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德國被美、蘇、英、法等四國分區佔領,之後由於意識形態問題,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以蘇聯佔領區為基礎形成了東德,以美英法盟軍佔領區為基礎形成了西德,從此開始了德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分裂期。
到了冷戰末期,由於蘇聯的衰落,原先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出現了劇變,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遭遇顛覆,在這個大趨勢下,東德最終以併入西德的形式完成了兩德的統一。
雖然說是兩個德國的統一,但由於統一之前東德與西德之間的差距太大,這也就造成了統一之後的東德只能屬於從屬的地位。統一之前,西德的GDP為12490億美元,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遠超東德宗主國蘇聯的7710億美元。而東德的GDP僅為2000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六分之一。同時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及西德,在兩德合併之前就經常有大量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圍牆」,前往西德生活。由於合併之前兩德之間實力上巨大的差距,也就註定了合併之後的東德人民軍在軍隊體系中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在兩德統一前,東德擁有175300名士兵,同時海陸空兵種齊全,隸屬於東德國防部。除了歸屬華約指揮的機動部隊外,其餘部隊由德國防委會指揮。
合併之前的東德軍隊實力較強,擁有2300輛主戰坦克、7800輛戰車、2500門大炮、400多架作戰飛機、50架攻擊直升機及大量的飛彈、火箭發射裝置,其彈藥儲備量就達到了30萬噸。
由於在德國統一之前,與美蘇英法等國之間就達成了協議,規定德國軍隊總人數不能超過37萬人,而統一之前的西德就擁有了40萬軍隊,再加上17萬多的東德軍隊,統一之後的德國國防軍自然要實行大裁軍了,57萬多的部隊中要裁減掉20萬人,佔了軍隊總數的35%。
此外在裝備上來說,統一之前的東德以蘇式武器為主,與西德軍隊的裝備差距太大,而且在東歐劇變的幾年裡,東德軍隊的武器裝備保養的也不太好,在合併之後大多數的東德裝備要麼被銷毀,要麼就被出售,只保留了少數的米格29機群和少量的步兵戰車和運輸直升機。
兩德統一後,被德國政府接收的東德軍隊有9萬名軍人和4.7萬名文職人員。但這些人員被接收之後,他們只能在軍隊中繼續服役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可以繼續提出申請留在軍中。期間有5.1萬人提出了申請,最終有2.3萬人獲得了批准,在德國國防軍中繼續服役。兩年後東德軍隊中最終留在德國國防軍中的只剩下了1.1萬人左右。
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統一之後的東德士兵在德國國防軍中並不受信任,尤其對於軍官來說,中校以下軍銜的軍官全部強制退役,高級軍官中只有極少數以顧問的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待遇。其他的軍官如果要繼續留用,就必須降一到兩級的軍銜後才能繼續工作,並且要通過相關的政治審核和培訓。統一後的德國國防軍沒有留用任何東德軍中55歲以上人員和女兵,因為西德國防軍裡當時不允許女兵服役。
可以說在兩德統一後,東德軍隊中絕大多數都沒有繼續留在軍中,而是走上了社會,他們通常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或是安保一類的工作。雖然這些工作看起來是有些掉價了,但是要知道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的人均收入是東德的兩倍,而且在德國,工人這樣的工作是非常受尊敬的,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種低等的工作。在社會上,工人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技術性的工種。
▲實際上在德國工人是工資高且非常受尊敬的職業
在剛開始的時候,那些離開了東德軍隊的軍人會有些不適應,因為以前他們的一切都是國家包了的,在統一後他們走上了社會,要學會自食其力了。
好在德國的社會福利非常地不錯,再加上德國本身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國家也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高福利體系。退役後的東德軍人在經歷了一個陣痛期後,也逐步地融入了統一後德國的社會生活,日子基本比以前是要過的好的。
▲德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東德併入西德對東德有利
不過也應該承認,由於兩德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統一後西德人多少是有些瞧不起東德人的,這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由於地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性歧視,這種情況在任何國家都有,並不是德國才有的。不過這種歧視隨著統一時間的拉長,到現在來說經歷了30年,也已經逐漸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