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注的南海仲裁案結果下午五點出爐,結果早在中方意料之中,菲律賓達成其無禮訴求,仲裁庭罔顧事實作出以下裁決:聲稱「中方九段線的歷史權利無法律根據」、「中國對南沙生態帶來永久且無法恢復的傷害,在南沙不擁有專屬經濟區」、「中國在黃巖島海域侵犯菲律賓的傳統漁權」、「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僅能宣稱12海裡領海」。
仲裁庭竟然都能妄議「法理」了!我們怎麼可以還不清楚「九段線」呢?現在我們就來談談「九段線」的由來。
要談九段線,就繞不開U形線
1947年(民國36年)南海諸島位置與十一段線圖
1947年(民國36年)南海諸島位置與十一段線圖所謂的「南海U形線」,俗稱十一段線,系國民政府於1947年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時劃設,自越南以北向下延伸如舌狀,延至臺灣蘭嶼附近海域。
抗戰勝利後,駐越南的中國軍隊全部被召回國。法軍進駐越南全境後,順手牽羊地佔領了西沙、南沙部分島嶼。1946年10月,法艦佔領南沙南威島和太平島,並在島上建立石碑。國民政府聞訊後,隨即提出抗議,並擬與法方談判。後因越南戰事緊張,法方自動棄島罷談。當月,國民政府派出太平號、永興號、中業號和中建號4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前往西沙、南沙執行進駐接收任務。(註:南海有四島礁分別以「太平、永興、中業和中建」命名,其中臺灣控制的太平島系南海最大天然島,且獨具淡水,永興島現為三沙市政府駐地,中建島為西沙最南端島嶼,中業島系南沙第二大天然島,暫為菲律賓控制,並私設「卡拉延市(南沙)」。)
由此,開啟了近代中國南海確權的序幕。
在南海劃界的歷史中,除了執戈者林遵常為世人所道外,真正的主角,直接的提筆者——內政部方域司的鄭資約,卻少被大家提起。
因為正是隨同艦隊南下的內政部方域司,完成了南海諸島的實地測量工作。完成島礁接收之後,方域司繪製了官方南海地圖,完成了南海諸島的最新命名,並在地圖上劃定11條段線,圈定了中國的南海主權範圍。雖然方域司只派出鄭資約和曹熙孟兩人,但此時內政部成立方域司尚不足一年,此舉足以突顯其高度的戰略眼光。
1946年12月15日接收工作人員在太平島舉行接收南沙群島升旗典禮,前排左四為內政部接收專員鄭資約,前排左五為南沙艦隊指揮官林遵,前排右四為廣東省政府接收專員麥蘊瑜。
1946年12月,全體文武接收官員,齊聚在太平島西端國疆石碑旁,舉行升旗典禮儀式,太平艦海面鳴炮,慶祝國土收復,並拍照留念。太平島收復後,中業艦、太平艦分別駛向南西沙群島巡視各個島嶼,並在各島嶼派駐留守士兵。
南海收復行動後被時任廣東省主席羅卓英將軍以「艱險定疆」四字命名,「舉凡登陸勘查測圖建碑諸任務一一完成,從此山河永固並壽南天。」
鄭資約回陸後,即與內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實測資料,繪製南海地圖,並向行政院呈請核准頒布一系列的地圖。其中包括內政部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永興島——石島圖等以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
1947年4月14日下午2點,內政部會議室召開西南沙群島範圍及主權之確定與公布案會議。這次會議為此後的中國南海主權確定了基調和範圍。
會後,方域司印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作為現代中國南海地圖的重要藍本,該圖具備以下要點:
1.國界線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
2.在南海海域中完整地標明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位置和島嶼名稱;
3.最關鍵的是,該圖用11段國界線,圈定了中國南海海域範圍,成為如今中國堅持的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來源。
1948年初,內政部方域司又將此圖收入《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公開發行。
至今,臺灣仍以「十一段線」作為其在南海各項權益邊界的主張依據。
「九段線」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官方出版的地圖都繼承了民國政府1947年的「十一段線」,1953年,由於在北部灣(舊稱東京灣)海域劃分確定了詳細的中越分界線,因此,十一段斷續線化身為九段斷續線,「九段線」因此得名。
但數十年來,段線的位置不斷細微調整,新、舊線各段的位置並不完全重合。
直到2001年,國家測繪局編制《中國國界線畫法標準樣圖》(1:1000000),確定了「段線」的官方畫法。根據這一標準,其中6段為弧線,3段為直線。
九段線是個什麼性質的線?
