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道路塌陷現沉洞,萬神廟初建石材重見天日

2020-12-12 環京津網

義大利首都羅馬萬神廟(Pantheon)前一段人行道,上月底突然路陷,形成一個長約3米、深約2.4米的沉洞。專家檢視後發現,在沉洞下發現多塊相信於2000多年前、用來興建萬神廟的石灰華石塊,極具歷史價值。

路陷於上月27日下午發生,涉事地段位於旅遊區,平時有許多人經過,事發時正值封城期,故此幸運地沒造成傷亡或財物損失。當局封鎖該段道路讓工人修復,期間在沉洞下發現7塊石灰華石塊。石灰華是在河流、湖泊或泉水形成的碳酸鈣沉積物。

專家研究後指,這些石塊可能是羅國帝國開國君主奧古斯都在位時,負責監督興建萬神廟的政治家阿格裡伯(Marcus Agrippa)在公元前27年至公元前25年間採用的石材。萬神廟其後經歷火災及雷擊損毀,至約公元125年才由「羅馬帝國五賢君」之一哈德良(Hadrian)建成現時的面貌。

據了解,羅馬當局在上世紀90年代鋪設公共設施時,曾發現同類石塊,但當時沒挖掘出來,讓它們留在原地,沒想到近日因路陷重見天日。

相關焦點

  • 羅馬人的創舉——萬神廟
    無論在義大利還是放眼全球,萬神廟都是建築領域裡中都是舉足輕重的重要部分,在建築史上亦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布魯內萊斯基就是參考萬神殿建造的穹頂;還有那不勒斯的保羅聖芳濟教堂也是仿造萬神殿建造的。 古諺語戲說,到羅馬不看萬神殿,他來時是頭蠢驢,去時還是頭蠢驢。
  • 羅馬 | 月光下的萬神廟
    還好,我離開羅馬的時候不再是一頭蠢驢。因為羅馬當地人有諺語說,「一個人來羅馬如果沒看萬神廟,來的時候是一蠢驢,走的時候還是一蠢驢。」四週遊客的嘈雜聲消失了,眼前舞動的小紅旗模糊了,只剩下空靈的軀殼,體會著近兩千年前羅馬人與神的遙遠,又親密的距離。萬神廟本就是為了祭奠古羅馬眾神的神殿。現在的建築落成於公元126年,是哈德良皇帝主持設計並在舊址上第二次重建的(之前兩次修建都不幸被毀)。
  • 世界石材文化之旅(一)
    世界石材文化之旅(一) 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石材造就了建築,建築賦予石材生命。您要是不相信,就隨我循著這條道路徜徉一回吧。塔身由石灰巖建築,由於幾千年的風雨侵蝕,該塔原高 146.5 米,現高 138 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 米,現長 220 米,這也說明石灰巖易被風化。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 51 度 52 分。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佔地約 5.29 萬平方米,體積約 260 萬立方米,是由約 230 萬塊石塊砌成。
  • 專題 ▌羅馬萬神廟
  • 艾菲爾鐵塔迎來大修計劃,羅馬萬神廟或將對外收費
    [摘要]菲爾鐵塔將投入3億歐元進行為期15年大修計劃,羅馬萬神廟遞交提案計劃2008對外收費,用於博物館和遺址的維護。11世紀古蹟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20年來首現無支架外觀,通常處於「持續維護」狀態。艾菲爾鐵塔將投入3億歐元進行為期15年大修計劃,羅馬萬神廟遞交提案計劃2008對外收費,收費所得將用於博物館和遺址的日常維護。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20年來首現無支架外觀,這座11世紀以來的古蹟通常總是處於「持續維護」狀態。
  • 研究稱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 陽光影響建築構造
    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  東方網8月2日消息:據外媒1日報導,羅馬萬神廟頂部有一直徑30英尺的大洞,幾個世紀以來,這個洞的用途一直讓人甚為困擾。不過最近歷史學家提出一個全新觀點:萬神廟或許是一個巨大的日晷,當光線照亮入口時,古羅馬皇帝就在此刻進入廟中舉行儀式。  在兩千年前,這個洞是神殿唯一的採光點。研究者發現,只有在春秋分之間,光線才能射入大廳內部,而4月21日恰恰是羅馬的建城日。皇帝會在吉時進入神殿沐浴陽光,祈求神明保佑。
  • 你從未見過的羅馬萬神廟
    事實上,阿格裡巴修的廟早塌了,現在留給我們的是羅馬第十四代皇帝哈德良於公元125年(東漢延光四年)下令重建的。中世紀,拜佔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於是逃過一劫,存留至今。只可惜古羅馬時期在神廟北面用迴廊圍和出巨大的庭院已然不在。少了這個前導空間做鋪墊,萬神廟的雄偉只怕打了折扣,實為一大憾事。
  • 天然石材柱子樣式介紹之古羅馬柱式
     提示:↑↑↑石材研習社,您身邊的石材課!
  • 羅馬萬神廟何以留名千古?
    萬神廟是供奉眾神的寺廟。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公元80年被焚毀。後來喜歡做設計的哈德良皇帝又將它重建。重建後的萬神廟是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傑作。萬神廟的主體平面是圓形的,它的牆厚6.2m, 材料為混凝土。
  • 10座最壯觀的古羅馬神廟
    羅馬神廟雖然在總體設計和命令使用方面與希臘神廟的形式有關,但它們代表神廟形式的單獨類別。例如:羅馬神廟建在一個高高的高原上,帶有一個前樓梯,而希臘神廟則建在一個三級臺階上(一個莖狀花序)。羅馬人還向羅馬神廟建築添加了兩個新命令:託斯卡納和複合材料命令。
