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家美術館構築成都之美的詩性體驗

2020-12-16 紅星新聞網

成都豐厚的文化積澱為知美術館發展提供了沃土 圖片由知美術館提供

美術館不僅是眾多珍品的聚集地,更是一座城市美學的融匯之處。

在「YOU成都·天府成都生活美學地圖」全球徵集活動中,也自然少不了眾多美術館的身影。紅美術館、何多苓美術館、麓湖·A4美術館……這些類型迥異的藝術空間,被眾多網友推薦,認為是蘊涵城市生活美學的地標。

藝術空間總量超200家

展現城市另類美學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成都已經颳起一股「美術館風」。上河美術館曾為成都人帶來了不同凡響的體驗。現代藝術館的出現,又為成都注入了充滿活力的當代藝術血液。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全市包含美術館、畫廊、私人美術館、藝術館等在內的「藝術空間」,總量超過200家。對成都人而言,美術館已成為城市的「生活美學」,去美術館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事情。

「想要感受一個城市,就應該去看這座城市的美術展覽。」藝術家何多苓說,成都生活美學是滋養藝術的沃土,用其包容性接納了眾多藝術家,「每個人來了,落下腳,就是成都人。」

麓湖·A4美術館館長孫莉則強調美術館的「公眾效應」。她直言,如今的公共藝術空間承載了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公眾共同參與,去了解新事物、開拓新思維、探索新可能性的平臺和空間。知美術館藝術總監王從卉坦言,知美術館會以自己的節奏,「為成都提供知性、智性、詩性的生活體驗。」

除了專業人士,普通人也紛紛將美術館作為「成都之美」的推薦對象。網友「小可愛」推薦成都紅美術館,「外牆建築獨特,紅磚累積而成的牆體留下舊工業時代遺蹟。」網友「Float in.」則推薦知美術館,運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築與自然有機相融,體現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網友「Willyi公孫瑜」說,透過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麓湖·A4美術館強化了與社區、城市的互動與合作。

分享你心目中的成都之美

六大景區門票等你免費領

8月9日,「YOU成都」啟動全球有獎徵集活動以來,熱愛成都的網友們通過發布照片和坐標的方式,源源不斷地分享出令人驚豔的「成都之美」。

成都之美,仍在靜候你的分享:從即日起至8月31日,只要你打開「YOU成都」小程序,分享你心目中的成都生活美學地標,就有機會抽取成都六大景區門票,即金沙遺址博物館、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青城山、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中獎即得兩張。

除了上萬張景區門票之外,參與「YOU成都」活動,你還可能獲得蓉一鍋(建設路店、雙林路店)100元抵用券、譚鴨血(王府井店)100元抵用券,以及小米運動手環一個。

上述抵用券有效期為一季度。每個微信ID有且僅有一次中獎機會,用戶憑「獲獎簡訊+手機號碼」領獎。

【YOU成都·美術館推薦】

麓湖·A4美術館

推薦人:孫莉,A4美術館館長

推薦理由:成都是A4美術館發展的土壤,同時A4美術館也將更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作品和文化帶到這片土地上,成為成都和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梁。

公共藝術空間 提供探索新可能性的平臺

A4美術館於2008年成立,10年中,他們以年為單位,用高質量的專業藝術展覽和公共教育活動為大眾提供一個與美術館、與藝術進行聯繫和交流的入口。

在館長孫莉看來,藝術不再被高高掛於牆上或懸於玻璃罩內,今天的藝術與公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A4美術館走出固定的空間,在城市舉辦兒童藝術節,為孩子們提供展示天馬行空創造力的平臺。將活動拓展到城市的書店、商場、校園等公共空間裡,希望用態度表明價值觀和審美取向,為公眾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城市生活美學的標準。

