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17萬「精銳」人民軍,在1990年德國統一後,被怎麼樣安置了?

2020-12-06 感覺心裏面

二戰之後,德國被美、蘇、英、法等四國分區佔領,之後由於意識形態問題,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以蘇聯佔領區為基礎形成了東德,以美英法盟軍佔領區為基礎形成了西德,從此開始了德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分裂期。

到了冷戰末期,由於蘇聯的衰落,原先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出現了劇變,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遭遇顛覆,在這個大趨勢下,東德最終以併入西德的形式完成了兩德的統一。

雖然說是兩個德國的統一,但由於統一之前東德與西德之間的差距太大,這也就造成了統一之後的東德只能屬於從屬的地位。統一之前,西德的GDP為12490億美元,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遠超東德宗主國蘇聯的7710億美元。而東德的GDP僅為2000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六分之一。同時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及西德,在兩德合併之前就經常有大量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圍牆」,前往西德生活。由於合併之前兩德之間實力上巨大的差距,也就註定了合併之後的東德人民軍在軍隊體系中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在兩德統一前,東德擁有175300名士兵,同時海陸空兵種齊全,隸屬於東德國防部。除了歸屬華約指揮的機動部隊外,其餘部隊由德國防委會指揮。

合併之前的東德軍隊實力較強,擁有2300輛主戰坦克、7800輛戰車、2500門大炮、400多架作戰飛機、50架攻擊直升機及大量的飛彈、火箭發射裝置,其彈藥儲備量就達到了30萬噸。

由於在德國統一之前,與美蘇英法等國之間就達成了協議,規定德國軍隊總人數不能超過37萬人,而統一之前的西德就擁有了40萬軍隊,再加上17萬多的東德軍隊,統一之後的德國國防軍自然要實行大裁軍了,57萬多的部隊中要裁減掉20萬人,佔了軍隊總數的35%。

此外在裝備上來說,統一之前的東德以蘇式武器為主,與西德軍隊的裝備差距太大,而且在東歐劇變的幾年裡,東德軍隊的武器裝備保養的也不太好,在合併之後大多數的東德裝備要麼被銷毀,要麼就被出售,只保留了少數的米格29機群和少量的步兵戰車和運輸直升機。

兩德統一後,被德國政府接收的東德軍隊有9萬名軍人和4.7萬名文職人員。但這些人員被接收之後,他們只能在軍隊中繼續服役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可以繼續提出申請留在軍中。期間有5.1萬人提出了申請,最終有2.3萬人獲得了批准,在德國國防軍中繼續服役。兩年後東德軍隊中最終留在德國國防軍中的只剩下了1.1萬人左右。

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統一之後的東德士兵在德國國防軍中並不受信任,尤其對於軍官來說,中校以下軍銜的軍官全部強制退役,高級軍官中只有極少數以顧問的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待遇。其他的軍官如果要繼續留用,就必須降一到兩級的軍銜後才能繼續工作,並且要通過相關的政治審核和培訓。統一後的德國國防軍沒有留用任何東德軍中55歲以上人員和女兵,因為西德國防軍裡當時不允許女兵服役。

可以說在兩德統一後,東德軍隊中絕大多數都沒有繼續留在軍中,而是走上了社會,他們通常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或是安保一類的工作。雖然這些工作看起來是有些掉價了,但是要知道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的人均收入是東德的兩倍,而且在德國,工人這樣的工作是非常受尊敬的,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種低等的工作。在社會上,工人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技術性的工種。

▲實際上在德國工人是工資高且非常受尊敬的職業

在剛開始的時候,那些離開了東德軍隊的軍人會有些不適應,因為以前他們的一切都是國家包了的,在統一後他們走上了社會,要學會自食其力了。

好在德國的社會福利非常地不錯,再加上德國本身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國家也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高福利體系。退役後的東德軍人在經歷了一個陣痛期後,也逐步地融入了統一後德國的社會生活,日子基本比以前是要過的好的。

