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爸常伴牛娃同時出現:亞歷山大的鐵血父親--馬其頓霸主腓力二世

2021-02-22 曉東育兒說
導讀:古希臘璀璨的文明伴隨著羅馬帝國的南徵北討,影響了全世界。古希臘歷史學者修昔底德評價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大戰後的兩大集團,雅典被消滅,斯巴達也因戰爭元氣大傷,給邊陲的馬其頓的腓力二世創造了歷史難得的機遇,在腓力二世打下的基礎下,牛娃--雄才大略的亞歷山大才有機會登頂西方歷史四大軍事統帥之首,橫掃歐亞。事實證明牛娃的出現常常伴隨著背後的牛爹。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6月),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西方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其餘為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崙)。亞歷山大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滅波斯帝國,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吞併波斯帝國,其徵戰足跡直抵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 。前323年在巴比倫病逝,年僅32歲。在短短的13年時間裡,亞歷山大徵服了約50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使馬其頓成為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通過軍事上的徵服,古希臘文明得到了廣泛傳播與繁榮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融合東西文化。同時,他鼓勵民族間通婚,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對人類社會文化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彪炳史冊的亞歷山大光芒四射,讓人忽略了他雄才大略的父親--馬其頓的雄主腓力二世。

捲毛大鬍子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公元前431年~前404年,斯巴達和雅典兩大幫派為了希臘武林爭霸賽,紛紛拉上自己的小弟們進行了近27年曠日持久的鬥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有人稱這是古代世界大戰。

戰爭一打響,修昔底德就做起了戰地記者,還做了老二必須幹掉老大的陷阱。後來的工作被色諾芬補充完整。

斯巴達靠著強大的實力和政策的連續性,加上波斯帝國的援助最終以斯巴達勝利告終。然而此戰造成了希臘各城邦氣喘籲籲,元氣大傷。在希臘的東北邊陲,一個名曰馬其頓的小夥子悄悄的長大,羽翼逐漸豐滿起來。

和秦始皇很相似,從人質到一統六國。大鬍子腓力二世從人質的谷底到君臨希臘的王者,腓力二世的人生更是精彩絕倫。

公元前382年腓力出生在馬其頓。此時的馬其頓根本不被希臘看得上眼,十足的縣城般的存在,連做小弟的資格都沒有。不得已要依附於希臘城邦中實力雄厚的底比斯。腓力也被送到底比斯,幹起了人質的職業。

雖然是人質,但是底比斯是大城市,高等教育遠非縣城可比。在這裡鄉巴佬腓力得到了頂級的高等教育薰陶。從兵法到政治,從雄辯術到禁軍教頭。這一畢業十足的大學生回村當村長。

底比斯的人質生涯,讓大鬍子腓力見識了底比斯和老家馬其頓的巨大差距。

PS:猶如中國的北上廣深對縣城,所以有機會選擇的父母還是選這四個城市,其中尤以北上最為出色。

眼光毒辣的腓力也洞悉到了繁華背後的外強中乾,於是暗下決心,有朝一日必揮師以擊之。

恰巧腓力哥哥馬其頓國王帕迪卡斯三世戰死沙場,侄子阿明塔斯四世繼位。王叔腓力攝政,最後取而代之,成為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登上王位的腓力在縣城開始把在大城市學來的一切學問應用於實踐上,在馬其頓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政治上:聯姻,分封等各種手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馬其頓空前團結。沒收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可謂軍政財於一身,形成了有別於希臘民主協商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制度。在他的帶領下,把中央集權帶來的高效在馬其頓的行政、稅收、軍事、金融、貿易展現的淋淋盡致。

軍事上組建了由貴族和富裕平民組成的常備軍和海軍艦隊,挑選親信擔任指揮官以保證軍隊對國王的絕對忠誠;此外,他將希臘重步兵方陣加以改良,創立了日後名揚天下的「馬其頓方陣」。

該方陣由常備兵、輕裝步兵、輔助兵、騎兵組成,先進的編制,鋒利的馬其頓長矛和高超的機動性讓馬其頓方陣極具殺傷力,在日後的戰爭中大顯神威。東徵期間,靠著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多次大敗大流士三世的波斯軍隊,直至第三次馬其頓戰爭時,才被羅馬執政官埃米利烏斯破解。

