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做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2020-12-21 典福道人

春天陽上升氣潛發,可以生育萬物使其能夠順利發展,春夏秋冬全部是因為氣候命名。當天氣變溫地氣也會隨著變溫,天地溫氣相合萬物可以滋榮。春天這個時候溫氣生長,寒氣散去,所以我們應該夜臥早起。然後在院子裡散步,黃帝內經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春天之氣發生施,施予無報是春之性。養生的我們更應該順於春時。正所謂適應其實變化順其自然。

立春初五天東風解凍,後五天蟄蟲開始活動,後五天魚開始上水,後五天雨水節氣,雨水的初五天獺祭魚兒,後五天鴻雁飛來,後五天草木開始萌動,接著就是驚蟄之氣,剛開始五天桃樹開始生長,後五天倉庚發鳴,後五天鷹化為鳩,接著春風節氣頭五天玄鳥歸來,在過五天雷聲震震,芍藥榮。後五天開始電閃,接著清明之節剛開始五天桐始華,後五天田鼠長大,牡丹華,後五天可以看見彩虹,接著穀雨節氣,剛開始五天萍生,後五天鳴鳩梳理自己的羽毛,後五天載勝降於桑泥。

這六氣十八侯都是春陽遍布發生之令,所以養生必須謹奉天時。肝象木旺於春天,如果逆反自然之道就會就會傷肝氣。

夏天

陽氣春天生發到夏天正是洪盛之時,萬物生長蕃秀,茂盛秀華。脈要精微論曰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天地氣交。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正好形成陰陽相合之氣萬物華實。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化氣,陰成形。夜臥早起不厭於日,讓我們的心智不發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

立夏初五日螻蟈開始鳴,後五天蚯蚓出來,後五天赤箭生,接著小滿節氣,初五日朝葵開花,接著五天靡草死,後五天小暑次仲夏,接著芒種節氣初五日螳螂生,後五天鵾叫鳴,後五天舌無聲,接著夏至節氣開始五天鹿角解,後五日蟲鳴,後五日半夏生。接著小暑至,初五日溫風至,後五天蟋蟀居住,後五天鷹開始學習,接著大暑,初五天腐草化為螢,後五天土潤溽暑,後五天大雨時行,這六氣十八侯都是夏氣揚蕃秀之令。養生的我們必須敬順天時。如果違反就會傷心,人們日間多熱。加入我們使情志不怒,心情開朗,當汗則汗該臥就臥。這就是修養之道。假如逆反心臟受病,秋天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咳嗽往來寒熱,導致秋天無法存夠營養,免疫系統就會特別弱,冬天就會生病。

秋天

萬物夏天生長已成容狀,到了秋天基本定型。天氣以及風聲觸動著萬物的變化,應該避免寒露。所以我們應該早一點睡覺早起,志氣躁就會不注意自己的動作,不注意自己的動作就會觸動秋天的刑伐,我們應該使志氣安寧減緩秋刑。如若不然,神蕩就會讓欲望熾盛,熾盛就會傷和氣,傷氣就會秋氣不平,所以我們應該收斂秋氣。也是順應秋氣之收這就是秋之養生。

立秋

初五日涼風來到,後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蟬鳴。接著處暑節氣初五日鷹乃祭鳥,後五日天地開始肅冷,後五日禾乃登。接著仲秋白露初五日肓風到鴻雁來,後五日玄鳥歸,後五日群鳥養虛。接著秋風節氣初五日雷收其聲,後五日蜇蟲無,後五日水開始潤,接著季秋寒露節氣初五日鴻雁來賓,後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後五日菊有黃花,接著霜降氣初五日豺開始祭獸,後五日草木黃落,後五日蜇蟲鹹附。這六氣十八侯全是秋氣正在收斂,養生之道應該知道秋收之順。我們養生應該早睡早起同雞一樣,目神內斂少言寡語。使肺氣清和,秋殺伐之氣不入肺,應秋收養之道。

如果違反就會傷肺,秋主金應於肺。肺氣受病由於秋正當令所以秋天不病,到了冬天就會下痢。飲食入胃就會下洩。

冬天

冬三月應該閉藏,草木凋落蜇蟲死亡。地戶閉塞陽氣伏藏。應該早點睡晚點起,等到日光出來在起床。立冬之節初五日水開始結冰,後五日地開始凍,後五日雉入大水為蜃。接著小雪節氣初五日虹藏而不見,次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後五日閉塞而成冬。接著仲冬大雪之節初五日冰結實鳥不鳴,後五日虎始交,後五日芸開始生,接著冬至節氣初五日蚯蚓結,後五日麋角解,後五日水泉動。接著小寒節氣初五日雁北鄉,次五日鷙鳥厲疾,後五日水澤腹堅。這六氣十八侯都是冬氣養藏之令。天寒地凍之時陽氣潛藏地下無法自地上出來緩和冬寒,人們應早睡晚起,精神上也應該如地下陽氣藏志隱匿,汗不出皮膚,不過度運動流汗傷身。如果違反冬藏則必傷腎,春天開始必定會生痿病骨病,四肢麻木冰冷不仁。

