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毛大鬍子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公元前431年~前404年,斯巴達和雅典兩大幫派為了希臘武林爭霸賽,紛紛拉上自己的小弟們進行了近27年曠日持久的鬥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有人稱這是古代世界大戰。
戰爭一打響,修昔底德就做起了戰地記者,還做了老二必須幹掉老大的陷阱。後來的工作被色諾芬補充完整。
斯巴達靠著強大的實力和政策的連續性,加上波斯帝國的援助最終以斯巴達勝利告終。然而此戰造成了希臘各城邦氣喘籲籲,元氣大傷。在希臘的東北邊陲,一個名曰馬其頓的小夥子悄悄的長大,羽翼逐漸豐滿起來。
和秦始皇很相似,從人質到一統六國。大鬍子腓力二世從人質的谷底到君臨希臘的王者,腓力二世的人生更是精彩絕倫。
公元前382年腓力出生在馬其頓。此時的馬其頓根本不被希臘看得上眼,十足的縣城般的存在,連做小弟的資格都沒有。不得已要依附於希臘城邦中實力雄厚的底比斯。腓力也被送到底比斯,幹起了人質的職業。
雖然是人質,但是底比斯是大城市,高等教育遠非縣城可比。在這裡鄉巴佬腓力得到了頂級的高等教育薰陶。從兵法到政治,從雄辯術到禁軍教頭。這一畢業十足的大學生回村當村長。
底比斯的人質生涯,讓大鬍子腓力見識了底比斯和老家馬其頓的巨大差距。
PS:猶如中國的北上廣深對縣城,所以有機會選擇的父母還是選這四個城市,其中尤以北上最為出色。
眼光毒辣的腓力也洞悉到了繁華背後的外強中乾,於是暗下決心,有朝一日必揮師以擊之。
恰巧腓力哥哥馬其頓國王帕迪卡斯三世戰死沙場,侄子阿明塔斯四世繼位。王叔腓力攝政,最後取而代之,成為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登上王位的腓力在縣城開始把在大城市學來的一切學問應用於實踐上,在馬其頓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政治上:聯姻,分封等各種手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馬其頓空前團結。沒收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可謂軍政財於一身,形成了有別於希臘民主協商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制度。在他的帶領下,把中央集權帶來的高效在馬其頓的行政、稅收、軍事、金融、貿易展現的淋淋盡致。
軍事上組建了由貴族和富裕平民組成的常備軍和海軍艦隊,挑選親信擔任指揮官以保證軍隊對國王的絕對忠誠;此外,他將希臘重步兵方陣加以改良,創立了日後名揚天下的「馬其頓方陣」。
該方陣由常備兵、輕裝步兵、輔助兵、騎兵組成,先進的編制,鋒利的馬其頓長矛和高超的機動性讓馬其頓方陣極具殺傷力,在日後的戰爭中大顯神威。東徵期間,靠著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多次大敗大流士三世的波斯軍隊,直至第三次馬其頓戰爭時,才被羅馬執政官埃米利烏斯破解。
腓力二世的一頓操作猛如虎,迅速讓馬其頓全面發展成了巴爾幹半島上不可小覷的軍事強國。
腓力二世韜光養晦完成後,終於開始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
底比斯、麥加拉、科林斯等城邦聯手組成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與馬其頓對決。腓力二世使出了馬其頓方陣,並帶領兒子亞歷山大指揮左翼騎兵,他本人指揮右翼。希臘聯軍全線崩潰,馬其頓大獲全勝而告終。腓力二世又以摧枯拉朽之勢讓雅典屈膝,自此希臘城邦再也沒人能向腓力二世叫板了。歷經二十餘載的奮鬥,寄人籬下的王子,終於成為了希臘至高無上的霸主。此時的他把目光注視在了疆域遼闊物產豐富的地球一哥--波斯帝國。在備戰之際駕鶴西去,年僅47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大好年華,不禁令人惋惜。
但腓力二世無疑,在希臘統一在他們爺倆的領導下,做好去一切的準備,剩下的就是牛娃登場的高光時刻。在這裡你可以思考教育
教育之難不僅僅在於教育本身
她涉及到了人的方方面面
讓我們一同思考 尋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