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獅也好「色」?遇上英俊帥氣的雄獅,有時還會幫著打架

2020-12-12 獅虎豹三兄弟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現代貓科動物,一個獅群,往往由1-5隻雄獅、較多數量的雌獅,及若干幼崽組成。

雄獅是獅群的首領,負責領導和保護獅群,在獅群裡面具有絕對的權威,日常生活中基本不用狩獵,而雌獅們捕獲獵物之後,雄獅往往能夠率先進食,吃飽喝足之後,才能輪到雌獅們吃。

加上多數影視劇裡面,涉及到獅子這一形象的時候,往往以雄獅為主, 所以給人一種印象:雄獅是獅群裡的主導者。

雄獅

事實上截然相反,雌獅才是獅群的主導者,這點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佔優上面,同時雌獅的作用極大,它起到了界定領地大小、狩獵、繁衍等作用。

獅群是母系社會,雌獅是最合群的貓科動物,一個獅群裡面,所有的雌獅基本上都是沾親帶故的,它們是獅群的靈魂和心臟。

正所謂「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無論獅王怎麼更新換代,但雌獅永遠是不便的,只有納新,沒有辭舊。

雌獅

你知道嗎?雖然看上去獅王的更替與雌獅沒有太大的關係,一般是兩隊雄獅相互比拼,贏的一方出任首領。但是實際上在某些時候,雌獅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偏好,甚至還會幫著它們看中的雄獅打架,這就是傳說中的雌獅選「夫婿」。

獅群

獅子的生存模式

與大多數現代貓科動物的生存模式都不一樣,獅子呈現出較高的社會性,尤其是非洲獅,在稀樹草原上,有著大量的競爭者,加之非洲獅的獵物基本出自大型獸群,獨居的獅子生存壓力巨大,所以它們會比亞洲獅更團結,獅群的規模也更大。

不過由於棲息地被人為破壞等因素,獅子棲息地呈現零散狀分布,當代已無大型獅群了,多數由兩三隻雄獅、4-8隻雌獅及若干幼崽組成

當代非洲獅分布圖

如果某一雄獅團隊足夠強,那麼它們的後代雄獅就足夠幸運,在2歲以前,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到青壯年時,小雄獅的去或留主要看兩方面,一是雄獅團隊夠不夠強大?比方說原本的雄獅團隊是5獅聯盟,在徵戰及守衛獅群的兩三年時間裡,有幾隻雄獅戰死了,那麼雄獅團隊就需要補充成員,而獅群裡面的青壯年雄獅就能獲得留下來的機會。

另一方面則看這隻青壯年雄獅的態度,看它對首領雄獅的態度,夠不夠順從,如果表現出一丁點的逆反行為,則會被趕出獅群。

由於多數雄獅都好鬥,所以願意服從留下來的很少,多數會被趕出去進入流浪生涯,這也成了物種迴避近親繁殖的策略。

小獅子

雄獅很少單打獨鬥,由於大多數新上任的獅王,都會將獅群裡原來的幼崽全部咬死或者趕走,從而驅使雌獅快速進入發情期,好與之交配留下自己的後代。所以一個獅群裡面的幼崽往往傾向於在同一時期出生,這為大型雄獅團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當然也存在一些較小的獅群,在一代中僅有一隻雄獅出生,或者其他的夭折了僅剩一隻,但這隻雄獅在日後的流浪過程中,也會與其他有著類似情況的獨獅或二獅團隊結成聯盟。

雌獅的作用

雌獅對獅群的作用,除了延續後代及日常狩獵之外,最主要的還有界定領地。雄獅在入主獅群之前,是沒有領地的,所以被稱為流浪雄獅。

只有當它們打敗了一個雄獅團隊,接管了獅群之後,它才獲得了獅群的領地。接管之後,即便再強大的雄獅團隊,也不會「開疆闢土」,它們只會再度拿下另一個獅群,然後獲得該獅群的領地。真正負責「開疆闢土」的是雌獅。

