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的溫度,吃川辣逼汗:新川菜熗鍋魚辣中帶甜

2020-12-24 特宸網絡傳媒

氣溫不斷飆高,溫度更是上升到了37℃,不少人喜歡吃川菜逼汗,有餐廳研發風乾牛肉,0.1公分的牛小排,經過5小時風乾,風味更入味,還有滿滿辣椒子的熗鍋魚,馬列紅條,鋪上炒到酥香的辣椒子,看來火紅潑辣,不過,師傅用糖,平衡辣味,大口咬下,細緻魚肉入口即化,留下麻辣鮮香,滴滴入味。紅條魚肉嫩,魚皮那面先下鍋,讓魚肉定型,把火關到最小,讓熱度從裡熟到外。翻過來,魚肉烙上金黃,變得酥脆,就能淋上麻辣汁。重頭戲登場,一大把辣椒子,小火慢慢炒到酥,卻不能焦。川菜行政主廚徐鳳欽說:「如果炒得過焦,吃起來的味道就苦苦的,炒酥起來吃起來的味道就不一樣,就很爽口這樣。」紅糖燒出焦糖香,讓一粒粒辣椒子,凝聚變顆粒,充滿鍋氣。

創意菜還有風乾牛肉,0.1公分的牛小排,考驗刀功,經過5小時風乾,每一吋都吸收風味,外酥內嫩,看來鹹、吃來卻甘甜微酸,從零到有要花上一天。川菜行政主廚徐鳳欽:「風乾就是牛肉吃起來會有點脆脆的,就不再加任何調味料,就只加糯米醋跟糖,還有一點紅油而已。」除了酥脆的風乾牛肉,還有多汁的嘴饞牛肉乾,吃得到花椒、孜然香。再嘗嘗的白滷佛手,慢慢豬蹄滿口膠質,天氣熱,新派川菜吃得到甜辣、酸香,讓人暑氣全消。

美式BBQ常見的豬肋排,一整排火辣辣的豬肋排,泡進麻辣滷汁先滷再蒸,肥美肋排吸飽辣湯,花椒麻辣湧上舌尖,還有酥脆大白蝦,吃盡海陸兩種料理,這道料理以熱治熱讓人邊吃邊流汗。肋排用蒸的,大白蝦則必須下鍋油炸讓口感酥脆,喚醒甲殼素香氣。自家煉的紅油逼出潑辣滋味,小火讓蔬菜吸飽辣湯。

公關副理許峻豪指出,「醬料方式是用重慶烤魚的方式,裡面的辛香料包含,像草果、茴香、豆蔻、山奈等等的中藥和辛香料。」就連客家菜常見的花菜乾也變得熱辣辣,酥脆肥腸搭配清爽花菜乾,瞧瞧師傅手不停大火翻炒,讓蔬菜更清脆。

公關副理許峻豪表示,「其實花菜乾這個,以澎湖地區的花菜乾最有名,花菜乾把它曝曬之後,再把它拿來作料理。」

蒼蠅頭也有新意,居然放進了北方的窩窩頭,川菜和其他菜系融合,每一口都充滿驚喜。

很多人愛吃剁椒魚頭,一片片鮮紅甜椒顏色討喜,打開來,整尾石斑魚就藏在底下,難怪叫開門紅。師傅把湘菜剁椒魚頭,轉為川菜的香辣鹹鮮,細緻魚肉吸飽自家煉的紅油,鮮味湧上舌尖。不只味型轉變,剁椒魚最常用的鰱魚頭,如今換成石斑,口感更嫩,用蔥姜米酒水去腥、提鮮。蒜蓉、朝天椒,大火喚醒辣椒素,和事先醃製好的剁椒一起攪拌,讓香氣更濃鬱。川菜主廚徐鳳欽說:「湖南的比較辣,因為朝天椒泡辣放比較多,我們這種開門紅,放的量比較少一點。」

新派川菜還有青醬海鮮匯,這裡的青醬可不是九層塔,而是青辣椒、青花椒,清新椒麻包裹海味,軟絲、鮮蝦、蛤蜊,也要慢慢泡到七分熟,才夠鮮嫩,而青花椒、青辣椒一碰到鐵鍋,喚醒香氣,還要加入獨特的中式青醬,連擺盤也很像西餐。煮到軟糯的香米,依舊顆顆分明,吸飽蝦湯、刺參海味,新派川菜從擺盤、調味都充滿驚喜。

紙包魚,很多人以為是西餐,魚肉淋上香辣蒜頭醬汁後,用紙封住香氣。滾燙沸騰的「紙包魚」,打開來,濃濃蒜頭香竄出來,讓人彷彿置身蒜頭田,還要不斷澆淋醬汁,讓封在裡頭的魚肉吸飽香辣,細緻軟滑好下飯。

