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歷史的早期時候,希臘北部有一個馬其頓王國。說起馬其頓王國,我們聽過比較有名的還是它的馬其頓方陣和亞歷山大大帝遠徵東方的歷史。那麼,馬其頓王國究竟起源於何時?它的早期歷史又是如何開始的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馬其頓王國西接伊利裡亞、東鄰色雷斯,與希臘半島隔著奧林匹亞山。這一地區山脈縱橫、森林密布,適合於發展畜牧業。而在馬其頓的東邊沿海的平原則適於發展農業。
馬其頓人最初來源於哪裡?現在留存下來的史料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證明了。根據推測,他們可能是來源於伊利裡亞、色雷斯和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由於馬其頓處於希臘城邦聯盟的北部一帶比較偏僻,所以它長期以來被排除在希臘城邦生活之外,並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粗獷勇武的馬其頓人甚至還被希臘人當成過異族蠻人。在前700年時,一個叫佩爾狄卡斯的族長從哈利阿科蒙河畔東遷,定都在埃蓋並創建了阿吉德王朝。到了阿敏塔斯一世統治時期,馬其頓勢力越過了阿克休斯河。
在公元前6世紀的下半葉,馬其頓發生過類似於提修斯改革的變革運動,形成了早期國家。這一時期的馬其頓王國實行君主制,同時也有著希臘式樣的公民大會,並非完全是由君主獨裁統治。在波斯與希臘爆發戰爭期間,馬其頓依附于波斯帝國,隨即被迫加入波斯軍隊遠徵希臘。但隨著波斯帝國的慘敗,馬其頓王國也退出了戰爭。公元前5世紀末葉,馬其頓王國開始將國都移至佩拉,也開始有能力幹預鄰國內政。
到了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內部出現了權力鬥爭,整個國家四面受敵,大有被顛覆的危險。也就是在危機來臨之際,一個傑出的國王誕生了,他臨危受命先是當了馬其頓的攝政王,待一一剪除隱患之後又自己加冕為王。他使得馬其頓王國擺脫了危機,成為了當時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就是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的改革包括:削弱貴族議會和公民大會的職權、加強王權;確立金、銀幣的兌換價格,更新了馬其頓的幣制;同時,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作為忠於他個人的標誌。
著名的馬其頓方陣就是在腓力二世時期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貴族重裝騎兵,稱為「王友」。重裝步兵稱為「步兵王友」,配備長達6.3米的長矛作為武器,列陣縱深最多時達32列。這時的馬其頓步兵作用還是在於頂住敵人的攻勢,而由兩翼的騎兵來決定戰場的結局。前355年希臘中部的城邦發生了混戰,弗西斯因為財政困難洗劫了聖地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這就成為了腓力南下的藉口,他乘機控制了希臘的中北部,而雅典在這時與其他城邦組成了反馬其頓聯盟,使得腓力的擴張受挫。
雅典的修辭家伊索克拉特多次上書腓力二世,想把希臘各地的城邦危機引向對波斯的戰爭。前338年,馬其頓與以雅典、底比斯為首的反馬其頓軍在克羅尼亞決戰,結果是聯軍慘敗。戰後,希臘各邦被迫承認了馬其頓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達拒絕了參加在科林斯舉行的和會。科林斯大會後,各邦停止互相攻伐並禁止內部重分土地、沒收富人財產、取消債務,不準因為政治目的解放奴隸。馬其頓軍隊隨後駐紮在希臘各戰略要地,在前337年成立「希臘聯盟」即是「科林斯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