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二世用這一招決絕了國內問題,還為兒子留下了稱霸世界的資本

2020-12-07 昭烈名臣

人類歷史漫長多姿,在歷史長河中無數霸權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在世界舞臺上展露頭角,爾後最終又消失在歷史的塵囂之中。

很多個世界性的大帝國都曾經登上歷史舞臺,像人類展示著他的強大,但是有這麼一個國家,原本是寂寂無名的小國,沒想到十幾年的時間,突然間徵服了大片領土,成為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然後突然就分崩離析,從此消失,像是人類的一場夢一樣。

這就是馬其頓帝國,他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十幾年的時間徵服了幾乎所有已知的土地,如果不是有帕米爾高原當著,壓力上大很有可能會和東方的中國一決雌雄,徵服了已知的土地,這種級別的英雄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多見。

但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樣,亞歷山大的成功也不是突然的,他的成功要得益於其父親腓力二世留下的遺產,正是這位世界級別的好父親給兒子留下的遺產,才最終讓亞歷山大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1)夥伴騎兵

原本馬其頓屬於希臘世界北部的一個偏遠小國,國內也是紛爭不斷,二十三歲繼承王位的腓力二世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落後而又內亂紛擾的國家,但腓力二世絕不是平庸之輩,在他的改造下,馬其頓將慢慢崛起成為一個強國。

當時的馬其頓地方貴族勢力過大,經常動不動就勾結外族威脅國家,還時不時搞點小叛亂什麼的,讓本來就是希臘世界邊緣角色的馬其頓更加寂寂無名混亂不堪。

腓力二世上臺後,面對如此的局面,充分吸收了之前的經驗教訓,明白只靠武力解決國內不團結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就算一時用武力鎮壓了判斷,但時間一長又會有新的叛亂份子出現。

腓力二世處理問題的智慧後來給了亞歷山大大帝深遠的影響,面對「敵人」,有時候武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腓力二世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來一個絕好的主意,這個主意不但消弭了地方的叛亂,而且還留下了馬其頓最強的軍事隊伍「夥伴騎兵」。

腓力二世的辦法很高明,他把那些地方上的貴族都集中到宮廷之中,讓他們和王族一起接受各種教育,地方貴族和王族一起接受教育好處是非常明顯的。

這樣又助於國家認同感和凝聚力,只有把地方上各個勢力都團結起來才能讓國家發揮出最大的實力,下一代在一起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了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大家認識統一了之後,慢慢的也就沒人想著要背叛這個國家了,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會為這個國家而戰。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些人共同學習文化和騎射格鬥知識,這些不但在軍事技術上有著統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有著深厚的情義,這一點是任何制度和榮譽都無法比擬的。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只有最親密的關係在能在戰場上互相信任,把危險的地方留給信任的人去守護,這樣的軍隊才具有最強大的戰鬥力。

事實上這些人的共同的學習,後來就成為了亞歷山大大帝遠徵中最核心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他們稱之為「夥伴騎兵」,任何一種命名都沒有夥伴兩個字在戰場上意義重大。

腓力二世正是依靠這種地方貴族和王族一起學習的辦法,留給亞歷山大了一隻最團結也是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後來正是以這支武裝力量為核心,馬其頓帝國開啟了他的輝煌時代。

(2)聯盟策略

再強大的個人也沒有集體的力量強大,前面說道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是他軍事力量的核心,但是這只是馬其頓內部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要想徵服世界,還必須要有同盟軍,腓力二世找的這個同盟軍就是希臘世界諸城邦。

中國有句俗話叫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用在希臘身上也非常合適,希臘世界文化發達,經濟軍事實力都非常強大,在打敗了波斯帝國之後,希臘世界本該迎來自己的輝煌時代,沒想到希臘城邦中兩個實力最強的帶頭大哥為了爭奪誰是老大,居然打了起來。

這一打不要緊,一下子就打了近三十年,整個希臘世界全部都卷了進去,其他城邦紛紛站隊,這就是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又被人們稱作是古代的世界大戰。

這場戰爭徹底消耗了希臘世界的實力,內鬥不要緊但他們都忘了敵人還在那裡看熱鬧,這個敵人就是波斯帝國,自從希臘衰落之後,波斯帝國秉承趁你病要你命的想法,不斷欺壓騷擾希臘世界,整個希臘可以說是苦波斯久矣。

