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2020-12-06 聊歷史的書蟲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在這道柏林圍牆修建之前,大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民主德國進入西西柏林,光是1949年到1961年之間就達到了大約260萬人。為了限制外流人口,東德在1960年的時候制定了《開槍射擊令》,規定民主德國邊防軍有權力對非法越境者進行射擊,這一命令在1982年通過立法被合法化。截止柏林圍牆倒塌之前,被槍殺的越境者人數並沒有具體的數字,知道的只是3221人因為翻牆被逮捕,數百人被打死打傷。而20歲的東德青年格弗羅伊則是柏林圍牆下最後一名槍下亡魂。

1989年的2月5日,東德青年克裡斯.格弗羅伊(Chris Gueffroy)和同伴高蒂安(Christian Gaudian)企圖沿著布裡茨區運河附近翻越柏林圍牆逃到西柏林。在逃亡之前,這兩個年輕人一打聽到東德邊界警察已經悄悄取消了開槍射擊令,據說,這個消息的來源一個在圖林根州服役的邊防兵。

當晚,趁著夜色的掩護,格弗羅伊和高蒂安嘗試翻越3米多高的柏林圍牆。但是毛手毛腳的他們不小心觸動了警報,探照燈瞬間,照亮了整片區域。在警報響起後,格弗羅伊和高蒂安拼命地朝最後一道界牆跑去,然而,東德的邊防兵發現了企圖越境的兩人,直接舉槍對準他們進行射擊。

槍聲響起的那一刻,這兩個年輕人才知道開槍令並沒有被取消。在奔跑中,一顆子彈射入了格弗羅伊的心臟,他當場倒在界牆下,沒多久就停止了呼吸。而高蒂安則被射傷,所幸負的是總算沒有當場斃命,隨後被東德軍警逮捕。

在幾天之後,格弗羅伊的母親才得知兒子已經死在柏林圍牆下的消息,然而悲痛欲絕的她得到的說法卻是,格弗羅伊是因為衝擊軍事禁區才被擊斃的。但是格弗羅伊的母親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因為事發當夜她也聽到了柏林圍牆那邊傳來的槍聲。

關于格弗羅伊的葬禮,當時西柏林的廣播電臺RIAS這樣報導:"克裡斯以一種悲劇的方式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在今天下午舉行的葬禮上,專業主持人卻用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重複那麼幾句話。從官方嘴裡休想聽到有關死亡原因的更多消息。因為安全人員早早地就分散在墓地各就各位。"

幾個月之後,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是由於當時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刻開放,所以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這一天,不管是西德東德都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柏林圍牆倒塌」,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併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和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行政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德國重新統一,從此再無異國之分。

