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巴黎聖母院》那部電影,我一直嚮往著聖母院和法國女郎

2021-01-09 朗墨運轉一乾坤

但凡慕名而去的地方,或多或少總有失望的成分。我來到巴黎,想找一找漂亮女郎,拍幾張時髦浪漫的照片,但無論坐在車裡,還是走在路上,雖然隨時搜索著目標,卻大失所望。在花都巴黎,居然連一個心目中的法國女郎也搜不到。只看見一位黑人,雞啄米似的邊走邊點頭,也許耳朵裡塞著MP3,裡面響著黑人搖滾?

既來之,不拍幾張照片好像很虧似的,只好胡亂抓拍幾個街道上的女人,作為巴黎的留念,只可惜拍到的幾位「模特」比我們車上那兩位抽菸「女郎」也強不到哪兒去。那兩位,一位臃腫矮胖,一位骨瘦如柴,全都一個毛病,一下車立刻點菸,貪婪猛吸,好像再不趕緊抽兩口就要犯菸癮死過去似的。

沒漂亮女郎就缺了浪漫之美,巴黎的魅力起碼少了一半。當然,也許我抓拍的不是時候,大天白日,女郎們可能全都貓在家裡睡美人呢。必得挨到天擦黑,才爬起床來,開始梳妝打扮,直待黑淨了之後,這些「夜行貓」大概才一個個鑽出來,去夜總會,酒吧間嫵媚風流,豔驚四座。

當年電影《巴黎聖母院》裡那座大鐘,以其巨大給我留下了了深刻的印象。據說鐘聲可響徹全巴黎。北京的鐘樓也起著同樣作用,我上去過,那上面的大鐘比巴黎聖母院的還要大好幾倍,但名氣卻小得多,這就是文學和影視的影響力和作用。

終於來到了巴黎聖母院,這座教堂的正面與其它教堂都不一樣,不是高聳的塔尖,而是兩座塔樓,教堂正面的高與寬之比恰等於0.618,即「黃金分割比例」,這個比例在西方建築史中成為鐵律。不僅如此,黃金比在美術、攝影中,甚至在達·文西畫的人體比例圖中都作為最基本的比例。而教堂的側面卻又不同,無數多的塔尖同時指向藍天,似乎在向蒼穹發出無數問題。

我卻看不到那座大鐘,只知道那座鐘就在塔樓的那兩個狹長的窗戶裡面,只能用想像力填補視力了。

巴黎聖母院內收藏了重要油畫、雕塑等藝術品,著名的油畫要數Jean Jouvenet於1716年所作的《聖母往見日》,位於聖吉約曼禮拜堂的西面牆上,是一幅十八世紀的傑作,也是罕見的巴洛克風格祭壇遺蹟。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的畫家Jouvenet 是與尼古拉·普桑同時代的畫家,在這幅《聖母往見日》中也可以看出普桑的影響。

《聖母往見日》

著名的油畫還有《五月》系列,畫作創作於1630年至1707年間,是巴黎金銀匠人同業會向藝術家訂購,於每年五月一日獻給巴黎聖母院。創作畫作的藝術家多來自當時的皇家繪畫和雕塑學院。這系列畫作平均高約4米,故稱《五月》系列巨幅畫作,位於教堂顯要位置,諸如中殿拱廊、祭壇、十字架橫木、祭臺間周圍的迴廊及禮拜堂內,以便讓公眾欣賞。

《五月》部分畫作

這項傳統一直持續到1708年同業會解散,巴黎聖母院共收到了76幅《五月》系列畫作。其中的五十多幅於1793年被轉移到了羅浮宮和小奧古斯丁博物館,五至六幅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遺失,目前仍藏於巴黎聖母院的僅剩13幅,位於中殿禮拜堂。

巴黎聖母院的標誌性雕像便是位於教堂中與大堂十字交叉的耳堂中的聖母雕像。自十二世紀巴黎聖母院建成之初,便專門在這裡設立了聖母祭壇,這也是巴黎聖母院內37個聖母像中最知名的一個。雕像在十四世紀中期完成,於1818年轉移至聖母院。

