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的早餐菜單裡,趕早兒的是一碗豆漿,配個油條或者燒餅,或者一碗胡辣湯,一碗稀飯配兩鍋貼。
上班族呢,大抵是包子或者蒸飯;能一覺睡到九十點的,一碗老滷麵可以稱得上是絕美Brunch。
但如果論什麼食物可以統一南京人的一日三餐,不是鴨子,而是餛飩。
早上的一碗餛飩,多加點辣油,立刻精神抖擻,喚醒一天的活力。
午餐來不及吃或者胃口不好,一碗餛飩也是墊胃的不二選擇。
下午和夜裡頭,餛飩更是暖胃解乏的靈魂撫慰劑。
總而言之,沒有南京人不愛huo餛飩。
南京的餛飩自然也有講究,不是每家都一樣,按南京人常吃的大致可以分為—— 柴火餛飩派、薄皮餛飩派、南京特色安慶餛飩派和家常派四種。
老南京人記憶中總有一碗小餛飩,是柴火燒的,皮要薄薄的,肉餡不需要多大,餛飩湯一股子柴火香氣。
柴火餛飩算是南京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小時候街上或者菜場經常能看到那種餛飩攤子,支一口鍋爐,柴火燻得門面都發黑。
但是一碗碗水靈靈白嫩嫩的餛飩熱氣騰騰出鍋後,誰還管那些虛頭巴腦的啊!
//安慶柴火餛飩//
地址:馬道街122-2號
店名叫安慶柴火餛飩,但是做的確實南京的柴火餛飩味兒。
之前開在轉龍巷的一顆老槐樹底下,一個簡單的算不上門面的門面都因為常年燒柴火燻得焦黑,那時大家也習慣叫它「轉龍巷老汪家柴火餛飩」。
這家柴火餛飩搬到了靠近馬道街的巷子口,有了更為乾淨整潔的店面。
店裡留下的老舊回憶,只剩下這一塊煙燻火燎的老菜單掛牌了。
這一碗餛飩上桌後,首先聞著的是豬油香氣,他家餛飩湯底加豬油,辣油也是豬油熬製的,所以加了辣油的餛飩,豬油香氣很濃厚。
入口湯汁裡有股子柴火特有的焦香,餛飩如看起來那樣輕薄,肉餡是傳統的小顆,肉質也偏精瘦。
但是一口餛飩帶著湯水下肚,渾身溫暖飽足。
//大喜餛飩//
地址:新馬路4號浦鐵一村內
老浦口沒有人不知道大喜餛飩的,作為老浦口的網紅招牌,黃紅色的標誌性門頭十分惹眼,樹在浦鐵一村公交站臺旁邊,一下車就能看見。
大喜餛飩寡吃沒什麼味道,但他家的辣油是一絕,加上一勺辣油之後,似乎和之前完全不是一碗餛飩,立馬鮮活起來!
辣油帶出整碗的微鹹微鮮,味道恰到好處,吃到最後,皮也不會泡爛。樂樂吃完簡直想偷大喜家的辣油秘方啊!
//老韓柴火餛飩//
地址:津浦新村社區底商(幹休所旁20米)
老浦口的餛飩不少,還大都是柴火餛飩,木柴找的都是些廢舊的實木家具,那種帶油漆的老韓一家都看不上,說是會燒出怪味兒。
老韓家的餛飩輕薄通透,肉餡適中。
餛飩皮入口即化,有滋味的還是鮮肉。鮮鹹之味瞬間便撲向了我,令人難以招架。
老韓家的水潑蛋做的很是到位,蛋白嫩滑,包裹住流心的蛋黃,輕輕咬一口,金黃柔軟地傾瀉而出,不腥不膩,恰到好處。
其實南京本地的小餛飩呢,還有一種就是皮薄肉小的金魚小餛飩。
因為皮薄通透,剛煮出來都是一顆顆氣鼓鼓的樣子,也叫泡泡餛飩,這種餛飩算是江蘇特色,相較之下蘇州的泡泡餛飩可能更有名點。
因為皮子趕得薄還有韌性是講究手藝的,所以需要專門定製,也使得南京這樣的餛飩店少之又少,樂樂現在是每見一家都要吃上一碗。
//長江新村餛飩//
地址:許府巷長江新村40號14幢田家炳中學對面
長江新村餛飩是南京人的白月光,在小區裡頭開了20多年,連個招牌都沒有,不過去年下半年已經搬到街邊的門面房了。
他家餛飩就是典型的泡泡餛飩,一碗白湯餛飩上桌,加了顆水潑蛋,散了些許碧綠的蔥花,簡樸素淨。
每一顆餛飩都是氣鼓鼓的,皮薄得近乎透明,裡頭的鮮肉皺巴巴一團看得清明。
薄透的餛飩皮散開,甩出小金魚的大尾巴,在水中浮動的樣子,靈動可愛。
//珊珊家餛飩//
地址:瑞金路36號 27棟
這種近乎透明的泡泡餛飩,似乎都喜歡藏著老小區裡,珊珊家餛飩也是,沒有招牌也沒有指示,走過路過根本發現不了是家餛飩店。
一碗上桌,清湯浮辣油,加了顆水潑蛋,撒了些許碧綠的蔥花,簡樸素淨。
珊珊家的餛飩屬於清湯,沒有豬油或者濃湯,就是麵湯,所以清澈可見底。
靠著榨菜和蝦米起鮮,臨上桌前撒點胡椒粉增添香味,就是兒時記憶中常見的那種小餛飩。
//老頭餛飩//
