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王國的早期歷史,孕育出亞歷山大的國度是如何成就的?

2020-12-18 娛樂卡爾

在西方歷史的早期時候,希臘北部有一個馬其頓王國。說起馬其頓王國,我們聽過比較有名的還是它的馬其頓方陣和亞歷山大大帝遠徵東方的歷史。那麼,馬其頓王國究竟起源於何時?它的早期歷史又是如何開始的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馬其頓王國西接伊利裡亞、東鄰色雷斯,與希臘半島隔著奧林匹亞山。這一地區山脈縱橫、森林密布,適合於發展畜牧業。而在馬其頓的東邊沿海的平原則適於發展農業。

馬其頓人最初來源於哪裡?現在留存下來的史料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證明了。根據推測,他們可能是來源於伊利裡亞、色雷斯和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由於馬其頓處於希臘城邦聯盟的北部一帶比較偏僻,所以它長期以來被排除在希臘城邦生活之外,並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粗獷勇武的馬其頓人甚至還被希臘人當成過異族蠻人。在前700年時,一個叫佩爾狄卡斯的族長從哈利阿科蒙河畔東遷,定都在埃蓋並創建了阿吉德王朝。到了阿敏塔斯一世統治時期,馬其頓勢力越過了阿克休斯河。

在公元前6世紀的下半葉,馬其頓發生過類似於提修斯改革的變革運動,形成了早期國家。這一時期的馬其頓王國實行君主制,同時也有著希臘式樣的公民大會,並非完全是由君主獨裁統治。在波斯與希臘爆發戰爭期間,馬其頓依附于波斯帝國,隨即被迫加入波斯軍隊遠徵希臘。但隨著波斯帝國的慘敗,馬其頓王國也退出了戰爭。公元前5世紀末葉,馬其頓王國開始將國都移至佩拉,也開始有能力幹預鄰國內政。

到了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內部出現了權力鬥爭,整個國家四面受敵,大有被顛覆的危險。也就是在危機來臨之際,一個傑出的國王誕生了,他臨危受命先是當了馬其頓的攝政王,待一一剪除隱患之後又自己加冕為王。他使得馬其頓王國擺脫了危機,成為了當時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就是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的改革包括:削弱貴族議會和公民大會的職權、加強王權;確立金、銀幣的兌換價格,更新了馬其頓的幣制;同時,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作為忠於他個人的標誌。

著名的馬其頓方陣就是在腓力二世時期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貴族重裝騎兵,稱為「王友」。重裝步兵稱為「步兵王友」,配備長達6.3米的長矛作為武器,列陣縱深最多時達32列。這時的馬其頓步兵作用還是在於頂住敵人的攻勢,而由兩翼的騎兵來決定戰場的結局。前355年希臘中部的城邦發生了混戰,弗西斯因為財政困難洗劫了聖地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這就成為了腓力南下的藉口,他乘機控制了希臘的中北部,而雅典在這時與其他城邦組成了反馬其頓聯盟,使得腓力的擴張受挫。

