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火車:誤傳的唐胥鐵路歷史

2020-12-13 環渤海新聞網

馬拉火車:誤傳的唐胥鐵路歷史

 

唐胥鐵路第一座鐵路橋王家河鐵橋。

 

 

  這臺兩軸蒸汽機車是唐胥鐵路修建期間,在英國工程師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胥各莊修車廠員工利用鍋駝機等施工機具拼裝而成的。

  1881年,開平礦務局修建的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唐胥鐵路通車後,清直隸總督李鴻章率幕僚乘車視察。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中國鐵路史》(曾鯤化著)中這樣寫道:「李鴻章乃奏請修築鐵路,以便運煤,經奉旨依議,並派礦務局工程師金達督修,正籌辦間,忽奉旨收回成命,蓋為守舊派所阻撓也。修路之議不成,礦務局乃謀開運河,東由胥各莊起,西至蘆臺。而自唐山煤井至胥各莊長約七英裡,地勢陡峻,不宜於河,遂復請修建輕便鐵路,又因朝廷禁駛機車,乃聲明以騾馬拖載,始得邀準,蓋實馬車鐵路也。」這就是唐胥鐵路又被戲稱「馬車鐵路」,「馬拉火車」被視為中國鐵路史上的一大奇觀的普遍說法。《交通史路政編》完全引用了曾鯤化的這一說法,而宓汝成編的《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引用了《交通史路政編》的說法,從此成為後來史學界公認的說法。

  《中國鐵路史》又稱:「原以騾馬拖車……金達氏乃利用舊廢鍋爐改造一小機車……不意昧於世勢之言官連奏彈劾,謂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以致行車未久,即奉嚴旨查辦,旋被勒禁。後經幾許波折,始克取消前命,照常開駛。」這成為後人嘲笑清政府愚昧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一錯誤,這就要從最初國內外一些文章資料記載來分析。

  對於唐胥鐵路的記述,很多文章資料多數來自於英領事商務報告和當時的一些報導。開平礦務局當時僱傭外國工程技術人員近10人,是這些機構和媒體的主要消息來源。1876年《英領事商務報告》記述「運煤需要修建一條鐵路,從礦區修至北塘河上的蘆臺,長約四十五英裡」。修築開平至澗河口鐵路,還只是唐廷樞的設想,但在英領事報告中已經認為是既定事實。1879年2月7日《捷報》報導:「星期三新報載:自開平煤礦至海岸修築鐵路之議業已打消。」當唐廷樞對自己計劃做出修改後,西方人歸結為這是清政府反對的原因。

  1882年《英領事商務報告》這樣記述了金達提供的消息:「因煤質鬆軟,運河運輸顯然不宜。用鐵路直達裝船碼頭會便宜些,原本計劃修築鐵路,但因北京方面反對,只好作為罷論了。」金達這句話被認為是清政府反對修鐵路的重要依據。「第一座火車頭是在本地造的,行駛了幾個星期,沒有引起煩言。但不久便命令停駛,停了幾個星期。過些日子,又可以開行了,以後便一直在使用,直到從英國運來兩個車頭。」這裡金達並沒有介紹清楚火車被停駛的原因,但卻被人們認為是禁止機車行駛、用騾馬拉車的根據。

  金達雖然是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但開平礦務局規定洋人不得參與煤礦的決策和經營管理,而且金達不會講中國話,開平礦務局設有翻譯處,「與洋人有交涉公事……均由翻譯傳語」,所以金達所講的情況有時不一定很準確。很多國外資料內容大多來自於金達提供的情況,所以被人們認為是非常可靠的,這就造成西方一些機構、學者掌握開平煤礦情況與實際不相符。

  上面提到的美國雜誌文章:「直到1881年4月,清政府才勉強同意修建一條從胥各莊到礦地的鐵路。但有一個條件就是不允許火車行駛,必須由騾馬牽引在鐵路上進行運輸,所以該鐵路也被稱為馬車鐵路。」肯德《中國鐵路發展史》記述:「在(鐵路)開工之前,必須奉旨允準,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終於及時地奉旨允準……不幸的很,金達一到工地,剛剛接受訓令準備開工時,上諭忽又撤銷……清政府最後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允許自煤礦至胥各莊之間建築礦山鐵路。這條鐵路上的車輛擬用騾子拉曳。」這些說法都很類似,但都與事實不相符,既有引用資料不準確問題,也有西方對清政府的偏見問題。