關於九段線的性質,歷來都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肯定不是國界線。所以,我兔縱使有槍有炮,外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能囂張跋扈地為所欲為。
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在南海擴建島嶼,但均無法與大陸的「鬼斧神工」相媲美。
1996年5月,中國劃定了西沙群島領海基線,使用直線基線圍繞西沙群島諸島形成封閉型的折線圈——依此,如果九段線內是領海,那麼西沙群島沒有必要再劃定領海基線。實際上,自1947年段線劃定以來,國際船隻在南海的航行也一直未被中方制止過。
2003年5月,國家測繪局發布《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將九段線稱為「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這一悄無聲息的提法或許顯露了我兔的底線——島嶼才是關鍵。
說白了,就是南海有很多島礁,可是哪些是我的呢?200多個,我一一點名,你也記不住——好了,我劃圈,圈裡的島礁都是我的。當然,除了九段線的大圈,還有小圈,也就是每個島礁的12海裡領海線——雖然我兔在南沙並未劃設,但不代表就沒有。別忘了拉森號闖入渚碧礁鄰近的12海裡水域時,我外交部的表態「美方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進入……」,所以不劃≠沒有。當然,鑑於礁會長成小島,小島會長成大島——別問我為啥,我兔暫不劃小圈也是有道理的。就此,就明白了島礁和12海裡才是關鍵,至於小圈以外,大圈以內,只要你不造次,還是可以來玩兒的。
2013年1月,國家測繪局推出全新的中國陸海疆域地圖
2013年1月,國家測繪局推出全新的中國陸海疆域地圖——新編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首次將南海諸島與大陸同比例展示出來。新版地圖的南海諸島標示了130多個南海主要島礁,與大陸同比例展示,而不是在角上開小窗使其成為插圖。
這片海(島)都誰在爭?
我們所說的南海諸島是指南北約1800公裡、東西約900多公裡範圍內諸多群島、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北起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巖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四大群島,但通常不包含同樣位於南海海域內的阿南巴斯群島與納土納群島(均屬印尼)。南海諸島總面積約164.74km²,其中是東沙群島約1.74km²,西沙群島約10km²,中沙群島約150km²,南沙群島約3km²,但是由於各國進行填海造陸,所以這些數據……你懂的,然並卵。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作者對圖中臺灣政治地位表示異議
下面我們看看各方勢力分布:
東沙群島:包括以東沙島為主的環礁、暗灘和海山,基本都是臺灣控制。
西沙群島:包括以永興島為主的宣德群島和以永樂環礁為主的永樂群島,基本由中國大陸控制。
中沙群島:主要包括中沙大環礁和以黃巖島為主的中央海山,基本由中國大陸控制。
以上三個爭議不大,爭議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島,就是習慣上所說的六國七方,如下:
中國臺灣:控制鄭和群礁中的太平島和中州礁;
中國大陸:控制中北部的安達礁和南薰礁、西門礁、東門礁、安樂礁、主權礁、牛軛礁、赤瓜礁,以及渚碧島、永暑島;東北部的美濟島、信義礁、半月礁、蓬勃暗沙;西南部的華陽礁和中南部的瓊臺礁。
越南:控制中北部和西南部近30個島礁;
菲律賓:控制中北部和東北部約13個島礁;
馬來西亞:控制中南部約17個島礁;
汶萊:中南部的南通礁,經濟海域與中、馬聲索有重疊;
印尼:無島嶼爭執,但經濟海域伸入南海九段線內,包括其油氣田。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十五言,鳳凰資訊已獲得作者授權。商業轉載,請與作者(微博@羽心)聯繫獲取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