腓力二世的一頓操作猛如虎,迅速讓馬其頓全面發展成了巴爾幹半島上不可小覷的軍事強國。

腓力二世韜光養晦完成後,終於開始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

底比斯、麥加拉、科林斯等城邦聯手組成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與馬其頓對決。腓力二世使出了馬其頓方陣,並帶領兒子亞歷山大指揮左翼騎兵,他本人指揮右翼。希臘聯軍全線崩潰,馬其頓大獲全勝而告終。腓力二世又以摧枯拉朽之勢讓雅典屈膝,自此希臘城邦再也沒人能向腓力二世叫板了。歷經二十餘載的奮鬥,寄人籬下的王子,終於成為了希臘至高無上的霸主。此時的他把目光注視在了疆域遼闊物產豐富的地球一哥--波斯帝國。在備戰之際駕鶴西去,年僅47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大好年華,不禁令人惋惜。

但腓力二世無疑,在希臘統一在他們爺倆的領導下,做好去一切的準備,剩下的就是牛娃登場的高光時刻。
亞歷山大對世界歷史影響深遠的大帝,身高不足一米六。據說,亞歷山大在攻陷了波斯王國後,坐在達雷伊奧斯的寶座之上,結果雙腳夠不到踏臺。雖然亞歷山大大帝個子矮小,但是他的智慧和軍事能力卻讓人不容小覷。據悉,亞歷山大天資聰明,從幼年起他就酷愛詩歌、尤其是荷馬史詩,並且表現出在音樂和馬術上的天賦。十二歲起,腓力二世給亞歷山大聘請頂級的教師亞里斯多德,在其門下學習哲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幾何學等,接受了亞里斯多德的系統化教育。其軍事指揮才能顯然得到了父親腓力二世的親授,和實際的戰爭指導。PS:看看牛爹注重的教育,請頂級的師傅,實際上腓力二世自己就是耀眼的存在。有了亞里斯多德和腓力二世兩位名師的指點,亞歷山大的成長很快。但是,起初腓力二世並不看好他。直到一件事情過後,腓力二世才轉變了對亞歷山大的看法。據普魯塔克記載,公元前344年,一名色薩利的賣馬人帶來了一匹價值高達13塔倫特的駿馬,腓力的所有最優秀的馴馬人都試圖馴服它,但都失敗了。小亞歷山大向他的父親聲稱,如果他自己能馴服,那麼要求他的父親將這匹馬作為禮物送給他。腓力嗤之以鼻,認為他無視應有的對年長者的禮儀,但是認同了這個賭局。亞歷山大首先將馬頭牽往面向陽光的一邊,然後輕輕地撫摸,培養信任感,然後突然上馬,騎著馬奔向遠方。原來亞歷山大在那時用他那敏銳的洞察力發現這匹馬害怕看見自己的影子,最後他給那馬起名為布塞法洛斯。當亞歷山大騎著馬回來的時候,腓力興奮得熱淚盈眶:「我的兒子,找一個適合你的王國吧,馬其頓太小了。」在牛爹腓力二世的基礎,成就了亞歷山大的雄才霸業。這無疑是牛爸造就的牛娃,僅僅是牛娃的光輝暗淡了牛爹。以少勝多敗波斯,兵不血刃收埃及,深入虎穴擊印度,金戈鐵馬愛藏書。

