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是唯一群居的現代貓科動物,一個獅群,往往由1-5隻雄獅、較多數量的雌獅,及若干幼崽組成。
雄獅是獅群的首領,負責領導和保護獅群,在獅群裡面具有絕對的權威,日常生活中基本不用狩獵,而雌獅們捕獲獵物之後,雄獅往往能夠率先進食,吃飽喝足之後,才能輪到雌獅們吃。
加上多數影視劇裡面,涉及到獅子這一形象的時候,往往以雄獅為主, 所以給人一種印象:雄獅是獅群裡的主導者。
事實上截然相反,雌獅才是獅群的主導者,這點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佔優上面,同時雌獅的作用極大,它起到了界定領地大小、狩獵、繁衍等作用。
獅群是母系社會,雌獅是最合群的貓科動物,一個獅群裡面,所有的雌獅基本上都是沾親帶故的,它們是獅群的靈魂和心臟。
正所謂「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無論獅王怎麼更新換代,但雌獅永遠是不便的,只有納新,沒有辭舊。
你知道嗎?雖然看上去獅王的更替與雌獅沒有太大的關係,一般是兩隊雄獅相互比拼,贏的一方出任首領。但是實際上在某些時候,雌獅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偏好,甚至還會幫著它們看中的雄獅打架,這就是傳說中的雌獅選「夫婿」。
獅子的生存模式
與大多數現代貓科動物的生存模式都不一樣,獅子呈現出較高的社會性,尤其是非洲獅,在稀樹草原上,有著大量的競爭者,加之非洲獅的獵物基本出自大型獸群,獨居的獅子生存壓力巨大,所以它們會比亞洲獅更團結,獅群的規模也更大。
不過由於棲息地被人為破壞等因素,獅子棲息地呈現零散狀分布,當代已無大型獅群了,多數由兩三隻雄獅、4-8隻雌獅及若干幼崽組成。
如果某一雄獅團隊足夠強,那麼它們的後代雄獅就足夠幸運,在2歲以前,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到青壯年時,小雄獅的去或留主要看兩方面,一是雄獅團隊夠不夠強大?比方說原本的雄獅團隊是5獅聯盟,在徵戰及守衛獅群的兩三年時間裡,有幾隻雄獅戰死了,那麼雄獅團隊就需要補充成員,而獅群裡面的青壯年雄獅就能獲得留下來的機會。
另一方面則看這隻青壯年雄獅的態度,看它對首領雄獅的態度,夠不夠順從,如果表現出一丁點的逆反行為,則會被趕出獅群。
由於多數雄獅都好鬥,所以願意服從留下來的很少,多數會被趕出去進入流浪生涯,這也成了物種迴避近親繁殖的策略。
雄獅很少單打獨鬥,由於大多數新上任的獅王,都會將獅群裡原來的幼崽全部咬死或者趕走,從而驅使雌獅快速進入發情期,好與之交配留下自己的後代。所以一個獅群裡面的幼崽往往傾向於在同一時期出生,這為大型雄獅團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當然也存在一些較小的獅群,在一代中僅有一隻雄獅出生,或者其他的夭折了僅剩一隻,但這隻雄獅在日後的流浪過程中,也會與其他有著類似情況的獨獅或二獅團隊結成聯盟。
雌獅的作用
雌獅對獅群的作用,除了延續後代及日常狩獵之外,最主要的還有界定領地。雄獅在入主獅群之前,是沒有領地的,所以被稱為流浪雄獅。
只有當它們打敗了一個雄獅團隊,接管了獅群之後,它才獲得了獅群的領地。接管之後,即便再強大的雄獅團隊,也不會「開疆闢土」,它們只會再度拿下另一個獅群,然後獲得該獅群的領地。真正負責「開疆闢土」的是雌獅。
獅群裡的成員不斷增加,所需的獵物就更多,那麼相對應的領地也必須變大,此時雌獅就會擴大自己的地盤。
獅群不會無限變大下去,畢竟在一片棲息地裡面,獵物數量是有限的,無法承載太多的捕食者。
當達獅群成員數量達到閾值時,獅群就會「分家」,雌獅們會為自己的雌性後代在周圍圈一塊地,讓它們發展屬於自己的獅群。所以相鄰多個獅群,即是對手,又是親戚。
雌獅的確好「色」,尤其是「黑色」
雖然多數時候,雌獅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只能由雄獅們爭鬥決定,但並不表明雌獅對雄獅沒有偏好,事實上雌獅對某一類雄獅會表現出較大的興趣,這類雄獅擁有黑色,且有光澤度的濃密鬃毛。
對它們來說,黑色濃密鬃毛這一性狀,是基因更優異的象徵,也代表著身體更健康,睪固酮濃度更高,那麼與之交配生下的後代,也更優良。因為黑色更吸熱,而在炎熱潮溼的非洲稀樹草原,黑色鬃毛是一個「累贅」,頂著累贅卻依舊強壯,不正表明身體好麼?
雄獅的鬃毛是隨年齡增大,顏色逐漸加深的,雌獅為什麼不選擇青壯年雄獅而選擇年齡較大的雄獅呢?這仍與雌獅的好「色」有關。
影響雄獅的鬃毛的因素不僅與年齡有關,還與身體狀況有關。比如鬃毛顏色越深、越濃密,就越容易感染寄生蟲,健康狀況就變糟,鬃毛也會脫落。
而那些年紀一把了,鬃毛依舊濃密的雄獅,說明抗寄生蟲能力也更強。當然,一頭濃密黑色的鬃毛,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徵,能夠震懾其他雄獅和斑鬣狗等競爭者。
雄獅爭鬥,雌獅會幫忙
對於雌獅來說,有著濃密黑色鬃毛的雄獅,就是英俊帥氣的雄獅。當獅群無幼崽,兩隊雄獅爭權時,雌獅們就會出手了,它們會幫著自己看上的雄獅團隊,對付另一個雄獅團隊,這便是雌獅在挑選如意郎君時付出的實際行動。
不過這種事情不常發生,而且前提條件是兩隊雄獅的實力差距不大,畢竟獅群領導權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雄獅爭鬥的勝負上面。
雌獅遇上自己喜歡的雄獅會出手,但另外一個因素則更能讓雌獅出手,那就是獅群裡面有較小的幼崽。
前面說過,新獅王上任之後,會咬死獅群裡面的所有幼崽,以促使雌獅發情,但對於雌獅來說,無論是哪一屆獅王的後代,都是自己的親骨肉,自然不希望小獅子被咬死。
這時候小獅子還不夠大,不能出去流浪,能保全小獅子性命的方法就只有兩種了,一是雌獅們帶著幼崽出去流浪,二就是幫著原來的雄獅一起抵抗入侵者。顯然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帶崽的雌獅都選擇了第二種方法。
(關注我,看科學又客觀的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