雌獅及小獅子

獅群裡的成員不斷增加,所需的獵物就更多,那麼相對應的領地也必須變大,此時雌獅就會擴大自己的地盤。

獅群不會無限變大下去,畢竟在一片棲息地裡面,獵物數量是有限的,無法承載太多的捕食者。

當達獅群成員數量達到閾值時,獅群就會「分家」,雌獅們會為自己的雌性後代在周圍圈一塊地,讓它們發展屬於自己的獅群。所以相鄰多個獅群,即是對手,又是親戚。

雌獅的確好「色」,尤其是「黑色」

雖然多數時候,雌獅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只能由雄獅們爭鬥決定,但並不表明雌獅對雄獅沒有偏好,事實上雌獅對某一類雄獅會表現出較大的興趣,這類雄獅擁有黑色,且有光澤度的濃密鬃毛

對它們來說,黑色濃密鬃毛這一性狀,是基因更優異的象徵,也代表著身體更健康,睪固酮濃度更高,那麼與之交配生下的後代,也更優良。因為黑色更吸熱,而在炎熱潮溼的非洲稀樹草原,黑色鬃毛是一個「累贅」,頂著累贅卻依舊強壯,不正表明身體好麼?

鬃毛濃密的雄獅

雄獅的鬃毛是隨年齡增大,顏色逐漸加深的,雌獅為什麼不選擇青壯年雄獅而選擇年齡較大的雄獅呢?這仍與雌獅的好「色」有關。

影響雄獅的鬃毛的因素不僅與年齡有關,還與身體狀況有關。比如鬃毛顏色越深、越濃密,就越容易感染寄生蟲,健康狀況就變糟,鬃毛也會脫落。

而那些年紀一把了,鬃毛依舊濃密的雄獅,說明抗寄生蟲能力也更強。當然,一頭濃密黑色的鬃毛,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徵,能夠震懾其他雄獅和斑鬣狗等競爭者。

雄獅爭鬥,雌獅會幫忙

對於雌獅來說,有著濃密黑色鬃毛的雄獅,就是英俊帥氣的雄獅。當獅群無幼崽,兩隊雄獅爭權時,雌獅們就會出手了,它們會幫著自己看上的雄獅團隊,對付另一個雄獅團隊,這便是雌獅在挑選如意郎君時付出的實際行動。

不過這種事情不常發生,而且前提條件是兩隊雄獅的實力差距不大,畢竟獅群領導權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雄獅爭鬥的勝負上面。

雌獅遇上自己喜歡的雄獅會出手,但另外一個因素則更能讓雌獅出手,那就是獅群裡面有較小的幼崽。

前面說過,新獅王上任之後,會咬死獅群裡面的所有幼崽,以促使雌獅發情,但對於雌獅來說,無論是哪一屆獅王的後代,都是自己的親骨肉,自然不希望小獅子被咬死。

這時候小獅子還不夠大,不能出去流浪,能保全小獅子性命的方法就只有兩種了,一是雌獅們帶著幼崽出去流浪,二就是幫著原來的雄獅一起抵抗入侵者。顯然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帶崽的雌獅都選擇了第二種方法。