「紙包魚」來自諸葛烤魚,要先用滿滿一碗公的蒜頭全下鍋,得用小火慢慢逼出蒜頭辛香,再加入辣椒、紅油和花椒,讓醬汁多了刺激辣味。魚肉選用大金目鱸,灑點鹽巴、米酒,還有親自打的蔥姜水,去腥、入味,再淋上蒜頭醬汁,用紙包起來,讓香味一點一滴透進魚肉裡。店家拿手菜還有「土家回鍋肉」,五花肉貼緊鍋面站好,煎到香酥,帶有酸勁的泡辣椒、渣辣椒,讓回鍋肉有了不同風味。因為重慶和貴州距離近,菜餚交融,因此這道菜多了貴州菜的酸辣。

相關焦點

  • 求你,別再說川菜只有辣辣辣啦!
    樟茶鴨就不辣川菜中的味,講究「六味」:酸、甜、苦、辣、鹹、香。調味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百菜百味」之稱。現在流行的調味方式有:幹燒、酸辣、麻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等。幹燒是川菜特有的調味方式,分不帶辣幹燒、帶辣幹燒、葷幹燒、素幹燒四種口味。主要調料為四川豆瓣醬、糟辣椒、老糟浮子等,成菜色澤金紅,汁厚而濃重,味透而香醇。
  • 求你,別再說川菜只有辣辣辣啦
    樟茶鴨就不辣丨豆果美食網網友低調阿濤川菜中的味,講究「六味」:酸、甜、苦、辣、鹹、香。調味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百菜百味」之稱。現在流行的調味方式有:幹燒、酸辣、麻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等。幹燒是川菜特有的調味方式,分不帶辣幹燒、帶辣幹燒、葷幹燒、素幹燒四種口味。
  • 川菜:不止麻與辣_廣州日報大洋網
    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香、鹹。八味是指:魚香、麻辣、酸辣、幹燒、辣子、紅油、怪味、椒麻。九雜是指用料之雜。川菜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麻辣只是百味中的一種味道而已。水煮牛肉、回鍋肉、毛肚火鍋、宮保雞丁、魚香腰花、開水白菜、大蒜鯰魚、清蒸江團、蟲草鴨、麻辣豆腐等著名的川菜,就包羅了各種各樣的味道。
  • 川菜是怎樣變辣的?追溯古川菜!
    如果沒有明清時期傳入的辣椒,川菜還能稱為川菜嗎?川菜號稱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但很難說現在我們吃到的川菜,與那時的川菜有多大淵源。一個鐵證就是,最早在400年前,川菜中還沒有辣椒——沒有辣椒,怎麼能稱為「川菜」呢?古代川菜的斷裂老川菜和新川菜的斷裂點在17世紀。明王朝在17世紀度過了內憂外患的最後40多年。
  • 川菜並非只吃辣竟有24味?川菜之魂是什麼?|四川美食封神榜(上)
    辣椒之辣與川菜傳統的麻味相結合,便形成了這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獨特味型:麻而不木、辣而不燥,辣中顯鮮、辣中顯味,辣有盡而味無窮。泡椒,俗稱「魚辣子」,是川菜中特有的調味料。泡椒具有色澤紅亮、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特點,以其酸辣鮮爽的口感,充當著調料「主力軍」。
  • 詳解川菜24種味型,川菜魅力不止於辣
    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之說 ,而由此所演變出的味型多達幾十種,生活中常見的也有24種,居各大菜系之首。麻辣醇酸微辣,鹹鮮味濃。
  • 川妹子不只有火辣的一面,川菜也不是只是辣而已,別再呆板!
    四川人民能吃辣早就不是什麼新聞,嗜辣的性格已經融到了骨子裡。川地火辣的菜餚就像性格直爽熱辣的川妹子一樣,令人喜愛,心生嚮往,渴望得到,卻又擔心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去駕馭。富順豆花小時候也吃過豆花,這些年到是吃得少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類似,年級越大越討厭稀食,黏食,但是富順豆花卻改變了我。有人可能會比較不屑,豆花不就那樣?可天下的豆花卻並非一般甜,甚至還帶點鹹味。由於人不在四川,原汁原味的豆花肯定吃不到了,只能自己做。兩次失敗後才成功,拿來給大家分享下。
  • 川菜24味型介紹 川菜「一菜一格 別以為川菜就是麻和辣
    1.麻辣味型  辣椒之辣與川菜傳統的麻味相結合,便形成了這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獨特味型。就拿我們經常吃的水煮魚來說,川人好魚,眾人皆知,川菜以麻辣為特色,自然川人烹魚,多以辣味出。「水煮魚」從字面上看雖無辣字,但它卻是川魚辣吃的典型菜品,盡得川菜麻辣味之精華。  麻辣味型的菜餚在川菜中陣容最為強大,從傳統川菜中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到新派川菜中的水煮魚、麻辣田螺、麻辣小龍蝦等,無不是麻辣味型的代表。
  • 世界各國「辣」味美食,比川菜還辣?
