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乘說易六十四:說既濟

2020-12-21 談詩說文

【說既濟】

行過乎儉,可以矯世厲俗,有所濟也。易之《序卦》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既濟卦,離下坎上。辭曰: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濟者,濟渡之名;既者,皆盡之稱。萬事皆濟,若小者不通,則有所未濟。小者尚亨,則大者無憂。大小剛柔,各當其位,皆得其所。當此之時,非正不利,但人皆不能居安思危,慎終如始,故戒以今日。既濟之初,雖皆獲吉,若不進德修業至於終極,則危亂及之。

既濟,事之既成也。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相應各得其正,故為既濟。六爻皆正,所以利於貞也。故既濟雖初吉,終為未濟所亂。此雖聖人警戒之辭,亦理數之自然。此所以示眾生者,是過而能濟者,當有居守之仁,否則終必生亂也。此易之警眾生守仁之辭也。

既濟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濟之道,初吉終亂,故君子思其後患,而豫防之。思患而豫防之,治不忘亂也。凡人之用莫大於火,而火常生患。善濟火者莫如水,常儲水以防火,則其患亡矣。又水在火上則水火有相濟之功,而其終也有相剋之患。是為水能滅火,火亦能幹水。思其患而豫防,則相為用而不相為害。以此推之天下事,莫不皆然也。此所以示眾生者,所謂防患於未然,故誡眾生當存有備無患之心也。

既濟卦初九曰:曳其輪,濡其尾,無咎。初九處既濟之初,體剛居中,是始欲濟渡也。始濟未涉於燥,故輪曳而尾濡,但志在棄難,雖復曳輪濡尾,其義不有咎。且初九當濟之初,守正而不輕進,故有曳其輪之象。坎為狐,初在一卦之後,又有尾象。狐必揭其尾而後濟,濡尾則不掉,不速濟也。以剛在下,有濡其尾之象。故能徐進而不躐等,無咎之道也。

《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始濟未涉於燥,故輪曳而尾濡也,雖未造易,心無顧戀,志棄難者也。其為義也,故無所咎也。「曳」者,欲行而未進之象也。所以初九方行於險,未畢濟者也,故「無咎」。然曳輪則車不前,濡尾則狐不濟,故既濟之初,謹戒如是,則無咎矣。此所以示眾生者,無事不忘有事,防之於初,則不至於終亂。所以能義無咎者,是為得慎始之義也。故讀易者,當知此誡也。

既濟卦六二曰: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居中履正,處文明之盛,陰之光盛者也。然居初、三之間,而近不相得,上不承三,下不比初。夫以光盛之陰,處於二陽之間,近而不相得,故見侵也。「婦」者,以明自有夫,而他人侵之也。茀,首飾也。夫以中道執乎貞正,而見侵者,眾之所助也。處既濟之時,不容邪道者也。時既明峻,眾又助之,竊之者逃竄而莫之歸矣。量斯勢也,不過七日,不須己逐,而自得也。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二以陰柔中正應之,必有小人慾為離間而竊其茀者。二得中道,故安然不尋逐之,惟勿逐乃七日自得,逐則失中道而弗得矣。故辭曰勿逐二字,即思患預防之妙。「以中道」者,不須追逐而自得者,以執守中道故也。所以不失其中,則濟世之具在我。此所以示眾生者,所謂邪不勝正,能守中居正,則雖有外侵必得眾助,故不足為患。故守正之德,居中之仁,易之所以昌之者。

既濟卦九三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高宗者,殷王武丁之號也。九三處既濟之時,居文明之終,履得其位,是居衰末,而能濟者也。高宗伐鬼方,以中興殷道,事同此爻,故取譬焉。高宗德實文明,而勢甚衰憊,不能即勝,三年乃克。勢既衰弱,君子處之,能建功立德,故興而復之。小人居之,日就危亂,必喪邦也,故曰「小人勿用」。

高宗,殷中興之君。鬼方,北方國也。高宗嘗伐鬼方,三年而後克之。在既濟之家,而述先代之功,以明周因於殷,有所弗革也。必三年而後克,言其不輕濟也。然既克之後而用小人,則除一亂又生一亂矣,故戒以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師至三年,師老財匱矣,故兵不可輕用也。然且三年克之,困憊甚矣,況剛明未必如高宗者乎,況可用小人以窮兵黷武殃民賊國乎,奈何不思患而豫防之也。此所以示眾生者,亂生而用兵,不若制其亂而令其不生,所謂治患不如防患也。一如人之病,皆病發而治之,卻不知未發而防之,是人皆推崇治病者,卻不信治未病者也。是為病未發而未見,故不信耳,然病發而治,為時已晚矣。眾生皆知其理,惜不知其用,是其智不及而固其見,故不信未病之示也。故易以既濟卦誡之,以高宗伐鬼方以警之,都易者當明其意也。

