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喜歡吃麵條,因而各地的麵館都能在南京生存並連鎖,從早期的蘭州拉麵,到最新的重慶小面,給南京人的舌尖帶來了一次次震撼,也給南京人的腸胃帶來了一次次滋潤。不過南京人私底下還是最愛本地特色――大碗皮肚面。大碗皮肚面,首先碗口要足夠大,才能稱得上「大碗」。大碗是一種風格,就像南京男人自詡為「大蘿蔔」一般,是一種豁達,不與小事斤斤計較的風度。大碗也體現在分量上,足夠多,顯示出南京人的實在。當街尋一個本地麵館,點一份大碗皮肚面,於條桌、方桌前一坐,或翹起二郎腿,或左右彎弓,那是天性裡的知足常樂。那種吃相,既談不上粗鄙,也夠不上文雅。南京的大碗皮肚面純屬於民間,攀不上大家閨秀,也夠不著書香門第,它讓人放棄文雅的束縛,又不落入粗鄙的俗流,它能讓人敞開了肚皮使勁吃。
皮肚面豈能少了皮肚?皮肚並非南京當地獨有的食材,它實在是太尋常了,各大超市、菜場,隨處可見,價格倒是不菲,因為做工比較複雜,豬皮去了毛,晾曬烘乾再烹炸,最後才能做成金黃色的皮肚。皮肚經過濃湯熬煮過後,軟溜溜的,渾身包裹了滾燙的高湯,吃一口能燙掉一層舌頭皮,但這種鮮貨,一旦涼了反而吃不出鮮美,所以南京大碗皮肚面只可以趁熱吃。街頭巷尾的大碗皮肚面,往往採用兩類做法,一類是老滷,一類是小煮。區別在於麵湯與澆頭。老滷麵麵湯用滷肉的湯汁調兌而成,醬香濃厚,湯中散發出絲絲縷縷大料的甜味。老滷湯熬煮出來的大排、小排、大肉等澆頭,保留了老南京傳統口味。小年輕喜歡大排小排風味,而老年人則喜歡大肉燻魚口味。如今,市面上常見的大碗皮肚面屬於小煮麵。小煮麵裡真是蘊藏著一個豐富滋潤的營養世界,其色香味更是怡情養目。小煮麵裡額外添加雞蛋、西紅柿、肉絲、豬肝、青菜、木耳、筍乾、香腸,其味道鮮美,湯色乳白,讓人僅僅從麵館門口經過就垂涎三尺,再看看那些當街而坐的食客千姿百態、不拘一格的吃相,不心動才怪!
在南京請朋友吃一碗大碗皮肚面,看似隨意,情卻真摯。碗口上噗噗向外噴湧的水霧,遮住了食客的面容,宛若飄遊在仙氣中。也有遠客覺得南京朋友只請他吃大碗皮肚面有些輕薄怠慢,那是他還不解其中真味。南京有的是美食,比如秦淮八絕,比如南京鴨子,都比不上大碗皮肚面來得實實在在。大碗皮肚面,吃得飽,吃得好,又藏著南京人的誠實熱情。吃過南京的大碗皮肚面,才算真正步入了南京城,透過南京的煙柳街巷,領略到南京人日常的樸實與爽直。我在南京吃過很多的大碗皮肚面,最愛的當屬老城南金粟庵附近來鳳小區的一家大碗皮肚面,這家店鋪門面不大,市口極好,無論是清晨早起的人,還是中午路過的人,老遠就能聞到濃鬱的香味,那氤氳的香味裡有皮肚的鮮,有香腸的香,還有麵湯的淳,麵條的甜…… 大碗皮肚面在南京星羅密布,開店的都是當地人,店面裝潢樸素,普通。食於煙火的市井小民,以其近乎於痴迷的心態養育了一城的麵館,而大碗皮肚面也給他們帶來了無限滋潤與無窮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