談及城市生活美學的定義,孫莉認為對美的認知是非常主觀的一件事情。孫莉不是成都人,但在這裡生活和居住的20多年裡,讓她切身體會到了成都獨立自由和包容的氣質。在「發現最美成都」活動中,她向「YOU成都」推薦的就是A4美術館,「成都是A4美術館發展的土壤,A4植根於成都這座城市,積極推動和支持成都藝術生態的發展。同時,A4美術館也將更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作品和文化帶到這片土地上,成為成都和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梁。」

知美術館

推薦人:王從卉,知美術館藝術總監

推薦理由:知美術館會以自己的節奏來為成都提供知性、智性、詩性的生活體驗。

成都的節奏 讓這家美術館足夠「任性」

知美術館落址成都時,選擇了距市區40公裡外的老君山腳下。獨闢蹊徑的抉擇內裡,是它渴望對中國的藝術環境構建出的樣本:你必須離開市區,走到自然當中才能接觸到美術館。成都的城市節奏給了這家美術館足夠的「任性」。

知美術館的藝術總監王從卉認為,可快可慢的節奏,正是這座城慢慢滲透到人的美學特質。「通常我們會覺得一個城市的慢和快,是很難並存的。但成都是一個特別奇妙的城市,想過慢生活的時候,你能找到自在的所在;當你要開始做一些特立獨行的事情,成都依然可以給你這樣的環境。」

知美術館便在這樣任性的環境中生長。從最初的選址,到邀請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設計,他們創造了所有的不方便,以滿足自己對美學的追逐。「知美術館在以自己的節奏來為成都提供知性、智性、詩性的生活體驗。」

在王從卉眼裡,每一個發現成都之美的人都是這個城市的共同創造者。她能感覺到,在成都,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美術館中,城市與藝術正在互哺互享。

成都豐厚的文化積澱為知美術館發展提供了沃土;其活躍的當代藝術氛圍和豐富資源給知美術館提供了滋養。而知美術館希望給成都帶來一種具有啟發性的生活美學體驗。

正因如此,知美術館才需以自己任性的方式塑造價值。「我們不跟風,細到每一場展覽甚至藝術家的選擇,都有自己的主張與見解。」王從卉表示,藝術分享與教育,本就是美術館應當提供的公共職能。

參與方式

1.打開手機微信搜索「YOU成都」小程序,在底部菜單點擊【定製】,找到【發現最美成都】,進入【我來推薦美】即可參與。

2.正確上傳該地標的名稱、位置、描述、美圖,如果願意請留下你的姓名和電話,方便我們找到你,通知獲獎信息。

3.內容要求:位於成都且未收錄在「YOU成都」中的景點、地標、小店均可參賽。參與者所上傳圖片及文字描述需為個人原創,不可侵犯第三人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

