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曾經是杜牧時刻魂牽夢縈的風花雪月之地

2020-12-12 文煜說詩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唐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

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樂遊原上望昭陵。

樂遊原

在賞析杜牧的這首《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為什麼杜牧非要去吳興(浙江湖州)?他為什麼不要求去曾經政績卓著的黃州?也不要求去「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揚州?而是請求朝廷,將他外放到離長安有江海之遠的湖州?並且杜牧執著地連上三啟,方得朝廷應允,讓杜牧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湖州刺史。那為什麼杜牧非要去離京城長安遙遠的湖州呢?

十年一覺揚州夢

原來杜牧﹙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掌書記﹚居揚州時,曾受朋友邀請到吳興(浙江湖州)遊玩。杜牧在湖州遊玩期間,發現一個十餘歲的小姑娘,姿容俏麗、絕色天下。於是杜牧與該小姑娘的母親約定:十年之內,杜牧定來娶她。如十年不來,此女可改嫁他人,杜牧還寫字據、留信物給了小姑娘的母親。可是,直到唐暄宗大中四年(850)秋,經杜牧多次請求,他才被朝廷任命為湖州刺使。離當初杜牧與吳興女孩的婚約已過了十四年。但不管怎樣,杜牧到吳興直奔女孩家中,遺憾的是,杜牧只見到了已成為老太太的女孩她媽。老太太告知杜牧 ,因十年之內你杜牧杜刺史沒有來娶我女兒,現在離當初的約定已過了十四年年,是你杜牧違約,故我女兒只得另嫁他人,現在我女兒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同時老太退回當年杜牧留下的婚約和信物。

杜牧無語,只能悻悻離開。此時此刻杜牧內心無比惆悵,失落感無以言表,十四年的朝思暮想,十四年毫無疑問的希望,頃刻間灰飛煙滅。

而如今杜牧有唉聲嘆氣,便作詩《嘆花》:

自恨尋芳到已遲,

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

綠葉成陰子滿枝。

往年曾見未開時

從中不難看出,這十四年,杜牧肯定對吳興是念念不忘,對吳興女孩更是牽腸掛肚,晝思夜想。

當然,也有人說杜牧請求外放是因為經濟原因,或是對朝政不滿。我認為:湖州女孩、經濟拮据、不滿朝政三種原因,共同促成了讓杜牧要求外放去湖州做官的結果。

要遠離皇都長安了,杜牧心裡總有點依依不捨,便在皇城到處走走看看,重登樂遊原也是必然的了。此時此刻杜牧雖然決定:我到了湖州就娶當年所約定的女孩為妻,之後我杜牧就在湖州安家落戶,不再回長安了。因此,杜牧這次登樂遊原感觸頗多,遂作《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經以上說明,則可賞析《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全詩。

「清時有味是無能,」

「清時」:指社會平靜的時候。

「有味」:自我感覺良好,並實現了一般人認為的人生理想,過上了有滋有味的生活。

此句的意思是:(杜牧認為)在和平年代,社會平靜的時候,能在朝廷做官,實現所謂的人生理想,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不算什麼有能耐。在杜牧眼裡,甚至是當朝皇帝也是無能的,因為杜牧把當朝皇帝李忱與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較。這也是杜牧「樂遊原上望昭陵」的含義。

「閒愛孤雲靜愛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杜牧和你們這些無能的朝廷官員沒有共同語言,我更不會和這些無能的朝廷官員同流合汙。我杜牧只喜歡天上清高孤傲的白雲和深山古剎裡心靜如水,與世無爭的高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欲」:我想,我決定。

「麾」:旌旗。

「江海」:遙遠的地方,有「下海」的意思。。

「江海去」:到(遠離皇都長安的)邊遠之地去。

「一麾」:一個有較高級別的官員。 此處杜牧借用漢代官制,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是地位和待遇的象徵。唐時刺史略等於漢之太守。

此句的意思是,我杜牧是吏部員外郎,也是一個有較高級別的朝廷命官,也是享受有「麾」待遇的官員。但我現在想好了,我將這「一麾」豁出去了,決定遠離朝廷,到遙遠的湖州去,做個地方官。我到湖州,遂我心願,那我就不回長安,也不回朝廷了。看得出杜牧欲離開朝廷也是彷徨了多年。

