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古代文人墨客可以說是把文字研究到了極致,吟詩填詞講究格律平仄押韻自不必說,還創造出很多有趣的玩法。比如聯句酬唱、飛花令、行酒令,還有迴文詩、藏頭詩、聯邊詩、繞頭詩、集句詩、隱括詞等等文字遊戲。
玩這些文字遊戲都需要很高的文學素養、深厚的文學積累,方能做得精巧絕妙,令人讚嘆。其中迴文詩極為考驗作者的文字功底,尤以回文格律詩最難。
所謂迴文詩,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迴文詩最早出現在西晉西晉女詩人蘇伯玉妻之手,其《盤中詩》是公認最早的迴文詩。後有東晉蘇惠的《璇璣圖》使得迴文詩名聲大噪。
到唐代時,迴文詩已然不僅僅是一種文字遊戲,而是被當作一種詩歌體裁。唐宋很多詩壇名家都寫過迴文詩詞,比如著名的《思夫詩》、蘇東坡的《菩薩蠻·回文四時閨怨》等等。
下面這首寫景的迴文詩,據傳也是蘇東坡所作,可謂是精妙無雙:
題金山寺·回文正讀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山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鷗輕。
這首《題金山寺》是一首七言律詩,正讀倒讀都是寫景,並且正反格律俱都嚴謹,押韻和諧,實為佳作。此詩正讀是描繪自金山寺所見之景,潮生浪卷如雪山傾倒,風平之後江上小舟獨釣,一輪明月倒映江中。
緊接著近景小橋流水古寺松林,進寺登臨遠望,迢迢遠樹、靄靄紅霞、江天一色、紅日破曉。山、水、雲如同一體,靜如碧峰動若翔鷗。整首詩寫從黎明前到天亮後的景色,動靜有致,寫景如抒情,情感頗為輕鬆愜意。而若回文倒讀卻又是另一番意境了:
題金山寺·回文倒讀
輕鷗數點千峰碧,水接雲山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倒讀之下,時間順序也隨之而變,反而成為從黎明曉日到漁舟唱晚之景,並且收尾一句「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則更偏向於超脫隱逸的情感表達,與正讀時的感情截然不同。
這首《題金山寺》不論正讀、倒讀,都極為自然,音順意通,境界優美,可謂內容與形式俱佳的上乘之作。只不過這首詩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至今依然存疑。
這首詩的爭議之處一是版本不同,有兩個版本,所差者在於寥寥兩三字。二則是作者爭議,一說作者為蘇東坡,一說為北宋詩人周知微,還有一說為唐末五代詩人徐夤,很是撲朔迷離。
原來此詩在南宋時期被選錄入《詩人玉屑》和《回文類聚》兩個選集中,《詩人玉屑》注為蘇東坡作;而《回文類聚》注為周知微作,且詩題為《題龜山》。而清代官方編修的《全唐詩》也選錄了這首詩,標註為唐末詩人徐夤所作。
南宋人選編的兩個集子畢竟年代較早,還是有些可信度的。《全唐詩》雖然編修年代晚,但勝在是官方所修,所選錄的詩來源可信度也很高。這就使這首詩的作者一直存疑,爭議數百年不休。不過,民間大多比較認可蘇東坡一說。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