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指血液中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紅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所以貧血會導致各個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態。
貧血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鐵和葉酸等造血原料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免疫機制參與或遺傳因素導致的溶血性貧血和各種急慢性失血等。
在針對性治療貧血原發病因的前提下,輔以飲食調理,將有助於貧血患者的早日康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葷素搭配,不要偏食
血紅蛋白的合成需要鐵、維生素、葉酸和蛋白質的參與,如果飲食中蛋白質類食物和含鐵食物過少,很容易加重貧血現象。
所以食譜要廣泛,不能局限在某些單一的食物。最好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混合食用,動物性食物中(如魚,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元素,而植物性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而維生素 C 是酸性的,有利於鐵元素的吸收,動植物性食物混合食用,有利於貧血患者身體的康復。
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食物,還包括牛奶、蛋黃、瘦肉、魚蝦、豆類及豆製品等。
含鐵量高的食物,常見的有動物內臟、蛋黃、瘦肉、豆類、芹菜、鮮豆角、菠菜、薺菜、芋頭、豆芽菜、山楂、杏、桃、葡萄、紅棗、龍眼、黑木耳、紫菜、海帶、蘑菇、白木耳等。因此,貧血的人可以經常選擇食用。
此外,貧血患者往往由於缺乏胃酸而影響鐵質在胃中的消化和吸收,多吃些酸牛奶、酸菜和醋等為胃提供酸性環境也有利於鐵的吸收。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飲食注意事項
貧血患者不要過多食用脂肪類食物。過多攝入脂肪類食物後,會抑制人體的造血功能,並且脂肪類食物不容易消化和吸收,每日最佳脂肪類食物攝入量最好保持在60克左右。
有些貧血是由於體內存在寄生蟲所造成的,沒有煮熟的食物中帶有的寄生蟲卵可能沒有被完全殺死,在進入人體後,會慢慢發育成成蟲,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貧血患者最好不要吃生冷不潔食物。
對於有水腫症狀的貧血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能超過 6g,否則會導致水腫症狀加重。
患有缺鐵性貧血的患者,還要限制鹼性食物的攝入,因為體內的鹼性環境不利於鐵元素的吸收。
貧血患者最好不要飲濃茶和咖啡。茶葉中的鞣酸易與低價鐵結合,形成不溶性鞣酸鐵,阻礙鐵質吸收。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大蒜含較多揮發性物質,過多食用會抑制胃液分泌,使血紅蛋白、紅細胞減少,加重貧血。
貧血患者往往同時存在消化功能紊亂,不易消化的食物儘量少吃,這類食物有花生、核桃、杏仁、韭菜、蒜苗、洋蔥,以及沒有煮爛的各種肉類。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