「樂遊原上望昭陵。」

「樂遊原」:樂遊原位於今西安市東南二環外。樂遊原因漢宣帝偕許皇后出遊至此,其迷戀於絢麗的風光,以至於「樂不思歸」。後來在此處建有樂遊廟,樂遊原就以廟得名。樂遊原地勢高聳,登原遠眺,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如掌。南面有曲江芙蓉園和西南的大雁塔景色十分宜人。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最後一句詩杜牧要表達的是,儘管(唐暄宗)李忱為帝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也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但在杜牧看來與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相比,那絕對是天差地別。這也是杜牧要「望昭陵」,要「江海去」的主要原因。

杜牧,樂遊原上望昭陵

杜牧祖上歷代做官,他本人也中進士,常以濟世之才自負。但杜牧終其一生未做過什麼高管。他曾題《赤壁》七言詩大發牢騷。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中最後兩句說:周瑜周郎算什麼英雄呢?他就是運氣好唄,要不是身逢亂世,給他出人頭地的機會;要不是老天爺借給他一場東風,燒了曹操的戰船,東吳早就被曹操滅了。孫權、周瑜的漂亮嬌妻大喬、小喬早就被曹操鎖到銅雀臺裡了。杜牧認為周郎只是一介武夫,談不上有智慧。而我杜牧可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國家棟梁。可惜我杜牧是生不逢時,運氣不好,沒有機會施展才能罷了。

杜牧的心境長期沉浸在懷才不遇的壓抑和苦悶之中,不知不覺已過了47個春秋,杜牧自知前途渺茫,同時也已厭倦了在朝廷混日子狀態,所以才決定去魂牽夢縈的湖州。 可是,杜牧這個人也真是運氣不好。他好不容易到湖州,找到了當年的小姑娘家,沒想到當年的小姑娘 「如今(已是)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了。

江海之遠的湖州

世事無常, 計劃不如變化,杜牧已沒心情在江海之遠的湖州呆下去了。一年後﹙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只能回到朝廷,任考功郎中、中書舍人等職,繼續他那渾渾噩噩的無聊生活。可惜在第二年冬天,杜牧染病逝世,享年49歲。

歷史不能假設,但我還是要假設一下。如果兩年前杜牧到湖州如願以償地娶到了那個小姑娘為妻,並且在湖州安家落戶,那杜牧肯定不會那麼快就去世的。

看來杜牧這個人的運氣真是太差了啊!