相關焦點

  • 東德人的花式逃亡:為了翻越柏林圍牆,挖隧道造潛艇無所不用其極
    柏林圍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民主德國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真實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居民逃往西柏林。由於東西德的物質水平和文化的差異,大批民主德國公民經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造成大量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的外流。
  • 東德領袖昂納克的結局與柏林圍牆的倒掉與統一
    ,也不相信東德人民會不聽他的話,因為他掌控著數十萬秘密警察,還有大量軍隊,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也對德國統一不放心,擔心統一後的德國再次崛起,1989年6月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訪問西德,雙方發表共同宣言,蘇聯提出不會在幹涉別國內政,要全力發展本國經濟,這一番話對東歐各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東德領袖昂納克卻不以為然,六月22日昂納克召開了的第五十四次中央委員會全會。
  • 他們用生命翻牆:柏林圍牆的血色記憶
    柏林圍牆上著名塗鴉:「兄弟之吻」,系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和東德總書記昂納克兩人。由俄羅斯藝術家弗魯貝爾與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第二年)根據真實照片創作。這堵被前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稱作「將存在100年」的柏林圍牆為世人留下了太多故事。這其中,東德人民的「翻牆史」便是不可磨滅的一環。
  • 兩德統一後,德國為什麼要遷都柏林?
    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的建立與倒塌  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軍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東德政府為了阻止東德人逃亡,1961年8月13日突然建造柏林圍牆。柏林圍牆長度超過155公裡,高約3至4米,柏林圍牆及其隔離區包括了水泥牆、鋼製拒馬、鐵絲圍攔、碉堡、警犬、埋有地雷的開闊草地、警報器、反車輛壕溝、探照燈等。  有人稱柏林圍牆是德國的「萬裡長城」,但兩者不同的是,東德建柏林圍牆是防本國人出逃,而中國建萬裡長城是防外國人入侵。  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
  • 柏林本來沒有牆(1)
    畫廊 柏林圍牆的痕跡依然處處可見,其中有一處叫「東邊畫廊」,是當下柏林最熱門的景點之一。它位於柏林東火車站附近,那裡有一段殘留下來的1.3公裡長的柏林圍牆,據說是在原址上唯一保存的柏林圍牆。取名「東邊畫廊」,是因為這段牆上畫滿了各種繪畫。
  • 隱形柏林圍牆 東德城市的復興
    2011年,《柏林日報》曾公布一項民意調查,10%的受訪者認為1961年修建柏林圍牆「完全正確」,62%的受訪者認為「完全錯誤」。其中,被訪的前東德共產黨員幾乎都認為「完全正確」,這也側面說明了當年的既得利益者才是如今最失意的群體。輸血政策下,前東德城市的變遷如今的德國以歐元為流通貨幣,當年的貨幣馬克早已成為歷史。
  • 10張珍貴老照片:真實記錄柏林圍牆的崛起和倒掉,讓人五味雜陳
    1961年8月13日的早晨,居住在柏林的人們震驚地發現,民主德國的軍隊開著車,將一堆堆的物料卸到了邊界線上。其中包括混凝土預製板、帶刺鐵絲網、鐵鍬和石塊等。與此同時,駐紮在民主德國的蘇聯軍隊也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柏林圍牆的修建開始了!從此,東柏林和西柏林的人們自由跨越邊界線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 東德17萬「精銳」人民軍,在1990年德國統一後,被怎麼樣安置了?
    統一之前,西德的GDP為12490億美元,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遠超東德宗主國蘇聯的7710億美元。而東德的GDP僅為2000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六分之一。同時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及西德,在兩德合併之前就經常有大量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圍牆」,前往西德生活。由於合併之前兩德之間實力上巨大的差距,也就註定了合併之後的東德人民軍在軍隊體系中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 海德堡與柏林圍牆
