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萬神廟——古羅馬時期最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

2020-12-12 米勺兒在廚房

 萬神廟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最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        

公元609年拜佔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

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洩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圖案,並在中間稍稍突起,這樣當人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地面上的格子圖案會變形,進一步給人造成一種大空間的錯覺。萬神廟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米、深15.5米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用整塊的花崗石製成,柱子高達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徑有1.43米。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對西方的建築史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無數的建築師們就曾到此取經。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羅馬萬神廟
    羅馬萬神廟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萬神廟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 羅馬萬神殿,是古羅馬帝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
    羅馬萬神殿,是古羅馬帝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公元前27年。羅馬帝皇修建此用來供奉希臘諸神。此建築也被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建築十分壯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不把建築底部切掉全是人頭。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萬神殿,是羅馬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古老的無梁大殿,大殿內中心穹頂有一個圓形的洞,這是大殿內唯一的採光地方,靠太陽光線形成的光柱照亮大殿。大殿內地方不大,人非常多。非常棒,莊嚴肅穆!周邊有許多餐館和咖啡館。萬神殿內有較詳盡的耶穌受難圖。陽光從穹頂的圓孔中傾瀉而下,洗刷罪孽、減輕苦難。入夜,安靜祥和。
  • No12:義大利羅馬萬神廟(Pantheon)——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
    今天小燕就要帶大家去看看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物:萬神廟。羅馬萬神廟鳥瞰圖它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的羅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身為羅馬皇帝,他倡導人文主義,並且非常熱愛古希臘文化。 公元609年,拜佔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變身為教堂的萬神廟也因此逃過了中世紀的劫難。
  • 古羅馬時期最著名的10座建築,你知道幾個?
    在希臘文明衰落後,羅馬建築隨之興起。但與希臘人不同的是,羅馬人更強調建築設計的實用性。以下是古羅馬十大最宏偉的建築作品。10、羅馬鬥獸場鬥獸場是古羅馬著名的圓形劇場,建成時,面積為189×159米,是當時最大的圓形劇場。現如今也是古羅馬最大、最受歡迎的古蹟之一。它於公元72年維斯帕先皇帝在位時開始建造,到公元80年由他的兒子提圖斯完成,劇場可容納5萬多人,安裝了多達80個不同的入口。
  • 它有天下第一大穹頂,是古羅馬最偉大的建築,這就是萬神廟
    萬神廟是古羅馬最偉大的建築,有人認為他甚至超越了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是所有古典建築中最為最經典的。說實話,在萬神廟廣場上第一眼看到他時,覺得他有些名不符實。萬神廟的圓頂外表面最初是鋪著鑄銅瓦的,門廊的山花雕也是銅的。
  • 研究稱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 陽光影響建築構造
    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  東方網8月2日消息:據外媒1日報導,羅馬萬神廟頂部有一直徑30英尺的大洞,幾個世紀以來,這個洞的用途一直讓人甚為困擾。不過最近歷史學家提出一個全新觀點:萬神廟或許是一個巨大的日晷,當光線照亮入口時,古羅馬皇帝就在此刻進入廟中舉行儀式。  在兩千年前,這個洞是神殿唯一的採光點。研究者發現,只有在春秋分之間,光線才能射入大廳內部,而4月21日恰恰是羅馬的建城日。皇帝會在吉時進入神殿沐浴陽光,祈求神明保佑。
  • 羅馬人的創舉——萬神廟
    無論在義大利還是放眼全球,萬神廟都是建築領域裡中都是舉足輕重的重要部分,在建築史上亦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布魯內萊斯基就是參考萬神殿建造的穹頂;還有那不勒斯的保羅聖芳濟教堂也是仿造萬神殿建造的。 古諺語戲說,到羅馬不看萬神殿,他來時是頭蠢驢,去時還是頭蠢驢。
  • 西方經典建築風格(三)古羅馬建築
    羅馬柱式起源於希臘柱式,是希臘三柱式的延續和發展。塞維魯凱旋門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萬神廟(Pantheon)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
