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打重傷,為何日本還是忌憚?李鴻章怕是內心絕望

2020-12-24 公眾娛樂頭條

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打重傷,為何日本還是忌憚?李鴻章怕是內心絕望!首先第一條中日甲午戰爭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中國,朝鮮,日本三個國家之間互相你爭我奪的那一種戰爭,跟其他西方列強無關。李鴻章一開始的時候就想把西方列強,比如說他太粗的,運輸軍隊的戰艦是英國人提供的,

一直就想把這些國家拉入到中日甲午戰爭,避免戰爭的擴大化,迫使日本能夠冷靜下來,站在談判桌上跟中國談判,但是很明顯日本搶在西方列強做出表率之前,做出了行動。

這個時候,李鴻章內心是比較絕望,西方列強表示我可以幫你,但是你必須得撐到我軍隊趕到戰場的那一刻,才能夠幫你呀,現在你的軍隊沒等到我趕到戰場,自個兒玩完了,你說我怎麼幫你,沒有接口插入到這場戰爭裡面了,所以李鴻章來到日本的時候,內心是表示絕望的。

但是李鴻章作為這一次談判的最大代表,來到日本,遇到刺殺這樣的話,整個中日甲午戰爭性質就發生改變。首先你日本不到的,你怎麼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所有的國家都可以站在人類道德的最高點去聲討你,日本做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情,日本在國際社會上一下子就被動了,

與此同時,李鴻章跟西方很多的。高層的政要是有私交的,朋友遇到問題,兩肋插刀,之前只不過你跟別人玩我顧不上我,幫不了你,但現在你人生安全出了問題我肯定是要插一手的。

日本這個時候打不過西方劣強,他光打一個西方列強的末班車,也就是沙皇俄國,已經打得很吃力的,更何況去打英國跟法國這一些傳統的西方列強,根本打不過,日本人自己明白無論如何中日甲午戰爭如何發展下去都要把西方列強給摘出去,否則,西方列強一旦進入了肯定就是要求你維持原狀,別說賠款了就是佔領的朝鮮,它都得給吐出來。

所以李鴻章遇刺,我估計伊藤博文第一反應就是去問一下,西方人究竟是什麼口風?如果說這個時候西方派出軍隊接李鴻章回國,那麼伊藤博文哭都來不及。

第二條,國內這個時候我指的是日本國內,還想打仗,還有一批戰爭狂熱分子,還想接著打仗,接著去撈錢,但是很清楚的一點就是日本這個時候打不動了,伊藤博文去嚇唬李鴻章的那些話伊藤博文自己心裡清楚。這都是嚇唬人的,雙方都很清楚這件事情,但是我就拿了嚇唬你全交,

你現在比我還慘,日本天皇為了買一艘軍艦窮的都快飯都吃不起,但是我們卻把你們所有的軍艦全部打沉,不過與此同時,我國內整個戰爭經濟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我緊急需要一批新鮮的血液來加快我的工業化進程,或者說舔舐我國內的戰爭創傷。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可以說什麼都不顧了,我要什麼,我要錢。我要資源我要土地其他東西免談,日本這個時候也是窮瘋了。第三,清政府,雖然說北洋艦隊或者說淮軍全軍覆沒,元氣大傷,但是這個時候中國國內還存在一些其他的軍對體系,如果說日本這一次做事情做的太絕了,別說賠款了,人家跟你玩兒命就已經算不錯了。