這個時候馬其頓崛起了,他明白要想有更大的作為就必須有更大的作為,於是腓力二世以復仇為名,成立了一個叫做「科林斯同盟」的組織,腓力二世擔任統帥,聯合希臘各個城邦準備遠徵波斯,徹底打敗這個經常欺負自己的老對手。

這就充分體現了腓力二世的統治智慧,馬其頓在崛起的過程中,也成遭到過希臘聯軍的抵制,馬其頓稱霸之後,並沒有把他們當做是敵人,而是把他們統統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更大的敵人,這種處理國際關係的智慧,深刻的影響了亞歷山大大帝,此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徵,絕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巧妙運用統治技巧和處理國際關係的勝利。

正當腓力二世躊躇滿志的時候,他突然就被刺殺了,一切都落在了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頭上,人間失去了一個偉大的父親,但世界從此多了一個人類極限的天才,年紀輕輕的亞歷山大沒有辜負父親留給他的夥伴騎兵和科林斯同盟,正是依靠這由內而外的兩支可靠力量開始了自己的徵服生涯。

亞歷山大打出的旗號就是遠徵波斯,為希臘人復仇,從這裡開始他講走向世界,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者,但在此之前還有一個遺產需要說一下,這也是好父親腓力二世留給兒子的遺產,但通常會被人們所忽略,這就是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斯多德。

(3)哲學王的遺產

亞里斯多德的地位再西方你可以理解為中國的孔子加墨子的這麼一個形象,他不但開創了西方的哲學傳統,是西方當之無愧的哲學之王,而且還是西方很多近代科學的鼻祖,這一點亞里斯多德比他的老師蘇格拉底走的更遠。

亞里斯多德師從蘇格拉底,在蘇格拉底死後開始了各國遊歷,不過一到詔令結束了亞里斯多德的遊歷生涯,這就是腓力二世的召喚,當時的在腓力二世的領導下,馬其頓已經蒸蒸日上,但是腓力二世顯然不滿足這些,他要為下一代考慮,於是他請回了當時已經名聲在外的亞里斯多德回到自己的家鄉,作為自己13歲兒子的家庭教師。

13歲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事情腓力二世請來了當時最有影響了的學者做自己孩子的老師,亞歷山大無疑是幸運的,以亞里斯多德的見識和智慧,他給亞歷山大灌輸的思想一開始就是以世界為基準的,一開始就是形上學的偉大標準,而不是什麼普通的知識。

在亞里斯多德的教育下,亞歷山大的思想發生著質的飛躍,很多人都會忽視這一點,為什麼亞歷山大對徵服世界有著如此強烈的欲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從小受到的教育,因為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本就是高超的,是思索人類所要面對的問題,是終極的,所以他的弟子所要做的也是終極的事情,思索的同樣的世界級別的問題。

有一個這樣的父親,作為兒子的亞歷山大是幸運的,其他有形的遺產都是可以看到的,只有這個內在的動力和影響是無形的,同時也是最根本的,對於徵服世界的思想,一直趨勢這亞歷山大不斷遠徵。

亞歷山大在遠徵的前線還在讀老師校訂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並且非常崇拜裡面的英雄阿格硫斯,正是這種對英雄的崇拜讓亞歷山大有了不同於常人的信心和勇氣,成了他徵服世界的內在動力。

腓力二世妥善處理國際關係的做法也對亞歷山大影響深遠,面對廣袤的被徵服土地,亞歷山大的做法是多元化的,他會主動融入當地社會。

他在徵服埃及後,穿越大沙漠進入錫瓦綠洲,拜會了埃及最高神阿蒙神的神殿。他甚至在徵服亞洲的過程中,認一位女統治者為乾媽,還在娶了中亞的異族女性為妻。

這種多遠化的模式,讓亞歷山大有了眾多的頭銜,諸如馬其頓國王、希臘世界的統帥、「亞洲之王」,並且讓亞歷山大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地位都非常崇高,以至於雖然亞歷山大突然離世後帝國便消失了,但亞歷山大個人的各種事跡一直在世界各地流傳,並且不斷的被演繹和神話,最終讓亞歷山大大帝變成了一個一直活躍在人們心目中的大IP。而這一切的起始,都離不開其父親腓力二世給他打下的基礎和留下的寶貴遺產。

總結:亞歷山大能夠取得世界級別的歷史成就並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背後有著其父親的精心培育和留下的寶貴遺產,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很多偉大的成就絕不是一蹴而就能夠完成的,背後肯定有著你看到或者看不到的積累和沉澱。

