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
展覽現場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1月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云云 通訊員 雅歌)當傳統水墨遇上當代雕塑與藝術裝置,這樣獨特的碰撞為觀眾帶來了新的感官體驗,開啟跨越藝術邊界之旅。11月2日,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文禎非40幅水墨作品,以及相關雕塑、影像以及藝術裝置在同一個展廳內融合式進行了呈現。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看。
展覽由深圳市美術家協會、關山月美術館主辦,龍崗區文化中心、深圳•紅立方承辦。據了解,文禎非現為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美術作品展覽。
文禎非介紹創作理念
文禎非當代水墨作品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拆分再隱藏於畫作中,單色的表達更顯情感張力,站立於前的觀眾體會到寧靜的沉澱之美。展覽展出的40幅水墨作品將文禎非個人特徵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可通過觀展,感受藝術家獨特的藝術個性。
深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以及其紮實的油畫繪畫基礎,文禎非創作的當代水墨作品在熟練運用傳統水墨技法的同時,又有著西方繪畫的構成語言。他將中西方兩種繪畫藝術結合,使水墨作品流露著西方繪畫的解構思想與中國傳統繪畫的意象交融,看似不和諧的現實符號在墨與紙的襯託下更顯詩意,表現繪畫材料與創作載體之間相互碰撞相互包容的火花。
展出作品
「所謂意象繪畫,指的是藝術家在構思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以及把握和理解到的客觀物象相結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規律作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觀念中的藝術形象。」文禎非將其於油畫中嫻熟運用的意象繪畫,成功地移植至水墨作品,將個人情感通過材料及畫面傳達至每一位觀者,猶如一曲和諧的變奏交響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突破傳統水墨創作形式,展出文禎非創作的當代水墨作品和非預設藝術工作室具有超現實主義又不脫離現實的裝置作品,現實物體的分解後再重建,剖析精神文明在物質文明上的寄託。
藝術裝置
展出中的藝術裝置系列通過對冰冷的工業原料的再塑造,打破其根深蒂固的生硬形象,融入水墨的柔美。「這個裝置名為《又是生活在矛盾的一天》,我們從電子水墨的風格入手,通過對水與墨的理解,材質的區別,畫面內容的再造,反映我們自身對於這個城市以及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矛盾的感受。」非預設藝術工作室主理人黃思聰介紹,裝置結合深圳城市建築這一在地性的特點,運用了「春筍」、大運中心等多個具有標誌性的建築,並對空間進行精心布局,搭建出一個具有超現實主義性質但不脫離現實的裝置作品,讓觀者在期間遊走時,與藝術有若即若離之感。
觀眾觀展
「感覺耳目一新,會讓我們看到作品體現出來的美學取向,並在其中得到延續,水墨畫蘊含的材料與水墨本身的氣質,產生了非常有趣的反差,這種反差恰恰是成熟的藝術家在探索打破藝術的邊界。」同為藝術家的韓世驊在仔細欣賞了展出作品後給予了高度讚譽。他認為,此次展出集中展示了作者文禎非油畫之外的創作方向,在材料、技法方面都有新的探索,「我相信,這也會是文禎非新的創作樣式,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