基於以上三條原因,李鴻章挨那顆子彈以後替清政府省了1億白銀,不過對於李鴻章來說,這個時候,哀大莫過心死,這愚蠢的清政府,李鴻章現在是完全絕望了。

相關焦點

  • 被打一槍少賠一億?假的!籤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是怎麼做的
    今天4月17日,是《馬關條約》籤訂125周年。該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清末我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風潮。提起《馬關條約》就不得不想到一個人——李鴻章。關於李鴻章的不實言論,配圖為張之洞近些年,網絡上盛傳李鴻章因為在日本進行《馬關條約》相關談判時,被日本人槍擊,因為這一槍,李鴻章據理力爭,讓日本人少向中國要求賠償一萬萬兩白銀並且放棄索要遼東半島,以此來彰顯李鴻章的愛國與偉大
  • 籤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被打一槍少賠一億?假的!真相是這樣
    關於《馬關條約》的籤訂,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被刺客小山豐太郎襲擊,因面部被挨了一槍,之後據理力爭,讓日本政府向中國索要戰爭賠款減少了一萬萬兩白銀!李鴻章負傷談判這件事看得大家是熱血沸騰,紛紛讚揚李鴻章硬氣的表現。事情真的如傳說中那樣發展的嗎?
  • 日本人為何指定李鴻章為清朝代表,前去籤訂《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馬關與日方籤訂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之外,還需要賠償日本白銀二萬萬兩,一時之間,李鴻章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明知籤訂賣國條約必定受後人唾棄,聰明事故如李鴻章,為何非要趟這趟渾水呢?
  • 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打傷,日本為什麼那麼害怕,原來是這些原因!
    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中國戰場的甲午戰爭局面,就戰場形勢本身而言清政府岌岌可危,但就整個戰爭局勢而言,日本方面已經耗不起了,必須儘快結束戰爭,與李鴻章在日本的談判也是希望在談判桌上能提前結束一切。甲午戰爭中國慘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賠償3億兩白銀,當然還有其他賠償條款。
  • 《馬關條約》籤訂後,清朝為何有眾多官員為李鴻章求情
    在這種狀況下,清朝被迫和日本進行求和,雙方開始了和談。清朝最初派的人是一個德國人赴日本談判,結果日本人不理會,直接要求清朝派一個有全權代表的人來談判。於是清朝找到了李鴻章,要求李鴻章去日本談判。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授權下,李鴻章在1895年3月19日到達日本馬關,雙方開始了正式談判。
  • 李鴻章遇刺改變馬關條約進程
    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一生的恥辱,籤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戰前,李鴻章在1894年6月中旬曾經請俄國和英國駐華公使出面調停中日之爭。但英國人此時正想拉日本制衡沙俄,不願意趟這灘渾水。英國領事曾告訴李鴻章,英國政府請日本與中國共同退兵。但也僅此而已,別無下文。
  • 在馬關條約籤訂地憶李鴻章 馬關條約籤約120年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日本作家梅崎大夢在《春帆樓雜記》裡,講述為何選定馬關的春帆樓:「廣島、長崎、馬關三地的共同點是均有軍港,伊藤博文想在李鴻章面前炫耀日本的軍事能力。最後,伊藤博文把地點選在了自己的家鄉——馬關。
  • 日本人打在李鴻章臉上的那一槍,李鴻章用它換了一億兩白銀,值嗎
    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洋務運動,畢竟它的興起也是近代中國開始「睜眼看世界」的象徵,其本身先進性還是有的,對於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具有著難以估量的助推作用。但甲午中日戰爭一敗,洋務運動也就宣布破產了……值與不值,自有後人評說1895年3月,晚清政府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要求,特派李鴻章前去日本商討籤訂《馬關條約》的事宜。
  • 李鴻章替慈禧背負罵名,被日本人用槍指頭,堅決不籤《馬關條約》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籤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給日本,自此之後,他便被扣上了「賣國賊」的罵名。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李鴻章究竟是愛國還是賣國?他是否是被國人冤枉了一百多年呢?李鴻章的愛國行為關於李鴻章的評價實際上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東方的鐵血宰相」,而梁啓超則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 籤完《馬關條約》,做翻譯的小姑娘,撲到李鴻章的懷裡號啕大哭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0期:《馬關條約》少賠了一億兩銀子,真的因為李鴻章挨了一顆子彈嗎?李鴻章的電報主要講了日本人多麼的野蠻,他們的條件太過苛刻,和談根本沒得談,如果他們仍然不鬆口,則「罷議、回國、備戰」:「只有罷議而歸,停戰展期已絕望,請飭各將帥及時整備為要。」日本願意跟清廷和談的原因就在於利益最大化,如果繼續打下去,日本的財政可能不支。