既濟卦六四曰:繻有衣袽,終日戒。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六四處既濟之時,履得其位,而近不與三五相得,如在舟而漏矣。而舟漏則濡溼,所以得濟者,有衣袽也。鄰於不親之境,而能得全者,終日懷戒也。此爻承伐鬼方三年方克,故旅人勤勞,衣服皆敗,鬼方之民,猶或寇竊,故需「終日戒」也。此言當既濟之時,六四以柔居柔,以預而知戒者,故有衣袽已備,終日不忘戒懼之象。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亂生於治,疑禍患之將至也。疑即是思患預防之思。故懼其侵克,有所疑故也。此所以示眾生者,雖已克危,然不可懈怠,當時時存防戒之心,所謂居安思危,預防止患也。

既濟卦九五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牛,祭之盛者也。禴,殷春祭之名,祭之薄者也。九五居既濟之時,而處尊位,物既濟矣,無物可及也。其所務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於修德。九五履正居中,動不為妄,修德者也。苟能修德,雖薄可饗。假有東鄰不能修德,雖復殺牛至盛,不為鬼神歆饗;不如我西鄰禴祭雖薄,能修其德,故神明降福 。

國之常事而殺牛者,非時;特殺而祭,以求福者也。小人以為禴祭常事,不足以致福,故以非時殺牛而求之,而不知時祭之福,不求而大來也。人之情,在難則厭事;而無難之世,常不能安有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神明饗德,能修德致敬,合於祭祀之時雖薄降福,故曰時也。「吉大來」者,非惟當身,福流後世。此明鬼享德不享味也,故德厚者,吉大來也。故九五以坎中剛正之實德而享受之,曾不費力,猶如禴祭,雖有其德,苟無其時,不能致此。雖有其時,苟無實德,亦不能致此也。故思患預防之旨,則在以誠不以物中見之。此所以示眾生者,修信德以祭神鬼,是見誠也,非見形也。能受鬼神之福者,在於修德。若己德不修,雖殺牛以祭,神鬼不領其情也。所以修德之要,正易之所以誡之也。

既濟卦上六曰:濡其首,厲。上六處既濟之極,則反於未濟。若反於未濟,則首先犯焉。若進而不已,必遇於難,故濡其首也。既被濡 首,將沒不久,危莫先焉,故既濟之極,坎險之上也。而以陰柔處之,故有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其危厲可知。行者不戒,危之道也。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首既被濡,身將陷沒,故難久長者也。以陰柔居險之極,在濟之終,所謂終止則亂,是不能思患預防者也。如渡水而濡其首,其勢危矣。所謂處高居盛,必當復危。上六處既濟之極,既濟道窮,則之於未濟,之於未濟,則首先犯焉。所以過惟不已,則遇於難,故濡其首也。首既濡,其將沒不久,故危之莫盛焉。此所以示眾生者,物極必反,處極必覆,若不能防患於未然,冒進而不知危歷之所在,其勢之危則在必然。讀易者,當懷此戒懼之心耳。