湖州古蹟

相關焦點

  • 每每讀之都讓人魂牽夢縈的七絕!
    清明[ 唐 ]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概沒有人不喜雨吧,至今「聽雨」仍是我下雨之時必有心為之的事,尤其是乍暖還寒時的春雨,冷冷的春寒中,風裡雨裡總帶著絲絲的甜,那甜有花蒂之清芬、有清泉之洌沁,展顏於春雨裡,真的感覺這春雨肯定是經過一番鄭重地思索才飄灑至人間的,她們每一滴都是晶瑩剔透的可愛精靈,她們在遠處的樹林奏起「譁譁」,在附近的灰瓦頂響起「滴嗒」……若是這般喜人的春雨能在清明這一天不吝福降人間
  •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杜牧,是真名士自風流
    於是,吳武陵要求崔郾將杜牧點為狀元。而崔郾說,很多人都說杜牧為人放縱曠達,不拘小節,點為狀元不合適。於是吳武陵言辭激烈地與他爭辯,並以收回《阿房宮賦》相逼迫。最後,崔郾只得答應吳武陵,錄取杜牧為進士第五。」從故事,足見杜牧的才氣,在當時已經影響很大,可以算得上名士了。更何況,杜牧的家世十分顯赫。
  • 如果說詩人杜牧是位蘿莉控,你相信嗎?
    杜牧離開揚州後,還不忘那個曾經一起「作戰」的判官韓綽,回味著曾經一同歷經的一幕幕,便忍不住給人家贈詩一首: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回到京城長安,杜牧的身份成了監察御史,他看到宮中形勢太複雜,於是就要求分司東都,去了洛陽。
  • 杜牧 《江南春》 賞析
    杜牧幾次來往於長安與江南,而往江南,最後一段總是要走水路的。又或者他從池州,宣州,或者湖州去潤州,揚州,都是要坐船的。所以這裡的「千裡」,事實上是水上的「千裡」,甚至我懷疑他就是借鑑了李白的「千裡江陵一日還」。有很多前人解釋說,不要說「千裡」,十裡的「鶯啼」都聽不見。事實上,杜牧是站在船上,在航行過程中看江南的春光,一路聽過去,怎麼聽不到?李白都「兩岸猿聲啼不住」,杜牧的「千裡鶯啼」很正常。
  • 湖州到底多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天堂中央,正是湖州
    浙北,是近代湖州嘉興等地出現的新型名稱,一般指嘉興湖州兩地,即浙江省的北部地區,古代無浙北浙南的說法,只有浙東浙西,自古以羅剎江為界分為浙西,浙東兩個地區。湖州到底多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天堂中央,正是湖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美麗景區!
  • 杜牧晚年的詩:感嘆時光,心境豁達,有大徹大悟之感,受益匪淺
    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杜牧晚年所寫的一首詩,在詩中他不僅感嘆時光的飛逝,同時也振奮精神表達除了自己那開闊的胸懷。湖州正初招李郢秀才唐代:杜牧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千裡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
  • 杜牧為13歲的歌伎所作的詩篇,其書法價值,不亞於唐代任何一家
    可以說膾炙人口,無人不曉,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杜牧還是個大「情聖」!杜牧,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被稱為「十三郎」,與李白、杜甫不同,他的詩具有兩種風格:豪邁和香豔!正如他的性情,豪邁奔放與流情婉轉相融合,既有偉岸的一面,也有心細如髮的溫情。杜牧一生為三個女子寫詩,其中兩個是歌伎,一個是農家的女孩!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欣賞杜牧和他的詩
    01 曾經年少雖然杜牧是宰相的孫子,但由於10歲左右父親就去世,家境並不富裕,讀書之餘關心國家大事和軍事,後來註解《孫子兵法》十三篇。少年時期他就展露了文學才華和政治抱負,寫下了《阿房宮賦》,後來又寫了五言感懷詩,此時他已經很有名氣,作品在當時很受歡迎。《阿房宮賦》(節選)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愛情總讓人悲傷,杜牧這首詩感人肺腑,寫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雖然晚唐的詩壇整個是在沒落,不過李商隱和杜牧的作品又是不拘一格,特別是杜牧的作品,往往寫得很簡練,不像李商隱處處引經據典,難以理解,然而杜牧不一樣,他的詩人們一讀便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特別是一首《清明》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不過筆者今天不打算寫這首詩,而是聊一聊這首《嘆花》。
  • 一場神奇忘年戀,千古流傳兩首詩,姻緣錯過,杜牧鬱鬱而終
    同樣年輕的杜牧,雖然還未出仕,但因他是官宦之家,祖父做過宰相,父親也是官員,所以對朝廷狀況了如指掌,並因此而憂心忡忡。於是,他寫了篇《阿房宮賦》,意在勸誡李湛不要如此驕奢淫逸。 這篇賦對李湛當然沒起到任何作用,但杜牧的名頭更響了。李湛呢,只當了兩年皇帝,就被宦官咔嚓了。這以後,很多朝廷大員都推薦杜牧參加進士考試,26歲那年,杜牧進士及第,開始了他的官僚生涯。
  • 杜牧說,你們只看到我的風流,卻看不出我鬱郁不得志
