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火車:誤傳的唐胥鐵路歷史
唐胥鐵路第一座鐵路橋王家河鐵橋。
這臺兩軸蒸汽機車是唐胥鐵路修建期間,在英國工程師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胥各莊修車廠員工利用鍋駝機等施工機具拼裝而成的。
1881年,開平礦務局修建的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唐胥鐵路通車後,清直隸總督李鴻章率幕僚乘車視察。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中國鐵路史》(曾鯤化著)中這樣寫道:「李鴻章乃奏請修築鐵路,以便運煤,經奉旨依議,並派礦務局工程師金達督修,正籌辦間,忽奉旨收回成命,蓋為守舊派所阻撓也。修路之議不成,礦務局乃謀開運河,東由胥各莊起,西至蘆臺。而自唐山煤井至胥各莊長約七英裡,地勢陡峻,不宜於河,遂復請修建輕便鐵路,又因朝廷禁駛機車,乃聲明以騾馬拖載,始得邀準,蓋實馬車鐵路也。」這就是唐胥鐵路又被戲稱「馬車鐵路」,「馬拉火車」被視為中國鐵路史上的一大奇觀的普遍說法。《交通史路政編》完全引用了曾鯤化的這一說法,而宓汝成編的《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引用了《交通史路政編》的說法,從此成為後來史學界公認的說法。
《中國鐵路史》又稱:「原以騾馬拖車……金達氏乃利用舊廢鍋爐改造一小機車……不意昧於世勢之言官連奏彈劾,謂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以致行車未久,即奉嚴旨查辦,旋被勒禁。後經幾許波折,始克取消前命,照常開駛。」這成為後人嘲笑清政府愚昧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一錯誤,這就要從最初國內外一些文章資料記載來分析。
對於唐胥鐵路的記述,很多文章資料多數來自於英領事商務報告和當時的一些報導。開平礦務局當時僱傭外國工程技術人員近10人,是這些機構和媒體的主要消息來源。1876年《英領事商務報告》記述「運煤需要修建一條鐵路,從礦區修至北塘河上的蘆臺,長約四十五英裡」。修築開平至澗河口鐵路,還只是唐廷樞的設想,但在英領事報告中已經認為是既定事實。1879年2月7日《捷報》報導:「星期三新報載:自開平煤礦至海岸修築鐵路之議業已打消。」當唐廷樞對自己計劃做出修改後,西方人歸結為這是清政府反對的原因。
1882年《英領事商務報告》這樣記述了金達提供的消息:「因煤質鬆軟,運河運輸顯然不宜。用鐵路直達裝船碼頭會便宜些,原本計劃修築鐵路,但因北京方面反對,只好作為罷論了。」金達這句話被認為是清政府反對修鐵路的重要依據。「第一座火車頭是在本地造的,行駛了幾個星期,沒有引起煩言。但不久便命令停駛,停了幾個星期。過些日子,又可以開行了,以後便一直在使用,直到從英國運來兩個車頭。」這裡金達並沒有介紹清楚火車被停駛的原因,但卻被人們認為是禁止機車行駛、用騾馬拉車的根據。
金達雖然是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但開平礦務局規定洋人不得參與煤礦的決策和經營管理,而且金達不會講中國話,開平礦務局設有翻譯處,「與洋人有交涉公事……均由翻譯傳語」,所以金達所講的情況有時不一定很準確。很多國外資料內容大多來自於金達提供的情況,所以被人們認為是非常可靠的,這就造成西方一些機構、學者掌握開平煤礦情況與實際不相符。
上面提到的美國雜誌文章:「直到1881年4月,清政府才勉強同意修建一條從胥各莊到礦地的鐵路。但有一個條件就是不允許火車行駛,必須由騾馬牽引在鐵路上進行運輸,所以該鐵路也被稱為馬車鐵路。」肯德《中國鐵路發展史》記述:「在(鐵路)開工之前,必須奉旨允準,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終於及時地奉旨允準……不幸的很,金達一到工地,剛剛接受訓令準備開工時,上諭忽又撤銷……清政府最後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允許自煤礦至胥各莊之間建築礦山鐵路。這條鐵路上的車輛擬用騾子拉曳。」這些說法都很類似,但都與事實不相符,既有引用資料不準確問題,也有西方對清政府的偏見問題。
在1882年初,唐胥鐵路即將正式投入使用時,曾發生一場由一份奏摺引起的風波,而這場風波並不是針對唐胥鐵路而來的。1882年1月24日(光緒七年十二月初三日)禮部右侍郎祁世長上奏《煤鐵礦廠開採恐滋流弊,請飭停止以養地利折》,認為「今若於該處(指灤州、遷安)設局開採,洩坤輿磅礴之氣,必非所宜。」在這些地方開礦,對於陵寢是否有影響,皇帝下諭旨讓李鴻章「詳查具奏,慎重辦理」。事情起因是1881年12月17日(光緒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李鴻章上奏朝廷調廣西候補知府吳熾昌任開平礦務局會辦。祁世長根據李鴻章的奏摺中「煤礦既辦有成效,附近鐵礦擬請設法一併開採,以資利用」提出反對意見。李鴻章讓唐廷樞按照皇帝旨意調查,在調查期間,開平礦務局煤礦、鐵礦部分停止了工作。而後李鴻章又讓道臺楊嘉善進一步核查,楊嘉善親赴唐山進行勘察,4月23日(三月初六日)把勘察情況稟報李鴻章,明確指出「唐山等處礦廠山川脈絡與陵寢並無關礙情形」,在這裡沒有提到與鐵路和機車有關的任何內容。開平礦務局唐山煤礦繼續生產,但鐵礦被皇帝下旨停了。
對於祁世長奏摺引起的風波,1882年春,天津一位英領事這樣寫道:「很可惜,在這些礦地進行的許多工作都暫時停頓下來了……李鴻章已奉命查報,同時當地工作已經部分停止了。」4月下旬《北華捷報》也登載了祁世長奏摺攻擊開平和它所造成混亂的新聞,「據金達說,那個風潮鬧得很大,幾乎把那個煤礦都搞垮了」。實際上被叫停的是鐵礦開採,並不是指煤礦生產停止了,更不是叫停火車行駛改為馬拉火車。1882年6月,在醇親王鼓動下,一批清政府官員來到了唐山礦,並在唐胥鐵路乘坐了火車。金達說:「人們不再談論騾馬的事,建好的馬廄也拆除了。」這裡金達所說的馬廄,應該是在胥各莊那邊建的馬廄,因為唐山礦井下運輸要使用騾馬拉礦車,所以不會把建好的馬廄拆除。6月,開平礦務局從英國訂購了兩臺機車,10月機車到貨並開始投入運行。
對於曾鯤化關於唐胥鐵路的說法,現在有些專家學者開始持懷疑態度。李國祁先生著《中國早期的鐵路經營》中說:「一般中國記載皆作開平煤礦興辦鐵路,曾經李鴻章奏準,後清廷惑於舊派阻撓,再令停辦。此說亦有啟人疑竇之處。」潘向明先生寫的《唐胥鐵路史實考辯》一文認為「清廷自始至終不曾幹涉過這條小鐵路的任何事情,甚至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至於鐵路建成初期之所以用騾馬拉車並在行駛機車後又一度停駛,則另有其原因,亦非清廷禁駛機車之故,且馬車鐵路也是世界鐵路史上的一種正常現象。」
通過以上史料推斷,唐胥鐵路是經過清政府批准修建的,並沒有遭到反對而停止,龍號機車開始運行後始終沒有被禁止,馬拉火車並沒有在唐胥鐵路上發生。
(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