  在1882年初,唐胥鐵路即將正式投入使用時,曾發生一場由一份奏摺引起的風波,而這場風波並不是針對唐胥鐵路而來的。1882年1月24日(光緒七年十二月初三日)禮部右侍郎祁世長上奏《煤鐵礦廠開採恐滋流弊,請飭停止以養地利折》,認為「今若於該處(指灤州、遷安)設局開採,洩坤輿磅礴之氣,必非所宜。」在這些地方開礦,對於陵寢是否有影響,皇帝下諭旨讓李鴻章「詳查具奏,慎重辦理」。事情起因是1881年12月17日(光緒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李鴻章上奏朝廷調廣西候補知府吳熾昌任開平礦務局會辦。祁世長根據李鴻章的奏摺中「煤礦既辦有成效,附近鐵礦擬請設法一併開採,以資利用」提出反對意見。李鴻章讓唐廷樞按照皇帝旨意調查,在調查期間,開平礦務局煤礦、鐵礦部分停止了工作。而後李鴻章又讓道臺楊嘉善進一步核查,楊嘉善親赴唐山進行勘察,4月23日(三月初六日)把勘察情況稟報李鴻章,明確指出「唐山等處礦廠山川脈絡與陵寢並無關礙情形」,在這裡沒有提到與鐵路和機車有關的任何內容。開平礦務局唐山煤礦繼續生產,但鐵礦被皇帝下旨停了。

  對於祁世長奏摺引起的風波,1882年春,天津一位英領事這樣寫道:「很可惜,在這些礦地進行的許多工作都暫時停頓下來了……李鴻章已奉命查報,同時當地工作已經部分停止了。」4月下旬《北華捷報》也登載了祁世長奏摺攻擊開平和它所造成混亂的新聞,「據金達說,那個風潮鬧得很大,幾乎把那個煤礦都搞垮了」。實際上被叫停的是鐵礦開採,並不是指煤礦生產停止了,更不是叫停火車行駛改為馬拉火車。1882年6月,在醇親王鼓動下,一批清政府官員來到了唐山礦,並在唐胥鐵路乘坐了火車。金達說:「人們不再談論騾馬的事,建好的馬廄也拆除了。」這裡金達所說的馬廄,應該是在胥各莊那邊建的馬廄,因為唐山礦井下運輸要使用騾馬拉礦車,所以不會把建好的馬廄拆除。6月,開平礦務局從英國訂購了兩臺機車,10月機車到貨並開始投入運行。

  對於曾鯤化關於唐胥鐵路的說法,現在有些專家學者開始持懷疑態度。李國祁先生著《中國早期的鐵路經營》中說:「一般中國記載皆作開平煤礦興辦鐵路,曾經李鴻章奏準,後清廷惑於舊派阻撓,再令停辦。此說亦有啟人疑竇之處。」潘向明先生寫的《唐胥鐵路史實考辯》一文認為「清廷自始至終不曾幹涉過這條小鐵路的任何事情,甚至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至於鐵路建成初期之所以用騾馬拉車並在行駛機車後又一度停駛,則另有其原因,亦非清廷禁駛機車之故,且馬車鐵路也是世界鐵路史上的一種正常現象。」

  通過以上史料推斷,唐胥鐵路是經過清政府批准修建的,並沒有遭到反對而停止,龍號機車開始運行後始終沒有被禁止,馬拉火車並沒有在唐胥鐵路上發生。

  (文/王倩)

