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朝鮮乘坐綠皮火車,感覺回到了七十年代

2020-08-15 荊楚秀才

綠皮火車,在很多人眼裡成為了一種記憶,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很多中國人對綠皮火車有種特殊的情愫。決定到朝鮮旅遊的時候,我毅然選擇了乘坐火車前往。

但是,當真正坐上朝鮮的綠皮火車時,卻有種無力吐槽的感覺。我們的路線是從朝鮮新義州到平壤,兩百多公裡的路程,準點的話,五個多小時就到了。但是,我們折騰了七個多小時才到達。原因是綠皮火車的速度非常慢,而且經常晚點。

在國內坐慣了高鐵,再回過頭來坐綠皮火車,卻覺得難受。就像我們很多人懷念七十年代,覺得那個時代很美好。其實,當你真正回到那個時代生活,會覺得非常的不習慣。人總喜歡懷念過去,過去的東西,似乎都充滿了美好。

很多人覺得朝鮮百姓生活很好,無憂無慮,沒有生活的壓力。實際上,當我看到沿途的朝鮮百姓時,心中卻湧現出一股憐憫的情感。烈日下,經常能見到他們彎著腰,面朝黃土背朝天幹活

他們的皮膚被曬得黝黑,身體大多瘦弱單薄,走路都低著頭,衣服有氣無力的樣子。這些在地裡幹活的百姓,午飯都是在田間解決的,而我看到他們吃的食物,是簡單的玉米和一小碟泡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菜。窗外的朝鮮,和我們的七十年代很像,那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年代,是一個我不願意回去的年代。