雅典的修辭家伊索克拉特多次上書腓力二世,想把希臘各地的城邦危機引向對波斯的戰爭。前338年,馬其頓與以雅典、底比斯為首的反馬其頓軍在克羅尼亞決戰,結果是聯軍慘敗。戰後,希臘各邦被迫承認了馬其頓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達拒絕了參加在科林斯舉行的和會。科林斯大會後,各邦停止互相攻伐並禁止內部重分土地、沒收富人財產、取消債務,不準因為政治目的解放奴隸。馬其頓軍隊隨後駐紮在希臘各戰略要地,在前337年成立「希臘聯盟」即是「科林斯聯盟」。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方陣立下大功,與秦朝鐵軍相比如何?
    彼時,亞歷山大拿下希臘全境、橫掃中東、佔領埃及,更是開進印度河流域,在橫衝直撞下創建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這裡頭,攻滅波斯帝國的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會戰更是使得馬其頓方陣的威名在古代地中海唱響,也成就了亞歷山大不可戰勝的傳奇。
  • 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帝國是如何被瓜分的?
    但是希臘歷史上最讓人心生嚮往的卻不是雅典、斯巴達等文明城邦,恰恰是一個在希臘世界裡最野蠻民族反而成了希臘史上的傳奇,它就是馬其頓帝國。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地區,與羅馬只隔了一個伊庇魯斯,在羅馬與伊特魯裡亞糾纏不清的時候,公元前382年,一個名叫腓力的王子在馬其頓首都培拉出生,他早年作為人質被軟禁在底比斯城,在無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白手起家,不斷壯大隊伍,攻城略地,用了約二十年時間奪回了本應屬於他的王位。
  • 古馬其頓人與亞歷山大帝國2
    ,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當阿塔魯斯在腓力二世與克麗歐佩特拉的婚禮酒會上評價說馬其頓王室將會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時(估計是在暗喻小老婆克麗歐佩特拉的孩子將會代替亞歷山大成為王國繼承人), 亞歷山大回答:「那麼我呢,你這卑鄙的人,你把我當成什麼了,一個雜種嗎?」說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當腓力扶著他的侍衛阿塔魯斯站在椅子上向亞歷山大抽劍時,生氣的他因為醉酒站不穩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亞歷山大向他嘲弄道:「你們瞧啊!
  • 塞薩洛尼基,曾經的馬其頓王國之都
    馬其頓與希臘關係的歷史背景:       希臘北部由三個省份組成,西馬其頓、中馬其頓和色雷斯—東馬其頓。在歷史上,這三個省的地盤就是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出生和發祥之地:馬其頓公國。       古代馬其頓人也是雅利安人種的多利克人的一大部族。與到達南方、後被稱作希臘人的部族是兄弟關係。
  • 最年輕的世界徵服者-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
    的確,這位青年用了僅僅13個春秋的時間,就憑著自己的雄才大略和東徵西討,短時間奇蹟般地構建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其帝國極盛時疆域550萬平方公裡,人口2050萬,可以說:他的成就超越了他那個時代。
  • 牛爸常伴牛娃同時出現:亞歷山大的鐵血父親--馬其頓霸主腓力二世
    古希臘歷史學者修昔底德評價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大戰後的兩大集團,雅典被消滅,斯巴達也因戰爭元氣大傷,給邊陲的馬其頓的腓力二世創造了歷史難得的機遇,在腓力二世打下的基礎下,牛娃--雄才大略的亞歷山大才有機會登頂西方歷史四大軍事統帥之首,橫掃歐亞。事實證明牛娃的出現常常伴隨著背後的牛爹。
  • 馬其頓帝國是怎樣興起和衰落的?
    馬其頓其實從未有過帝國,一般只稱作馬其頓王國。只有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才被稱作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強盛一時,但在歷史長河中如同曇花一現。也很快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下面就來說說馬其頓王國的興衰史。馬其頓位於希臘東北部的邊緣地帶,與希臘沿奧林匹斯山隔開,西為伊利裡亞,東鄰色雷斯。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因此,相對來說下馬其頓的經濟、政治、文化也比較發達,在整個馬其頓王國中佔主導地位。馬其頓人來源不清,可能是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由於僻處一隅,馬其頓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基本被排除在希臘邦際生活之外。而馬其頓人則粗獷勇武,被看作是非嚴格意義的希臘人,許多希臘人甚至稱他們是異族蠻人。馬其頓國家形成的過程極為模糊。
  • 曾經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馬其頓王國是如何走向覆滅的?
    呂海峰話說,公元前327年的時候,馬其頓王國曾經在其最高首領亞歷山大的帶領下是所向披靡,逐漸成為了一個橫跨三大洲的超級強國。然而,就是這一個超級強國,最終卻走向覆滅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來個一探究竟。
  • 亞歷山大帝國的馬其頓方陣,遇到秦朝虎師會潰敗?「歪果仁」不服