(關注我,看科學又客觀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雄獅爭奪王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只有強大的雄獅才享有交配權,而且可以和多隻雌獅交配,留下更多子嗣,這就是性選擇,符合自然規律。雌獅也希望和更強的雄獅交配,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後代更強大,使自己的基因更好地延續。因此,雌獅沒有義務幫雄獅,通過雄獅之間的爭鬥正好可以選出更強的個體。
  • 雄獅在「打架」時,它卻袖手旁觀
    獅子之間的打架是草原上常有的事,通常是雄獅和雄獅打架鬥爭,它們是為了什麼才打架的呢?原因一:爭做獅王我們都知道,獅子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一個獅群大概有8~30頭。原因二:爭奪雌獅雄獅之間的戰鬥除了爭做獅王,佔領領地外,更多的是爭奪雌獅。前面也有說過了,只有夠強大,才能擁有與雌獅的交配權。打架要是贏了,就能夠擁有更多與雌獅交配的機會,能留下更多的後代。這其實是一個自然規律。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像獵豹、美洲獅、猞猁等有時多個體暫時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短暫集群現象」,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群居生活。在獅子的生活方式裡面,「流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多數雄獅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之後,才能入主獅群,成為一代獅王。
  • 南非雄獅激戰雌獅:牙都被幹斷了
    在以往印象中,雖然獅群中捕獵大多數都靠雌獅,但碰上野牛等超大型動物的時候,還是需要雄獅來終結的。作為獅群領袖,雄獅的戰鬥力顯然要在雌獅之上。但最近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內發生了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幕,不知道是這隻雄獅久疏戰陣,還是牙口不太好,在和一隻雌獅爭鬥的時候,竟然犬牙都被幹斷了。
  • 雄獅大戰奪皇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獅王大戰說起來可能有點殘酷,不少獅王都只能在一個獅群中當幾年頭領,甚至時間短可以到只有幾個月,這完全取決於外來雄獅的實力大小。據說,獅王當得最久的一頭獅子幹了6年,但一般雄獅都難以超過2年。每當獅群有新的獅王上位,那便意味著又有幼年雄獅會成為草原上無家可歸的孩子,在它們被趕走的時候,雌獅媽媽也不會挽留自己的孩子。
  • 為何雌獅更喜歡鬃毛旺盛的雄獅?雄獅的鬃毛是性選擇的產物嗎?
    對於獅子而言,通常雄獅都長著長長的鬃毛,而雌獅則沒有鬃毛。縱觀整個歷史,長有鬃毛的雄獅一直讓人類十分敬畏,那麼,雄獅為何長有鬃毛?鬃毛起著什麼作用?它和什麼因素有關?它的性狀會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嗎?……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 雄獅與雌獅的情況,竟與色情行業的事情很相似
    雄獅是被認為英雄的象徵,充滿力量、勇氣;其實不然,雄獅是下三流的代表。為什麼呢?雄獅從不捕獵,母獅去捕獵,捕到獵物,雄獅趕走雌獅,開始享用獵物。雄獅不讓母獅吃,把好肉都吃了、大部分肉吃了,打著飽嗝去睡下,母獅才能吃剩下的獵物。
  • 雌獅賣力獵殺羚羊,卻被2頭雄獅分享,它只能吃「殘羹剩飯」
    而且獅群擁有極強的等級觀念,雄獅在獅群中的地位無可替代,獅群任何成員捕獲的獵物,雄獅都擁有優先享用的權利。雄獅強壯且暴躁,獅群中的反抗者要麼被驅逐,要麼被殺死,所以雌獅很少反抗雄獅。一頭雌獅緊盯著羚羊群。這裡很熱,水越來越少,不遠處有一個水坑,所以羚羊一直在附近徘徊,羚羊早就發現了雌獅的身影,但它們並沒有理會,它們機敏地吃著青草。
  • 長鬃毛是雄獅的專利?極少數雌獅也能長出濃密的鬃毛
    克魯格獅是現存獅子裡面最大的一種,雄獅能夠達到250千克左右,雌獅體重大多在170-180千克左右。獅子在坊間其實是有很多爭議的,很多人都想把獅子歸類為犬科,甚至一度造出著名貓科動物專家海東青這麼一號人物,後來被證實是子虛烏有的事情。獅子是不是犬科動物,目前國際主流認知裡面並沒有將它從貓科剝離出去,所以獅子仍是貓科動物。
  • 真「友愛」:一雌獅被鬣狗欺負,雄獅上演「英雄救美」
    據2019年12月30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目擊者Maasai Sightings在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看到了兩頭雄獅之間搏鬥的畫面,並將這一畫面拍攝了下來。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頭雄獅都試圖撕咬對方,看起來確實是很震撼。畢竟,雄獅可以說是動物界的強者,兩大強者之間發生了搏鬥的情況,勝負難分,或者會兩敗俱傷。
  • 為何獅群中雄獅數量很少超過5隻?雌獅:負擔太重