相關焦點

  • 世界史:腓力二世
    此外,在希臘的經歷也使腓力對希臘各邦的國情了如指掌,這為腓力以後能運籌帷幄、巧妙地周旋於各邦之間,然後各個擊破,稱霸希臘打下了基礎。傳統的希臘教育造就了腓力出眾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化修養。腓力精力充沛,像希臘人一樣熱愛體育競技。他甚至在奧林匹克競技會中贏得過戰車比賽的勝利,為了銘記這一殊榮,他把這一刻刻在錢幣上。
  • 為一己私慾,掏空整個帝國,腓力二世是怎麼把西班牙「作死」的?
    不僅如此,腓力二世還向當時掌握大量社會財富的貴族、工商業主以及新興資本家,進行橫徵爆裂。這些掠奪而來的大量財富,幾乎都成為了腓力二世宮廷揮霍的資本,還有很大一部分成為了西班牙發動戰爭和發展軍隊的軍費。腓力二世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進行財富搜刮,居然頻繁大舉國債,曾經連續三次宣布西班牙政府由於資金短缺正式破產,需要大量的社會財富援助。就這樣腓力二世再次以不法手段,掠奪了大量財富,這令西班牙國內的經濟狀況愈發混亂。
  • 腓力二世為何不能維持西班牙帝國的霸權?
    腓力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國王,和葡萄牙國王菲利普一世。他的執政時期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在菲利普二世治下,西班牙帝國的國力達到顛峰,歷史學家們常以這段時間為哈布斯堡王朝之稱霸歐洲。腓力二世是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的兒子,母為葡萄牙的伊莎貝拉。
  • 3.6腓力二世!狐狸的笑容
    「無地王」約翰繼英國王位後,腓力二世故伎重演,找到「無地王」的侄子布列塔尼公爵亞瑟,慫恿他造反。也不知道是因為當初亨利二世勾引別人老婆活該遭報應,還是埃莉諾生下的兒孫都遺傳了她那種不安分守己的基因,腓力二世這一招是屢試不爽,亞瑟傻不拉幾地起兵向叔叔約翰宣戰。腓力二世打著擁立亞瑟為英王的旗號,對約翰步步緊逼。
  • 腓力二世認為:埃斯科裡亞爾修道院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腓力二世認為:埃斯科裡亞爾修道院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歡迎來到百家號寂溪橋畔,今天小編通過傑弗裡·帕克給腓力二世寫過短篇傳記跟大家介紹一下腓力二世,他對腓力二世的描述比其他同類的傳記作品更準確:首先,這是又一座修道院,就像腓力的前人修建的塞哥維亞的帕拉爾修道院
  • 腓力二世,靠才華和能力當上馬其頓國王的人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馬其頓國王就可以像中國的帝王那樣不受任何限制地為所欲為。首先,馬其頓的國王雖然也可以世襲,但必須經過人民的審核和認可。其次,馬其頓國王受到全體國民的監督。如果馬其頓人覺得現任國王沒有能力,倒行逆施,幹得不好,可以隨時廢黜國王,另立新君。此外,重大案件的審判權也掌握在全體馬其頓公民手中。
  •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西南的韋爾吉納村,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馬其頓王陵,這裡「沉睡」的是一位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天下的國王一古希臘馬其頓王腓力二世。雅典最傑出的演說家德漠斯提尼認為,腓力二世是蠻人、僭主和暴君。
  • 世界史: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管理國家事務事無巨細,兢兢業業
    在這一時期,西班牙控制著歐洲十分富庶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荷蘭、義大利,德國、葡萄牙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腓力是堅定捍衛天主教世界免遭新教勢力挑戰的鬥士。儘管腓力的戰略才能極為卓越,但是使其彪炳史冊的卻是其「無敵艦隊」被英國打得落花流水。腓力於1527年5月21日生於西班牙的巴利亞多利德,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和葡萄牙的伊莎貝拉的兒子。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利用法國的力量迫使亨利二世承認他為英國王位繼承人。英國太后阿基坦的埃利諾也極力調和兒子理查一世與約翰的矛盾,使約翰沒有反叛。約翰雖暫時沒有反叛,但極力拉攏英格蘭貴族,使他們承認自己為理查一世的王位繼承人,為他以後繼承王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 腓力二世改革:馬其頓全面崛起的序幕,亦是亞歷山大東徵的奠基石
    那麼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為何能從希臘世界邊緣的蠻夷小國一躍成為拉開亞非歐希臘化序幕的霸主呢,這還得從腓力二世改革開始說起。 ※ 馬其頓王權專制與科林斯同盟 ※ 腓力二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曾作為馬其頓王子於公元前367年前往底比斯(即忒拜,是當時的希臘霸主)作為質子。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