活動時間:2018年8月9日—9月2日

相關焦點

  • 「美術館之眼」第二季來襲,二十五家美術館聯合舉辦
    ·成都市美術館繼「美術館之眼」第一季之後,再次攜手市內二十五家美術館舉辦「美術館之眼——成都市美術館2020年年度提名展」,在成都下同仁路80號修繕一新的院子裡拉開帷幕,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一股藝術暖流。本次展覽邀請了二十五家美術館,他們分別是:四川美術館、成都市美術館、四川中國書畫美術館、藍頂美術館、麓湖·A4美術館、麓山美術館、成都當代影像館、何多苓美術館、文軒美術館、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域上和美藝術館、時代美術館、紅美術館、四川福寶美術館、詩婢家美術館、大觀美術館、濃園天藝美術館、富森美術館、四川浙商美術館、四川大學美術館、高小華美術館、中國-東協藝術學院美術館、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
  • 去南京天空美術館看一場詩性的攝影展
    「一個人的風景——李笠作品展」於2018年12月26日在南京金奧國際購物中心天空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南京金奧國際購物中心天空美術館主辦,著名藝術家吳湘雲女士策展。 李笠,一個從中國出去,在瑞典寫作、翻譯與進行藝術創造的詩人攝影家,他是中國八十年代文化意識覺醒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詩人,在一定意義上他是中國詩人在國際視野中的存在,在瑞典,他是用瑞典語寫作的瑞典詩人,在上海,他是中國本土性詩人,在光影世界,他是沒有國界的攝影藝術家,他用攝影表達他的藝術觀念,同時與詩歌形成緊密的互文關係。
  • 〔讀城〕隈研吾:在成都感受到「一種漢詩的韻律」
    「在地性」與「讓建築消失」新津,位於成都南部,有著千年的文化底蘊;神秘的史前遺蹟、老君山與道教思想、觀音寺壁畫中的佛教藝術、修覺山的文人墨客,古蜀新津之地充滿東方智慧與生活樂趣的前世今生。靜水中正在,也是知美術館的特色。水中倒影出山、樹、斜陽,通過水銜接天與地,讓建築與自然融合在一起,讓建築消失。在成都感受到「一種漢詩的韻律」成都,乃天府之國。山水環抱的地域環境,千年傳承的歷史文脈,造就了它獨特包容、開放的城市氣質。
  • 來,跟著成都美術館地圖 去找到這座城市的氣質
    成都是一座充滿藝術氣質的城市。據統計,包含美術館、畫廊、私人美術館、藝術館等在內的「藝術空間」,在這個城市裡已突破200家。類型迥異的藝術空間,在成都的各個角落,伴生著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與這座城市一起蓬勃生長。
  • 我在四川美術館和成都美術館都看了啥
    本以為成都是水彩畫很普及的地方,這個感覺來自於關注自學水彩畫的粉絲裡成都的粉絲數量排第五位 館藏作品展裡沒有水彩的影子,但是有幾幅國畫真的美,我覺得那種淡雅的色彩構圖和用筆值得細細體味。
  • 美術館和公共性|倫敦的美術館如何百年育人
    公共性是美術館與生俱來的基因,面向公眾的教育功能也是大多數國家願意資助美術館開展藝術活動的重要因素。位於倫敦東區的白教堂美術館在成立之初的1901年,便已經將教育普及作為美術館的一大宗旨,希望用藝術對公眾進行良性的引導。
  • 好耍錦囊#Vol.9:漫步成都,體驗一場藝術與美的冒險
    說到成都,人們可能第一時間回想到熊貓,茶館,休閒,以及各類美食…但是你知道嗎?成都,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之都」!隨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立體化的藝術產業在成都蓬勃發展。這幾年來,隨著藝術集群與展館的不斷建立,擁有120多家美術館的成都,已經成為了全國「藝術第三城」!
  • 《詩書畫》特展:道之文——潘公凱水墨近作展在銀座美術館開幕
    《詩書畫》特展:道之文——潘公凱水墨近作展在銀座美術館開幕 今天下午3:30,由銀座美術館、《詩書畫》雜誌和潘公凱藝術工作室共同主辦的「《詩書畫》特展:道之文——潘公凱水墨近作」在濟南美術館開幕,本次水墨展將一直展覽至2017年 2
  • 知·美術館 隈研吾的成都「詩意」
    知·美術館 隈研吾的成都「詩意」     □本報記者 簡霞 文/圖    說起隈研吾,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提起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也許很多人便會眼睛一亮地說「曉得」,竹屋的設計者正是這位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師
  • 李傑: 一個策展人眼中的成都美術館「進化論」
