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日本伊63潛艇撞擊事件,值班員將潛艇當成漁船,直接撞了上去

2020-12-26 騰訊網

▔▔▔▔▔

1939年2月2日凌晨4時,位於日本豐後水道的海域內正在進行著一場夜間潛艇模擬襲擊演練,到了5時30分奉命前來的伊63潛艇到達指定位置並點亮了綠色側舷燈和白色艇尾燈,然後艇長下達了原地待命的指令後便進入指揮室準備接下來的訓練工作,甲板上只留下了值班軍官。

就在這時值班軍官突然在潛艇右側發現了一個黑點正在向他們所在的位置駛來,起初值班軍官並沒有太在意,因為點亮的側舷燈和艇尾燈會告訴對方這裡有艦艇,對方一定會改變航線避免相撞的,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黑點並沒有改變航線的打算而是徑直駛來,這時伊63的值班軍官立即用信號燈詢問對方的來歷並告訴操作室向前行駛避免相撞。

▲兩艇相撞示意圖,伊60將伊63的艇尾白燈誤判為漁船,將側舷綠燈誤判為正在行駛的伊63,想著從中間穿過去,可沒想到兩盞燈都是停泊在那裡的伊63的夜間航行燈

就在此時對方回覆:我是伊60,於是伊63的值班軍官立馬回復我是伊63,奉命在此停泊。回復完以後值班軍官又通知操作室停止前進,因為他相信伊60看到信號後會主動地規避的。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伊60並沒有按照預期規避,而是繼續向他們駛來,這時聽到情況的艇長也來到了甲板,而迎接他的是伊60黑黑的艇首,此時慌亂的艇長立馬下令前進,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伊60徑直撞向了伊63右舷後部,後者大量進水後連同81名艇員迅速沉入海底。

▲正在航行的日軍潛艇,伊63和伊60均屬於日軍海大3B型潛艇,後者在1942年被英軍擊沉在巽它海峽

伊63沉沒後日本海軍立馬開始了打撈工作,但是在當時那種混亂的情況下伊63並沒有放出沉艇救生浮標,所以起吊的任務只能交給其他艦艇,首先利用浮筒和潮汐將沉艇慢慢吊起並一點一點的移到淺水區,最後利用放在沉艇兩側的浮筒排水將沉艇打撈出水,就這樣整個打撈和遺體收容工作整整持續了一年。

雖然撞擊後的伊60艇首已經不成樣子了,但是該艇並沒有沉沒。其實伊60從最開始就犯了一個大錯誤,首先是將伊63的停泊位當成是自己的了。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夜間航行的小船開啟的航行燈,側舷為左紅右綠的配置,此外頂部的桅杆還有一個白色的燈,大型艦艇除了桅杆白燈外艦尾也要裝一盞白燈,帆船僅需在桅杆頂部裝一盞白燈

當潛艇向他們認為的停泊位行駛時值班軍官發現了前方伊63的綠色側舷燈和白色艇尾燈,但是由於當時夜晚的能見度差,而且潛艇本身就是暗黑色,再加上潛艇水線較低的原因,伊63的白色艇尾燈就被當成了停泊在那裡的漁船,綠色的側舷燈被當成了一艘正在行駛的小型艦艇,而伊60正好可以從這個縫隙駛過去。

當伊63用信號燈詢問時伊60馬上回復,後來伊63連續發出了三次「我是伊63」的信號,最後才說明「奉命在此處停泊」。連續快速的閃爍信號很容易混淆對方的判斷,伊60的艇員並沒有正確判斷出後面「正在停泊」這部分的信息,所以他們認為綠燈是正在行駛的伊63的側舷燈,並沒有採取規避措施,最終導致兩艇相撞。

