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
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西南的韋爾吉納村,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馬其頓王陵,這裡「沉睡」的是一位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天下的國王一古希臘馬其頓王腓力二世。雅典最傑出的演說家德漠斯提尼認為,腓力二世是蠻人、僭主和暴君。腓力二世的確是個僭主,他在其兄帕迪卡其三世死後處死了繼承王位的侄子,自立為王。但他絕對不是蠻人,儘管他生長於馬其頓這個希臘北部邊陲的蠻荒國家,但他還是深受希臘文化的薰陶。在底比斯做人質時,他學習了希臘有關戰爭的戰略戰術以及政治權術等方面的知識。他不僅得益於希臘的先進文化和技術,還熟知希臘城邦的薄弱之處,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矛盾之處。他登基後,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財政改革,建成了統一的馬其頓王國,並使之在希臘諸邦中迅速崛起,一躍而成為軍事強國。
這個後來居上的強國的統治者,有條不紊地推行領土擴張政策。希臘城邦那些昏庸無能、鼠目寸光的大奴隸主貴族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整個希臘世界即將成為他的附屬物。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親率大軍與希臘同盟軍進行決戰,大獲全勝後,狂喜的腓力二世縱酒大醉,在雅典人及其盟軍的屍首之間舉行歌舞會或許對他來說,這些屍體已不再是與他同類的人,而只是他的勝和品。顯然,他具有侵略者的自私自利與冷酷無情。
公元前338年或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城邦大會,結束了古典時代的希臘歷史。以後,馬其頓便成為希臘的主宰,昔日稱霸一時的雅典和斯巴達兩大強邦降為馬其頓王國的自治公元前36年春,腓力二世把侵略的目標轉向了波斯,他派出3萬餘人的先遣隊。就在緊鑼密鼓招兵買馬的備戰氣氛中,一場突發的宮廷騷亂徹底粉碎了他再次率軍出徵的計劃。那是在他女兒的婚禮盛典上,他被內部的仇敵刺殺身亡。
馬其頓王陵於1977年被希臘考古學家M·安茲羅尼科斯發現,並由他主持發掘。這是第二 次世界大戰以來希臘考古學的重大成果之一。王陵位於距地面5.18米的地下,在它的上面(距地面243米處)有一座被盜過的大理石墓,大理石墓上則是一個周長99米,高12.8米的巨大土冢。馬其頓王陵的外形看上去像多立克柱式神廟。它分兩個墓室,前小後大,大墓室為主室。墓門是多立克柱式的門廊,橫帽上還留著獵獅圖壁畫的殘跡。在安茲羅尼科斯之前,這關閉的墓門還未曾被人打開過。
王陵的墓頂是拱形結構。主室的面積約446平方米,正中間放置著白色大理石棺,石棺內有一隻長方形的純金骨灰箱,長40釐米,寬335釐米,重10.8千克。骨灰箱的四足呈獅爪形,箱蓋上刻著一顆大星,這是馬其頓王室的星光形徽記,金光燦燦,光芒四射。骨灰箱的四壁飾以玫瑰花、棕櫚葉和藤蔓等花紋圖案,異常精美。尤其是玫瑰花,花瓣內鑲滿寶石,金子的光澤與寶石的光芒交相輝映,光彩奪目。骨灰箱內盛著腓力二世的骨灰和兩顆牙齒,用紫色的錦緞包裹著,上面還覆蓋著一頂金制的王冠,王冠上面裝飾有橡樹葉和橡實交纏的圖案。小墓室中也有一個同樣的石棺,不過較小;棺內也有一個純金的骨灰箱,形制與主室中的骨灰箱相仿,不過也較小,重842千克。純金打造的骨灰箱與金冠的製作精美絕倫,為希臘考古中所僅見。
主室的石棺前放著一張木床,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木床已經朽壞,上面放著盔甲、青銅胸甲、金箔包裹的護脛、鞋履、刀、王笏和王冕;木床兩側有銀杯、銀瓶、矛、盾牌等隨葬品,都是古希臘文物中的精品。其中最為出色的是盔甲和盾牌。盔甲上刻有雅典女神和8個獅頭浮雕,出土時它的金帶和金環仍然熠熠生輝。木床上鑲配著象牙浮雕和小型象牙頭像,頭像大小只有254釐米,雕刻技藝非常高超。發掘者認為,這是臘力二世、王后及其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的肖像。
希臘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希臘人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腓力二世雖徵服了希臘,但博大精深的希臘文化卻早在他覬覦希臘疆土之先就先徵服了他。他是希臘文化培養出的希臘的死敵,而從生到死,這個死敵都始終匍匐在他所踐踏的土壤所滋生出的文化腳下,他墳墓中那些傑出的希臘藝術品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