    這大概相當於軍事同盟。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這次會議同時確立了對波斯作戰的總方針。這就很人疑惑,按理說刺殺者應該抓起來,嚴加拷問,追察出幕後黑手,即使沒有,也應該糾察出同犯,結果卻被追兵殺死,這不禁讓人懷疑這是一場陰謀。一時間希臘城邦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他的個人行動,但很大機率這另有真兇——奧林匹婭斯。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危機是轉變的契機,攝政王腓力二世臨危受命,將威脅一一去除。後來他廢黜幼主,自稱國王。經他苦心經營,馬其頓很快成為強大國家。二、腓力改革腓力二世年少時曾在底比斯做人質,這段時期內的他接受了伊巴密濃達的教育,這讓他學到了當時希臘世界最為先進的戰術戰法。腓力回國之後,於公元前359年奪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王后幹...
    這次會議上,腓力二世組成了希臘聯盟,由他做希臘盟主,雖說身為盟主,可是他不過問希臘諸城邦事務,只是聯盟軍隊的最「統帥,任何城邦派出的士兵,必須聽他調遣。這大概相當於軍事同盟。 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
  • 腓力二世徹底改組了馬其頓軍隊後,戰果如何呢?
    在裝備上,腓力二世保留了馬其頓人傳統的重裝步兵防具,同時引入希臘地區的新銳裝備——雙手長矛。馬其頓人稱他們的長矛叫「薩裡沙」(Sarissa,希臘語σρισα)。長矛的長度不斷加長,在腓力二世時代超過了四米,在腓力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時代超過了五米,繼業者戰爭時期據稱有超過六米的長矛。
  • 牛爸常伴牛娃同時出現:亞歷山大的鐵血父親--馬其頓霸主腓力二世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6月),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西方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其餘為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崙)。
  • 希臘史:馬其頓的崛起與腓力二世
    王位不穩,加上外有強鄰,這使得馬其頓一直衰弱不振。公元前357年,為侄子阿明塔斯當了兩年攝政王之後,腓力二世當選為國王。在他的統治之下,馬其頓成了希臘的大陸上強國。然而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一種理論觀點強調個人的自由意志,也就是主觀能動性,把馬其頓的興起歸功於腓力二世的人格和政策,另一種觀點一也就是歷史唯物論了一一認為希臘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這時已經成熟,馬其頓必然成為統治希臘的王國。
  • 疑似腓力二世的陵墓是真的嗎?專家至今難下定論
    2000年前,一位青年王子被當作人質送往希臘的底比斯城邦,他在三年時間裡很努力的吸收了一切他所需要的希臘文化,原因只有一個:他想成為「世界之王」。18歲的他回國後,集合軍隊,從他叔叔手中奪回了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建立了強盛的馬其頓王國,他就是腓力二世。
  • 不光玩方陣還玩衝擊重騎兵,腓力二世讓馬其頓崛起的關鍵?
    當時的波斯帝國的統治者所無法預知的是,一名馬其頓貴族——腓力二世的新式馬其頓軍隊,竟然會在公元前4世紀摧毀整個波斯帝國的東方統治。腓力二世的年輕時代,曾在希臘底比斯軍事家伊巴密濃達那兒默默無聞的當人質。
  • 腓力二世的崢嶸歲月:集權力+改貨幣+融貿易
    因此馬其頓的崛起並且逐漸成為日後的大帝國有其當時的歷史背景,當然也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腓力二世。馬其頓發展的黃金時期應當是在腓力二世執政階段,一開始腓力只是國家的攝政,因為當時的國王尚且年幼,並且還是腓力的侄子,所以腓力自然而然變成了王國的實際執政者。腓力小的時候曾經以人質的身份在希臘城邦底比斯中度過多年,並且與當時底比斯名將伊帕密南達成為密友。由此可知當時希臘繁榮民主政治對年輕的腓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鐵甲學堂第二十二課 十字軍武將腓力二世教學視頻
    腓力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七任君主,也被人們稱為高貴王。在《鐵甲雄兵》中腓力二世率領聖城重弩軍士。腓力二世作為2017年度場均斬將王、殺敵王,實力不容小覷!今天就從武將技能、武將實戰技巧等方面為大家帶來腓力二世基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