    原標題:世界各國「辣」味美食,比川菜還辣?  南非三明治  當地人稱其為【Bunny】,這種三明治是由一塊中空的麵包製成的。麵包中夾有香味四溢的咖喱等食材。  墨西哥辣味蝦
  • 四川人最能吃辣?4種川菜中不辣的精品,不吃辣的小夥伴有口福了
    川菜作為中國漢族的傳統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一善於以麻辣味著稱,川菜的特點是以麻、辣、香、鮮、油大,味重,終於「三椒」,人人都以為很了解川菜,提到川菜誰都能報上七八個菜名,大家都覺得川菜是辣菜,其實大家是川菜有所誤解,因為其實川菜並不是所有的菜都是辣菜,根據川菜廚師的說法
  • 川菜只有辣?這兩道川菜,好吃不辣,卻一樣開胃下飯!
    其實川菜並不是越辣越正宗,川菜是一種複合口味,有麻、酸、甜、香等多種口味,辣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今天飯小二邀請祖籍四川的北京人,廚房達人黃立和我們的老朋友範大廚,烹飪兩道不一樣的川菜,以酸、麻為主,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川味。
  • 能吃辣的有福了,盤點天津那些辣味十足的川菜館 ,來挑戰吧!
    已經帶了N批朋友過來過,主打還是炒菜部分~麻婆豆腐和我在四川麻婆豆腐老字號那家總店吃的沒得什麼區別喲地址:河東區成林道順達路口(近軍事交通學院)渝北沸騰魚鄉(嘉華國際店)一定要入榜~其他just so so~只推薦水煮魚~地址:河北區華昌大街70號嘉華國際商業中心4樓(新開路口)川國演義
  • 【辣出新滋味】冬季川味辣魚
    廣州今冬最低溫即將來襲天氣這麼冷最合適
  • 那些說川菜只有辣的,大概只吃過火鍋串串吧!
    唐宋時期的古典川菜進一步發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開封和臨安,以其"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的風味特色而贏得眾多食客青睞。每每被問到為什麼四川人喜歡吃辣的時候,往往都會回答因為溼氣重,吃辣可以除溼。實際上一部分是因為地域的關係,但川菜的辣並不是指辣椒,而是「酸、甘、苦、辛、鹹」中的「辛」。
  • 誰說廣東人不吃辣?其實川辣已經偷偷竄入了清淡粵菜
    在今天,如果列舉廣州最火的餐廳,結果或許會讓外地的朋友吃驚:上榜的七八成居然都是重口味的川菜館或與麻辣有關的餐廳!這與當地人一直信奉的清淡口味、食材為先的飲食理念相左。祿鼎記的火爆也帶動了川菜在廣東的第二春,新的川菜館競相開門迎客,而且逢辣必火。這些餐廳不能籠統地用川菜來定義,因為它們都推翻了傳統,進行了全新的變革,姑且用「川辣菜」叫之。
  • 上海20家超好吃的川菜館 愛吃辣的走起
    冰火名家烤全魚  很棒的一家烤魚店,用料新鮮,推薦啾啾瘋狂烤魚,超愛吃辣,辣得很舒服可以接受。點這個味店員都會很貼心的告訴很辣很辣,不能吃辣最好別點!還有怪味也很棒!酸酸甜甜辣辣的適合上海人的口味!飯!
  • 自古川菜都不辣,為什麼現在川菜會這麼辣?
    說起川菜,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印象就是「寬油」+"紅辣椒"+「重口味」,一口下去能吃上好幾碗飯,大家對川菜的第一印象就是【辣】。可你知道嗎?原本川菜並不這麼重口,也沒那麼辣。直到近代,川菜才演變成現在這樣。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 400年前四川無辣椒:川菜是怎樣變辣的?
    如果沒有明清時期傳入的辣椒,川菜還能稱為川菜嗎?川菜號稱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源流。但很難說現在我們吃到的川菜,與那時的川菜有多大淵源。一個鐵證就是,最多在四百多年前,川菜中還沒辣椒——沒有辣椒,怎麼能稱為「川菜」呢?老川菜和新川菜的斷裂點在17世紀。明王朝在十七世紀度過了內憂外患的最後四十多年。
  •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糖醋味與荔枝味開始聯合其他味型搞起了融合功夫,如宮保雞丁,便是荔枝味找上了麻辣幫派中的糊辣味,創造出的糊辣荔枝味,後更名為宮保味,深受國內外吃客的喜愛。名聲大了,傳統味型的門攔不住這些新生代的融合力量向外生長,尤其在滋味劃分上,確觸碰到了傳統味型的邊界,於是在荔枝味型上發揚而來的宮保味、魚香味,投入了一個新門派——要啥有啥的怪味味型。
  • 特別下飯的宮保雞丁,甜中帶辣辣中帶甜,鮮辣酥香肉質滑嫩
    我是你們的小編吃貨戰營,說起宮保雞丁這道菜,很多人都喜歡吃,覺得它是下飯第一菜。宮保雞丁能贏得如此名頭,也跟它的實力有很大關係,這道菜無論從口感上講,還是從營養功能上講,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下飯菜,把它和米飯搭配在一起吃,尤其非常好吃。很多人去五星級飯店吃飯,都不忘記點這道菜,美味好吃又有營養,價格還特別便宜,非常實惠,能滿足人們省吃儉用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