    美術館,城市歸宿感之一A4美術館新館位於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是美國大地建築之父Antoine Predock設計的,融合了傳統西南羌寨的高塔設計與紅砂巖自然風貌,是天府新區凝聚生態與藝術創想的標誌性建築。
  • 擁有「藝術第三城」之稱的成都,這四家寶藏級美術館,你都去過嗎?
    有"藝術第三城"之稱的成都 ,這幾年藝術群落和展館越來越多,如今成都已經擁有了120家美術展館,比如何多苓美術館、知美術館、麓湖A4當代藝術中心、四川省美術館等等。面對越來越多的藝術館和多樣化的展覽不斷出現,成都用寬懷的胸膛包容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走吧!
  • 「膠囊美術館」成都開館 4平方米空間賞朱佩君、何多苓等名家大作
    作為四川本土第一家「膠囊美術館」,它的面積僅四平方米,但現場卻展出康有為、謝無量、朱佩君、朱欣、何多苓、朱萬春的書畫精品12幅。六位參展者作為中國近現代百年歷史的文化名人,他們的文脈延綿了整整五代,而且他們的生活軌跡大都和這家「迷你」美術館有過直接和間接的交集。
  • 地方歷史的現代詩性演繹
    地方歷史的現代詩性演繹——評長篇歷史小說《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  作者:劉小波(《當代文壇》雜誌編輯)  作家凸凹的《湯湯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是一部圍繞歷史名人李冰生平而鋪陳的長篇小說。
  • 潘江龍:水彩重生之詩性表達
    鄉村系列之十四(水彩)--潘江龍義大利哲學家維科在《新科學》中首次提出了「詩性思維」,近代英國美學家雖然把詩性思維提到美學的主要地位,但他們只是局限在機械的「觀念聯想律」的圈子裡,並沒有說明詩性思維與藝術創造的真正關係
  • 《尋美成都》之遊逛成都文化域
    然而,成都文化的魅力不在這裡,其魅力就在文化域的養育和形成。正是基於這樣的思維,我借國慶佳節休閒時間,騎著自行車,從天府廣場這個圓心出發,親身體驗了成都城市文化域。1為領略成都文化域的風採,我第一站去了天府廣場。
  • 《尋美成都》之三聖花鄉寫意
    冬日暖陽高照,這是西部成都少有的好天氣。我趁著這大好天氣,專程前往三聖花鄉,再次體驗了這個接續都市文化的鄉村旅遊生態圈。說再體驗,這是說我已不止一次來過這裡,因為它是錦江的創新之舉,也是成都創意文化新景觀,尤其是新型城市文化生態的代表之作,作為城市文化研究者,我是絕對不會放過它的。雖然去過不知多少次,但每次都沒曾深度地感悟過,因為不是陪同領導前往,就是帶著孩子前去,接觸點位自然有限,但三聖花鄉的情與形早已滲入骨髓。
  • 深耕四川市場升級旅遊體驗,第200家智選假日酒店落地成都
    11月18日,成都武侯新城智選假日酒店正式落地成都。記者了解到,該酒店是洲際酒店集團旗下智選假日酒店在大中華區的第200家酒店。截止目前,洲際酒店集團在成都共擁有30家開業酒店,其中一半為智選假日酒店品牌。具有轉折性意義的第200家店為何落點成都開闢發展新模式?
  • 王開東薦文2:古代希臘人的詩性生活
    中國古代最高的理想是什麼,是融於宇宙之中,像成都草堂,以小見大。希臘也有這種自然主義傾向,自然主義跟人為做法是相對的。現在的好多事物都是人為的,隨便到一個公園看,都是人工造的,都是人為,而古希臘喜歡自然,和人為構成對立。另外,古代希臘人包括現在希臘人都非常喜歡美,非常喜歡文化,美和醜是對立的,並且分等級,什麼叫美,什麼叫不美,有很多說法:美不僅僅是外表美,還有心靈美。
  •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讓藝術跨越山鄉之遠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在收官前又迎來了一波參觀熱潮,500餘件作品共同描繪出一幅昂揚向上的時代長卷。在一層展廳的環廊處,中國美術館近5年來開展的23項扶持地方文化建設項目以文獻形式集中呈現,從另一個角度為這幅時代長卷增添了一筆亮色。
  • 美術館和公共性 | 美術館也能成為城市的核心
    西澤立衛,2010年與妹島和世一起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他的作品包括金澤21世紀美術館、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勞力士學術中心、羅浮宮朗斯分館。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革新性西澤立衛: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非常有特點,直到現在日本全國也沒有出現同類型的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