。
  • 《瞻對》:終於融化的鐵疙瘩 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
    [摘要]兩百多年來,清廷官兵、西部軍閥、國民黨軍隊、西藏地方軍隊乃至英國等外部勢力,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這個地方,攪得風生水起。本書以瞻對兩百餘年的歷史為載體,講述了一段獨特的藏地傳奇。本書以瞻對兩百餘年的歷史為載體,將一個民風強悍、號稱鐵疙瘩的部落進行歷史鉤沉,講述了一段獨特而神秘的藏地傳奇。同時也展現了漢藏交匯之地藏民獨特的生存境況,並藉此傳達了作者對川屬藏族文化的現代反思。
  • 魯迅文學獎0票作品:阿來《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
    以下節選自報告文學組0票作品:阿來《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第四章1、在西藏的琦善清朝皇帝,嘉慶過後是道光。道光年間的大清朝,王氣已經一天緊似一天。境內少數民族地方依然變亂不斷,漢人地區則教亂蜂起,這是從清代開國就一直此起彼伏的老問題。
  • 阿來新書《瞻對》:人民文學折桂後,全書無刪節首發
    著名作家、《塵埃落定》作者阿來歷時五年創作的歷史紀實文學作品《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近日已由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評委會給《瞻對》的授獎詞寫道,阿來「通過長期的社會調查和細緻艱辛的案頭工作,以一個土司部落兩百年的地方史作為典型樣本,再現了川屬藏民的精神傳奇和坎坷命運。
  • 《瞻對》寫真實藏區:小說家阿來做了歷史學家的事
    有清一代,「瞻對土司」讓中央政府和拉薩噶廈政府傷透腦筋,清兩百年用兵也無法讓瞻對土司臣服,「瞻對」在藏語的意思是鐵疙瘩。藏族作家阿來原想以瞻對的一位傳奇土司布魯曼(即貢布郎加)為原型寫個小說,結果寫了一部非虛構的《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阿來這部繼《格薩爾王》之後的新作刊登在今年第八期的《人民文學》上,單行本即將於明年1月初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 阿來《瞻對》推增訂版,人類的共同性比談論抽象鄉愁更有意義
    原創 阿來、傅小平 文學報文學報日前,阿來非虛構作品《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全新增訂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該書自2014年初版以來的第三個版本。阿來說:「一般來講,一個書可以推出第三第四個版本的時候,這個書就已經取得了一個永生的資格證。
  • 朱維群:我讀《瞻對》
    朱維群:我讀《瞻對》 發表時間:2014-06-11    來源:大佳網字體: [大] [中] [小] 後來在中央統戰部從事涉藏工作,去甘孜州的次數就多了,其中2012年從甘孜縣南下到理塘,沿途恰恰是《瞻對》一書所述故事的發生地,今新龍縣地界。那幾年我奉命多次同十四世達賴喇嘛私人代表接觸商談,對方領頭的就是書中所提及的瞻對地方頭人之一甲日家族的後裔。  因工作需要,我也常常涉獵甘孜、阿壩一帶近現代歷史,感覺這片由雪山、森林、草原、峽谷構成的僻遠而多彩之地實在不簡單。
  • N.145 雅燃法語教育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全新增訂)》
    作者簡介孫瑞雪,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與兒童心理專家;「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歷年來被CCTV、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各大媒體競相報導;在千萬家長心中,孫瑞雪就是「育幾百寶箱」;主要代表作包括《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等,新作《完整的人》《自由中的規則》(暫定名)即將出版。
  • 出版創新 越有特色越有市場
    「鄧小平系列」、《百年中國社會圖譜》等多部作品連續三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並獲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兩個工程」資助。  四川文藝出版社則突出自己的原創文學「名家」優勢,以名家名作「走出去」為特色,帶動中國文學「走出去」。2015年和2016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分別與美國華媒國際集團公司以及奧地利、韓國的出版公司籤訂阿來的《瞻對》版權輸出協議。
  • 日本文化達人茂呂美耶經典之作《江戶日本》時隔十年增訂再版
    日本文化達人用中文寫作的經典作品 日本文化入門書時隔十餘年增訂再版 書號:978-7-5154-0903-0 著者:【日】茂呂美耶 著 出版年月:2020年1月 定價:59.00元 字數:194千字 插圖:154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17):康巴藏族的...
    ,使數倍於吐蕃的高原諸部開始以吐蕃為中心結成一個政治共同體;三是從吐蕃王朝到13世紀以前,這一階段是藏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民國時以康區為主建立了川邊特別行政區和以後西康省的稱謂,則是以中原為中心,在康前加了一個「邊」或「西」的方位詞。明正土司末代土司甲聯升及其子,其眼縱目,有三星堆人遺風(作者 供圖)儘管有上述歷史、地理、語言和統治方式的不同,但安多和康區仍然形成了作為一個民族的基本一致的經濟、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
  • 活動預告|塵埃永不落定——《塵埃落定》榮獲茅盾文學獎20周年全新...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機村史詩》(六部曲)和《格薩爾王》《瞻對》《雲中記》,詩集《稜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下的銀匠》,長篇散文《大地的階梯》《草木的理想國》,等等。   200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9年,憑《機村史詩》六部曲(原用書名《空山》)獲得「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33):冷兵器英雄...
    但由於強大的吐蕃政權延續的時間僅不到兩百年,且當時對該地區的統治就不徹底,比如在吐蕃時期,走廊地區的党項部還與蘇毗、象雄和吐蕃等被稱為「吐蕃外四族」,這說明以党項為首的康區諸部已成為吐蕃在政治、軍事上所依賴的重要屬部之一。同時,党項還成為與吐蕃王室通婚的部落。
  • 《日出東江》出版 獻禮建黨百年華誕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悠揚)深圳本土作家田粟的長篇小說新著《日出東江》,近日由海天出版社推出,向建黨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特殊禮物。 田粟本名廖建明,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深圳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已先後出版《暮春》《葫蘆記》《追逐純粹的人》《小龜傳奇》《山腳下的女人》等長篇小說。《葫蘆記》獲2020年廣東省第九屆民間文藝著作獎三等獎。
  • 百年塵封歷史、兩代大鑑藏家傳奇軼事首度揭秘
    原標題:百年塵封歷史、兩代大鑑藏家傳奇軼事首度揭秘日前《積墨解頤——悅古齋的百年往事》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 2017年,在韓博文故去三十周年之際,王紅又花費半年時間將文章與配圖重新整理校正,與韓博文部分遺稿一併出版。 《積墨解頤》分上下兩部分。上部以書畫鑑藏家韓懿軒創建悅古齋,其子韓博文一生經營古玩書畫的曲折經歷為主軸,講述了自清末至上世紀八十年代老北京的人文故事,還原了一段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