▲二戰時期艦艇用的航海羅盤,配合測距儀就能清楚的判斷出伊63具體所處的位置,但是伊60的值班軍官並沒有這麼做

從中也能看出日本海軍盲目擴軍和剛剛經歷的人事變動導致的基層訓練水平的低下和經驗的不足,為了儘快提高訓練水平而盲目的進行高水準的訓練,從而為這次事故埋下了伏筆。

伊60的值班軍官在發現了夜間航行燈後盲目的相信自己的目測,只要他詳細用羅盤測方位,用測距儀測量距離,而且這個過程應該是連續好幾次的,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然而伊60的值班軍官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僅僅通過目測就做出了判斷。

如果按照正規的測量程序,就能很清楚的判斷出白燈、綠燈以及信號燈是同一艘艦艇發出的。所以在此次事故後日本海軍立馬更換了潛艇夜間航行燈,只要夜間停泊開啟燈光後,潛艇的輪廓就能立馬浮現出來。

▲夜間開滿燈的軍艦輪廓非常的清晰,在迎接重大人物、慶祝日等重大活動時軍艦才會開滿燈,畢竟艦艇的燈光是一個系統性的東西,不是開的越多越好,再加上現代雷達等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目測出偏差的機率很低

此外伊63號潛艇在此次事故中也負有一定的責任,當發現了伊60的輪廓後立馬用信號燈進行詢問,但是在詢問和答覆的過程中值班軍官連續且快速的重複發送信號,這就特別容易幹擾對方的觀察和判斷。

此外在發現了伊60號潛艇後伊63並沒有做出規避動作,而是將所有的期待放在對方身上,這就直接導致了己方處在一個被動的局面,當對方的潛艇無任何規避動作的衝來後艇長只能無奈的下達拉響警報並做好防撞擊準備的指令,等著對方來撞。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絡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相關焦點