相關焦點

  • 歷史謠言:唐胥鐵路用「馬拉火車」,真的是因為清廷阻撓嗎?
    因為歷史教科書裡明明白白的寫著——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通車後,竟然用騾馬拖著火車在行走。使用馬拉火車的原因據說是因為清政府怕蒸汽機的轟鳴震動聲驚擾祖宗陵寢,又怕鍋爐產生的黑煙汙染沿途的稼禾。教科書引用這則事例的目的是為了批判清政府的無知短視與頑固不化。
  • 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
    礦務局再次請修鐵路,這次奏明只修胥各莊到唐山之間的一小段。清政府這才批准了奏請,但清廷怕震驚了東陵的先王神靈而禁止使用機車,所以鐵路修成之後,只能火車用騾馬拖拉,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驢馬拉火車幾經磨難後,1881年6月9日,中國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莊鐵路,終於開始動工興建。7月1日,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博內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1枚道釘,11月工程告竣。
  • 中國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在使用中發生了什麼事
    希望朋友記住一個史實:唐胥鐵路是清政府自覺投資建設並聘用英國人當工程師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是清政府自己投資、自己建設、讓詹天佑當總工的第一條鐵路。關於唐胥鐵路的歷史回顧——【修建起因】(唐廷樞)在1870年代,滿清政府越來越關注海防安全問題,就先後建造了中國輪船招商局、電報局等現代化工業,並且開始籌辦開礦,以供輪船及其他商業之用。開平煤礦第一次採用當時比較先進的採礦技術,因此煤的日產量非常高,由於交通運輸跟不上,開採的煤炭積壓甚多。
  • 歷史課本上的「馬拉火車」,是不是後人編造的「謠言」?
    從能收集到的資料來看,沒有一份英文文獻提到騾馬拉火車的紀錄,而是記載了唐胥鐵路在6月9日正常通車。以李鴻章的奏摺為想像力的跳板,斷定唐胥鐵路就是馬拉火車,此謠言能深入人心也是因為它反映了近代中國政治之迂腐,人民之迷眛,符合大家對那個時代的印象。身不由己的李中堂、愚昧自利的老佛爺和頑固派等形象躍然紙上。至於是不是真的沒有過「馬拉火車」的奇觀,那我也不敢說,完全有可能某一天火車引擎罷工了,於是火車公司臨時找了幾匹馬來拉車。
  • 唐胥鐵路:中國鐵路源頭的前世今生
    □記者 董立龍 [閱讀提示] 《清史稿》中有這樣一句記載:(光緒)三年,有商人築唐山至胥各莊鐵路十八裡,是為中國自築鐵路之始。 和許多早期史料一樣,這樣的記載,能為歷史留痕,卻又在細節上失真。唐胥鐵路的確為中國自築鐵路之始,但其正式建設時間卻是1881年(光緒七年)。
  • 京張鐵路和唐胥鐵路,到底哪個才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
    唐胥鐵路被稱為「馬車鐵路」1877年,中國早期實業家唐廷樞,奉力主洋務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之命,籌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近代採煤技術的煤礦——開平礦務局,改寫了中國近千年的土窯採煤史。由於地勢原因,運河只能挖到胥各莊(今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礦務局不得已再次請修鐵路,這次奏明只修胥各莊到唐山之間到一小段。清政府這才批准,但清廷怕震驚了東陵的先王神靈而禁止使用機車,所以鐵路建成之後,只能以騾馬為牽引動力來拖拉火車,所以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 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誕生了馬拉火車的奇觀,原因荒誕卻令人深思
    幾匹四蹄翻飛的高壯大馬和騾子,拉著幾節運煤的火車在鐵路軌道上疾馳而過。這不是虛構、誇張的荒誕劇,而是發生在1881年中國的真實一幕。放著方便快捷的蒸汽動力不用,而用最原始的畜力,馬拉火車像一個雜交的怪物,讓修路的英國工程師看呆了,看懵了。
  • 中國的第一條鐵路為什麼是馬拉的?
    從一八二五年第一條鐵路斯託克頓—達林頓鐵路在英國誕生迄今己近二百年歷史,火車的速度從初始的每小時二十公裡到現在高鐵的每小時三百五十公裡,世界發生了不曾預想的變化。當時世界一些率先進入工業化的國家正爭先恐後如火如荼地大興鐵路,而中國剛剛結束鴉片戰爭,震動全國的義和團運動平息不久,垂暮的清朝統治遭受著多重打擊,東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紛紛以各種方式向中國滲透。清朝庭殘餘保守勢力主導朝政抱守殘缺,認為火車阻隔車馬交通、震動祖宗陵寢龍脈敗壞風水,視鐵路火車為洪水猛獸。
  • 唐胥鐵路是中國建的第一條鐵路,不過不是中國人設計的!
    唐胥鐵路是中國建的第一條鐵路(不過不是中國人設計的)。話說1878年,正是清末同光年間,洋務運動搞得如火如荼,李鴻章主持的開平煤礦正式成立礦務局。礦務局總辦唐廷樞苦著臉對李鴻章說:開平的煤質量非常好,開採也容易,就是運出來太難了,需要僱人趕著牛車拉到蘆臺的河運碼頭,費時又費錢,應該學習洋人,修鐵路。
