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14 小學家長手冊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於唐朝安史之亂前夕,天寶十三年(754)李白由宣城遊銅陵五松山之時。詩人在五松山盤桓期間,與常贊(時為南陵縣丞)交往甚密,形成好友,希望得到常贊的同情與支持,便贈以此詩。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注釋: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作草就要作蘭草,作樹就要作松樹。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蘭草的幽香隨風而遠,松樹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蘭相因依,蕭艾徒丰茸。松樹與蘭草相因相依,蕭艾之類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因依:依靠。蕭艾:野蒿,臭草,常用以比喻不肖小人。丰茸:茂盛。茸:細密貌。

雞與雞並食,鸞與鸞同枝。雞與雞相併而食,鸞鳥與鸞鳥同枝而棲。

揀珠去沙礫,但有珠相隨。揀起珍珠棄去沙礫,人們只要珍珠與己相隨。

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遠來的客人投靠名士賢人,真值得他們來傾訴懷抱。

若惜方寸心,待誰可傾倒?假若憐惜方寸心中所懷,那麼等待何人可盡數傾倒?

虞卿棄趙相,便與魏齊行。虞卿甘願放棄相國之位,在魏齊有難之時與他一同出行。「虞卿」二句:事見《史記·范睢傳》:秦相範睢的仇人魏齊逃亡至趙國,秦昭王逼趙王送魏齊頭至秦。否則就出兵攻趙。趙孝成王急忙追捕魏齊。魏齊夜見趙相虞卿。虞卿估計說服不了趙王,乃解其相印,連夜與魏齊一同出逃。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橫。海上那五百壯士,聽說田橫已死,同日裡一起自殺。「海上」二句:事見《史記·田儋傳》:劉邦滅項羽稱帝後,項羽部下田橫率五百人逃入海中小島,不肯歸降。劉邦使赦田橫罪而召之,橫未至洛陽即自殺,其部下五百人聞之,皆跳海自殺。

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如果他們不喜好賢才,哪能流傳下來這千古名聲。

願君同心人,於我少留情。希望您這與我同心同德之人,對我稍加留意與眷顧。

寂寂還寂寂,出門迷所適。寂寞啊十萬分的寂寞,剛一出門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適:往,到。

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劍高吟「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秋風起我思家之情愈發濃烈。「長鋏」句:事見《戰國策·齊策四》: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食客,初不受重視,三次倚柱彈劍而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盂嘗君都滿足了他的要求。後馮諼出大力報效孟嘗君。鋏:劍。「秋風」句:晉人張翰見秋風起,思故鄉菰菜、尊羹、鱸魚膾,辭官回鄉。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望天門山、夜宿山寺、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峨眉山月歌、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夜泊牛渚懷古、贈新平少年、幽澗泉、憶秦娥·簫聲咽、子夜吳歌·秋歌、關山月、春思、上之回、笑歌行、夜坐吟、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採蓮曲、江夏行、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陽春歌、烏棲曲、折楊柳等。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安徽南陵,四大米市之一的蕪湖米市主產地,李白在此留下千古詩篇
    安徽南陵,四大米市之一的蕪湖米市主產地,李白在此留下千古詩篇。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百科全書不是只有雲南石林,還有南陵丫山石林,它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林景觀。中國行政區劃共分為省、縣、鄉三級。西漢置春谷縣,東晉始置南陵縣(因「地處江南陵阜間」而得名),南朝梁時兼置南陵郡,之後歷代沿用南陵名。1949年設南陵縣,此後未變。總面積1263.7平方公裡,人口55.6萬人。
  • 唐代李白《北風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李白於公元752年(天寶十一載)秋,遊幽州時作此詩。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唐代杜甫《成都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客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唐代李白《以詩代書答元丹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元丹丘是詩人李白的好友。李白在作這首詩的時候,已在京城長安拼搏了三年,即天寶三年(744),元丹丘給李白寫信來給他打氣鼓勵,於是李白就寫了這首詩,權作回信。李白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 唐代李白《野田黃雀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天寶十四年,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力勸永王勤王滅賊,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首詩大約是此時所作。詩中李白以鳥雀無處容身為喻,黯然自傷。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 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其五》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當時李白隨永王李璘水師東下尋陽(即潯陽)。此詩宋本題下注云:「永王軍中。」這組《永王東巡歌》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 唐代李白《白田馬上聞鶯》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李白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理想的詩人,他青年時代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意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和成就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唐代李白《子夜吳歌·秋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本詩是《子夜四時歌》中第三首,李白是沿用樂府舊題創作的新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唐代杜甫《白帝城最高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從雲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進入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峰期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九日寄岑參》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 唐代許渾《鹹陽城東樓 / 鹹陽城西樓晚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許渾簡介: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 唐代李白《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補闕、範侍御均為李白友人。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五載(746年)秋,當時李白寄居東魯。李白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 唐代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本詩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OMG,一同學說在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有位小朋友說他們班有同學回答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引起全班笑話,並毫不思索說二個男人之間怎麼可能是愛情,愛情只能是男生和女生之間!OMG!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李白在銅陵吃的「雕胡飯」你吃過嗎?
    這首五言律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生前最後一次到銅陵五松山下,小住農家,身臨其境、耳聞目睹、發自肺腑,同情感激抒寫而成的。此詩乃李白一生諸多詩詞中傑作之一,影響深遠,傳誦至今。銅陵五松山原本無名,因有一本五枝的參天古松,李白當年見松起名,題詩名山。
  • 唐代白居易《白雲泉》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六年級古詩古詩誦讀之】《送友人》李白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送友人》。先和大家分享幾句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這些我們熟悉的詩句,都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對了,表達了一種離別之情。
  • 唐代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