  • 波塞冬神廟的一次修復
    它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位於齊倫託地區的北部,那不勒斯東南方85公裡薩萊諾省靠近海岸的地方,以古希臘建築多立克柱式神廟而聞名。在古希臘時期,它是一座重要的城市,由來自希臘錫巴裡斯的殖民者創建於公元前7世紀末,最早命名為Poseidonia(希臘海神的名字:波塞冬),隨後被魯卡尼人、羅馬人分別佔領過,該城市被後來定居的羅馬人重新命名為帕埃斯圖姆。
  • No12:義大利羅馬萬神廟(Pantheon)——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
    萬神廟正立面萬神廟,又叫萬神殿,潘提翁神殿。羅馬人喜歡把諸神集中起來供奉,在一所神廟裡同時設幾個聖殿。萬神廟就是一座供奉諸神的廟宇,它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它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的羅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身為羅馬皇帝,他倡導人文主義,並且非常熱愛古希臘文化。 公元609年,拜佔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變身為教堂的萬神廟也因此逃過了中世紀的劫難。
  • 青島卡拉金麻報價_龍派石材放心之選
    青島卡拉金麻報價,龍派石材放心之選,  龍派石材企業集團臨沂平邑廠區佔地12000平方米,泰安寧陽生產基地佔地36000平方米,新疆生產基地佔地39000平方米,內蒙古生產基地佔地37000平方米,公司自有礦山,主要生產經營黃鏽石、白鏽石、魯灰、白麻、灰麻、中國黑、卡麥、天山紅、沙漠金鑽等各類國產進口大理石、花崗巖板材、圓柱、線條異形等系列工程石材
  • 日本福岡道路因道路施工嚴重塌陷 現15米深大洞
    日本福岡道路因道路施工嚴重塌陷 現15米深大洞 2016-11-08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8日凌晨,日本福岡市博多區博多站前2丁目的道路發生塌陷。事故導致停電,市內一名七旬女性跌倒受傷。公共運輸和金融機構的業務也受到影響。  據福岡市公布的消息,凌晨市營地鐵七隈線延伸段施工過程中有地下水及下水流入隧道,導致道路塌陷。
  • 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羅馬萬神廟
    羅馬萬神廟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萬神廟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 算好日子、查好黃曆—再去羅馬看萬神廟!
    按中國人的思維,入口立面上方三隴板上的一串字母「M· AGRIPPA· L· F· COS· TERTIUM· FECIT」 應為「眾神之廟」四個大字,實則寫的是「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阿格裡巴(學過素描的都認識他)建造此廟」—M(arcus) Agrippa L(uci) f(ilius) co(n)s(ul) tertium fecit。
  • 羅馬萬神廟——古羅馬時期最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
    萬神廟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最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        公元609年拜佔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
  • Ap 羅馬的萬神殿
    ,雖然羅馬滿街都是歷史,但走近萬神殿的時候,還是會驚訝於它和其他遺蹟的明顯不同,因為它顯得年代更久遠。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之所以我想說帕特農神廟,因為它的名字和羅馬的萬神殿是一樣的,都是「Partheon」,「Partheon」一詞出於雅典娜的別號Parthenon,即希臘文「∏αρθενωσ」的轉寫,意為「處女」。
  • 第十期 巴爾貝克神廟 『宏偉即羅馬』最好的詮釋
    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也就是凱撒的養子和繼承人屋大維開始命人在史前遺址上修建神廟數十萬奴隸耗費了200餘年終於建成它也成為當時古羅馬最重要的聖所以及帝國宏大建築的奇蹟有一句概括古羅馬的話叫做「宏偉即羅馬」巴爾貝克神廟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了
  • 阿半聊Sao建築史 | 羅馬萬神廟何以留名千古?
    萬神廟是供奉眾神的寺廟。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公元80年被焚毀。後來喜歡做設計的哈德良皇帝又將它重建。重建後的萬神廟是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傑作。萬神廟的主體平面是圓形的,它的牆厚6.2m, 材料為混凝土。牆體內沿圓周發8個大券, 其中一個做大門,7個做壁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