  • 唐山博物館工作人員步行考察唐胥鐵路全程(圖)
    考察團隊合影 記者 付衛崢 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付衛崢)9月28日,唐山博物館部分員工徒步9.7公裡,考察了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兩位先生均年屆古稀,但神採奕奕,說起這段鐵路來如數家珍。  2016年8月16日,唐山市政府市長丁繡峰主持召開了唐山工業博物館籌建工作會議,決定將位於大城山西麓的原城市展覽館改建為唐山工業博物館,並由唐山市文廣新局下屬的唐山博物館負責工業博物館的展陳工程。為深入了解唐山近代工業歷史, 9月28日,唐山博物館館長魯傑帶領部分員工徒步考察了唐胥鐵路。
  • 那些由唐胥鐵路衍生的老地名!有些現在還在用
    1881年,開平礦務局築成唐胥鐵路,次年又建起了唐山火車站。後來,一些街道漸漸沿鐵路兩側形成,並衍生出了許多與鐵路有關的地名。這些老地名有的現今仍在流使用,如雙橋裡、交大道口等。而更多的卻消失了,成為唐山歷史上的一種記憶。
  • 「馬拉火車」的秘密 - 深閱讀 - 人民交通網
    本刊記者 / 白曉娜《清史稿》中有這樣一句話:「(光緒)三年,有商人築唐山至胥各莊鐵路十八裡,是為中國自築鐵路之始。」和許多早期史料一樣,這樣的記載,能為歷史留痕,卻又在細節上失真。唐胥鐵路的確為中國自築鐵路之始,但其正式建設時間卻是1881年(光緒七年)。唐胥鐵路,是條不一般的鐵路。
  • 馬拉火車就算了,用人拉火車這個才真過分
    為了解決開平礦務局的煤炭運輸問題,李鴻章曾經上書慈禧太后,請求修建一條唐山至胥各莊的運煤鐵路。可是,因為慈禧太后的極力反對,修建鐵路一事最終擱淺。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堅決反對修建鐵路呢?這其中的原因確實令人哭笑不得。
  • 《讓子彈飛》馬拉火車竟真實存在,慈禧太后發明,曾在全世界盛行
    在電影《讓子彈飛》影片開頭有個鏡頭,馬邦德帶著夫人和湯師爺坐著火車邊唱歌邊喝酒,遭到張麻子一夥馬匪的打劫,而這輛火車居然是用馬拉的。很多人覺得這是導演姜文設計的橋段。其實不然,馬拉火車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還曾在全世界盛行。
  • 原來唐胥鐵路衍生出來的老地名有這麼多!
    1881年,開平礦務局築成唐胥鐵路,次年又建起了唐山火車站。後來,一些街道漸漸沿鐵路兩側形成,並衍生出了許多與鐵路有關的地名。這些老地名有的現今仍在使用,如雙橋裡、交大道口等,而有的已經消失,成為唐山歷史上的記憶。
  • 穿越百年鐵路發展史,你看到了什麼?
    但在籌劃開挖運煤河時,因胥各莊至唐山一段的地勢逐漸升高,當時條件所限不能開河。所以唐廷樞又經稟報李鴻章批准,修築唐山礦場至胥各莊的「快車馬路」與煤河銜接,這就打通了唐山至蘆臺、天津的運輸渠道。 1881年,唐山至胥各莊一線的唐胥鐵路正式鋪軌,成為中國鐵路的起點,唐胥鐵路全長9.7公裡,採用由英國進口的每碼30磅的輕鋼軌,軌距也採用英國標準。
  • 電影中馬拉火車的鬧劇並非臆想,真實歷史事件發生在1881年的中國
    然而電影中的馬拉火車的鬧劇並非胡亂編造,真實的歷史事件確實發生了,就在1881年的中國。馬拉火車這件怪事便出現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  影視劇中的馬拉火車馬拉火車之前,清廷已經被迫逐漸接受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影響,西學中用變法圖存的想法不僅產生在進步人士的腦海中,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勢力也不得不接受這些新技術、新事物
  • 唐圖講堂|精彩回放——一條鐵路與一座城
    這段全長僅9.67公裡、但採用了國際通用1.435米標準軌距的鐵路,是唐山人用自己的雙腳和智慧踩出的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一條鋼鐵大道。 11月28日下午,唐山市圖書館和路南區惠民道街道聯合開展了「一條鐵路與一座城」專題講座。講座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志強主講,吸引了200餘位讀者參與。
  • 詹天佑百年前修建的人字形鐵路,耗資700萬,如今變成了什麼樣?
    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營運鐵路線是英國在上海修的吳淞鐵路,清光緒三年(1876年)建成;唐山至胥各莊的唐胥鐵路是清政府聘請英國人監修、自己修建的第一條貨運鐵路,還不到10公裡長。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起初還用過馬拉車廂,因為清朝皇室擔心沿途的皇家陵園受影響。令人驚奇的是,晚清苟延殘喘的最後幾年內,居然自主設計、修建了一條舉世矚目的鐵路線,也就是廣為人知的京張鐵路。京張鐵路與號稱「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密不可分,作為總工程師,詹天佑因此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