  • 古羅馬建築藝術賞析——壯麗輝煌的萬神廟與角鬥場
    與古希臘建築相比,古羅馬建築無論是體量還是內部空間都有超大的尺度。古羅馬人利用混凝土技術和拱券結構,創造出了拱頂與圓頂結構,構建出更大的空間結構,萬神廟、鬥獸場、公共浴場、巴西利卡等大型建築無不具有磅礴的氣勢和震撼的效果。同時,古羅馬人在繼承古希臘三柱式的基礎上,發展了新的柱式和柱式組合,合稱古羅馬五柱式。拱券結構與柱式結合起來,創造出了券柱式這一新的建築形式。
  •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世紀~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
  • 古羅馬建築特點並舉例說明
    (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前30年)羅馬在統一半島對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勞動力財富,自然資源。公元前146年對希臘的徵服。又是他承襲了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除了神廟以外,公共建築,如劇場,競技場十分活躍,並且發展了羅馬角鬥場。同時希臘建築與古典柱式也強烈影響著羅馬。⑶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3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羅馬歌頌權力,炫耀財富。
  • 羅馬 | 月光下的萬神廟
    若不是拿著旅行手冊和地圖,專門來尋找她,我們恐怕也要錯過了這座羅馬建築史,乃至整個西方建築史上最為重要、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古羅馬建築代表——萬神廟(Pantheon)。四週遊客的嘈雜聲消失了,眼前舞動的小紅旗模糊了,只剩下空靈的軀殼,體會著近兩千年前羅馬人與神的遙遠,又親密的距離。萬神廟本就是為了祭奠古羅馬眾神的神殿。現在的建築落成於公元126年,是哈德良皇帝主持設計並在舊址上第二次重建的(之前兩次修建都不幸被毀)。
  • 古羅馬時期代表建築建築特點概述,帶你走進建築的美學殿堂
    萬神廟作為教堂才有幸逃過了這一劫。萬神廟的結構簡潔,形體單純,是古羅馬建築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它的主體是圓形的,頂上覆蓋一個直徑43.3米的大穹頂。這個穹頂,歷經兩千年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因此支撐穹頂的一圈牆垣的高度便大體等於半徑。這樣非常簡單明確的幾何關係,使萬神廟單一的空間顯得更加完整統一。單純而又宏大,便莊嚴崇高。
  • 【外美史】03 古羅馬建築
    其建築在石工、陶瓷構件與拱券結構方面有突出成就。羅馬王國與共和初期的建築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羅馬在統一半島與對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勞動力、財富與自然資源,有可能在公路、橋梁、城市街道與輸水道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公元前146年對希臘的徵服,又使它承襲了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於是除了神廟之外,公共建築,如劇場、競技場、浴場、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躍,並發展了羅馬角鬥場。
  • 羅馬萬神廟何以留名千古?
    前依次有106m×106m的方形院子、59m直徑的6角形院子和12根柱子的門廊,它們和大廟形成有軸線的縱深布局,具有東方宗教建築的神秘色彩。萬神廟是供奉眾神的寺廟。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公元80年被焚毀。後來喜歡做設計的哈德良皇帝又將它重建。重建後的萬神廟是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傑作。
  • 中外歷史通覽:古羅馬建築與雕刻,羅馬大鬥獸場,泰特斯凱旋門
    也就是說,古羅馬的藝術是古代伊特拉斯坎藝術和古希臘藝術的混合。那麼,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建築究竟有何異同呢?古羅馬藝術的最大成就是其建築。古希臘人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開始向義大利半島的南端移民,所以到現在義大利南部還殘存著當時希臘人的建築物,如那不勒斯附近的波賽東神廟等。當時除了南部的希臘人,在中部和北部還居住著另一個民族,那就是古代伊特拉斯坎人。
  • 10座最壯觀的古羅馬神廟
    在地中海周圍的古羅馬之旅中可以找到的最令人驚嘆的古羅馬神廟的概述。10. 奧古斯都和利維亞神廟奧古斯都神廟和利維婭神廟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末,如今在法國維安市基本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國會大廈是公元2世紀的羅馬神廟,主要供奉三個最重要的羅馬神:木星,朱諾和密涅瓦。它對皇帝盧修斯·維魯斯(Lucius Verus)和馬庫斯·奧雷留斯(Marcus Aurelius)的福祉具有次要的奉獻精神。7.
  • 義大利文藝建築發展:從古羅馬建築奇蹟的萬神廟,質的轉變
    早在13世紀末,建築大師阿諾爾夫·迪坎比奧的設計基本奠定了大教堂新建築的形式:一座有主廳、側廳和橫廳而呈十字形地基圖案的建築,規模浩大,氣魄宏偉,可謂舉世無匹。在14世紀30年代,喬託被任命為建築工程總監,可是喬託只為大教堂設計了一座非常美麗的鐘樓就去世了,大教堂建築本身仍只是一小段外牆。
  • 哈德良神廟,它的遺蹟引發無數遊客對古羅馬昔日神廟的追思
    哈德良神廟是以當時的羅馬皇帝命名,是典型柯林斯式神廟的代表,是以弗所的精美建築之一,門口有保存完好的精緻拱門,十分值得駐足欣賞。內牆廊柱上還遺留著不同神話人物的雕刻, 一側屬於希臘時代, 另一側則刻畫著亞馬遜女人國的人物,內牆正面的雕像是蛇髮女妖美杜莎。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寺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