地址:和燕路十字街對面巷子內
與之前兩家一脈相承,同樣是藏在和燕路上往東井村的巷子裡。在居民樓的一樓,只開了一個小門,桌椅都放在外面。
更早之前也是開在不遠處的鐵皮棚子裡,算起來有30多年了。
他家的餛飩也是樂樂愛的那種薄皮小餛飩,湯頭是雞骨頭湯,熬得醇香,配料也只是簡單地撒點蔥花蝦米。
雞湯頗鮮,卻沒什麼油膩感,餛飩皮薄,在雞湯裡透著亮,這樣的餛飩才能一口一口huo下去。
沿著白瓷碗邊飄著火紅的辣油,辣度剛好入口,鮮爽而提味。
如果要細數南京美食圈的迷惑行為大賞,樂樂覺得南京滿大街的安慶餛飩要算一個。
在安慶本地沒有幾家的安慶餛飩,在鄰省省會卻早已經風靡大街小巷,想來這也是安慶人沒有料到的,而這一點則為南京是徽京又添上了一筆實錘。
這一派別的餛飩呢,特色就是比南京傳統的薄皮小餛飩個頭要大,肉餡更緊實彈滑,皮也相對厚些。
//汪家餛飩//
地址:雨花南路56-1號(有分店)
南京特色版安慶餛飩派系代表要數汪家餛飩,雨花區網紅C位。
起初開在雨花新村能仁裡菜市場一個大棚子裡,每天都會擠一堆人來huo餛飩,後來三兄弟相繼開了分店,雨花新村的店也搬到了安德門附近,食客仍是一點沒變少。
他家是半自助式的,拿到的碗裡只有調過味的湯底和蔥花,辣油、榨菜、蝦米都是自己加的,還有從小吃到大的白胡椒粉都有~
肉質是一如既往地Q彈鮮美,餛飩個頭飽滿,皮有點軟爛,這一點算是兼併南京餛飩的特色。他家餛飩味道算得上好吃,頭一次會覺得驚豔,到如今很多人都是來吃個情懷。
//味真餛飩//
地址:茶南大街茶南兆園13棟44號103
讓海清念念不忘的味真餛飩,如今在茶南依舊火熱。
肉餡緊實飽滿,縱使一碗小份也叫人滿足,撒上蔥花加點辣油,熱氣卷著香氣撲面而來。
撈上來的時候,宛若一顆小球落在勺子裡,帶點小青蔥配合著若隱若現的粉餡,看著就很有食慾。
餛飩本身是有些略鹹的,加上辣油之後,倒是掩了些鹹意。
至於家常派餛飩的特點可能就是「無聲勝有聲」,皮不是特別薄,肉餡也不算特別大,長得嘛,似乎就和自己家包的沒啥區別,但是吃起來就是好吃!
這種餛飩大都看似平平無奇,卻各有各的玄妙,比如有的餛飩皮滑嫩順口,有的肉餡鮮香無比,叫人百吃不膩。
//老董餛飩攤//
地址:小心橋路口
老董餛飩攤的位置藏得很深,從小心橋東街的巷子往裡走到第一個路口,看到一個飄散水霧的藍色捲簾門面——沒錯,這就是在城南開了近30年的老董餛飩攤了!
一碗餛飩盛入碗中,而後才挖上一口豬油墜入中心,點上辣油,撒上蔥花,所有配料都在表面。
他家的餛飩就是家常口味,既不飽滿大顆,也不輕薄如透。
肉餡不多,但鮮味十足,肥瘦均勻的口感。
餛飩皮十分爽滑,毫不粘黏,也不易碎,一口一個,順滑到肚,十分暢然。
辣油和豬油化開,湯底稍稍有些辣口,使得餛飩更加開胃,湯底的榨菜十分鮮脆,是樂樂愛的味道~
//老城南餛飩//
地址:延齡巷80-1號
這家的餛飩皮偏厚,所以一碗端上來不會有那種一個個小金魚的感覺,而是紮實的清湯餛飩。
不加辣油的小餛飩是沒有靈魂的,他們家的辣油不是很辣,紅油不多,主要是辣椒籽,加進去之後也只是有點辣味,怕辣的小夥伴可以放心大膽的加!
雖然皮不似柴火餛飩那樣薄透,但餛飩的餡卻出乎意料的鮮美,豬肉紮實而不失嫩滑,肉的鮮味一下子就佔據了味蕾。
餛飩湯是那種很寡淡的清湯,微鹹的口味,很是家常的味道,就像是媽媽親手包的餛飩~
南京的餛飩也有普遍的共同點 ,一個是包法一致,當然也只有這種包法我們統一認作小餛飩。
另外就是豬油做底料,胡椒粉調味,豬油有的時候更是鑑別一家餛飩店的細節點,豬油做的好的餛飩店,往往更留得住食客的心。
甚至有的室外店鋪,會把熬豬油的大鍋支在店外,讓熬煉豬油時那個香氣飄散開,引得過路人食慾大作。
四大派系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正如人生所有的選擇,在於左右。
大多數南京人huo餛飩,最後還是落到實處,選離我家zui近滴。
💁商務合作 | 加微信:17714310951(潤滋)
👉法律顧問:北京市尚公(南京)律師事務所
丁嘉健律師 1385183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