▲德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東德併入西德對東德有利

不過也應該承認,由於兩德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統一後西德人多少是有些瞧不起東德人的,這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由於地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性歧視,這種情況在任何國家都有,並不是德國才有的。不過這種歧視隨著統一時間的拉長,到現在來說經歷了30年,也已經逐漸淡化了。

相關焦點

  • 兩德統一後,精銳的17萬東德人民軍,為何沒能被新政權「招安」?
    1990年,東德和西德重新統一,那道象徵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界限的柏林圍牆,被徹底推到了,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時代。不過,在柏林圍牆被推倒之前,東德還是相當強大的。尤其是在蘇聯陣營當中,東德的實力更是僅次於蘇聯本身。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很多人都想問,德國在1990年再次實現大一統之後,為什麼敢明目張胆的首都從波恩遷到柏林呢?難道不怕周邊國家猜忌嗎?原來波恩的市民又怎麼願意首都離自己而去呢?兩個德國統一後第二年就把遷都的提案擺到了議會討論,此時距離第三帝國戰敗已經過去了45年之久,整整2代人的時間裡德國人的精神世界發生了巨變,他們再也沒有了第二帝國、第三帝國時期的昭昭野心,似乎只想做個歐洲土豪。
  • 德國統一30年間,向東德援助了2萬億歐元,如今東德發展如何?
    至1989年兩德統一前夕,民主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跟比利時相差無幾,但是比利時的國土面積只有民主德國的三分之一。同一時期聯邦德國的GDP在多少呢?它坐穩資本主義世界第三把交椅,僅次於美國、日本,高達1.3萬億美元。
  • 冷戰時期東德軍隊有多強?人數不多卻被各國視為怪物,蘇聯都害怕
    當年「華約」和「北約」的衝突對抗涉及到許多領域,不過最焦灼的還是軍事領域的角逐,而處在這兩大團體最前端的,就是二戰後被分化成東西的德國。二戰勝利後,根據盟軍的提議,德國應該是由美、蘇、英、法一分為四,各佔其一。但是美、英、法將自己控制的地區集中在了一起,建立起了聯邦德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德」。而蘇聯則是在另一邊建立起了民主德國,也就是「東德」。
  • 柏林圍牆倒塌後都發生了什麼?諸多因素最終促使兩德重新統一
    在科爾的推動下,東德各黨派經過多次會議磋商,決定與西德重新統一。在東德確定次年3月18日進行選舉後,西德方面也建立了"統一內閣委員會",但在這關鍵階段,雙方還是出現了一些分歧。2月17日,科爾在與來訪的莫德羅討論兩德統一問題時,提出了建立以西德貨幣——德國馬克為基礎的兩德統一貨幣聯盟的建議。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
    因為柏林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柏林從15世紀開始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歷史地位,可以說是德國人心中無可替代的精神家園,是德國精神的象徵,德國統一後遷回柏林是對德國精神的一種回歸,得到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支持。
  • 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東德是蘇東集團中最發達的國家;1989年東德人均GDP11,873美.,西德1.78萬美元,蘇聯3428美元,歐盟1.29萬美元,中國香港1.21萬美元,羅馬尼亞1817美元。1989年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1990年3月18日東西德開始統一談判,1990年10月3日達成協議協議:以東德併入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
  • 兩德統一後對德國的政治經濟帶了怎樣的影響?
    二戰結束後,美英法蘇四國佔領全德。美英法佔領的三個區域稱為聯邦德國(西德),蘇聯佔領的區域稱民主德國(東德)。至此德國一分為二,門戶獨立。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美英法是資本主義國家;東德按蘇聯模式實行社會主義,西德則實行資本主義。一個德國一分為二,自立門戶實行兩種完全對立社會制度,這是較量是競爭,全球人心中無底卻無言拭目以待。
  • 【德國國情】最低調的德國國慶——兩德統一那些事兒
    德國的國慶節也就是德國的統一日。1990年10月3日,冷戰以來分裂了41年的德國再次作為一個統一國家成立,因此10月3日,被確定為德國的國慶日。每年的10月3日是法定的休假日,全國放假一天,和其它的短假一樣,城市裡的德國人會去周圍的小鎮、湖邊、海邊小住幾天,曬曬太陽、放鬆放鬆。在城市裡也會有些慶祝活動,但更多的是懺悔,多半不是官方組織的,主題大多是反戰的。
  • 德國統一究竟成功與否?
