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打重傷,為何日本還是忌憚?李鴻章怕是內心絕望!首先第一條中日甲午戰爭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中國,朝鮮,日本三個國家之間互相你爭我奪的那一種戰爭,跟其他西方列強無關。李鴻章一開始的時候就想把西方列強,比如說他太粗的,運輸軍隊的戰艦是英國人提供的,
一直就想把這些國家拉入到中日甲午戰爭,避免戰爭的擴大化,迫使日本能夠冷靜下來,站在談判桌上跟中國談判,但是很明顯日本搶在西方列強做出表率之前,做出了行動。
這個時候,李鴻章內心是比較絕望,西方列強表示我可以幫你,但是你必須得撐到我軍隊趕到戰場的那一刻,才能夠幫你呀,現在你的軍隊沒等到我趕到戰場,自個兒玩完了,你說我怎麼幫你,沒有接口插入到這場戰爭裡面了,所以李鴻章來到日本的時候,內心是表示絕望的。
但是李鴻章作為這一次談判的最大代表,來到日本,遇到刺殺這樣的話,整個中日甲午戰爭性質就發生改變。首先你日本不到的,你怎麼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所有的國家都可以站在人類道德的最高點去聲討你,日本做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情,日本在國際社會上一下子就被動了,
與此同時,李鴻章跟西方很多的。高層的政要是有私交的,朋友遇到問題,兩肋插刀,之前只不過你跟別人玩我顧不上我,幫不了你,但現在你人生安全出了問題我肯定是要插一手的。
日本這個時候打不過西方劣強,他光打一個西方列強的末班車,也就是沙皇俄國,已經打得很吃力的,更何況去打英國跟法國這一些傳統的西方列強,根本打不過,日本人自己明白無論如何中日甲午戰爭如何發展下去都要把西方列強給摘出去,否則,西方列強一旦進入了肯定就是要求你維持原狀,別說賠款了就是佔領的朝鮮,它都得給吐出來。
所以李鴻章遇刺,我估計伊藤博文第一反應就是去問一下,西方人究竟是什麼口風?如果說這個時候西方派出軍隊接李鴻章回國,那麼伊藤博文哭都來不及。
第二條,國內這個時候我指的是日本國內,還想打仗,還有一批戰爭狂熱分子,還想接著打仗,接著去撈錢,但是很清楚的一點就是日本這個時候打不動了,伊藤博文去嚇唬李鴻章的那些話伊藤博文自己心裡清楚。這都是嚇唬人的,雙方都很清楚這件事情,但是我就拿了嚇唬你全交,
你現在比我還慘,日本天皇為了買一艘軍艦窮的都快飯都吃不起,但是我們卻把你們所有的軍艦全部打沉,不過與此同時,我國內整個戰爭經濟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我緊急需要一批新鮮的血液來加快我的工業化進程,或者說舔舐我國內的戰爭創傷。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可以說什麼都不顧了,我要什麼,我要錢。我要資源我要土地其他東西免談,日本這個時候也是窮瘋了。第三,清政府,雖然說北洋艦隊或者說淮軍全軍覆沒,元氣大傷,但是這個時候中國國內還存在一些其他的軍對體系,如果說日本這一次做事情做的太絕了,別說賠款了,人家跟你玩兒命就已經算不錯了。
基於以上三條原因,李鴻章挨那顆子彈以後替清政府省了1億白銀,不過對於李鴻章來說,這個時候,哀大莫過心死,這愚蠢的清政府,李鴻章現在是完全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