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金線」串起散落遺產點「珍珠」——山東加快推進大運河...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濟南7月28日電(記者孫曉輝)盛夏時分,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的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3D影視展廳內,現代聲、光、電技術復原千年場景——從濟寧到臨清的古運河河道上,過往船隻像爬樓一般,沿著31道大小閘門向上緩慢攀爬,最終翻過水脊,匯入海河。

  「遺址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讓人既能領略文物的滄桑,又能領略當年工程的宏大。」前來參觀的遊客李波說。

  據汶上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白佔德介紹,南旺分水樞紐是大運河全線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臟工程」,在規劃、建築和管理等方面代表了17世紀世界工業革命前土木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正是因為它的存在,確保了明清兩代大運河連續500多年暢通無阻。

  「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在清朝末年荒廢,為了更好地做好南旺樞紐闡釋和展示工作,充分體現大運河南旺『水脊』的特點,汶上縣近年來在對文物進行優先保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展示,因此決定打造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白佔德說。

  從著名的臨清鈔關、鰲頭磯,到光嶽樓、山陝會館,像南旺樞紐這樣的歷史遺存,目前在大運河山東段沿線並不鮮見。

  作為歷史上通行條件最困難、維修保護工程技術最複雜、最巧妙的著名河段,大運河山東段代表了中國大運河的技術成就。

  運河沿線的德州、臨清、東昌府、濟寧、臺兒莊,都曾是歷史上交通轉輸和貿易的重鎮,積澱了深厚的運河文化,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運河沿岸各個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景色,如果把運河比喻成一條項鍊,那麼這些文物古蹟就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只有把這些珍珠串起來,才能從整體上呈現運河文化。」聊城大學運河研究院院長李泉說,由於大運河濟寧以北段斷航等原因,大運河山東段眾多的遺存目前呈現散落狀態。

  為了串起散落的歷史文化遺存,山東在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後著手打造「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

  據山東省文物局副局長周曉波介紹,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建設規劃將以大運河山東段8段河段、15處遺產點為中心,充分研究運河遺產的文化內涵特點,在尊重歷史、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以創新思路進行編制,以激活運河文化遺產潛力,展示大運河實際情況。

  「大運河申遺不是目的,而是加強保護的手段和途徑。」周曉波說,合理利用是對大運河最好的保護,大運河山東段的「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規劃,就是通過遺址公園、博物館展陳、運河小道、展示平臺等各種方式手段,有效提升和展示大運河遺產的歷史、科學、文化價值。

  目前,山東已經打造出像汶上南旺分水樞紐考古遺址公園、臺兒莊古城、德州南運河段等一批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亮點工程。