    動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觀察獅子、研究獅群,總結出很多獅子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屬性,比如雌獅負責打獵、哺育後代;雄獅負責保衛領地和妻妾子女;捕到獵物後,雄獅先吃,再是雌獅,最後小獅子;雄獅在一個獅群中的時間不過兩三年,很少能超過5年等等。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獅群中雄獅的數量很少能夠超過5頭,一般也就1~4頭,這是為什麼呢?
  • 雄獅一巴掌打了兒子,不料被雌獅目睹全過程,下一秒憋住別笑!
    雄獅一巴掌打了兒子,不料被雌獅目睹全過程,下一秒憋住別笑!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雄獅子是草原上的霸主,冷血無情,威風凜凜,是許多動物心頭噩夢,不過雄獅再怎麼厲害,也有自己懼怕的對象,那就是怕母獅子,雄獅一巴掌打飛兒子,不料被雌獅目睹全過程,下一秒憋住別笑!
  • 雄獅和雌獅看上去差不多大,如果把鬃毛去掉,體型會不會一樣呢?
    雄獅和雌獅看上去差不多大,如果把鬃毛去掉,體型會不會一樣呢?據小編了解到,雄獅頭上茂密的鬃毛不僅僅是因為好看,而是幾百萬年來需要保護家園、震懾對抗外敵所進化而來,讓它一眼看起來體形就顯得更大一些。其實獅子的體形跟人一樣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甚至也有胖瘦之分。據統計,成年雄獅的體重一般在180-220公斤左右,而雌獅子則為130-200公斤左右,差別僅在10%-20%之間。
  • 流浪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還能認得出來嗎?
    獅子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亞洲印度的熱帶草原地區,其中雄獅和雌獅形態特徵差異較大,表面上看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雄獅的體型更大、擁有濃密的鬃毛。雄獅的成長過程異常艱辛,即有被獅群驅逐的無奈,也有獨自適應環境的困苦,更有挑戰權威的悲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獅能夠從流浪狀態躍升轉變為獅群的首領,之後還會不時面對著其它雄獅的挑戰。那麼,當流浪的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它還會認得出來嗎?
  • 雄獅:你們只看到我威風凜凜,卻不知道我每天熱得像「火球」
    在獅子的世界中,雌獅對雄獅的鬃毛「情有獨鍾」,所以雄獅進化出了與眾不同的大鬃毛。在地球上已知的數十種貓科動物中,獅子是一種特殊的「大貓」,它們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也是唯一一種群居的貓科動物。在一個獅群中,至少有一頭雄獅和數頭雌獅,以及若干幼獅。
  • 好奇寶寶:為什麼只有雄獅有鬃毛,而母獅沒有?
    我想知道為什麼只有雄獅有鬃毛,而母獅沒有?-Emelia,6歲,斐濟。謝謝你,Emelia,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雄獅大量的毛茸茸的鬃毛是用來保護脖子周圍的區域,以防在狩獵和打鬥中被其他同類咬傷或抓傷。
  • 打敗黑手黨雄獅聯盟的存在,保衛者雄獅聯盟各成員簡介
    非洲雄獅!為戰而生!保衛者雄獅聯盟,暗夜行軍者!由4頭雄獅組成,薩比森地眾多雄獅聯盟中的佼佼者,統治薩比森地眾多領地長達八年,2010年打敗壞男孩雄獅聯盟的莫瓦斯兄弟撒旦和怪尾巴上位,直到2018年由於傷病等各種原因導致聯盟快速的減員才被迫下位!保衛者一生戎馬可謂活出了雄獅的風採!保衛者雄獅聯盟出生地不詳!年輕時保衛者雄獅聯盟最初是5個,並由一隻年老雌獅帶著流浪。
  • 一河馬怒驅三雄獅,管你們是不是草原之王?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群是草原上最強大食肉動物,而雄獅是草原之王,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位置,草原上很多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但即使是成年是雄獅,都有不敢捕獵的動物,例如成年大象,犀牛等,這次加入一頭河馬,而且是一頭河馬驅趕三頭雄獅,讓雄獅們落荒而逃,河馬更具氣勢。
  • 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
    儘管我們常以雄獅為獅群領袖,但事實上,母獅才是這一家族的核心,捕食活動基本上由母獅來完成,而雄獅非但不捕食,還會搶在獵物之前捕食。獅子群中,母獅的一切繁殖權利歸獅王。然而,正是這樣,一些雄獅會挑戰獅王的位置,試圖獲得母獅的繁殖權利。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雖然獅子在我們的印象中非常的威風霸氣,在草原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敢在它們面前造次,不過有時不知深淺的鬣狗會騷擾雌獅,但雄獅一登場,基本上鬣狗就會連滾帶爬的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