在這裡你可以思考教育

教育之難不僅僅在於教育本身

她涉及到了人的方方面面

讓我們一同思考 尋找方法

相關焦點

  • 腓力二世改革:馬其頓全面崛起的序幕,亦是亞歷山大東徵的奠基石
    那麼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為何能從希臘世界邊緣的蠻夷小國一躍成為拉開亞非歐希臘化序幕的霸主呢,這還得從腓力二世改革開始說起。 ※ 馬其頓王權專制與科林斯同盟 ※ 腓力二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曾作為馬其頓王子於公元前367年前往底比斯(即忒拜,是當時的希臘霸主)作為質子。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登上王位的腓力施展自己在底比斯的所學,在馬其頓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1)政治上,腓力二世通過聯姻,分封等各種手段,團結國內各個部落,整合馬其頓為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同時,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將軍政財權集中到國王手裡。(2)經濟上,腓力二世推行了幣制改革。
  • 亞歷山大的鐵血爸爸!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至少有他一半功勞!
    但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做出的成就同樣不可小覷,腓力二世對於馬其頓王國的強盛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在他的帶領下,才讓馬其頓王國從邊緣小國慢慢走向了權利中心,並且,他創造了威震一方的馬其頓方陣,這種方陣很有殺傷力,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徵期間,正是靠著這種方陣多次大破敵軍,打的大流士三世潰不成軍。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統一馬其頓,在凱洛尼亞戰役中徹底摧毀了希臘城邦的反馬其頓聯盟。並且在公元前337年,召開科林斯會議,確立希臘霸主地位,開啟了輝煌的馬其頓時代。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這次會議同時確立了對波斯作戰的總方針。腓力二世志向遠大,他此刻的目光不僅注視著希臘,更藐視著波斯,可惜就在腓力的大將帕米尼歐率領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劍指波斯之時,腓力卻被熱血青年保薩尼阿斯刺殺而死。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王后幹...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統一馬其頓,在凱洛尼亞戰役中徹底摧毀了希臘城邦的反馬其頓聯盟。 並且在公元前337年,召開科林斯會議,確立希臘霸主地位,開啟了輝煌的馬其頓時代。
  • 世界史:腓力二世
    據史料記載,腓力二世曾在一次戰鬥中失去右眼,而且顱骨重塑之後的形象也與據信是腓力二世的畫像和雕像上的相貌驚人的相似,由此確定墓主人確實是腓力二世。20多年的勵精圖治,腓力使馬其頓從一個小小的「蠻邦」變成了一個富強的大國。此時的腓力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世界,進行對外擴張。
  • 腓力二世,靠才華和能力當上馬其頓國王的人
    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有著極深的淵源,但又並非是純粹的希臘人。大約在青銅時代,一部分希臘人北上來到馬其頓。後來,這些希臘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又回到了希臘本土。留下來的這部分希臘人後來逐漸擴張、繁衍,並與色雷斯、伊利裡亞等地的族群互通婚姻,雜居混合。因此說,馬其頓人是與希臘人擁有共同祖先,同時也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個族群。
  • 古馬其頓人與亞歷山大帝國2
    此外,也有人說,每當亞歷山大得知他的父親徵服了一塊地,就會哭著說:「難道父親沒有留下一點兒的土地給我徵服?」但是亞歷山大此後的地位並不牢固,因為他的母親奧林匹亞斯和他的父親腓力二世發生了矛盾,原因是腓力愛上了阿塔拉斯的女兒克麗奧佩特拉。亞歷山大不可能不對這個事情產生反感,在一次聚會上他甚至直接和腓力產生了矛盾,險些被腓力所殺,此後他不得不逃出馬其頓,去了北方的伊裡利亞暫避風頭。
  • 腓力二世徹底改組了馬其頓軍隊後,戰果如何呢?
    腓力二世徹底改組了馬其頓軍隊,在其他希臘城邦大量使用僱傭兵的時候,馬其頓步兵全部由馬其頓本地的職業士兵組成。他們從馬其頓農民中徵募而來,按照籍貫地區編成方陣中的連,因此非常團結,並且兼具職業士兵的作戰技巧和公民兵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那個時代,馬其頓軍人至少是環地中海地區最好的士兵。
  • 孤獨的亞歷山大大帝
    公元前340年,腓力二世遠徵拜佔庭期間,年僅16歲的亞歷山大居然被父親委以重任,在馬其頓主持國政。並且在此期間平定了密底人的叛亂。  公元前339年,17歲的他又參與了他父親發起的北方戰役,洗劫了出爾反爾的西徐亞人的領地。  公元前338年,18歲的亞歷山大迎來了真正的挑戰。
