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芳,是雲嶺街道辦事處城東社區駐村幹部兼第一書記。
城東社區是紫雲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2113戶8306人。所以到城東社區工作的第一天,就感覺壓力特別大。當時,社區還有297戶1106人未脫貧。
群眾搬進來了,接下來就是要讓他們穩得住和能致富。所以,就業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帶領社區幹部通過入戶排查、戶戶見面的方式,逐一入戶上門推薦就業崗位。針對強勞動力家庭,推薦到省外務工﹔針對弱勞動力,就成立勞務隊,每天早上由街道安排大巴車接送到壩區務工,形成「田園工薪族」。
由於工資是一天一結算,在一次發工資的時候,老百姓還開玩笑說,「胡書記,你們天天發工資,有點耽誤我們時間,能不一個星期發一次。」
我說,你們就不怕被拖欠工資?在場群眾都說,不怕,我們已經很信任你們了。一句「信任你們」,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讓人特別欣慰。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每天都是圍著群眾轉。他們也深知,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所以,我總是被他們感動著。
大營鎮金龍村韋小興搬遷後,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只留下高齡的老母親一個人。我隔三差五就會到家中了解老人的居住生活情況,一來二去,雖然老人眼神不好,但她記住了我的聲音。
有一次我帶檢查組入戶調研,在起身要走時候,老人拉著我的手說,你等一下。她把我帶到冰箱前,拿出兩個梨遞給我。
原來,梨是她的侄女來看望她時特意買的,老人捨不得吃,特意為我留的。我不由感動了起來。搬遷群眾較為特殊,我們必須時刻關心著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懷,不求回報。但這兩個梨,是群眾真真切切認可了我們的工作。
我說,那我們就一人吃一個吧。看見我大口吃梨,老人笑得很開心。
說實話,梨很甜,但心裡更甜。(原載 2020年12月9日 人民網 貴州頻道)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