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 水稻種植面積達58.3萬畝新增6000畝
昨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上周隨著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水稻進入插秧期。無錫市水稻面積多年來縮減的態勢今年扭轉,預計較去年增加6000畝,達58.3萬畝。在錫山區東港鎮東南村,今年新增的400多畝水稻田約80%已種上水稻。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
胡耀傑 攝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中新網青島3月5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在5日舉行的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開工儀式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海水稻研發團隊表示,今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的面積預計可達百萬畝。
-
水稻測產流程標準
確定測產水稻材料結合前期調查,根據各水稻試驗材料實際生長發育進度,確定測產水稻材料。2.取樣及收割在理論測產的單元中隨機選取3畝以上(或者1畝以上地塊3塊)地塊進行實收稱重,小面積的全收稱重。如果用水稻收割機收穫,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計算重量。收割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確定。
-
無人機「趕花」為水稻授粉
近日,在安州區河清鎮同盛村水稻制種基地內,微風掀起綠色的稻浪,稻花暗香浮動。水稻的父本、母本在田間交錯栽種,排列整齊,放眼望去,仿佛一張張綠毯。一架無人機在雜交水稻上空約一兩米處低飛,無人機產生的風力讓稻浪翻湧,父本水稻的花粉被高高揚起,均勻地飄向母本水稻。
-
袁隆平稱全國海水稻將擴大至10萬畝,鹽鹼地改造100萬畝
2020年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於當日在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袁隆平通過視頻致辭表示,今年全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擴大至10萬畝,團隊同時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1億畝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雜交水稻在尼泊爾示範種植面積超4500畝
新華社加德滿都10月30日電(記者周盛平)中國雜交水稻示範種植試驗考察活動29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進行。記者獲悉,中國雜交水稻在尼泊爾的栽培示範種植進展順利,在全國的種植總面積已超過4500畝(合300公頃)。 「中國雜交水稻表現很好,令人激動。」
-
水稻產業大會告訴你廣東水稻有多牛!
丁穎利用「犀牛尾」的自然雜交後代,在1933年成功選育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野生稻血緣的水稻新品種「中山1號」,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成功將野生稻抵抗惡劣環境的基因轉入栽培稻的嘗試。「中山1號」經過系統選育,衍生出中山佔、中山紅、中山白、包選2號、包胎矮、鋼枝佔等華南地區當家品種,推廣時間超過60年,累計推廣面積達1.24億畝。
-
「寒地甘糧」獨特品質 甘南打造百萬畝水稻基地縣
水稻種植面積98.5萬畝,佔總屬耕地面積的27.7%;綠色食品認證標識30個,有機食品標識7個;水稻加工企業7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家,設計加工能力45萬噸。甘南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過度地帶,嫩江中遊右岸,處於第二積溫帶下限、第三積溫帶上限,境內有「一江四河」,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氣候和水土資源條件,造就了甘南大米獨特的品質。
-
十年九旱滴水貴如油的地方能種水稻了,萬畝水稻豐收場景實在感人
前多年,也嘗試在黃河灘種植水稻,但是都失敗了。但是從2017年開始,這裡種植水稻成功了,去年黃河灘涂種植了3萬畝水稻,今年種植面積更大。這裡不僅能夠種植水稻,而且獲得了大豐收,每畝水稻產量達到了1600斤。農民望著成熟的一望無際的水稻,打心眼裡高興。在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合作經過幾年的艱難探索,終於在當地的黃河灘涂上成功的種植了優質水稻。
-
常州新北區未來五年每年新增5000畝水稻種植面積
「作為我區農業主導產業的水稻種植業,近年來卻出現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的趨勢。上級部門是否可以加大對適度規模、集約化水稻種植的補貼力度和土地流轉獎補?」常州市新北區人大代表蘭紅娟提出的《關於加強對水稻種植扶持力度的建議》,引起了區領導的高度關注,被列為區委書記督辦的「一號建議」,並確定全區將力爭用5年時間每年水稻面積增加5000畝,「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
