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聆/上海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2017-09-23 12:12 來源:澎湃新聞
秋天到了,又到了貼秋膘的時節。秋天的甲魚被稱為「桂花甲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是進補佳品。甲魚雖然味道鮮美,卻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群。甲魚有哪些種類?有什麼養生功效?哪些人群適宜?今天就來說一說。
不要與烏龜混淆小時候曾經把甲魚和烏龜混為一談,它們長得有點相似,但是從生物學角度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兩者同屬於爬行綱龜鱉目下,烏龜屬於龜科,甲魚又稱為鱉,屬於鱉科下成員。
烏龜有非常堅硬的殼,受到襲擊會把頭、尾及四肢收到殼內,烏龜沒有牙齒,性情溫順。烏龜殼分為背甲和腹甲兩部分,均由二層組成,外層來源於表皮的角質盾片,內層來源於真皮的骨板,外層和內層的背甲腹甲的縫隙互不重疊,因此龜甲很堅固。
甲魚有牙齒,頭頸長而有力,能咬碎堅硬的食物,處理甲魚的時候有一定的危險,記得小時候要有一定經驗的人才能殺甲魚。作為食療材料,甲魚最主要的是它也有背腹二甲,但是背甲周邊有柔軟的角質裙邊,腹甲則呈平板狀,二甲之間由韌帶相連,常吃甲魚的人就知道,甲魚最肥美的就是裙邊部位,含有動物膠質。
我國甲魚有斑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山瑞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鱉3種。山瑞鱉和斑鱉都屬於保護類動物,屬於野生動物,雖然現在也有人工繁殖的,但是建議不要食用。這三種的營養價值類似,雖然甲魚是一種很好的滋陰食材,但我們現在在菜場和超市中都可以購買到用於食補的甲魚,沒有必要一味追求野生、高價格而去食用。
甲魚有何養生功效?甲魚性平,味甘,歸於肝經。在網上說甲魚有很多功效,但我們主要記住甲魚的兩個作用,一、滋陰;二、軟堅散結。
甲魚滋陰的作用,以前曾有一個醫案,說一位50多歲婦人,陰虛煩熱明顯,醫生給她開方:甲魚一隻,地骨皮15g,生地15g,丹皮15g,燉湯,每日1次,連續7天,後好轉。
甲魚滋膩肥美,能補充膠原和蛋白,具有滋陰(陰:這裡可認為是精微物質)效果。中醫認為鱉甲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孕婦服用不利於胎產。
甲魚全身各個部分都可以入藥,鱉甲有鱉甲煎丸、鱉甲膠等。有傳說鱉血能治療貧血、肺病、氣喘等。鱉甲是很好的養陰聖品,中醫治療潮熱,突然一陣發熱,面部或全身,中醫認為是陰虛引起的,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有名的「鱉甲煎」一方,用於治療陰虛肺病潮熱,瘧疾久病後,因為鱉甲養陰,體力增一分,潮熱就退一分。
甲魚適合身體虛弱的服用。肝腎陰虛,常常有潮熱、營養差、皮膚乾燥的人服用。古書上記載甲魚治療腳氣腫脹,應該是其有營養作用,且補充了蛋白質可以改善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等病症。
嚴重的肝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有胃腸道疾病、腹瀉的不宜服用。因為重症的肝病消化吸收機能減退,進食甲魚後難以吸收,還會加重肝臟負擔,嚴重可能出現膽紅素上升(黃疸),誘發肝昏迷情況。孕婦不要服用。還有些人對於蛋白質過敏,會出現皮膚風疹、瘙癢者也不適合服用。
如何選擇甲魚?食用甲魚最好選用的是600g左右的甲魚,民間有一斤二兩的說法,烹飪後味道不會太老,也不會過小。清代的文人兼美食家袁枚說:「甲魚大則老,小則腥」,選擇中等大小的是上乘。
冬季的甲魚最好,在冬初儲備脂肪,以備冬季潛伏時期的消耗,甲魚滋陰,也是在冬季進食最為恰當,春、秋也可進食,春天被稱為「菜花甲魚」,秋天被稱為「桂花甲魚」,但夏天甲魚一般不好吃,偏瘦不肥美,民間稱為「蚊子甲魚」,一般不吃。選擇活動敏捷的甲魚,死的甲魚不能吃。
如果潮熱很明顯,可以用鱉甲15g,加入紅棗3-4枚,煮茶,每日喝,如果紅棗火氣太大,可以少用或不用。鱉甲紅棗茶可以改善潮熱情況。鱉甲有散瘀血的作用,女子痛經,月經來時不能順暢排出時,也可以服用紅棗、鱉甲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秋天吃甲魚,養生功效,嚴重肝病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