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現的繁榮跟領導者的領導才能是分不開的,唐太宗就是最好的例子。李世民對待百姓還算不錯,有雄才大略,具有天生的領導者的風範,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能聽見別人給的建議,也就是善於納諫。這一點對於一個君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李世民有個讓他又愛又恨的大臣,就是魏徵。李世民是歷史上最會納諫的領導者,其實是給了像魏徵這樣的賢臣機會。魏徵知道李世民喜歡聽別人的意見,就不斷地給他提意見,有的時候李世民很喜歡,有的時候卻能把李世民氣瘋了。
朝廷裡一個大臣有一個女兒長得很俊俏,而且還很有才情,皇后看好了,就在選宮女的時候把她加了進去。其實這個姑娘早就有了喜歡的人,已經定了婚事,等於是有了婆婆家。可是皇后要加進去,皇上也同意了,誰還敢說什麼?人們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告訴了魏徵。
魏徵一聽說這件事,正義感爆棚,奔著皇宮就去了。一見到李世民,魏徵就講了一通大道理:「您住的房子這麼好,就要想一想百姓們有沒有地方住;您每天吃的那麼好,也要想一想百姓們有沒有飯,會不會餓肚子;您看看後宮那麼多老婆,就想想百姓們是否有家。」
魏徵劈頭蓋臉的一頓大道理,李世民一臉懵圈,就問:「先生說的太對了,可是,這是什麼意思呢?」魏徵急的直接說了出來:「人家那姑娘有婆家了,您那麼多老婆,非要人家有家室的幹嘛?這難道是好的君王做的事嗎?」
李世民恍然大悟,趕緊道歉:「我的錯我的錯,先生不必生氣,先前我是不知道,現在知道了不要她就是了。」李世民就趕緊找人把那個姑娘的名字去掉。到後來魏徵的話說的越來越重,有的時候會讓李世民在大臣面前很下不來臺。
又一次李世民和魏徵因為一件事在大臣面前吵了起來,李世民一直勸自己別生氣,差點就一腳把魏徵踢出去。但是想想自己善於納諫這麼好的品質,如果現在把魏徵趕出去,不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李世民忍了下來。
下朝了以後,李世民越想越生氣,回來宮裡就氣的說:「我要殺了這個老頭子!氣死我了!魏徵這個老頭子,都快騎到我頭上了!怎麼感覺他跟皇上一樣,簡直氣死我了!」長孫皇后聽了李世民的話以後,便跟李世民說這是他的福氣,因為只有明主才有正直的大臣。
李世民聽了以後,便不生氣了。魏徵是個脾氣不好的人,別人都覺得他是個壞脾氣的老頭,只有李世民說那是魏徵最可愛的地方。魏徵病逝以後,李世民悲痛萬分,整整五天沒有上朝。親自參加魏徵的葬禮,還讓大家都去告別,還痛哭了幾次。可見李世民多思念這個對自己什麼都敢說的魏徵。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