相關焦點

  • 【道說推背圖】之十三丙子水火既濟
    道說《推背圖》第十三象——丙子,離下坎上,這是既濟卦,水火既濟。原文很簡單,是一首預言詩,但卻蘊含了比較重要的歷史信息。
  • 易乘說易五十五:說歸妹
    兌為少陰,震為長陽,少陰而乘長陽,說以動,嫁妹之象也。婦人謂嫁曰歸,此卦名歸妹,以妹從娣而嫁,謂之「歸妹」。古者諸侯一取九女,嫡夫人及左右媵皆以侄娣從,故以此卦當之矣。不言歸侄者,女娣是兄弟之行,亦舉尊以包之也。妹從娣嫁,本非正匹,唯須自守卑退以事元妃。若妾進求寵,則有並後兇咎之敗,故曰「徵兇,無攸利」。故男女相從以正則吉。今上動下悅,以說而動,恣情縱慾者也,所以兇。
  • 《周易》;水火既濟,君子防患未然——既濟卦第六十三
    既濟卦位於小過卦之後,《序卦》言道:「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小過善補就能成功渡過彼岸,小過之後,情勢發展將向圓滿之境發展,再漫長的事物也會告一段落,終會有所成功。既,就是成功、完成的意思;濟,便是渡河的意思,此卦提示君子如何渡過象徵困難和障礙的河川,去濟成所願、濟困就窮、撥亂反正、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而成就大業的道理。既濟,可以理解為事業的成功和終止,這一哲學概念是易經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凡事有始必有終,有涉必有濟,有因必有果。
  • 水火既濟金榜題名,謀望亨通
    水火既濟是周易裡的六十三卦。水在上,火在下,為既濟;水在下,火在上,為未濟。周易智慧就在於一個「中」,不偏不依,從上爻到五爻都是慢慢變好。到了第六爻,就出現盛極成衰。有一種八字,天幹為水,不雜火, 地支為火,不雜水者,此種格局構成了一種特殊的格局——水火既濟。八字命理主要分析其五行的生克,以日主喜用為吉。任何格局,名稱來定義一個八字,都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不代表這個八字的好壞,不代表吉兇富貴的。
  • 易乘說易五十八:說巽
    【說巽】旅寄於外,而無所容,則必入矣。《序卦》曰:旅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卦,巽下,巽上。辭曰: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巽,入也。一陰伏於二陽之下,其性能巽以入也,其象為風,亦取入義。風既相隨,物無不順。君子,謂遁乾也。巽為命,重象。巽為號令,兩巽相隨。法教百端,令行為上,貴其必從。隨,相繼之義。命,風象。申命,隨風象。行事,即行其所命。三復申戒,然後見之行事,則民曉然於吾意之所在而易從也。所以古之為令者,必反覆申明之,然後事必行。此所以示眾生者,凡事必三令五申,然後行之。若無申令而行則必亂,申令而不遵者必懲,此君子所以治國也。
  • 南懷瑾:水火既濟
    在《易經》卦名當中,水火是既濟,既濟是好的;顛倒過來火水就未濟,未濟是不好。那麼,什麼是水火既濟呢?我們看到做飯燒茶,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燒,就是好的。火在上面燒,水在下面毫無用處,這個是很簡單的物理,要懂得。所以,諸位修道打坐,上面的頭腦「嗡嗡」地發熱,紅光滿面,心思不定,妄念不斷,就是火在上面,水在下面,這是氣虛。所以老子講,「虛其心,實其腹」,這就是火下降了。
  • 《水火既濟 萬象包羅》創作隨想
    記得在我上五年級的時候,鄰居五姑媽來家裡串門,說青島市有家工廠的技術員會畫畫,給德國技師畫像,活靈活現,廠長特批這個技術員可以陪德國人一天吃一頓餃子。我的天,一天一頓,就跟天上的神仙一個樣!我問,要是我也學畫畫,是不是以後也能天天吃餃子?五姑媽盯著我看了一會兒,說:「能吧,能!」於是,我就在心裡許下了宏願,當畫家,畫畫,一天吃一頓餃子!
  • 解析《周易》既濟卦的象辭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水」能滅「火」,如今卻在「火」上,而名又為既濟,可見其不是取「水」和「火」的屬性,而是側重「水」與「火」的功用,「水」的功用在於能潤下,「火」的功用在於能炎上,一下一上成交濟之象,這就是在取「水」與「火」的功用。
  • 濟涉用的是船,為什麼在既濟卦初九爻卻提到了車?
    這是既濟卦初九爻的爻辭。既濟是說明已經得濟,而得濟必然要用到的交通工具是船,而初九爻的爻辭卻講「曳其輪」,而輪卻是車的標配,而不是船的標配。此處講標配,是說明車不能沒有輪子,因為沒有輪子,就不會有車的功用;船也可以裝輪子,但沒有輪子的船,並不影響船的功用。用車是說明在走陸路。
  • 既濟卦:水火交融,濟渡已成
    既濟卦:序卦傳之六十三卦。序卦傳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既,意思就是已經,濟,意思是渡河,止,完成。既濟卦,上坎下離,坎為水離為火,故曰水火既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水得火則不寒,火得水不燥,水火交融,故能既濟。坎為雨,離為日,雨過而日出。坎為月,離為日,月隱而日出。
  • 易乘說易五十一:說鼎
    革既變矣,則制器立法以成之焉。變而無制,亂可待也。法制應時,然後乃吉;賢愚有別,尊卑有序,然後乃亨,故先「元吉」而後乃「亨」。鼎者,器之名也。自火化之後鑄金,而為此器以供烹飪之用,謂之為鼎。亨飪成新,能成新法。然則鼎之為器,且有二義:一有亨飪之用,二有物象之法,故《彖》曰「鼎,象也,明其有法象也」。