相關焦點

  • 乘坐綠皮火車去朝鮮,懷舊情緒油然而生
    火車從丹東出發,我的內心開始激動。車內遊客都好奇地望著窗外,帶著各自的猜想,慢慢靠近這個神秘的國家。朝鮮鐵路發達,百姓出門主要乘坐火車。不過朝鮮基建差,火車普遍很慢。朝鮮火車類型很多,但大多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他國家的淘汰品。我見到了來自德國、波蘭和前蘇聯的產品,都很老舊了。在新義州我們要停留兩個小時,因為需要安檢,同時我們還在吃了一份盒飯。
  • 在朝鮮乘坐火車:有一種懷舊的感覺,但這一點讓人無法忍受
    到朝鮮旅遊,可以選擇乘坐飛機或是火車。我最終選擇了火車,因為聽人說,在朝鮮乘坐火車,有一種懷舊的感覺,朝鮮的火車是綠皮火車,能喚起我們的回憶。另外,在朝鮮乘坐火車,能夠近距離觀察朝鮮農村百姓的生活。
  • 朝鮮之旅:中國女孩在朝鮮乘坐綠皮火車的經歷
    綠皮火車對於不少中國人而言,有一種特殊的情懷蘊含在裡面。綠皮火車,似乎象徵著一段已經逝去了的歲月。到朝鮮旅遊,我真正體會了一次朝鮮的綠皮火車。這趟列車是上午從朝鮮新義州出發的。在朝鮮乘坐綠皮火車外國遊客和當地百姓被安排在不同的車廂,所以在列車上我們無法接觸到當地乘客。朝鮮綠皮列車上,也是有空調的,不過這種空調很奇特,是掛在車廂內的,像我們家裡安裝的空調一樣。
  • 在朝鮮坐綠皮火車是什麼體驗?
    火車是大眾交通工具,很多人出行喜歡乘坐火車,火車的安全性非常高。近幾十年,我國火車經過多次提速,現在的高鐵時速已經能達到三百五十公裡。在七八十年代,很多人都有乘坐綠皮火車的經歷,那時候火車速度不快,乘車環境一般,但卻讓人懷念。
  • 朝鮮見聞錄:坐著綠皮火車穿越朝鮮農村地區
    中朝兩國水土相連,沒有太多異國他鄉的感覺,只有映入眼帘的朝鮮文字,才讓我覺得這是異國他鄉。當我們的列車越來越深入朝鮮境內,眼前呈現的東西開始越來越不一樣。朝鮮百姓很像我們七十年代的農民,陳舊的服裝款式,乾瘦的身軀。
  • 小夥乘坐火車前往朝鮮旅行,講述沿途的所見所聞
    登上朝鮮新義州到平壤的列車,窗外飄起雨。淅淅瀝瀝的雨點打在綠皮火車的車窗上,砸出好看的水花。窗外的風景變成灰藍,這是朝鮮特有的色彩。午餐是一份簡單的盒飯,和一瓶礦泉水。我們乘坐的是臥鋪車廂,車廂內的布置和國內列車差不多。我坐在車窗前,一口口吞下冰涼的飯菜。有遊客抱怨飯菜是涼的無法下咽。我吃完盒飯後,就回到自己的鋪位,漸漸進入了夢想。醒來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窗外的風景也變了模樣。雨已經停了,大片金色的稻田蔓延向遠方。我開始摸兜裡的手機,想要拍下這美麗的鄉村風光。
  • 朝鮮農村人的慢生活,像我們七十年代嗎?
    很多人去朝鮮旅遊,是想驗證朝鮮人的生活是否像我們七十年代。我去朝鮮旅行,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是覺得這個國家神秘。我去朝鮮的季節是夏天,從新義州出發後,綠皮火車穿行在朝鮮農村地區。在朝鮮的幾天時間,雖然大多數時候待在城裡。但能夠引起的共鳴的,是朝鮮農村人的生活。
  • 中國遊客在朝鮮,朝鮮火車開的很慢,女乘務員顏值堪比明星!
    朝鮮旅行已經成為很多中國人外出的一個選擇,首先朝鮮的消費相對比較低,朋友去年去趟西藏一周已經花了6000多,據說還是比較省錢的窮遊,但是我們去趟朝鮮一周比較好吃好喝的玩也就3500塊一人,這也是朝鮮旅行比較划算的地方。
  • 中國小夥朝鮮旅遊,感覺穿越到了七十年代!
    如今,前往朝鮮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不少中國人到朝鮮旅遊,都會有這樣的錯覺,是不是穿越到七十年代了?朝鮮很多方面和我們過去很像。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生活方式上面。比如在朝鮮農村,百姓需要集體下地幹活掙工分。比如在城市裡,公交車主要是大辮子公交。比如朝鮮百姓上下班,很喜歡騎自行車。
  • 坐著火車去朝鮮旅遊,沿途能見到什麼?
    雖然可以乘坐飛機前往朝鮮旅行,但為了感受朝鮮人民的生活,我還是選擇了乘坐火車。到朝鮮新義州以後,我們換乘前往平壤的列車。新義州到平壤的列車也有當地人乘坐。但是,當地人和我們的檢票和上車都不在一起。當我們準備換乘的時候,他們早就上車了。當地人的車廂和我們不在一起,所以我們無法交流和接觸。
  • 朝鮮行記:綠皮火車,清淡飯菜和樸素衣著
    朝鮮和韓國都是在朝鮮半島上,那麼,他們兩國之間的風俗文化應該會一樣吧,今天就帶大家來見識一下真正的朝鮮,那裡的人民真的吃不飽飯嗎?如果去朝鮮旅遊的話,乘坐的火車並不是軟座的,而是原來的綠皮火車,可能是想讓你坐在火車上慢慢的欣賞沿途的風景吧。
  • 進入朝鮮,看看朝鮮老火車上人們的生活