我們只要順應其實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令就能很好地把握養生之道。

相關焦點

  • 涓涓雋語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
    涓涓作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四時輪序人間道,萬物陳常天命題。順應自然何悵惘?綠肥紅瘦賞郊畦。四時有序、萬物有常是自然規律。整個天地自然是個大宇宙,人是宇宙中的一分子,相當於一個小宇宙。大自然有四季,人的各個階段就相當於大自然的四季。人這個小宇宙要適應天地自然這個大宇宙的規律。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在哪個階段也要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青年時代該選擇努力就不能選擇安逸。
  • 【國學大講堂】《千字文》——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點開音頻可收聽)「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兩句話,說的是四季氣候的規律性變化。「寒暑」是氣候的變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寒來暑往」四個字,出自《易經》。《周易·繫辭》裡說:「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想推,而成歲焉」。「秋收冬藏」四個字,出自《荀子》,荀子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此處只言秋冬,是省略句。氣候與物候歷來就是農本國家的大事,遊牧民族就無所謂了,不太重視。
  • 春生夏種,秋收冬藏,一笑四季過
    春夏秋冬,日夜交替,萬物生長自有定數。如這四季:春生,夏種,秋收,冬藏,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女兒生於2015年的春天,到今年春初,已經五歲了。不知不覺,她悄悄長大,說話也開始一板一眼,儼然半個小大人。春生夏種,秋收冬藏,一笑四季過。我望著她,她又望著我笑。這笑,如冬日之溫,正好。
  • 「春生夏長」紮根中關村,看青年實驗水墨藝術家的當代回應
    如何用水墨表現當代文化?如何繼續推進水墨語言的變革?面對這些問題,中國的當代水墨該如何回應?展覽現場2019年6月29日,位於北京中關村新區的壹美美術館迎來了它的首展:「春生夏長」中國當代水墨藝術邀請展。
  • 「夫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看這裡!
    《史記》云:「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冬季養生之理即避寒就溫,斂陽護陰。貴在養藏,養腎。因此,人們自然要天人合一,順天而行,既要藉助自然之勢,順天而「藏」,也要發揮主動出擊概念,借天而「補」,主動與被動相結合,達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及延年益壽的目的。
  • 養生基本原則:順天隨時,中醫為您講解,四季如何養生,不要錯過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調和,四季變換各有不同,養生方法也有不同。養生要遵循季節的變化,順天隨時。「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一段話,大概講的是養生的基礎是陰陽平衡與協調,而四季的變換對於這種平衡與協調有著很大的影響。養生必須要順應四季變換,趨利闢邪。
  • 春生夏長 Stella Luna Miss7007為你步步生蓮【圖】
    春生夏長 Stella Luna Miss7007為你步步生蓮【圖】 2017-04-18 14:21:24 來源:新浪時尚
  • 到秋三月如何養生?
    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陽氣亦隨四時而有生長收藏的變化規律。因此,所謂養生,就要順應四時的氣溫變化。春天要溫,夏天要熱,秋天要涼,冬天要冷,這是一年的陽氣圓運動就會大而圓,人也就健康。秋三月如何養生?在《秋三月的養生》基礎上,我再有所補充,希望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健康地度過秋天。
  •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節氣山西的時令生活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大自然神奇的秘密正等待著人們去發現,當你在野外仰望北鬥七星忽明忽暗、在午後察覺到影子長短變幻,是否也像古人一樣,聽懂了它們的訴說。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你家院子是這樣嗎?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四季就這樣在院子裡慢慢流轉;黃瓜、茄子、南瓜、豆角……逃進嘴巴裡的是蔬菜的清香,更是媽媽的歲月和我們的時光。「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媽媽便開始在院子裡忙開了。從前院大娘家要來一把南瓜籽,從西院兒嬸子家出來兩棵黃瓜秧。前幾天趕集買來幾棵西紅柿苗,今天又去買來一包豆角種上。看看西牆根兒有塊兒地方,拿起鎬頭刨兩個坑,撒上籽,澆上水。
  • 關於春夏秋冬美好的句子
    你不在,春夏秋冬。 You are here, spring and autumn, summer and winter, snow. You are not he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春來夏往,秋收冬藏,希望我們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