    高玉成二戰結束前,盟軍對德國進行了報複式轟炸,柏林被炸了個底兒朝天,其他各城市也被炸成一片廢墟,唯獨海德堡沒有受到轟炸。據說,因為海德堡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大學城,盟軍不忍心轟炸;也有人說,因為盟軍的一些將領,特別是高級將領,是從海德堡大學畢業的——誰好意思對自己的母校狂轟濫炸呢?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在蘇聯模式的半個世紀統治中,東德的經濟極度落後,大批青年選擇離開東德自謀出路,這也是推動兩德統一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因為東德人迫切的想要改變現狀,就像今天的烏克蘭人想回歸歐洲一樣,他們天真的以為只要向歐洲靠攏自己就能實現富裕,而90年代的東德人同樣認為,自己加入西德就能和西德人一樣富足。
  • 今昔對比:德國統一前後的柏林
    霍恩施豪森在1989年之前,霍恩施豪森( Hohenschnhausen )一直是東德國家安全局的一座中心監獄。被關押在這裡的政治犯受到心理和身體上的折磨。被高大圍牆環繞的建築群是一所秘密監獄,在任何城市地圖上都沒有標記。兩德統一後該監獄被關閉,幾年後作為紀念館對遊客開放。
  •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圍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而位於東德範圍中的首都柏林,也根據佔領軍的不同分隔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個部分。基本上以著名的布蘭登堡門為地標,其西面即為西柏林,將一座城市人為地分屬於兩個國家。東德軍人根據1960年發布的「開槍射擊令」可以射殺非法越境者,事實上前後約有200多人因此死在槍下,上萬人被判處徒刑。儘管如此,還是有數以千計的逃亡者試圖翻越柏林圍牆。03為了穿越禁區,東德人可算是奇招迭出:徒手翻牆、開車撞牆、跳樓、遊泳,甚至藏在大號行李箱裡夾帶,還有人居然製作熱氣球乘著黑夜飛走,而開挖隧道這種古老而且有效的方法當然也不會放過了。
  • 德國柏林紀念兩德統一28周年
    德國柏林紀念兩德統一/5) "← →"翻頁 圖為遊客當天在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的一處展館內參觀介紹德國分裂和統一歷史的展覽
  • 圍牆易拆,心牆難平——柏林圍牆倒塌是對時代告別,也是德國的新生
    民主德國要求武裝部對這些人毫不猶豫地開火,許多人因此而丟掉了性命。但即便如此,還有不少人不惜冒著失去生命的代價,也要越過柏林圍牆。那麼,民主德國為什麼要在1961年修建柏林圍牆?為什麼後來又有那麼多的民主德國人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翻越柏林圍牆呢?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莫斯科用盡最後的力氣殊死抵抗,最後一搏的德國軍隊潰敗在莫斯科城外。蘇聯軍隊調動全國軍事力量,一路反攻追擊德國軍隊。美國、法國、英國也形成盟軍合圍德國。德國最後守衛柏林的部隊與首先攻入柏林的蘇聯紅軍殊死作戰。蘇軍250萬兵力進攻柏林,德國80萬兵力憑藉城市的複雜建築,保衛首都柏林。
  • 兩德統一後對德國的政治經濟帶了怎樣的影響?
    美英法佔領的三個區域稱為聯邦德國(西德),蘇聯佔領的區域稱民主德國(東德)。至此德國一分為二,門戶獨立。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美英法是資本主義國家;東德按蘇聯模式實行社會主義,西德則實行資本主義。一個德國一分為二,自立門戶實行兩種完全對立社會制度,這是較量是競爭,全球人心中無底卻無言拭目以待。
  • 五十六年前,柏林圍牆的第一天
    這是柏林圍牆的第一天,再往後,還有10529天,246個月,近29年。前一天是周六,柏林天氣晴朗,太陽時而被飄著的雲朵擋住。之前的大雨已經歇住了。像往常的周末一樣,柏林人聚集在路邊的咖啡館裡、公園裡和湖邊的沙灘上。九年後因「華沙之跪」而矚目全球的勃蘭特(Willy Brandt)彼時正任柏林市長。那天晚上,他在距柏林約400公裡外的紐倫堡,總理競選活動的最後階段。
  • 讓人厭惡的柏林圍牆,甘迺迪是這樣評價的,網友這樣評價
    柏林圍牆當年是將柏林分割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柏林兩邊的同胞都只能隔牆相望。對於這種狀況,甘迺迪是這樣說的「世界上的牆都是為了防止外邊的壞人進來,以至於裡面的人不受傷害。但只有這堵牆是為了防止自己的人民出去,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於抵禦敵人,而是用來對付自己百姓的牆。」那這個柏林圍牆到底是為什麼建起來的呢?
  • 柏林圍牆
    人類,曾經因為偏見和執念,將自己和有著同樣血脈的同胞相互隔離,但最終又衝破這種隔離,重新融為一體。上周陪來柏林玩的朋友重走了柏林圍牆,以前聽到的、看到過的關於柏林圍牆的信息一點點復甦。我想寫寫這堵牆的故事。
  • 東德為何要修建柏林圍牆,專制手段永遠無法阻止嚮往自由的民意
    後來在美英法三國佔領區,組建了聯邦德國(西德),蘇聯佔領區建立了民主德國(東德),資本主義社會有相對比較寬鬆的經濟體系,為了和蘇聯對抗,西德也得到了資本主義國家大力支持進行戰後重建,所以發展也是比較迅速的,而東德在內部則採取高壓統治,生活條件也較為落後,民眾是會用腳投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