    作者: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 胡春春  三十年前,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兩德統一揭開了序幕,最終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90年10月3日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完成。
  • 德國統一後,為何放棄東普魯士?
    如果說德國的分裂源於英國、美國、蘇聯人為操作的話,那麼在東歐劇變和東西德合併之際,德國為什麼不提出收回東普魯士的主張呢?圖-二戰前的德國1990年,民主德國治下領土以州為單位加入聯邦德國,自此東西德完成統一,但相比於二戰之前的領土,統一後的德國仍然大幅度縮水。
  • 兩德統一後,德國為什麼要遷都柏林?
    戰後,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翌年5月23日,合併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佔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 德國統一背後:無數個意外構成的政治奇蹟
    德意志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直到1871年才建立。此後半個多世紀內,該帝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也因此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被肢解,並在四年後演變為民主德國(下稱東德)和聯邦德國(下稱西德)兩個獨立國家。 西德1949年5月23日頒布的《基本法》前言中強調:「全體德國人民仍然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完成德國的統一」。
  • 隱形柏林圍牆 東德城市的復興
    搶救斯塔西檔案的行動由埃爾福特開始,迅速蔓延整個東德,1990年1月15日,成千上萬的市民衝進斯塔西總部,他們看見的是堆積如山的碎紙——這些來不及焚燒或投入粉碎機的檔案僅憑人手被撕成碎片,裝了足足16000個大麻袋,大樓內所有碎紙機都因超負荷工作而陷入故障。此外,還有3900萬張檔案卡片和排起來可達180公裡長的文件來不及銷毀,被市民完整接收。
  • 德國統一日
    根據1990年的統一合約,自1990年起,德國統一日10月3日就是德國國慶日。這一天,兩德重新贏得了統一。1990年起,德國統一日官方慶祝活動在聯邦參議院任輪值主席的聯邦州的首府舉行。這一天曆來要舉辦市民節活動,所謂的「聯邦州走廊」介紹各聯邦州和聯邦政府的情況。
  • 德國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才換來如今的東德與西德的統一?
    1989年西德提出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以及後來東德提出的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使德國的統一被提上日程。 如果能夠取得蘇聯的支持,那麼德國的統一將會順利的多。 德國為了取得蘇聯對德國統一的支持,對戈巴契夫所進行的改革進行支持,對蘇聯到期的債務進行延期,與蘇聯進行經濟、安全等多個領域的合作。1990年1月24日,當在《圖片報》看到蘇聯不反對德國統一的表態後,德國總理科爾決定向蘇聯供應5.2萬噸牛肉罐頭、5萬噸豬肉、2萬噸黃油、1.5萬噸奶粉和5000噸奶酪。
  • 柏林圍牆倒了17年 兩德之間鴻溝卻依然難逾越
    對於每一個曾經經歷過冷戰時期國家分裂的德國人尤其是前民主德國人來說,或許傷痛已經漸漸褪去,但是淡淡的苦澀卻依然時常伴隨著他們的生活。     自從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以來,為了紀念這一時刻,每年德國聯邦政府都會選擇聯邦州中的一個,作為慶祝活動的主辦地,今年的主角是剛舉辦過八國峰會的海利根達姆所在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
  • 德國歷史簡介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 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鬥爭,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德意志完成了以普魯士為主體的統一。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
  • 德國從戰敗分裂到最後的統一,經歷了什麼坎坷阻隔
    德國在歷史上的統一進程比較晚,直至1871年,最強大的邦國普魯士在擊敗奧地利、丹麥、法國後,終於排除外部以來的長期阻礙建立起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當巨人醒來的時候才發現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要想獲取生存空間,就必須依靠鐵和血來完成,因此老牌帝國英國和歐洲壓路機之稱的俄國成為德國擴張道路上的絆腳石,與之戰爭也成為德國在進入新世紀後的必然選擇。