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鎮在老淮安的南端,與揚州寶應接壤,西傍京杭大運河,有上千年的建鎮歷史。
那說起平橋鎮最出名的莫過於入選過滿漢全席的佳餚--平橋豆腐。平橋豆腐屬淮揚菜系,是江蘇淮安的一道名菜,作為淮揚菜系的扛鼎之作,自有其過人之處。
平橋豆腐絕在兩條:
一是選用內脂豆腐,將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塊,配以雞肉丁、香菇丁、香菜沫,用鯽魚腦和雞湯調味,普天之下,只此一家;
二是成菜上桌後,因其起鍋時淋了一層明油看似不冒熱氣,其實很燙,勺不起,氣不起,勺起氣起,因此需吹後食之,小心慢用。
平橋豆腐讓那麼多的人情有獨鍾,慕名神往,除了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據說乾隆下江南時,路過平橋。當時,平橋小鎮上有位腰纏萬貫的林姓大財主,聽說乾隆爺南巡經過平橋,想獻媚巴結一下。因此,花費巨資,從平橋小鎮至老淮安城,一路紅毯鋪地,張燈結彩,乾隆爺果真被他的紅毯引到了平橋。
大財主在接駕前預先就想過了,一國之君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必須出奇制勝,才能徵服乾隆爺的胃口。於是乎,他別出心裁地讓家廚用鯽魚腦、老母雞湯,燴自製的嫩豆腐,烹製一道菜餚。
而乾隆爺一吃,嘖嘖稱奇,連連稱讚:「好菜,好菜,此乃天下第一菜。」便問財主菜名,財主便隨口答曰,平橋豆腐。於是乎,平橋豆腐由此橫空出世,一舉成名,成為淮揚菜系裡的傳統名菜。
平橋豆腐名氣甚大,那它是如何烹製的呢?
燴制時,用原汁雞湯,加上鯽魚腦和蟹黃、豬油、蔥、姜等佐料,煮沸後,將去滷的精豆腐片和熟肉丁、蝦米、少許醬油一起放進鍋裡。
燒開之後,用菱粉勾芡,再加少許味精便可起鍋了。若要增加香味,還可稍加一點麻油或胡椒粉。判別是否是平橋豆腐,除了上述的輔佐料以外,關鍵在於豆腐的刀工。
平橋豆腐的碎片,就像瓜子一般,切得越薄,越顯出功夫,同時也越入味。
如今漫步平橋鎮,已經無法尋覓林百萬的子孫後裔了,但是平橋鎮的街鋪裡,還到處懸掛著正宗平橋豆腐的招牌。南來北往的行人,路經這裡,免不了要品嘗一下。除了那菜餚確實令人回味不已外,那與之並存下來關於乾隆皇帝的傳聞,經過幾百年來的加工打造,乍一聽來,也是津津有味的。
平橋豆腐曾進入過清代宮廷食譜。新中國開國大典時,平橋豆腐也曾上過「開國第一宴」的宴桌。在淮揚菜中,平橋豆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們常說「青菜豆腐保平安」就可知,豆腐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意義是可見一斑的。但吃豆腐吃出名堂、吃出水平的還要算老淮安平橋人,一道被稱為「天下第一菜」的平橋豆腐,成為淮揚菜系中的著名佳餚,流傳到江浙滬、北上廣,甚至歐美海外。倘若到了老淮安旅遊,那就請不要忘記,去吃一吃老淮安淮揚美食之一的「平橋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