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鎮靠近首府南寧,交通方便。這裡有大明山,層巒疊嶂看上去很美;這裡的空氣很清新,是天然大氧吧。在這裡吃農家飯,在河裡戲水,在遊泳池遊泳,在果園裡摘果,我們一家人都很開心。」日前,市民黃麗華利用周末時間攜一家老小來到兩江鎮「碧水源」壯族風情生態度假山莊旅遊時,深有感觸地說出了這樣一番話。這是兩江鎮近年來充分利用山水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遊、發展生態經濟的一個縮影。
該鎮將發展和生態緊密結合起來,把大生態的理念滲透到旅遊業發展中,高舉生態旅遊牌,實現發展與生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效地助推具有壯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態宜居、美麗和諧」武鳴新區建設。
以「生態」發展思路,打造秀水明山人和美地
7月16日,正值周末,在兩江鎮英俊村「英俊大峽谷」景區內歡聲笑語。遊客們有的在清澈的河水裡遊泳,有的在岸上燒烤娛樂……一派人與自然和諧景象。「我們鎮把生態鄉村建設作為優化環境,吸引客商前來開發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健全制度、日常保潔、重點區域整治等措施推進全鎮生態鄉村建設,促進生態旅遊持續健康發展。」兩江鎮黨委書記潘文玉表示。
兩江鎮地處大明山與小明山之間,秀美的山水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該鎮以「生態鄉村」建設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努力把兩江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山水人和美地。今年以來,該鎮積極開展「清潔田園」活動,建設30個農業生產廢棄物垃圾池,完成英俊村岜旺屯汙水處理項目,群英村坡六屯的汙水處理項目選址已確定,預計年底竣工。同時,制定了133個村屯「美麗兩江」生態鄉村建設宣傳欄,清理衛生死角353處,小廣告230處,清潔田園面積6500畝,清理廢棄物(農藥瓶、秧盤、薄膜等)7.5噸。在進行衛生整治的同時,該鎮對重要區域特別是人流量大的各旅遊景點進行環境衛生整治。例如,在深受遊客青睞的英俊大峽谷,該鎮通過微信圈轉發「兩江英俊村全體村民致廣大遊客的一封信」,讓更多的人關注英俊峽谷的生態旅遊環境,做文明遊客;增設30個封閉式垃圾桶,放置在峽谷沿線和人流較大的地方;鎮政府增加經費支出配備垃圾清運車,並聘請3名保潔員持續拾取河道上的垃圾並處理。
以「山水」為招商品牌,打造特色鮮明旅遊鎮
位於兩江鎮梁桶屯、漢安村那漢屯及大明山風景區內的廣西大明山漢江歡樂谷旅遊開發建設項目點目前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廣西大明山漢江歡樂谷旅遊開發建設項目即將推出武鳴本土第一個漂流景區。漢江歡樂谷漂流全程約5公裡,河谷兩邊林木茂密、鳥鳴不絕,漂流河谷峰迴路轉,水勢落差大,身處其中讓人感嘆:原生態、夠刺激!「廣西大明山漢江歡樂谷旅遊項目開發分4個規劃區,包括淥洋水庫原生態休閒度假山莊、梁桶溫泉度假村、漢江歡樂谷和七鳳高山草甸露營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南寧市武鳴弘業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朱水平介紹說。廣西大明山漢江歡樂谷旅遊開發建設項目計劃從2015年至2018年總投資2億元,其中2015年已投資5000萬元。
以環大明山旅遊圈大開發為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山水旅遊資源,加大旅遊業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打造秀美明山、醉美兩江旅遊特色鄉鎮。圍繞這一思路,該鎮在城區黨委、政府的指導、支持下多渠道加大項目引進力度,通過每年的壯族三月三歌圩招商引資推介會進行招商、與武鳴城區招商團外出招商、通過網上和手機微信現代技術平臺推介等形式引進項目。目前環大明山養生和旅遊服務中心項目投資4.63億元,已和武鳴區政府籤訂正式投資協議書。兩江鎮劍江河防洪堤項目第一期工程正在進行設計和招投標的準備工作。大凌武有機生態農業項目已通過水土監測論證、完成租地2000多畝、完成水果種植1500畝,截至5月底累計完成投資1500萬元;廣西藍天山泉飲用水生產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天然山泉飲用水項目,已完成徵地工作和招拍掛,廠房正在擴建中。
以「服務」為重要抓手,推進旅遊業持續發展
在兩江鎮聚群村內潮屯的大明山藍江休閒農莊,來自廣西大學的學生劉小娟趁著暑假和幾位同學來到這邊遊玩。這裡秀美山水景色令她讚不絕口,「我們是通過微信平臺了解到大明山藍江休閒農莊的。這裡山崖很高,形狀很奇特,雲霧在山間繚繞,山間有小河,河邊有人家,這些自然景觀真的太神奇,太美了,我們很喜歡」。
服務好旅遊項目和旅遊景點,讓即將落戶或已落戶的旅遊點不斷發展壯大是兩江鎮黨委、政府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該鎮通過不同形式、因地制宜、因景而異地進行指導,組織業主召開研討會進一步豐富業主的知識,拓寬業主思路,同時開展送政策、送信息及指導安全防範建設等服務工作。該鎮還組織鎮派出所對旅遊景點進行群防聯治,保障這些旅遊景點安全穩定。此外,該鎮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旅遊景點,充分利用每年舉行的壯族三月三歌圩活動進行大力推介,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轄區內各旅遊景點的知名度。該鎮還通過微信平臺、網上推介、幹部QQ宣傳及當代生活報、電視臺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全方位地宣傳各旅遊景點特色,讓廣大群眾了解兩江,認識兩江,熱愛兩江,融入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