雕像《巴黎聖母》

法國作家於思曼曾在小說《大教堂》中提及這座雕像。「剛剛好的美,又有一些奇怪,她幸福的笑容綻放在憂鬱的嘴唇上!」同樣是作家的保羅·克羅代爾在1886年的聖誕節,第一次見到這座雕像,被大理石上的銘文所觸動。在其小說(Ma conversion)和《燦爛的臉龐》(Visage radieux)中都有提及這段經歷。

數百年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藝術品和文物的重要收藏地,巴黎聖母院之於人類文明已超出了建築的物理意義,在藝術的高度上它亦對後世影響深遠。

觀賞了巴黎聖母院的藝術品和文物,還是不枉此行的。(圖片來自網絡)

文/先周

相關焦點

  •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那些電影中出現的巴黎聖母院
    目前預計修復至少需要8—10年時間,可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還是當年的巴黎聖母院嗎?但在世界上,有一件東西能對抗時間,讓我們仍能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模樣,那就是電影。接下來,巴塞君就帶大家遊歷那些電影中出現的巴黎聖母院——01《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儘管巴黎聖母院原只是宗教場所,但現在卻象徵著巴黎的某種浪漫氣質。就像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用浪漫主義的方式,讓人們再次重視、感受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之美。
  • 所幸有這些電影,留住了巴黎聖母院的容顏和魂魄
    這句出自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的臺詞,一語成讖。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18時左右,法國著名地標、哥德式建築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熊熊大火導致哥德式尖頂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玫瑰花窗也因高溫被毀壞。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為這場大火心痛不已。在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筆下,巴黎聖母院是「偉大的石頭交響樂」。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住著一個與世隔絕、相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難之際救下吉普賽女郎的故事。這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佇立在巴黎市區的中央,在艾菲爾鐵塔未建成的時候,是法國巴黎的地標式建築和巴黎的象徵。相信許多人了解巴黎聖母院也是從雨果的書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開始的,這部書的傳奇和精彩使得許多人從小就埋下了好奇的種子: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裡是否真的有一個駝背又醜陋的敲鐘人?那位美麗動人的吉普賽女郎還在嗎?
  • 名著推薦:《巴黎聖母院》
    昔日裡的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凌晨,一場大火將巴黎聖母院燒成灰燼。一位民眾悲痛至極的說:上千年的歷史被抹去,巴黎就像死去了一樣。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它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維克多·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部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
  • 法國著名的名勝巴黎聖母院的大火熊熊
    即使沒有讀過書,但也看過電影《巴黎聖母院》。美麗的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道貌岸然,蛇蠍心腸的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英俊瀟灑如太陽神但卻內心卑劣始亂終棄玩弄女性的衛隊長,還有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的形象讓人記憶猶新。而巴黎聖母院更是引起人們的嚮往。小說中,雨果用很長的篇幅描寫了巴黎聖母院的外觀和內在建築。
  • 穿越歷史,欣賞經典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第一幕從《大教堂時代》演員的聲音很嘹亮有著巴黎建築群所描寫出史詩般的感覺,再加上演唱者葛林果的外貌俊朗稜角分明,很符合一個法國行吟詩人的浪漫氣質,使開場的演出很讓人的眼睛為之亮起來。然後是《非法移民》的片段,突出無家的遊民的真實寫照。演繹了強烈美麗與醜陋的對比,看到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
  • 悅讀| 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但《巴黎聖母院》永在!
    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8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遭焚毀,這是全人類的不幸。「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那個單詞不知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是否還留在教堂的牆角上。5分鐘了解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斯德島的東南端。斯德島被譽為巴黎的頭腦和心臟,是宮廷、司法和宗教的中心。
  • 想要了解音樂劇,那就讓鐘樓怪人給我們講,發生在《巴黎聖母院》
    大家好啊,我是小贏。提到巴黎聖母院,大家應該很可惜19年發生的那場火災燃燒了它,畢竟它是著名哥德式建築之一,又有著一定的歷史。雖然它是一座宗教建築,但是它也是集合了大家的智慧,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那今天就讓我們聊聊關於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劇吧!
