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
「如果可以對四十年前初見故宮時的自己說一句話,您會說什麼?」近日,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對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任館長吳志華。他們二人,一人透過辦公室的窗看得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一個隔著護城河背後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角樓。在同一片晴空下,吳志華講述了自己與香港「故宮」的故事。40年前與故宮結緣
如今他在香港建「故宮」
吳志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1981年冬天,還是大一新生的他第一次到訪故宮。故宮宏偉的建築深深震撼了他,他感嘆:「太多歷史在這裡發生。」當時的他想像不到,這座宮殿會與香港有什麼聯繫。
2010年,《清明上河圖》(動態版)來香港展出,約60萬張門票,6天內銷售一空。吳志華說,這相當於每七個香港人中就有一人看展,而且看的時間還很長,有一個小時。「這也是我們想建香港『故宮』的背景。」吳志華說。
2015年9月,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副署長的吳志華陪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到北京參加活動,在與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閒聊時,初步有了在香港建「故宮」的想法。當時吳志華不敢發聲,「覺得不可能」。
2015年底,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書面請求。吳志華參與了博物館最初的設想、籌建工作。2019年,吳志華正式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任館長。
香港「故宮」不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分館」
如今,方鼎形的香港「故宮」正在建設中。吳志華表示,這個建築既有現代感,也有傳統文化的元素,與展覽要表達的「用現代眼光演繹傳統元素」相符合。
目前,香港「故宮」已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80餘萬件藏品中挑選了879件,將在開館時,以借展的形式與香港市民見面。「未來每年可能都有70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在這裡。」
吳志華親自參與了藏品的挑選工作,他說:「挑選的標準不只有精品,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文物都要有一個故事,使觀眾立體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因為它們代表著最好的中國傳統文化。」
籌備過程有困難
香港「故宮」的建設團隊現在只有60人左右,一個人要承擔兩三個人的工作。
談到籌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吳志華告訴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黑暴」期間道路封鎖,建築材料無法運輸,就研究海運;擔心有人來工地搞破壞,就把建築外面的牌子拿了下來,讓大家不知道這裡是香港「故宮」;新冠疫情期間,就做好防疫檢查方案,確保工地沒有確診病例。「現在回過頭來看,建設過程中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把這個不容易的工程持續,個人感覺更開心。」日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接受採訪說,她有信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明年6月底前成功開展,這也是她特首任內最大的心願。吳志華雖然感到「壓力很大」,但仍有信心,全力以赴。
吳志華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世界各國的民間文化交流很重要,香港可以把中國文化帶到世界,把世界文化帶回中國。「我們要告訴其他國家的人民,中國人不是封閉的、不是落後的、不是專制的,不是西方媒體口中描述的帶有偏見的形象。我們願意和其他國家交流,這也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記者/莊勝春 主編/張宗堯
編導/郝薇 王子桐 金竹音 鄧倩
編輯/王洪春 譚瑤 孟柯言 王瑄
視頻/張瑩 技術/範宏遠
導播/潘國華 傅迎鈺 視覺/於江 王少華
統籌/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