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現在學校附近有很多的書店,但是老師布置用的書只有學校附近的書店有賣,這就有點蹊蹺了。
近年來,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學校和老師讓學生購買指定教輔材料。然而,這一現象仍在一些學校存在。日前,有家長向本報反映有些學校老師開學後讓學生到指定書店購買指定教輔材料的煩心事,並質疑其背後存在利益關係。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書店推銷商出入教室推銷
日前一位家長向記者反映,今年秋季開學後不久,他在市區州東小學上學的孩子就要錢買資料和試卷,並且還要跑到離學校較遠的一家書店購買。
「當時覺得對孩子也不是啥壞事,就沒多想。後來覺得,每學期開學都讓學生這麼做,背後肯定有問題。」該家長說。
10月10日中午,記者來到州東小學門前,此時已放學,學校大門緊閉,不少孩子逗留在校門口玩耍。記者以家長的口吻隨機詢問了幾名不同年級的孩子,他們均表示,開學後不久確實買了學習資料,並且都是在位於大隅首附近的「西園書店」購買的。
「也不能說是老師讓買的,是書店推銷員直接拿著幾本書到班裡推銷的。」五年級一位女生告訴記者,那家書店經常來學校推銷,基本上每個年級的學生都買了資料,而她自己每年的學習資料均是在那家書店購買的。
當記者問書店人員是怎麼進去的,老師知道不知道。該女生回答,怎麼進來的她也不清楚,但是每次書店的人一來教室,老師就出去了。
學生被迫「自願購買」
「為什麼你們會相信推銷員的話呢?老師有沒有說讓你們買?」記者繼續問。
「推銷員說資料非常好,老師說不強迫,自願購買。」學生回答。
「不買行不行呢?」記者繼續問。
「不買的話,就沒辦法考試了!」該學生告訴記者,他們購買的學習資料有練習題,有試卷,平時的考試都是用學生買的資料當試卷,作業也會布置資料上的。說著,她還從書包裡掏出了購買的資料讓記者看,有三本《倍速學習法》、一本《有效課堂》。
自願購買教輔資料,作業卻從中布置。這種情況,記者從市區拂曉小學的學生口中也得到了證實。不同的是,該校學生因年級不同,選購資料的書店不同。
該校二年級一位學生說,老師讓買的是《自主訓練》和配套測試卷,但是沒說到哪家書店買,他班的很多學生都是在學校附近的小石書店買的。「我們老師說讓去哪家書店買了,就是西邊的秀才書店。」另一位三年級的學生告訴記者,其他班還有讓到金色華聯超市旁邊的書店買呢。
家長無奈選擇沉默
為何學校或老師要學生到指定的書店購買指定教輔資料?真的像家長反映的老師可以拿到一筆可觀的提成嗎?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來到市區老一中附近某老師指定的書店打探。
「某學校三年級孩子要買的那種資料還有嗎?開學時買的,孩子現在弄丟了一本。」記者問。「好像已經賣完了,其他年級的有,要不你等一下,我上樓給你找找。」女店員說。「為什麼老師指定要學生到你店裡買書啊?你們給老師拿提成嗎?」記者問女店員。對方稱:「沒有啊,也許這只是巧合。」
指定教輔材料這個話題,教師一般都比較敏感。記者諮詢了兩位老師,他們都矢口否認,說沒有的事,學生都是自願購買,只是為了學習。
「背後肯定是有利益關係,不然老師為什麼非要『照顧』某家書店?」一名學生家長說,他的孩子就讀於市區丹華小學,每學期開學都要到學校附近的小店購買指定教輔材料,「考試和作業都要用到,我們敢不自願買嗎?」據家長反映,「這些書和試卷看上去並不像是正版的,常有錯字錯題出現,無論是編排內容、紙張還是印刷質量都無法與新華書店的教輔材料相提並論。」記者看到,丹華小學附近兜售老師指定教輔材料的幾家小店並不是書店而主要以經營文具及玩具為主,只不過是在開學後的那幾天或是臨近期末時專賣孩子們「需要」的書籍。現在老師都在指定教輔書上布置作業,如果不買指定的教輔材料,老師可能連作業都不改,明知學校和老師這樣做是有問題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選擇了沉默。
指定教輔材料將受嚴懲
近年來,我市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學校和老師讓學生購買指定教輔材料。早在2013年9月份,我市物價、教育、財政、監察四部門就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和圖書、讀本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學生購買教輔材料必須堅持自願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校或學生購買任何教輔材料,不得進入學校宣傳、推薦和推銷任何教輔材料;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向中小學校推銷和搭售包括所有讀本在內的任何圖書。
前不久,譙城區物價局和教育局聯合下發的《關於核定2016年秋季中小學課本、作業本費及教輔材料價格的通知》中,也明確規定,學生購買教輔材料必須堅持自願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校或學生購買任何教輔材料,不得進入學校宣傳、推薦和推銷任何教輔材料。
記者就此情況兩次電話反映給了譙城區教育局紀工委,該部門負責人因工作外出,均未接受採訪,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指定教輔資料是國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屬於變相「亂收費」行為,一旦查實,將嚴格按照相關處理辦法對參與學校或教師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