    在唐代名家輩出、流派紛呈、佳作如林的詩壇中,杜牧在晚唐以獨樹一幟的風格自成一家,為萎靡薄弱的晚唐詩壇帶來清新振奮之風,成為煌煌唐詩中的璀璨明珠。杜牧,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生於仕宦之家。
  • 豆蔻梢頭二月初 為何從「豆蔻」2字看出杜牧詩中少女是個風塵女子
    仔細辨別一下,很有一點周星馳的意思: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急。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一定要給這個承諾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大話西遊》二、韓翃 月淨鴛鴦水,春生豆蔻枝。
  • 杜牧舊地重遊,這首詩風神搖曳,讀完引人強烈共鳴
    晚唐才子杜牧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情意綿綿,有一次與朋友分別後居然愁思不斷。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唐代:杜牧去夏疏雨餘,同倚朱欄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杜牧於會昌元年初夏,同其弟杜領一起隨同堂兄杜慥自江州刺史任,赴蘄州刺史新職,至七月方獨自歸長安。這一年夏,他曾和當時任安州刺史的張文規登浮雲寺樓,憑欄觀賞安州風光。後來杜牧赴黃州刺史,途中又經過安州,而張文規已調任湖州刺史,故詩人舊地重遊,懷念舊友,賦詩寄情。
  • 什麼如花似玉傾國傾城,在杜牧寫少女之美的詩歌前,都黯然失色
    杜牧被譽為「小杜」,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謂不重。作為一個曾經的風流浪子,杜牧寫了很多有關風月風流的詩篇。雖然內容是俗,但是詩人的格調卻很高雅。尤其是一篇描寫風月女子之美的詩篇,卻賦予對方「清水出芙蓉」的姿態,讓一切形容女子之美的詞語都黯然失色。
  • 酈波:141杜牧《山行》
    但是奇怪的是,按道理,如果旅途勞頓,天色將晚,又看到山中人家,就該積極地趕去投宿,或者是說有友人在那兒,積極地去拜訪友人,為什麼杜牧卻突然停了下來了呢?所以三四句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個問題杜牧自己已經解答了,停車下來是因為此時山中楓林一片奇異景象。什麼景象?因為是夕陽西下,太陽照著楓林,楓樹林本來就是火紅色,這個時候在陽光下,那個楓葉的紅配著夕陽的紅,是一片驚豔的紅啊!
  •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杜牧的《清明》不僅為後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也使「杏花村」名滿天下。國人歷來就愛蹭熱度,尤其是此詩具有極高的酒文化價值,從而引發了多地的「杏花村」之爭。據悉全國有十多處杏花村,遍及江蘇、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僅在安徽,歷史上就曾有四處杏花村。究竟哪裡才是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呢?這點,我們得從杜牧的宦遊經歷說起。
  • 杜牧的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說盡了杜牧心中的委屈與不服
    今天接著讀杜牧的詩。還會順帶著說說杜牧的生平事跡。升調池州杜牧在黃州待得不開心,因為他想家,更確切地說,他想念長安,想念朝堂,一心一念地想以自己的有用之身(剛過四十歲的他竟然發自己已經滿頭白髮)替國家做點事,所以他更加著急。
  • 杜牧詩中的這座水西寺 曾經是唐朝這位皇帝的隱居之地
    李白、杜牧、皎然、梅堯臣、林逋、範成大都曾經在詩中寫過水西寺廟。甚至還有一個皇帝詩人也曾題詩水西寺。題主的問題出自杜牧的《題水西寺》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結果唐武宗駕崩以後,李忱竟然被宦官擁立為皇帝,而且還成了中興之主,人稱「小太宗」。他在幾個侄子當皇帝的時候,屢次受到羞辱,為了躲麻煩,曾經遠離長安,水西寺就是他的一個隱居之地。在這裡,他寫有一首《題涇縣水西寺》:大殿連雲接爽溪,鐘聲還與鼓聲齊。長安若問江南事,說道風光在水西。
  • 項羽死了:杜牧沉痛惋惜,王安石冷峻反思,李清照悲愴懷想!
    比如,杜牧、王安石及李清照都有過自己的看法,他們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在旅經烏江項羽殉難處,通過自己的詩歌,向讀者曲折地傳導了真心所想。 二、杜牧的美好猜想 唐代詩人杜牧於會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路過烏江亭時,寫了一首著名的詠史詩《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 關於揚州四首詩,把揚州美寫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唯杜牧一人
    揚州,從當年隋煬帝為觀賞瓊花而修了那條大運河開始,就成了「煙花繁盛地,溫柔富貴鄉」的紙醉金迷場,就成了「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錦繡繁盛地。騷人墨客為揚州寫就了無數的名詩佳賦。如果把揚州和詩詞聯繫在一起,那就不能不說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