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1日電(孫博洋)近日,阜陽「天價」公共自行車被熱炒,到底「天價說」到底站不站得住腳?阜陽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從1月16日開始運行至今20多天到底實際情況是怎樣呢?
(圖為阜陽公共自行車系統站點 包括自行車、鎖車器、站點控制器)
「單車價格9981一輛」算法不科學
引發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所採購自行車「天價說」的是一名律師的微博,微博稱公共自行車項目共採購6500輛自行車,而項目中標價為6488萬元,據此推算出單輛自行車價格為9981元。其實,明眼人都看的出,這樣的算法明顯是偷換了概念,把整個公共自行車項目的中標價換成了6500輛自行車的採購價。據了解,阜陽市公共自行車項目包括系統設備的採購、基礎工程建設以及後期5年的維護運營等多項費用,而6500輛自行車僅僅是系統設備採購中的一部分而已。
就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負責人阜陽市公共機構節能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江志國介紹到,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初期工程建設費用就達3183.25萬元,這其中包括了6500輛自行車、7800個鎖車器、200個站點的自助服務終端控制器,以及6輛調度車,兩輛搶修車,和一個智能管理中心。5年的運行管理費用為3304.75萬元,這包括承接項目公司必須聘用不低於90人的管理運行團隊,必須為工作人員繳納「五險一金」,並且必須使用阜陽本地戶籍人員、優先僱傭「40,50」人員。考慮到工資的增長,粗略算了一下,五年運營僅綜合用工成本一項累計就達2000多萬元。
江志國表示,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在硬體設施上,與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車項目相比,屬於中上水平,但是在採購價格上,應該屬於中等的水平。
據了解,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與國內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車項目的投資相比並不算高。即使是按照「天價說」中的不科學算法所折合的單價,也是中等偏低的。
江志國還介紹到,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的付款模式也有所創新,並不是一次付清全部項目資金給承接項目的公司,而是分5年共10次付清。政府對承接項目的常州永安公司進行半年一次的考核,根據考核細則打分後支付考核費用,考核評分如果低於一定分數,出資方還有權提前解除合同。而5年後所有硬體設備必須完好無損的轉交阜陽市政府所有。
江志國還介紹到,目前阜陽市政府也只是支付了合同金額的10%,初期建設、硬體設備及管理中心的投入均由常州永安公司一次性墊資完成的。
江志國解釋到,之所以會用在合同中設置如此嚴格的約束條款和分這麼多次支付項目款,是因為這個項目是為阜陽市民謀福利的好事,要把好事辦好。
承接該項目的常州永安公司負責人胡書軍表示,與阜陽政府籤訂的是非常「苛刻」的合同。此外,政府部門的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緊逼盯人」的監督方式也讓他倍感壓力。在兩個月的建設施工期間,監管領導經常同施工隊伍一同加班到深夜。
據了解,常州永安目前已經在全國120個縣市區推廣公共自行車項目,是業內領先的企業。
(圖為阜陽公共自行車辦卡點 市民排隊辦卡)
市民辦卡熱情高 自行車使用率高
據了解,截至2月5日,阜陽公共自行車已辦理市民用車卡5萬多張。運營中心總監胡經理介紹到,在剛剛開始運行的那幾天,4個辦卡點8名工作人員從早到晚不停的辦理,仍不能滿足市民的辦卡熱情。在項目運行20餘天后,每天仍有超過500人來辦卡。胡經理表示,隨著春節臨近和天氣的轉暖,將會再迎來一個辦卡的高峰。預計本項目未來將達到10萬張以上的發卡量。
在公共自行車總控中心得到的數據顯示,項目運行20多天來,每天自行車的使用次數超過3萬人次,並且仍處於上升的趨勢。
項目負責人江志國還介紹到,在剛剛結束的阜陽「兩會」上,三分之一左右的代表委員是騎行公共自行車參會的。
江志國表示,自公共自行車項目運行以來,有兩個讓人驚喜的「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沒想到市民辦卡騎行如此踴躍,熱情如此之高。另外一個「沒想到」是運行20多天沒有丟失過一輛車,沒有發生一起惡意損壞公共自行車的行為。而丟失和人為破壞也是困擾某些城市公共自行車管理者的難題。
阜陽市人大代表田霈曾在2014年兩會專門提出了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的議案。並對當年7月阜陽市相關部門的答覆表示了不滿意,之後就一直關注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建設情況。
田霈表示,如今,阜陽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已投入運營,受歡迎程度出乎我的想像,可以說,在阜陽,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都在關注「小綠」,滿大街都能看見騎著綠色自行車的市民,我感到非常自豪。
據了解,在阜陽除了市民對公共自行車十分喜愛,給公共自行車起了一個暱稱叫「小綠」,還有公益人士專門組織了名叫「小綠愛心聯盟」的公益組織,自發的對公共自行車和環保低碳進行義務宣傳。組織的發起人80後小夥陳亞洲表示,公共自行車是阜陽的一個惠民工程,老百姓都很喜愛,並且這也符合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的理念。
(圖為公益組織「小綠愛心聯盟」公益騎行出發儀式)
環保低碳 各階層均受益
當前,機動車數量暴增,城市道路擁堵已經不再是大城市的專利,一些二線甚至三四線城市的市區也遭受著堵車的困擾。不僅如此,遍布大江南北的霧霾,更讓人體會到綠色出行的重要性。
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負責人江志國介紹到,阜陽市雖然是個三線偏四線的城市,但是人口並不少,阜陽市人口有1040萬,僅市區就有常住人口140萬,交通擁堵和機動車汙染物排放也是個大問題。在全國節能減排一盤棋的大趨勢之下,推廣公共自行車綠色出行也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
江志國還表示,公共自行車項目雖然看起來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實際上產生的效益是讓更多的群眾受益,比如,低收入群體通過使用公共自行車節省了出行費用,有車族減少了開車出行,避免了擁堵和汙染排放。對比公交出行,若按每次1元計算,每日平均可為市民節省3萬元以上,以現有騎行量數據測算,五年可累計節省出行費用5000多萬元。
PPP模式助力公共自行車項目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經有上百個城市建有或在建或立項公共自行車項目,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案例。這些公共自行車項目大體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政府出資,政府建設,然後指定市政所屬企業承擔運營工作,如杭州市。第二種,是政府提供商業資源,由企業出資建設運營(一般為民企)的模式,如武漢市。第三種,是政府出資向專業企業購買打包服務,如上海市和阜陽市的模式。
阜陽公共自行車項目採用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通過購買打包服務來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產品。這種模式也被稱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通過這種模式,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也使政府轉變職能,由公共服務的提供方轉變為監管方。政府方面省去了龐大的人力成本支出,變「花錢養人」為「花錢養事」,實際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