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菊子漫遊記》
萬神廟是古羅馬最偉大的建築,有人認為它甚至超越了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是所有古典建築中最經典的篇章。
無論在義大利還是放眼全球,萬神廟都是建築領域裡中都是舉足輕重的重要部分,在建築史上亦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布魯內萊斯基就是參考萬神殿建造的穹頂;還有那不勒斯的保羅聖芳濟教堂也是仿造萬神殿建造的。
古諺語戲說,到羅馬不看萬神殿,他來時是頭蠢驢,去時還是頭蠢驢。
萬神廟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始建於公元前27年。後遭毀,約公元128年在哈德良皇帝時期重建。
萬神廟最初是為了紀念奧古斯都(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埃及豔后)而修建的,是供奉眾神的寺廟。古羅馬在天主教之前是多神論的宗教體系,萬神廟裡面每個神龕都放著一個羅馬的神,自從天主教成為國教,所有的神都被強拆了。
這裡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們的公墓,這裡埋葬的除了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外,還包括了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爾•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等人。到了近代,它又成為義大利名人靈堂。
當你走進萬神廟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外觀便是那高大粗壯的科林斯柱,據說這是從埃及運過來的花崗巖柱,還有大門口正對著的一個豎立方碑尖頂的噴泉,但整個外觀與傳說中的相比,並沒有讓人感到多大的驚喜。
然而,一步入萬神廟大殿,讓人瞬間震撼無比,這時你定會感嘆,近2千年前的古羅馬人創造的偉大奇蹟猶如神跡,無與倫比。
拱券和穹頂是東方人發明的,最初在亞述和巴比倫出現,後傳到希臘。在萬神廟之前,人類建的最大直徑的穹頂也不過十幾米,從未建造過43M大穹頂的經驗,也沒有建造過43M高的建築的經驗。十幾層樓高的室內空間,跨度如此之大,即使運用現代建築材材料和施工技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萬神廟是在公元128建成的。
在萬神廟大殿裡仰頭望向穹頂中央,那裡是一個直徑約9M的露天大圓洞,陽光從那裡湧入,牆壁上沒有任何窗戶,穹頂大洞是整個大殿唯一的光源。穹頂是一個完整的半圓球型,其象徵意義非常強烈,猶如光明的蒼穹。萬神廟的大穹頂迄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砌築圓頂。
萬神廟內部的裝飾很有韻律感,是典型的三段式節奏。
下段牆體表現了支撐的力量,結實厚重並不單調。
中段牆體裝飾比較簡單,對上下兩段是很好的襯託。
上段穹頂是5層藻井,有秩序地排到頂部天洞的邊緣。
大穹頂是萬神廟是最成功之處。
那時候的建築師不具備建築結構和科學知識,如力學、數學知識等,萬神廟是冒著巨大風險的,好在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是歷史上最喜歡建築的皇帝,也是喜歡革新與創造的皇帝,更是一個大膽的皇帝。皇帝的支持極大地給了建築師的勇氣,他們敢為天下先,造出了天下第一大穹頂。
萬神廟6M厚重的牆體,近2000年都沒有人任何沉降,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萬神廟是一項艱巨偉大的工程,在結構技術、工藝方法和建築材料(發明了早期的混凝土)方面比希臘大大進步了,技術和材料限制了希臘人,所以他們只能用精雕細刻,把建築的精度推向極致,而羅馬人則由於技術的優勢,創造了新的奇蹟。
如果說在穹頂中央開洞,寓意著更能突出當時的神自天來的意境。
神在古羅馬人心中是至高無上的,羅馬人崇拜的神很多,他們接觸並喜歡上了希臘文化後,他們的神也與希臘的神對應起來了。比如:主神朱庇特就是希臘的主神宙斯、愛情和美麗的女神維納斯就相當於希臘女神阿佛洛狄忒。信仰一群神還是一個神是其社會制度的投影。羅馬帝國建立後,共和制退出舞臺,實行集體領導的元老院讓位於實行獨裁統治的皇帝,與之相適應的宗教變化是,多神教的終結,眾神讓位給一個神——上帝。
萬神廟是泛神主義宗教建築的頂峰,也是泛神主義宗教的終結。
羅馬人最終被基督上帝徵服了,基督教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萬神廟也是公元610年改成了基督教堂。也幸虧萬神廟改成了教堂,才使得它經歷了無數次的戰亂人禍還能被完好的保存下來,而不像羅馬其它神廟那樣被當作建築石料來源給拆除,在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
義大利是個多地震國家,萬神廟經歷過無數次地震和千百年的風風雨雨,到現在依然保存完好無損。當你走近它時,仿佛曆史只是瞬間的過眼煙雲,而文明卻存在於此屹立不倒。
出發的路都是耀眼的!
時光眷顧的永恆之城——羅馬
血腥的圓形劇場
最昂貴的建築——聖彼得大教堂
條條大道通羅馬
一周年寄語
將玉米和辣椒發揮到極致的——墨西哥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