  • 回顧日本「灘潮」號潛艇撞沉海釣船事故,日媒無奈:不要總撞百姓
    2014年1月21日日本《新華僑報》發文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一艘大隅級登陸艦和一艘名為「飛魚」號的漁船相撞,導致後者2人喪生,該文還在結尾處毫不避諱的表示「渴望日本成為一個「海洋強國」,但是不要再總拿自己的軍艦去撞擊漁船百姓」,其實日本海自軍艦和民用船隻相撞的事故近些年來屢見不鮮,早在6年前日本海自的「愛宕」號神盾艦就和「清德丸
  • 二戰紐西蘭「幾維鳥」號掃雷艦撞擊日軍潛艇之戰
    在1943年1月底的瓜島沿海的一次夜間遭遇戰中,2艘紐西蘭「鳥」級掃雷艦面對著噸位,航速,火力,甚至水兵戰鬥經驗都遠超己方的日本潛艇,與其頑強對戰並實施連續兇猛地撞擊,最終將潛艇重創迫使其擱淺。取得了全勝!▲這幅油畫展示了「幾維鳥」號掃雷艇撞向伊-1號潛艇的瞬間。
  • 日本潛艇竟撞上民船 不能說明潛艇水平高低(圖)
    一艘日本「春潮」級潛艇星期二(21日)捅了大婁子,在演練上浮時竟懵頭懵腦地撞上一艘民船,引來日本媒體的一片驚叫和質疑。這幾年,日本的潛艇與它的「宙斯盾」艦等搶眼的裝備比,總體上「比較低調」,但近來,關於日本潛艇的新聞忽然多起來。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在核動力潛艇出來之前,可以說它就是潛艇「扛把子」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二戰時期最大的潛艇,伊400級潛艇!
    二戰時期,面對日益強大的美國海軍,日本正面交鋒剛不過,只好另闢蹊徑,而直擊美國本土的武器就只有潛艇!於是日本海軍開始改進「潛水航母」的戰術和裝備,而伊-400級大型載機潛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為二戰時期最大的同時也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其擁有巨大航程,可對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目標進行攻擊。使其可以攻擊遠在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的目標。伊-400級長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在實際運行中,潛艇達到了水上18.7節,水下6.5節的最高速度。
  • 《碧藍航線》新潛艇伊168介紹 重櫻潛艇伊168立繪欣賞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並了解一下歷史上的伊168是什麼樣的吧。 重櫻潛艇 伊168 【日服預告】 "哈曼嗎?她要是想教訓我,就儘管放馬過來吧!" 重櫻所屬的潛艇 強勢好強,不管不顧稍微任性的性格。
  • 官方首次開口:世越號或遭受潛艇撞擊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有韓媒和學者曾提出過「潛艇撞擊」說,但被上屆政府的軍方一口否認。由此,事故原因的調查方向,只限於研究超載、船體本身結構缺陷等。上述跡象,雖然有可能跟客輪傾覆時觸及海底有關,但不排除曾被潛艇等外部物體撞擊。
  • 二戰日本最大的伊400型潛艇,為何沒有在二次大戰中展現實力?
    除了體積大、人數多這樣的基本要素外,最關鍵的是它還是一艘潛艇,一艘可以搭載艦載機的潛艇。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77年前,一起來回顧這艘「超級潛艇」的前世今生。 一、時代的產物 這艘神奇的潛艇就是日本二戰時期大名鼎鼎的「伊400型」潛艇,它的誕生還要追溯到人們最早對潛艇的認識上來。
  • 小鯊魚潛艇撞擊K-19秘聞,美軍死活不承認,6年後真相才解密
    就這樣美國人將蘇聯方面表示的12海裡領海給拋到了腦後,對國際法準展現出了赤裸裸的漠視。美國潛艇通過這種方式將最新式的偵察設備送到了蘇聯人的眼皮子底下,然而即使是這樣,部分貪功冒進的美軍艇長在執行偵察任務時還是會突破4海裡這個禁錮,有時候因為艇員的失誤,美軍潛艇甚至會進入蘇聯領海1海裡的範圍內。
  • 碧藍航線更新公告 新潛艇伊168登場
    碧藍航線官方今日公布了更新預告,重櫻陣營新潛艇伊168即將登場,同時小編還為大家帶來了這首艦船的歷史資料,一起來看看吧!重櫻潛艇 伊168【日服預告】"哈曼嗎?她要是想教訓我,就儘管放馬過來吧!"
  • 日本二戰最駭人武器排行榜—伊400型!史上最大的載機潛艇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在工業和兵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美國,不雖然當時美國海軍艦艇的綜合能力已大大超越日本艦艇,但是日本生產的伊-400型大型載機潛艇卻是一個例外。伊-400級潛艇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軍兵器之一,在意義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水下航母的設想也是相當超前的。