黑龍江在富錦萬畝水稻公園歡慶農民豐收節
9月22日,2020黑龍江省農民豐收節在佳木斯富錦市長安鎮永勝村「萬畝水稻公園」舉行。「黑土糧倉慶豐收,大美龍江迎小康」,黑龍江人以獨有的大農業、大稻田、大糧倉,向世人展示了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實力與氣魄!九月的三江平原大地,一片金黃,稻花飄香。隨著長長的「開鐮了」的吆喝聲,伴著禮炮的震響,15臺整裝待發的收割機開足馬力,奔向大稻田,收穫秋實,收穫喜悅。
-
雄安萬畝水稻迎豐收:稻田留下巨幅「幾何圖案」,滿目金黃
時值深秋,眼下正值雄安新區白洋澱萬畝水稻收穫的季節,金黃色的稻穀顆粒飽滿,隨著機械加人工的收割,一粒粒稻米順利入倉。打捆的稻穀秸稈被有序地堆放在稻田裡,空中俯瞰,形成一幅巨大的幾何圖案,美輪美奐。白洋澱水域遼闊,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位於白洋澱東半部水區,為湖沉積的沼澤土,由於常年種植水稻,形成水稻土。因此,盛產優質大米。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徐欽攝/本刊雜交水稻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也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
-
八五九分公司開展水稻割曬作業提品質降水分
9月22日,在北大荒股份八五九分公司,各管理區機聲轟鳴,收割機正在田間加緊水稻割曬作業。蘭友是八五九分公司第三管理區的種植戶,今年他採取割曬拾禾的辦法進行水稻收穫,經晾曬後收穫的水稻水分適宜、便於貯存,稻米損失率大大降低。
-
2020年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啟動,全國各地聯合插秧,推廣面積達十...
,拉開了2020年海水稻十萬畝示範種植與產業化推廣序幕。「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拓荒人計劃」發起者袁隆平院士視頻致辭,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水稻從青島起航,今年在青島、濰坊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全國總計推廣海水稻10萬畝,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一億畝打下堅實的基礎。」」2020年中華拓荒人海水稻插秧開始!
-
瞭望|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豐收的背後,水稻以約佔糧食總面積25%的播種面積,貢獻了近32%的產量。其中50%左右是雜交水稻。 作為我國第一大口糧品種、全國超65%人口的主食,保飯碗,首先保大米。「提高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對保證糧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袁隆平說。 面對布朗的質疑,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回應是:「(布朗)低估了科學、科技進步對提高糧食產量的巨大潛力。」
-
黑龍江富錦:萬畝水稻公園大地為紙 水稻為墨 在大地上徐徐展開
在黑龍江省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大地為紙,水稻為墨,一幅幅稻田畫在大地上徐徐展開。該水稻公園建於2017年,是黑龍江省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核心景點。這是8月21日拍攝的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中的稻田畫(無人機照片)。
-
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完成第四季水稻種植
圖為員工操作機械收割水稻。中鐵二十局供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田士達)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在莫三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中國鐵建下屬中鐵二十局合作管理的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日前圓滿完成了第四季水稻種植工作。 本種植季中,該項目在修復上一季3.7萬畝農田的基礎上,新增復墾農田3000畝,使水稻種植總面積突破4萬畝。
-
水稻「減肥」農民增收 吉林省推廣水稻耕作新技術
「在水稻生產過程中,施肥最耗時費力,一季水稻一般要施肥三四次。除了機械投施底肥和飛機播撒葉面肥,返青分櫱肥、穗肥需要人工。」英臺農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任治國說。該項目技術首席專家、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侯立剛介紹,吉林省水稻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瓶頸就在施肥環節,這項技術如果推廣好,可以直接提高機械化率。
-
【娓娓稻來】亞洲水稻概況——泰國
泰國水稻 1、概況 目前泰國主要分為四大稻作區,分別為:北方稻區,主要包括北部平原區和部分低地,稻田面積約220萬公頃,佔全國稻田的23%,灌溉條件較好,水稻單產為全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