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唐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
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樂遊原上望昭陵。
在賞析杜牧的這首《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為什麼杜牧非要去吳興(浙江湖州)?他為什麼不要求去曾經政績卓著的黃州?也不要求去「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揚州?而是請求朝廷,將他外放到離長安有江海之遠的湖州?並且杜牧執著地連上三啟,方得朝廷應允,讓杜牧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湖州刺史。那為什麼杜牧非要去離京城長安遙遠的湖州呢?
原來杜牧﹙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掌書記﹚居揚州時,曾受朋友邀請到吳興(浙江湖州)遊玩。杜牧在湖州遊玩期間,發現一個十餘歲的小姑娘,姿容俏麗、絕色天下。於是杜牧與該小姑娘的母親約定:十年之內,杜牧定來娶她。如十年不來,此女可改嫁他人,杜牧還寫字據、留信物給了小姑娘的母親。可是,直到唐暄宗大中四年(850)秋,經杜牧多次請求,他才被朝廷任命為湖州刺使。離當初杜牧與吳興女孩的婚約已過了十四年。但不管怎樣,杜牧到吳興直奔女孩家中,遺憾的是,杜牧只見到了已成為老太太的女孩她媽。老太太告知杜牧 ,因十年之內你杜牧杜刺史沒有來娶我女兒,現在離當初的約定已過了十四年年,是你杜牧違約,故我女兒只得另嫁他人,現在我女兒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同時老太退回當年杜牧留下的婚約和信物。
杜牧無語,只能悻悻離開。此時此刻杜牧內心無比惆悵,失落感無以言表,十四年的朝思暮想,十四年毫無疑問的希望,頃刻間灰飛煙滅。
而如今杜牧有唉聲嘆氣,便作詩《嘆花》:
自恨尋芳到已遲,
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
綠葉成陰子滿枝。
從中不難看出,這十四年,杜牧肯定對吳興是念念不忘,對吳興女孩更是牽腸掛肚,晝思夜想。
當然,也有人說杜牧請求外放是因為經濟原因,或是對朝政不滿。我認為:湖州女孩、經濟拮据、不滿朝政三種原因,共同促成了讓杜牧要求外放去湖州做官的結果。
要遠離皇都長安了,杜牧心裡總有點依依不捨,便在皇城到處走走看看,重登樂遊原也是必然的了。此時此刻杜牧雖然決定:我到了湖州就娶當年所約定的女孩為妻,之後我杜牧就在湖州安家落戶,不再回長安了。因此,杜牧這次登樂遊原感觸頗多,遂作《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經以上說明,則可賞析《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全詩。
「清時有味是無能,」
「清時」:指社會平靜的時候。
「有味」:自我感覺良好,並實現了一般人認為的人生理想,過上了有滋有味的生活。
此句的意思是:(杜牧認為)在和平年代,社會平靜的時候,能在朝廷做官,實現所謂的人生理想,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不算什麼有能耐。在杜牧眼裡,甚至是當朝皇帝也是無能的,因為杜牧把當朝皇帝李忱與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較。這也是杜牧「樂遊原上望昭陵」的含義。
「閒愛孤雲靜愛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杜牧和你們這些無能的朝廷官員沒有共同語言,我更不會和這些無能的朝廷官員同流合汙。我杜牧只喜歡天上清高孤傲的白雲和深山古剎裡心靜如水,與世無爭的高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欲」:我想,我決定。
「麾」:旌旗。
「江海」:遙遠的地方,有「下海」的意思。。
「江海去」:到(遠離皇都長安的)邊遠之地去。
「一麾」:一個有較高級別的官員。 此處杜牧借用漢代官制,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是地位和待遇的象徵。唐時刺史略等於漢之太守。
此句的意思是,我杜牧是吏部員外郎,也是一個有較高級別的朝廷命官,也是享受有「麾」待遇的官員。但我現在想好了,我將這「一麾」豁出去了,決定遠離朝廷,到遙遠的湖州去,做個地方官。我到湖州,遂我心願,那我就不回長安,也不回朝廷了。看得出杜牧欲離開朝廷也是彷徨了多年。
「樂遊原上望昭陵。」
「樂遊原」:樂遊原位於今西安市東南二環外。樂遊原因漢宣帝偕許皇后出遊至此,其迷戀於絢麗的風光,以至於「樂不思歸」。後來在此處建有樂遊廟,樂遊原就以廟得名。樂遊原地勢高聳,登原遠眺,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如掌。南面有曲江芙蓉園和西南的大雁塔景色十分宜人。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最後一句詩杜牧要表達的是,儘管(唐暄宗)李忱為帝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也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但在杜牧看來與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相比,那絕對是天差地別。這也是杜牧要「望昭陵」,要「江海去」的主要原因。
杜牧祖上歷代做官,他本人也中進士,常以濟世之才自負。但杜牧終其一生未做過什麼高管。他曾題《赤壁》七言詩大發牢騷。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中最後兩句說:周瑜周郎算什麼英雄呢?他就是運氣好唄,要不是身逢亂世,給他出人頭地的機會;要不是老天爺借給他一場東風,燒了曹操的戰船,東吳早就被曹操滅了。孫權、周瑜的漂亮嬌妻大喬、小喬早就被曹操鎖到銅雀臺裡了。杜牧認為周郎只是一介武夫,談不上有智慧。而我杜牧可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國家棟梁。可惜我杜牧是生不逢時,運氣不好,沒有機會施展才能罷了。
杜牧的心境長期沉浸在懷才不遇的壓抑和苦悶之中,不知不覺已過了47個春秋,杜牧自知前途渺茫,同時也已厭倦了在朝廷混日子狀態,所以才決定去魂牽夢縈的湖州。 可是,杜牧這個人也真是運氣不好。他好不容易到湖州,找到了當年的小姑娘家,沒想到當年的小姑娘 「如今(已是)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了。
世事無常, 計劃不如變化,杜牧已沒心情在江海之遠的湖州呆下去了。一年後﹙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只能回到朝廷,任考功郎中、中書舍人等職,繼續他那渾渾噩噩的無聊生活。可惜在第二年冬天,杜牧染病逝世,享年49歲。
歷史不能假設,但我還是要假設一下。如果兩年前杜牧到湖州如願以償地娶到了那個小姑娘為妻,並且在湖州安家落戶,那杜牧肯定不會那麼快就去世的。
看來杜牧這個人的運氣真是太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