  • 美軍潛艇觸礁 野心勃勃的「關島攻略」蒙上陰影
    美國海軍就事件解釋稱海軍潛艇一直擁有良好的安全紀錄,此次潛艇觸礁只是一起特例。不過,美軍太平洋艦隊「格林維爾號」潛艇2001年曾在夏威夷海域撞沉了一艘日本漁船,造成9名日本男子死亡。太平洋艦隊司令因此受到指責,並引咎辭職。     美國太平洋艦隊新聞局1月9日消息,失事的「舊金山號」上重傷的艇員已經不幸死亡,23名受傷的官兵正在接受特別治療,其中數人傷勢相當嚴重。
  • 用潛艇來發射艦載機,日本「伊-400」型潛水航母在二戰時就實現了
    這種特殊的航母,專業名稱叫做潛水航母,其實它就是個潛艇,只不過是攜帶有艦載機的特殊潛艇。關於潛水航母的記載,資料較少,即使是世界上航母的研製大國,美國、俄羅斯等,也沒有能力研製出來潛水航母。而一個亞洲的彈丸小國,卻在七八十年前就研製成功,而且還參加了實戰。這就是日本在二戰時期研製成功的「伊-400」型潛水航母系統。
  • 日本這款潛艇幫了美國一個大忙?
    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三周後,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兼珍珠港襲擊事件發起者山本恭六郎上將突然腦洞大開,提出一個奇怪的想法——發展一種可搭載飛機的水下航母。他認為,一旦日本發起戰爭,那麼這些來自海底的「航空母艦」就能像雨水一樣在美國主要城市投下炸彈,這可以導致美國人民「失去戰鬥意志」。
  • 貨船鬥潛艇,平民戰陸軍,「運輸特攻隊」伊豆丸的奮戰
    船長立刻查閱艦船識別手冊,發現該潛艇與海軍的伊型、呂型、波型潛艇都對不上號,那就只剩下一個結論了:敵潛艇!距離越來越近,潛艇的指揮塔和前面的大炮已經清晰可見。此前伊豆丸曾親眼目睹同行的僚船被潛艇用魚雷擊沉,因此很容易判斷出這是潛艇上浮準備水面攻擊了。伊豆號全力只能跑到7節,就算是把發動機開散架也跑不出9節航速。
  • 郵輪被當成戰列艦,德國潛艇一發魚雷擊沉,1198人喪生
    郵輪被當成戰列艦,德國潛艇一發魚雷擊沉,1198人喪生1915年5月7日,在愛爾蘭外海,英國盧西塔尼亞號郵輪被德國U-20潛艇擊沉,造成1198人身亡。2、一戰中德國潛艇無差別攻擊包括民用船隻麼1917年2月前,德國當時主要執行「有限制潛艇戰」,主要原因是日德蘭海戰的戰略性失敗,這時的德國潛艇主要攻擊運輸商船和海軍戰艦,1917年2月時,開始執行「無限制潛艇戰」,德國潛艇將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擊沉任何開往英國水域的商船。
  • 二戰奇聞:紐西蘭600噸小艇撞沉日本2000多噸潛艇
    二戰奇聞:紐西蘭600噸小艇撞沉日本2000多噸潛艇 「奇異鳥」號掃雷艇撞擊日本潛艇。  1943年初,盟軍調整瓜達爾卡納爾島周圍的兵力部署,紐西蘭海軍的一支掃雷艇分隊抵達瓜島外圍參與巡邏。
  • 日本間諜船下水,俄專家稱針對中國潛艇,欲重演「無暇號事件」?
    近日,日本一艘最新的「響」級監測船「安藝」號下水,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給出了點評,他表示這艘船的來頭並不簡單,因為這艘船針對的就是中國潛艇,而這似乎意味著西太平洋海域的水下博弈達到了一個高潮,船上配備有拖式陣列感測系統(SURTASS)系統與巨型聲納站,這些設備實際上都是美國生產的設備,雖說這艘船是日本製造的,但核心都是美國技術,這也說明「響」級監測船就是美日聯合檢測平臺,其針對的目標,就是海底的潛艇。
  • 日本京都若狹灣3艘沉沒二戰潛艇位置和名稱均已確定
    日本九州工業大學特別教授浦環等調查團隊7月3日在東京發布消息稱,有記錄顯示二戰後在日本京都府舞鶴市近海的若狹灣做了沉沒處理的3艘舊日軍潛艇的位置和名稱已全部確定。  據日本共同社7月3日報導,3艘潛艇分別是1924年建造的執行偵察敵襲等任務的「呂68」、1927年建造的負責布設水雷的「伊121」和1943年由德國轉讓的被稱為「U型潛艇」的「呂500」。發現地是舞鶴市冠島附近深90米左右的海底。據稱,潛艇基本保持著1946年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將其沉海時的模樣。  調查於6月18日-21日實施。
  • 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然而,在這個旗幟鮮明的對陣中卻透著一絲詭異,作為同盟國主要成員的蘇聯與軸心國主要成員日本卻彼此中立,在遠東地區保持和平,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1945年8月初蘇聯對日宣戰。 其實這種異樣的和平背後是蘇日兩國基於戰略態勢選擇的妥協。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中俄國牽頭幹涉還遼開始,日本和俄國就結下梁子,經過日俄戰爭和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宿怨更深,日本陸軍將蘇聯視為主要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