    其中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亞歷山大,而東方最為矚目的,則是秦始皇了,這兩位大帝無一不是帝王中的佼佼者,秦始皇的事跡不用小編多說,每個人都知道他的事跡。而亞歷山大在馬其頓王國出生,就像中國的秦始皇一樣,雄才大略,不但先一統希臘,還進軍中東,掃蕩外敵,當時的三大文明流域,沒有一個國家是其一合之敵,那時的三個文明古國都被他一人佔領。
  • 腓力二世改革:馬其頓全面崛起的序幕,亦是亞歷山大東徵的奠基石
    亞歷山大大帝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被譽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統帥之首。從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4年,在將近十年的歲月裡,亞歷山大從希臘半島出發,跨過達達尼爾海峽奔襲小亞細亞,並旋即沿著西亞地峽南徵至尼羅河流域,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埃及,隨後又蕩平波斯帝國,繼而將大軍開拔至中亞阿姆河流域和南亞印度河平原。
  • 亞歷山大的鐵血爸爸!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至少有他一半功勞!
    但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做出的成就同樣不可小覷,腓力二世對於馬其頓王國的強盛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在他的帶領下,才讓馬其頓王國從邊緣小國慢慢走向了權利中心,並且,他創造了威震一方的馬其頓方陣,這種方陣很有殺傷力,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徵期間,正是靠著這種方陣多次大破敵軍,打的大流士三世潰不成軍。
  • 去馬其頓旅遊,感受巴爾幹歷史
    去馬其頓旅遊,值得一去嗎? 非常值得一去。 在馬其頓,除了能夠感受自然風光外,最重要的還能感受古老的文化和歷史,以及巴爾幹半島諸多紛繁複雜的問題。我是在2008年去的馬其頓,呆了有大約一周左右,當時是去躲籤。我的土耳其因公護照一個月期限到期了,按規定必須要離境後再重新入境一次,從而再次獲得一個月的停留期。 這些都是中國公司在國際化早期不太合規的做法。
  • 成吉思汗的曼古歹戰術若碰上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結果會如何?
    而與之相類似的是,在歐洲早前亞歷山大大帝也曾發明了一個馬其頓方陣,憑藉著這個陣法,亞歷山大在歐洲幾乎也是所向披靡。只不過這兩支「特種部隊」並沒有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不知道誰強誰弱,那假如這兩支部隊真的相遇了,又會有什麼樣的一個戰爭結果呢?
  • 亞歷山大帝國怎麼短期就滅亡的?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五)-馬其頓時代400BC-146BC330BC,亞歷山大大帝滅了波斯,馬其頓帝國先後攻佔了希臘、波斯,最東打到了今巴基斯坦,佔領地區包括今天的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敘利亞、埃及、利比亞及巴爾幹半島,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馬其頓帝國內部分為馬其頓、西亞、埃及三足鼎立,亞歷山大大帝想徵服全世界。
  • 亞歷山大部將,在亞洲建立的希臘帝國,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東徵,先後徵服古波斯、古埃及、古印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但十年之後,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然因發熱而病倒,十天後就死去了,其時還不滿33歲。與中國歷史上的「人亡政息」一樣,亞歷山大去世之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僅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便走向了瓦解。
  • 亞歷山大——埃及歷史名城
    當汽車駛離開羅,向北駛向亞歷山大的時候,霧越來越濃。從開羅到亞歷山大大約200多公裡,雖說是高速公路,但是汽車的行駛速度並不快,花費了將近三個半小時才到達。當天來回,路上就要花費將近7小時,所以不得不一大早就上路了。向北出了開羅城,便是一大片沙漠,單調的黃色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
  • 舊城邦的崛起,各王國的內鬥,解析後亞歷山大時期
    現在我們來看看後亞歷山大時期的希臘。亞歷山大在馬其頓的攝政王安提帕特( Antipater)在克蘭農( Brannon)戰役中擊敗了反叛的希臘人,但是他以及隨後的繼承者都沒有能夠統治馬其頓以南的領土。馬其頓也確實作為希臘化時期的一個主要王國出現,但是舊的城邦已經在保護其自身權益方面變得嫻熟起來。
  • 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的後繼者
    「敘利亞問題」將成為敘 利亞及埃及這兩個王國未來的主要爭端;歷史上共發生七次「敘利亞戰爭」,徒然削弱了雙 方國勢。 色雷斯國王黎西馬克斯佔領小亞細亞西部,又入主馬其頓,這對塞琉卡斯是極大威脅,於是雙方在前281年於柯律佩迪溫發生戰役,由塞琉卡斯勝出。
  • 北馬其頓:首都很浮誇,抱亞歷山大的大腿不靈光
    旅行有時可以見證歷史。我在做旅行計劃的時候,馬其頓還是馬其頓;當我踏上馬其頓這片土地的時候,馬其頓已經改國名為北馬其頓了。銅像四周有雄獅和武士拱衛,底座上的石柱上刻畫了亞歷山大大帝當年創造的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馬其頓方陣,看了讓人熱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