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萬神廟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萬神廟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此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後遭毀,約公元118年在哈德良皇帝時期重建。由水泥澆鑄成圓形,上覆半球形穹隆頂,直徑43米。公元609年被改作聖馬利亞圓廳教堂。
萬神廟採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後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築中最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
從圖片可以看到,萬神廟的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而這個巨大的穹頂是完全用混凝土澆灌而成的,穹頂的部分完全沒有鋼筋的支撐。
萬神廟的內牆全部用赭紅色大理石貼面,地面鋪設著灰白色的大理石。地面和穹頂呼應,也用格子圖案,統一而和諧。正面八根柱子,高14.18米,柱身用獨塊的埃及灰色花崗石,山花和簷頭的雕像,大門扇、瓦、廊子裡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銅做的,包著金箔, 穹頂外的表面覆蓋著包金的銅板。內部牆面貼15釐米厚的大理石板,穹頂抹灰,每個凹格中央點綴一朵鍍金的銅花。 尺度正常色調沉穩,地面鋪彩色大理石板,中央略凸,向邊緣逐漸低下,形成一個弧面,像肌體一樣富有生命感。
光線從頂部洩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使整個建築就像是一個日晷,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符合宗教建築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