  • 中日籤訂《馬關條約》,李鴻章留下2億兩白銀,帶回來一顆子彈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不平等條約,按先後次序來說是《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3個條約無論對當時的清政府也好,還是對老百姓來說,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是要論到對國民造成的心理打擊,應該以《馬關條約》為最。
  • 清朝王公大臣那麼多,為何《馬關條約》偏要讓李鴻章來籤?
    後來,就連清朝一直瞧不起的日本,也在甲午戰爭中徹底將清朝打敗,清朝自此完全陷入了列強的控制之中。戰勝之後的日本,以兵利之勢脅迫清朝籤訂《馬關條約》,而這個條約的籤字人就是晚清名臣的李鴻章。可是清朝有那麼多的王爺,為何非得讓李鴻章來籤?首先,李鴻章多次出使外國,外交經驗十分豐富,他有這個能力。
  • 馬關條約籤訂,李鴻章無官可做,他後來擔任過什麼職位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朝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當時清朝負責籤訂條約的全權代表,則是李鴻章。甲午海戰失利後,日本加快對中國的入侵。日本軍隊大軍直指東北,這裡被視為清朝的「龍興之地」,一向極為重視。眼見形勢不妙,清朝決議與日本議和。但清朝兩次派遣的是使臣,都遭到日本拒絕。
  • 籤訂《馬關條約》,李鴻章究竟錯在哪裡?他的錯,只是少挨了2槍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李鴻章代表的晚清政府和以伊藤博文為代表的日本政府籤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以賠款兩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開放北京、重慶等七處通商口岸等巨大代價,換回了日清之間所謂的「和平」。
  • 李鴻章巧舌如簧,《馬關條約》談判中,他為清朝談下來多少銀子?
    以慈禧太后為主的頑固派堅持請求和談,於是代價巨大的《馬關條約》談判開始。 經過再三考慮,慈禧決定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因為李鴻章曾多次與歐美等國家在談判桌上舌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日本有故交,所以派遣他前去日本談判,代表團至少不會被蔑視。
  • 馬關條約籤訂時,伊藤博文和李鴻章談了什麼?讓李鴻章欲哭無淚
    後來,結果誠如慈禧那樣想,日本在接到清朝求和的請求後,部分地區停止戰爭,但是日本直接給出的條件就是必須要割地賠款,還要讓奕訢或者是李鴻章到日本來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那麼,在條約籤訂的時候,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了什麼,讓李鴻章欲哭無淚呢?這次籤約的過程日本和清朝都是幾番的爭論,不過最後還是定在了第四次和第五次的談判桌上。
  • 李鴻章曾遭遇槍擊、被竊聽、乞求路費!《馬關條約》談判究竟有多...
    導語 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當李鴻章全權代表中國與日本在《馬關條約》上籤下最後一個字,這位年逾古稀,向來以剛強姿態著稱的晚清名臣終於壓抑不住心中的悲慟,老淚縱橫。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籤訂了——他知道,「賣國賊」之名,註定終生無法洗脫。
  • 訪日清講和紀念館:李鴻章在此籤訂《馬關條約》因遇刺中彈賠款減一...
    李鴻章是大清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曾在馬關春帆樓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如今,此地被命名為日清講和紀念館,供遊客參觀。李鴻章曾在此遇刺,左頰中彈,賠款金額也因此減少一億兩白銀。日清講和紀念館建於1937年,地處日本本州島西端,與北九州僅隔數百米海峽相望之地的馬關。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如果不是李鴻章去籤的話,結果會如何
    說起李鴻章,我們知道這個人在近代歷史上爭議非常大。有人說她對清朝有很大的功勞,開戰洋務運動,利國利民。也有人說他是賣國賊,籤訂了眾多的不平等條約。比較著名的兩個條約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兩個條約的籤訂時期李鴻章身上最大的汙點。我們看一下如果籤訂這兩個條約的不是李鴻章,而是其他人會怎麼樣。
  • 馬關條約談判:李鴻章據理力爭卻僵持不下,挨了槍子兒後峰迴路轉
    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的恥辱,籤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1895年2月22日,李鴻章奉旨進京。此時,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們不僅要清政府賠款和承認朝鮮獨立,而且要求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