  • 不光玩方陣還玩衝擊重騎兵,腓力二世讓馬其頓崛起的關鍵?
    當時的波斯帝國的統治者所無法預知的是,一名馬其頓貴族——腓力二世的新式馬其頓軍隊,竟然會在公元前4世紀摧毀整個波斯帝國的東方統治。腓力二世的年輕時代,曾在希臘底比斯軍事家伊巴密濃達那兒默默無聞的當人質。
  • 腓力二世用這一招決絕了國內問題,還為兒子留下了稱霸世界的資本
    但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樣,亞歷山大的成功也不是突然的,他的成功要得益於其父親腓力二世留下的遺產,正是這位世界級別的好父親給兒子留下的遺產,才最終讓亞歷山大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當時的馬其頓地方貴族勢力過大,經常動不動就勾結外族威脅國家,還時不時搞點小叛亂什麼的,讓本來就是希臘世界邊緣角色的馬其頓更加寂寂無名混亂不堪。腓力二世上臺後,面對如此的局面,充分吸收了之前的經驗教訓,明白只靠武力解決國內不團結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就算一時用武力鎮壓了判斷,但時間一長又會有新的叛亂份子出現。
  •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西南的韋爾吉納村,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馬其頓王陵,這裡「沉睡」的是一位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天下的國王一古希臘馬其頓王腓力二世。雅典最傑出的演說家德漠斯提尼認為,腓力二世是蠻人、僭主和暴君。
  • 希臘史:馬其頓的崛起與腓力二世
    國王並非絕對由長子來繼承,而是在王室系統內實行選舉制,新國王要經過馬其頓貴族的認可,更多的是看他的執政能力,而非長幼嫡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新君必須打敗對手才能保住王位,即使在登基之後他也不得不時刻留意禍起蕭牆的事發生。王位不穩,加上外有強鄰,這使得馬其頓一直衰弱不振。公元前357年,為侄子阿明塔斯當了兩年攝政王之後,腓力二世當選為國王。
  • 馬其頓方陣與多兵種作戰: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世界的戰術
    在腓力二世及其子、繼任者亞歷山大的統治下,戰爭的規模達到了歷史新高:軍隊規模越發龐大,兵種也更加細化,希臘和馬其頓的士兵們在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作戰,當時幾乎人人參戰,普通市民即是戰士。腓力二世的軍事變革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59年—前336年間擔任巴爾幹半島國家馬其頓的國王,在位期間對馬其頓的軍務進行了全面改革,最重要的是把多兵種混合成了一支完整的作戰部隊,同時,他還重新為步兵方陣配備了武器:戰士們當時手持的是薩利沙長矛(Sarissa,即馬其頓長矛。
  • 疑似腓力二世的陵墓是真的嗎?專家至今難下定論
    18歲的他回國後,集合軍隊,從他叔叔手中奪回了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建立了強盛的馬其頓王國,他就是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生前的功績是被全世界考古學家所肯定的,但兩千年後關於發現他陵墓的定論,卻遲遲未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和小夥伴們說一說關於腓力二世陵墓的一些爭論。
  • 一代大帝的崛起:亞歷山大爭奪王位,遠徵希臘
    公元前356年7月20日,亞歷山大三世出生於馬其頓王國的首都佩拉。亞歷山大的父親是馬其頓阿吉德王朝的國王腓力二世,他的母親是伊庇魯斯的公主奧林匹婭斯。傳說,亞歷山大是眾神之王宙斯的兒子,他出生之前奧林匹婭斯夢到了雷電交加的景象,佩拉市內的一- 座女神殿也同時失火焚毀。
  • 線上講座 |《亞歷山大大帝:英雄還是屠夫?》
    △位於伊朗的波斯波利斯遺址,位於伊拉克的巴比倫遺址,共同見證了亞歷山大的到來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國著名的"獨眼"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 。一直以來,希臘都將位於北部的馬其頓王國視為蠻夷(類似於中原看待遊牧民族)。
  • 馬其頓王國的早期歷史,孕育出亞歷山大的國度是如何成就的?
    到了阿敏塔斯一世統治時期,馬其頓勢力越過了阿克休斯河。在公元前6世紀的下半葉,馬其頓發生過類似於提修斯改革的變革運動,形成了早期國家。這一時期的馬其頓王國實行君主制,同時也有著希臘式樣的公民大會,並非完全是由君主獨裁統治。在波斯與希臘爆發戰爭期間,馬其頓依附于波斯帝國,隨即被迫加入波斯軍隊遠徵希臘。但隨著波斯帝國的慘敗,馬其頓王國也退出了戰爭。
  • 世界帝國興亡史系列——亞歷山大帝國1
    此外,也有人說,每當亞歷山大得知他的父親徵服了一塊地,就會哭著說:「難道父親沒有留下一點兒的土地給我徵服?」但是亞歷山大此後的地位並不牢固,因為他的母親奧林匹亞斯和他的父親腓力二世發生了矛盾,原因是腓力愛上了阿塔拉斯的女兒克麗奧佩特拉。亞歷山大不可能不對這個事情產生反感,在一次聚會上他甚至直接和腓力產生了矛盾,險些被腓力所殺,此後他不得不逃出馬其頓,去了北方的伊裡利亞暫避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