  「從長遠來看,大運河的全線通水復航將更加有利於運河沿線歷史遺存的『串珠成鏈』,雖然很艱難,但我還是很期待那一天。」李泉說。

相關焦點

  • 再現流淌的文化史詩——山東加快打造「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
    山東濟寧市民李興廷說。濟寧號稱「運河之都」,處處流淌著深深的運河記憶。竹竿巷位於濟寧大運河南岸,當年漕運繁盛時,南方的漕糧船帶來了大量的南方竹子,巷名由此而來。竹藝,仍是許多人堅守的傳統手藝。57歲的黃振一家在竹竿巷經營竹子、竹器已有三代,他從事這一行當有40多年。「我主要加工一些建築材料,大小竹竿多用於建築工地。
  • 大運河串起美麗人文風光
    河北旅遊食品網 故城深挖大運河文化助推全域旅遊 大運河串起美麗人文風光 大運河風光旖旎、董子文化園優美別致、綠康德國農莊瓜果飄香……金秋時節,在故城縣,一處處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近年來,故城縣以運河為靈魂、以綠色為主線、踐行新發展理念,突出「文化」和「旅遊」,以文化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方向,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加速推進全縣域文旅項目建設和文旅產業發展,做精做靚做響獨具故城地域特色的文化和旅遊品牌。
  • 【聚焦】我區精細謀劃 集思廣益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聚焦】我區精細謀劃 集思廣益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2020-11-28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完善目標管理及評價機制、表彰獎勵機制、資金保障機制,確保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協調推進。   運河沿線縣(市、區)應立足歷史傳統,加快推進特色文化名鎮名村、文化景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全市各縣(市、區)要加快培育優勢產業,形成各具特色、景觀小品相映、一帶多珠、遍地開花的全域旅遊產業格局。  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整合地域特色文化產業,借鑑吳橋雜技大世界的實踐做法,加快推進滄州武術文化小鎮建設,挖掘整合好滄州武術資源,形成雜技與武術並驅的互動格局。
  • 探尋大運河山東段五市:臺兒莊段被稱「活著的運河」
    大運河山東段流經山東省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5市,全長643公裡,是申遺工作中環境治理最嚴峻、工程量最浩大的河段。下面,齊魯網記者就帶大家盤點大運河山東段流經5市的現狀。由於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氣息濃鬱,真有回到明清時代之感,世界旅遊組織稱為"京杭大運河僅存"的清代文化遺產,丹麥旅遊專家彼德森說:"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大運河就該是這個樣子。"  從煙波浩淼的微山湖東口,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迤邐向東,流經廣袤魯南大地進江蘇入中運河,這就是臺兒莊運河。全長42.5公裡的臺兒莊運河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
  • 京杭大運河 串起濟寧歷史
    京杭大運河就像一條項鍊,串起了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濟寧是京杭運河流經最長的城市,中段縱貫全境長達230公裡。串聯了南旺分水龍王廟、太白樓、東大寺、鐵塔寺、南陽古鎮等重要的旅遊吸引物。    【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汶上南旺分水樞紐遺址是大運河沿線科技含量最高的古代水利工程,這是京杭大運河全線海拔最高點,被稱為「水脊」,是古代水利建設的奇蹟。
  • 大運河(山東段)文化保護核心區:這18個縣
    生態運河建設成效顯著,流域治理工程、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推進,核心監控區內不符合規劃和生態保護要求的建設項目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質明顯改善。適宜河段實現旅遊通航,黃河以南段實現綠色通航。大運河旅遊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改善,形成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路,「魯風運河」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權責明確的大運河(山東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機制和平臺基本建成並運行良好。
  • 中國大運河歷時8年申遺成功
    而大運河,也是一個大跨度的整體聯線型文化遺產項目。其包括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和隋唐大運河三條河流,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8個省市27個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處遺址點,河道總長1011公裡。 其中,大運河江蘇段申遺點段35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揚州段立即列入遺產點10個、河道6段,後續列入遺產點5個、河道2段。
  • 山東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山東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題會議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
  • 天津:大運河是一條流動的文化旅遊帶
    大運河開鑿千年,天津段建成於元代,包括天津至北京通州的北運河和天津至山東臨清的南運河的一部分。南北運河與海河在天津三岔口相匯,遂使三岔口既成為漕運中轉站,也成了船工酬神、聚會的場所。大運河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以其世所罕見的時間與空間尺度,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也滋養了運河沿線底蘊深厚的民間文化。
  • 黃河、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這樣建
    記者在12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完成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徐子佳:淮安市淮安區要主動作為 全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徐子佳指出,大運河是展現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的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活著的、流動的精神家園。要積極主動作為,全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我區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作為淮安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核心區,應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走在全市前列,作出積極貢獻,起到示範作用。要融入發展大局。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姑蘇區這樣做!
    為貫徹落實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在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時對姑蘇區提出的要求今天,姑蘇區召開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專題會議會議專題梳理大運河姑蘇段沿線碼頭、健身步道和綠化、堤岸加固工程、動遷掃尾、未開發地塊等情況,專題討論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堵點
  • 李原園:新時代如何治理管護大運河?
    2019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以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為核心,打造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延續壯美運河的千年神韻,使之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並提出圍繞大運河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加快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重塑大運河「有水的河」現實載體,明確了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總體思路。
  • 智匯大運河 文脈湧不息
    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近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承辦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成立暨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相關政府部門、高等院校、智庫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運河沿線城市代表共聚一堂,建言獻策,用智慧串起新時代大運河文化帶上的明珠。
  • 河南如何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
    據何雄介紹,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裡,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有利於推動我省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串珠成鏈,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引領帶動全省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打造中原文化高地、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有利於發揮大運河連線織網、融匯交流的重要作用,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放大「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中原城市群、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 京杭大運河,流經山東的旅遊黃金路線
    最近我一直琢磨一件事這個大運河為什麼在山東這麼火?直到我順著大運河逛了一圈才明白雖然楊廣修著修著把國家修沒了,但好歹給山東留下一個任何季節都拿得出手的旅遊黃金路線圖!"臨清傍運河,富庶甲齊郡"一句話就能看到當時的臨清有了大運河在山東是有多豪橫!
  • 唱響大運河文化的「常州精彩」
    高質量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首要是「保護」。做好文化遺產保護是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前提。常州充分把握大運河常州段文化遺產的活態特徵,以敬畏歷史的態度,從根本上留住運河文化的「根」和「魂」。 常州以塑造「高質量的旅遊明星城市」為導向,加快大運河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大運河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努力把大運河常州段打造成為令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2015美麗中國—京杭大運河」歐洲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即將啟程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長城一樣,京杭大運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人工工程。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江蘇蘇州姑蘇區這樣做!
    大運河姑蘇段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必須增強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力爭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打造精品、提供示範會前,與會人員實地察看了杭鑫混凝土碼頭、貝斯特精細化工地塊等大運河沿線的碼頭及地塊並聽取整治提升相關方案杭鑫混凝土碼頭於2013年建成,佔地114.2畝,是京杭大運河姑蘇區白洋灣街道段沿線8個碼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