    前往朝鮮,最令人興奮的是乘坐朝鮮火車,大多數朝鮮火車都是舊的綠皮火車,這些火車非常慢,我們乘坐的火車是下午一點從新義州出發的,雖然是旅遊列車,但也有當地人乘坐這列火車。原始遊客和當地乘客被分成不同的車廂,由於遊客數量相對較少,許多當地乘客也被安排在我們的遊客所在的車廂內,坐在中間排的乘務員和工作人員,將我們分開,從乘客的外貌來看,他們都是趕工的人,他們背著大包裹,這種場景讓我想起了20世紀90年代的春節。
  • 大媽們致青春乘坐記憶中的綠皮火車,路人:「恭喜喜提和諧號」!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高速發展,現在已是高鐵時代了,時速在兩三百公裡每小時,在這之前曾經歷了動車和特快的年代,在以前就是「元老級別」的綠皮火車了,那麼現如今綠皮火車已經慢慢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裡,綠皮火車更像是一個年代的代名詞,因為它代表了中國第一代鐵路精神,代表了一個時代人的青春印記,綠皮火車曾作出的卓越貢獻而讓更多的人懷舊,人們並沒有忘記它,向綠皮火車致敬的同時也是在向自己的青春致敬
  • 朝鮮鐵路沿線的農村,房屋很整齊,窗戶上沒玻璃
    乘坐火車去朝鮮旅遊有種特別感受。朝鮮的火車和我國過去的綠皮火車差不多,車窗可以打開,車廂比較舊。朝鮮火車速度很慢,從新義州到平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欣賞窗外的風景。新義州到平壤兩百多公裡,乘坐火車耗時六個小時左右。沿途見到的風景,主要是廣袤的田野,間或能見到小城鎮和村莊。
  • 董靜:有一種情懷叫「綠皮火車」
    本想午休一會,心神不定的我一點睡意也沒有,索性早點起身去車站,這樣似乎感覺離媽媽更近些,心裡更踏實些。好不容易熬到了檢票上車。這是一趟綠皮火車,乘車的旅客比我想像的要多得多,雖然並不是節假日。曾看到過一則報導:綠皮火車速度慢,設施差,越來越不適應人們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和品味,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將是快捷的動車、高鐵和輕軌。
  • 八十年代綠皮火車,窗戶可以打開的那種哦!
    80年代的綠皮火車,北京至廣州的「綠皮車」,大多為20世紀90年代之前建造的,大部分設計都不科學:列車長時間不保養,車窗打不開;80年代的綠皮火車上的餐車,人數不是甚多,有的車廂內服務設施不全,配件丟失,電管路不通,洗漱池、便器破損,地板塌陷;車體外皮窗不擦,積滿汙垢。
  • 綠皮火車變食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型蒸汽車改造似穿越時光
    2016年3月18日訊,昨日,山東建築大學火車餐廳是將退役的東風5610號綠皮火車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解放型蒸汽機車放置在校園之後,火車8節車廂改造成「火車餐廳」。 山東綠皮火車變食堂 學生族消費火爆 內伴隨音樂用餐享受在濟南建築大學校園內,大學生食堂吃飯每天「趕火車」,一派熱鬧場面成為校園的獨特景觀。
  • 遊客乘坐火車去朝鮮,沿途見聞讓人熟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去朝鮮旅行開始流行。去朝鮮我選擇乘坐火車,從丹東站出發,跨過鴨綠江到達朝鮮新義州。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然後再換乘朝鮮的國際列車前往平壤。朝鮮的火車比較陳舊,車頭是老舊的電氣機車。車廂是德國四十年代的產物,我們六個遊客在一個包廂,兩排座位,相視而坐。
  • 走進朝鮮,感受朝鮮老舊的交通工具
    說起朝鮮的交通工具,還是非常豐富多樣的。在朝鮮較為常見的交通工具有火車、汽車、公交車和地鐵。朝鮮的交通工具有個共同特點——老舊。到朝鮮旅行,讓人覺得朝鮮很多交通工具可以陳列在博物館。在朝鮮新義州火車站經過安檢後,我們乘坐的國際列車出發了。雖說是國際列車,但車廂是八十年代的產物。
  • 80年代老照片:圖二80年代的「站街女」圖7綠皮火車車廂留影
    80年代老照片:20歲青春靚麗的鞏俐泳裝照,全身散發美女氣質。80年代老照片:80年代那會兒,改革開放的春風首先吹綠了廣東等沿海地區,那時候,沿海地區的經濟相比於內地特別發達,工廠林立,很多內地的農村青年都趕到了南方去打工,伴隨著打工人潮的湧入也,也就衍生出了另類女青年「討生活」的服務群體,這些另類女青年被人們稱為「站街女」。80年代老照片:愛拍照的女生在擺姿勢的時候她們學習明星在海報裡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