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已經進入寒假和春節疊加的旺季,但記者日前走訪新區幾家旅行社注意到,顧客稀稀落落,門店顯得有點冷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進入1月,到店諮詢、報名旅遊的人數有所增加,但熱度不高,大幅抬升勢頭不強。業內人士表示,傳統旅行社2018年春節的平淡景象,線上旅遊平臺的迅猛發展是「禍首」。
旅行社切走的「蛋糕」變小
「過年時,很多人不想出去,就想在家陪陪孩子和老人。還有就是價格太高,現在一天一個價,去成都29日走是3580元,初三是4580元;去塞班平時8000多元的團,現在2萬多元。」天津中國青年旅行社工作人員說,機票、酒店大幅漲價,旅遊費用水漲船高,很多人詢價後難以接受。
記者從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不同線路價格有不同幅度的調整,海南、廈門、日本、泰國等熱門線路價格變動不大,整體與往年持平。但出現「報名人數比去年差不少,得有個二三成的減少,越來越不好做,『五一』『十一』這樣的黃金周、頂峰都出現下滑」的情況。
旅行社2018年春節的平淡景象是整個傳統旅遊業下行的一個縮影,春節價格高只是加重了困局。
中國旅行社協會與途牛旅遊網、艾威聯合旅遊顧問機構1月17日聯合發布的《2018年春節黃金周旅遊趨勢報告》顯示,天津是2018年春節出遊第四大客源地,與去年排序一致。可見,天津消費者依然是春節出遊的主力軍,旅遊市場整體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態勢,但傳統旅行社在旅遊市場能切走的蛋糕在變小。
在線旅遊平臺成「罪魁禍首」
「旅遊團消費人群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佔比不及三分之一,且有不少為陪伴父母而參團,散客報名人數寥寥。」旅行社工作人員說,年輕人喜歡自由行,但多數是網上查線路、訂酒店、訂機票、做攻略,而不是到旅行社訂半自助旅遊。
結婚兩年時間裡,自助遊泰國、韓國,南下雲南、北上內蒙古的王先生夫婦是一對踩著80年代尾巴出生的年輕夫妻,他們打開朋友群向記者展示了旅遊日記,籤證、換外幣、機場照、民宿……「都是在攜程網訂機票、酒店,我們喜歡民宿,覺得更能體驗當地風土人情。身邊的朋友也都是自備攻略,網上訂上票和住宿的地方就出發了。」王先生說。
旅行社工作人員介紹,大批消費者尤其是80後、90後年輕消費者轉移到線上旅遊平臺,而這些年輕人以後回到線下傳統旅行社的可能性很小。潛在客戶大量流失,可以說傳統旅行社遭遇的最大衝擊來自線上旅遊平臺的迅猛發展。
《2017—2022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萬億元。此外,目前很多在線旅遊電商在發展線上模塊的同時,也加緊布局線下門店,如攜程、同程、途牛等。業內人士表示,線上大佬落地線下,雙管齊下,衝擊加重、競爭加劇,尤其是對一些中小型旅行社來說,局面可能會更艱難,但也能逼著旅行社積極擁抱網際網路,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促成新風口、新業態。
(張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