  • 《周易》既濟卦:事物已成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既濟是完成的意思,既濟卦也就是對於事物已成階段的指導。事物已經完成的階段,接下來對應的就是需要守成的狀態。任何事物,也都是在既濟和未濟的循環過程中。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拉著車輪,沾溼尾巴,沒有過錯。初九爻給人的啟示,在守成的階段會有一些小的問題,也許是來自於個人的小失誤,這些都沒有什麼過錯。
  • 記憶力不好的人,也就是健忘,注意四個方面,了解「水火既濟」
    記憶力不好的人,也就是健忘,注意四個方面,試試「水火既濟」。現在很多人、甚至是年輕人,都會說自己「記心」不好,經常轉眼就忘了前面的事情,對工作和生活造成較大的困擾。我們所說的「記憶力」,在中醫看來,主要和兩個臟腑關係密切:一是「心」,因為心藏神;一是腎,因為腎主志。這個「志」字,繁體字寫作「誌」,也就是「記得」的意思。
  • 看故事學易經第63卦水火既濟——陰陽和諧
    既,已經;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但終將發生變故。既濟卦代表一件事情的完成,但並非整體的結束。所以,每當一件事情完成的時候,都要提高警覺,遵循正當的途徑,採取正當的手段,隨時做好必要的調整,才不至於產生「初吉終亂」的後果。
  • 白話講易經,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卦,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小過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想要渡過河流,必須以舟渡河,既是已經,濟是成功,既濟就是已經成功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既濟卦,它將會教給我們如何能夠守成。來看一下既濟卦的卦象,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離卦,離為火,所以既濟卦的全名就叫做水火既濟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水在火上,代表烹飪,是成功之後的享受,但是如果水傾倒了,又會把火熄滅。君子從這種現象中得到啟迪,認為不能沉迷在成功裡,要考慮日後會到來的種種問題,預先想好解決方案,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 《易經》既濟卦:處在吉祥的時候,也是衰敗的開始,應知守成之道
    既濟卦為《易經》第六十三卦,卦象為坎上離下,坎為水,為險陷,離為火,為明智,所以是水火既濟。就卦義而言,既濟卦為舟楫濟川之卦,有陰陽配合之象。上坎下離,中存離坎,有日月之明存於其中。水在火上,下發其焰,鼎沸物熱,事無相違。
  • 季布卜得「水火既濟」卦,與高祖相遇
    今天介紹「水火既濟」卦。「水火既濟」是季布在周家潛藏,卜得之,遂遇高祖也。一般佔卜要用三枚銅錢,比較複雜,其實對於初學者就用一枚銅錢。有字的一面朝上,畫一條長線「——」,有字的一面朝下,畫兩條短線「— —」一共拋出六次,第一次畫在最下面,稱為「初爻」,第二次畫在初爻之上,稱為二爻,以此類推,最後一次稱為「上爻」。
  • 解密《易經》第63卦水火既濟卦:大成若缺,更好地把握成功!
    第六十三卦 既濟 水火既濟 坎上離下(既濟卦 卦象水上火下 卦畫坎上離下)原文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譯文 既濟卦:柔小者也能亨通,佔問吉利,開始吉祥,稍有不慎,最後混亂。原文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象曰: 曳其輪,義無咎也。
  • 檀道濟:我就是《三十六計》的作者,「自毀長城」是我說的
    唐太宗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其實何止是興替呢?歷史可以告訴未來,因為如果你認真研讀歷史,你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秘密:歷史竟然一直再循環重複,而且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後來者如果能真正吸取經驗教訓,那麼我們就可以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再現漢唐盛世。對於個人來說也是一樣,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取歷史人物之長處,避免其失誤。才能創造出即使平淡絕不平庸的人生。
  • 《易經》川卦、既濟卦、未濟卦與涉水渡河有關嗎?
    既濟和未濟確與濟水渡河有關,可能從最原始的意義上講,既濟就是指渡河剛剛成功,未濟就是指渡河尚未成功。但是,這兩個定義並不能反映出這兩個卦象的全部含義,卦象的意義並不僅限於這兩個定義所包含的內容。既濟卦離在裡坎在外,離為少陽卦,它代表小陽行健。坎為少陰卦,它代表重重陰氣圍困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