  • 銀幕上的巴黎聖母院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這是經典愛情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一句臺詞。15日,舉世聞名的巴黎聖母院差一點因大火消失。未來將是漫長的修復工程,到巴黎的遊客只能看到包裹在腳手架和幕布裡的建築輪廓,教堂全景和標誌性尖塔或許只能存在於影視作品和遊戲中……一部名著無數改編巴黎聖母院不同於艾菲爾鐵塔和羅浮宮之處,在於世間有一部以它來命名、專門以它為舞臺和背景展開的文學巨著——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我很高興在這給大家講巴黎聖母院和《巴黎聖母院》,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到真正的巴黎聖母院,這是我走過的第一步,因為我去法國看到巴黎聖母院之前已經讀了漢譯的小說譯本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漢譯本。對我來說是先有小說,再有建築,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有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時候腦子裡的印象就是雨果的那部小說,給我一種想像,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說揮之不去。
  • 巴黎聖母院至少有一半的魅力是來自於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小說!
    巴黎聖母院至少有一半的魅力是來自於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小說。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敲鐘人卡西莫多。是雨果給這個石頭的建築注進了血液和靈魂。 今天是到法國唯一的一個雨天。巴黎聖母院需要排隊進入,他和許多中世紀教堂一樣,今天依然在正常使用,很多人進來,在門口的盆前蘸聖水,點在額頭上,然後在胸前畫一個十字,還有人在祭壇前點一支蠟燭,然後靜靜地坐下來。巴黎聖母院位於6 Parvis Notre-Dame - Pl. Jean-Paul II, Paris。這裡交通便利,乘地鐵或公交來這裡都可以。
  • 走近法國 | 不朽的經典 — 巴黎聖母院
    》,維克多·雨果,1831年在巴黎聖母院被肆虐的大火部分吞噬整整一年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講話,再次感謝所有曾於昔日搶救這座大教堂和今天重建這座大教堂的人。4月15日是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一周年的日子。我們依然記得中國人民和政府從災難次日就做出的諸多聲援行動!我們非常高興地歡迎兩位中國專業人士來到巴黎聖母院的修復現場,他們將在此與法國團隊並肩工作數周!
  • 被雨果拯救的巴黎聖母院,和它被侮辱的歷史-虎嗅網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全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遺產之一,多年以前,雨果在大革命的歲月書寫了巴黎聖母院的美麗容顏,而今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達遠去,巴黎聖母院的塔尖也毀於一旦。但這並不是巴黎聖母院歷史上最大的劫難,這座哥德式建築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傷痕史。
  •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這是什麼梗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
    這座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絕美建築,除了是法國文豪雨果《巴黎聖母院》的「主角」之一,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常客」。時光網訊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有著超過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因為一首交響曲,貝多芬和拿破崙鬧掰了231年前的法國大革命,讓統治法蘭西半島幾個世紀之久的君主制土崩瓦解。肇始於康德的理性精神,加上狄德羅、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一眾百科全書派的啟蒙浸潤,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 雨果《巴黎聖母院》優美句子 《巴黎聖母院》對卡西莫多的描寫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巴黎聖母院:法國的原點與雨果的沉思
    不過從那天起,巴黎城市的發展就一直是以西岱島為原點做圓形輻射拓展。巴黎聖母院的大部分是在1260年完工的,但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它經常被修改和增建,以符合當時國王喜歡的風格。到了十五世紀,巴黎城內擁擠著年代、樣式、大小各不相同的幾十座教堂鐘樓,但巴黎聖母院依然無可替代地作為巴黎的中心屹立在西岱島上,接受著巴黎人以及整個法國人的祈禱。
  • 巴黎聖母院歷史的瑰寶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法國有巴黎聖母院,我記得高中時讀過雨果's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後來一部同名電影被介紹到中國,這使我對巴黎聖母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參觀這座古老的教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種興奮和崇拜的感覺。
  • 布魯諾·佩爾蒂埃《大教堂時代》,巴黎聖母院之殤!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闡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拉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埃斯米拉達。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著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因為一首交響曲,貝多芬和拿破崙鬧掰了231年前的法國大革命,讓統治法蘭西半島幾個世紀之久的君主制土崩瓦解。肇始於康德的理性精神,加上狄德羅、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一眾百科全書派的啟蒙浸潤,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法國人民心中燃起的革命之火,也給宗教的象徵巴黎聖母院改了名字——「理性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